老子道德经原文【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04 12:14:12 浏览

一、老子道德经原文

1、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2、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3、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5、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6、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7、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

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10、老子·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1、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五 章

1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1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4、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众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啊!人们都是那么清醒,我却混混迷迷,人们是那么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辽阔无边啊,象大海,无尽无休啊,象大风。众人都有能耐,唯独我愚笨无能。我和人们都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得了道为贵。

16、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17、上天的道,总是在不争不竞中得胜有余,在无言无语中应答自如,在不期然时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18、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二、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2、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溶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要在事件发生前就把它安排妥当,要在祸乱未发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潜力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有为就会有失败,有得就会有损失。因为圣人无为,所以就不会失败:无得,所以就无失。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时候失败。当事情快要办完的时候还能象开始时那样谨慎,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重视稀有的货物;圣人的学问就是没有学问,以补救众人常犯的过错。用以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去妄加干涉.

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5、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6、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7、(翻译)天下柔弱的,驾御、驰骋于天下坚强的。没有实体的,进入没有空隙的。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9、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10、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11、其 次 , 侮 之 。

1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1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15、天下万物都有一个起源始点,可以把这个起源看做万物的母体。掌握了这一根本,就可以凭此来了解万物的属性。认识了万物的属性,回头再坚守这一根本,就会终生没有危险。闭塞贪欲之门穴,终生不会遭受辛苦。放纵奢望,碌碌多为以求过多的外物,终生不得安宁。能洞察细微叫做明智,能保持柔弱叫做刚强。发挥长处,做到明智,不给自己招致灾祸,这就是遵循了大道。

16、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17、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8、翻译:能识透别人,算有智慧;能识透自己,才有光明。能战胜别人,算有力量;能战胜自己,才是真强。知足的人富有。攻克己身、顺道而行的人有志气。持守本相、不失不离的人可以长久。肉身虽死、生命活著的人才叫长生。

19、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20、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

三、道德经全文完整版

1、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2、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翻译:少说话,合乎自在本相。狂风刮不了一清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兴起风雨的是谁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长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就认同道,有德的人就认同德,失丧的人就认同失丧。认同道的人,道便悦纳他;认同德的人,德便欢迎他;认同失丧的人,失丧便拥抱他。信心不足,才有不信。

5、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6、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

7、任何事物一逞强示壮就会老朽,这不是出于道。不是出于道的,是早已注定要死亡了。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10、(翻译)受屈辱的,可得成全;受冤枉的,可得伸直;低洼的得充满,将残的得新生,缺乏的便获得,富有的便迷惑。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13、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4、看它又看不见,这叫做无形;听它又听不到,这叫做无声;摸它又摸不着,这叫做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它的上面显不出明亮,它的下面也显不出阴暗,他无形无影难以捕捉,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体。这可以把它叫做没有形状的形态、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说透的,面对着它却看不见它的前头,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面。掌握了亘古已有的规律,就可以凭借它来驾驭、把握现在的一切事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形。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规律的主要情况。

15、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16、昔 之 得 一 者 :

17、谷 得 一 以 生 ﹔

18、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9、草木活著得时候,枝叶是柔脆的,一死就枯槁了。

20、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四、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解释

1、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2、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3、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参考资料):彼得•渥雷本《大自然的社交网络•第十章:蚯蚓如何操纵野猪》

6、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7、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

8、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9、。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0、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11、兵器是不祥之物,人们都很厌恶它,所以有道之人不去使用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贵,但在战场上却以右边为贵。兵器是不吉利的器物,不是君子应该摆弄的东西,只有在不得已时才去动用它,平时好漠然处之。征战获胜了也不应去庆贺,如果去庆贺,这等于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吉庆事以左边为尊贵,凶丧事以右边为尊贵。打仗时副将居于左侧,主将居于右侧,这是说要用办理丧事的悼念心情去处理战争的事务。战争死人众多,要带着沉痛的心情参战,战胜了也要用办理葬事的礼节去处置它的后事。

12、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13、(翻译)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

14、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5、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17、上 仁 为 之 而 无 以 为 ﹔

1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9、前 识 者 , 道 之 华 , 而 愚 之 始 。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故为天下贵。

五、老子道德经原文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

2、大国要像海洋居于百川的下游一样,这样天下就会归属于它。凡是居于天下低下的位置的定是天下百川交汇的地方。雌性总是凭着柔静的仪态征服雄性,因为柔静也是一种低下的表现。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和小国相处,就能取得小国的归附;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大国,就能受到大国的庇护。所以有的谦下能换来别人的归附,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庇护。大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小国的拥戴,小国不要过于想得到大国的庇护,二者若想各得所需,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忍让。

3、翻译: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5、规律是空虚而没有形态的,如果遵循着他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情办得无缺。规律是那样的深远而复杂,好象是万物的根源:他消磨去万物的锋芒,从而融解文明之间的纷争;调和它们的长处,从而使它们都不那样。规律是无有形态,是隐没的,但又实际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传下来的,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

6、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龠 乎 。

7、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

8、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9、老子:「道德经」:第七十章

10、“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

11、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12、有一位印度商人喜欢环游世界,在游历香港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秘密——华人喜欢吃田鸡(即青蛙)。

13、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14、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15、(翻译)要收敛的,必先张驰一下。要削弱的,必先加强一下。要废弃的,必先兴起一会儿。要夺取的,必先让与一点儿。这是微妙的亮光。

1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1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1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9、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

20、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