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关于平衡的名言
1、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存世著作有《老子》,也称《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言,却充满了人生处世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名句。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7、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主宰这个世界的动力,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但同时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把宇宙看成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我们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地分析和考察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9、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1、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2、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老子说过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老子说过的名言警句1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3、此句对美丑、善恶、有无、难易等的论述,表达了对立统矛盾普遍性的辩证思想。老子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处在变化运动之中,事物从产生到消亡,都是有始有终、经常变化的,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14、如想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的办法便是把握好物极必反中的“极”。这个“极”的界限究竟在何处,冯友兰先生曾做出过回答:一个可以适合一切事情的界限,是无法划出来的。就像我们平常吃饭,吃得适当,就对身体有益,吃得太多反而会生病。究竞什么样的分量才算合适,那是因人而异的。
1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6、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7、——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18、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9、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填充物转换为新的欲望是发生,还是有延迟?
二、老子一生的五句名言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智家的大夫智伯瑶野心不小,对其他三家的土地虎视眈此。于是他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提出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其实是想借公家的名义来霸占其这些土地。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4、此句治理大国,要像烹小鱼儿。如何治理一个大国?这也是一个讨论了的古老话题,只要存在一天,如何治国就是一个无法逃避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责任贡献出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8、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9、原文句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古文今译: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10、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后共同的大利。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4、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15、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6、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
17、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物极必反、盛极则衰,若我们毫不保留地去做一件事时,终的结局也许更多的是过犹不及。
18、译文:‘’道‘’使万物产生,‘’德‘’使万物繁殖,万物得气而有形体,形体生生不息,万物的生长发育因而能够完成。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贵重‘’德‘’的。‘’道‘’被尊崇,‘’德‘’被贵重,并非它们发号施令,而是遵循自然罢了。所以,‘’道‘’使万物产生, ‘’德‘’使万物繁殖,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结果、成熟,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德而不望报,长育而不宰制,这是深远微妙的‘’德‘’。
1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0、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用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三者行则沦于无形,无形者一之谓也。
三、老子关于平衡的诗句
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昏乱,有忠臣。
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7、朴素的人不做任何的伪饰,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他的衣着、谈吐、表达、行为,都不是为了表现,也不是为了掩饰。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2、我是小楼,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3、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14、治大国,如烹小鲜。
15、德少而宠多者讥,才下而位高者危,无大功而有厚禄者微
16、我的理解:凡事勿求太满。我们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手里面已经有很多东西了,还想拿着其他的东西,拿得多的时候,很容易把东西弄到地上而事与愿违。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8、针对题目中“无为”,“无争”,“无私”观点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个人的体会是每个人都应该修炼自己具有整体观,大局观,天下观,由此,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就很容易看清一个整体里面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运行规律,这个时候你基本上只要顺势而为,基本不需要刻意去争什么。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家庭里面许多兄弟姐妹之间会为了家里有限的一些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其中一个眼界宽,只顾到社会里面勤奋工作,做好生意,对家里那点小九九根本没放心上,因此他完全可以显得“无为”,“无争”,“无私”。
19、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
2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四、老子平衡的人生哲理
1、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5、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典出《南华经·天道》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7、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8、夫哀乐者德之邪也,好憎者心之累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9、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1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译文: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的;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1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4、上善之人像水那样。水的善是使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水近似于道。
1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6、通过平衡,你才能越来越接近真理,因为真理是终的平衡。当你平衡了,突然间,门打开了。——奥修《隐藏的和谐》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走出加油站的人就像是《冰雪奇缘》中即将构建冰雪宫殿的艾莎,就让我们唱着她的歌走进这段“有我主宰”的激动人心的旅程: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五、老子对平衡的论述
1、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简单的解释为,一个孤立系统总是混乱度(熵)增加,后趋于平均。也就是说,自然的规律就是减少有余的部分,增加不足的部分,后都变得差不多。比如将一杯冷水(不足)与一杯热水(有余)都放在桌上,后这两杯水都会变成常温的。但是如果将常温的水放在桌子上,它绝不会自己变冷或变热。
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
8、老子从来不信什么豪言壮语,恰恰相反,老子的谨慎是出了名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什么空中楼阁,有的只是脚踏实地。
9、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1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1、整篇的意思是说,刚强的人必遭凶杀,柔弱
12、齐国黄公本想得到一个谦虚的美名,但由于他谦虚过分,反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实在是得不偿失。
13、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句话用一个物理学定律就可以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其内容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者说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熵在不可逆过程中总是增加。
15、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16、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
1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9、回复对应关键词查看对应精益内容:
2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