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简介及作品【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06 11:35:05 浏览

一、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1、在失去祖国后,茨威格先后到过英国、阿根廷等。但如同他之前感受到的那般,他仍然觉得欧洲正在“死亡”,连同他引以为豪的欧洲文明一同走向幻灭。后,他的脚步落在了巴西。茨威格那被欧洲伤害的心在巴西这得到了慰藉,但遗憾的是,这种慰藉后还是敌不过汹涌而来的对故土的失望,甚至是绝望。

2、《里昂的婚礼》的故事是法国内乱时期,一对未婚情侣在拥挤的监狱里重逢,在狱友的主持下举办了一场简易却温馨的婚礼。作者用高贵的情感对比卑鄙的罪恶。那个暴乱的发动者富歇,茨威格还专为他写了一部传记,让他遗臭万年。

3、而身处二战时期的斯威格,同样反对暴力反对战争,希望他的祖国和平,人民幸福美满。由此这两个前后相差了近300年的人物,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也许茨威格的写作初衷于此也有一点联系。人类对和平自由的渴望可以跨越国度与时间,这份追求像光对待万物般平等。

4、本期书单文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提供。编辑:高贵兵。

5、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6、我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抖;可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紧绷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7、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的标志。

8、诚然,茨威格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赞美纯粹纯真,这三篇小说尤其,特别的是,这三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在战争年代。

9、作家及作品推介||茨威格

10、他立刻召集起所有的军官,发表了一通简短的讲话——眼眶里噙着愤怒和悲伤的泪水。他在讲话中既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辩解,同时又自责自怨。

11、大学二年级时,茨威格到柏林去学习了一个学期,主要时间不是用在课堂里听讲,而是用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12、—直到半夜,满身污垢、头昏目眩的拿破仑才在一家低矮的乡村客店里,疲倦地躺坐在扶手软椅上,这时,他已不再是个皇帝了。他的帝国、他的皇朝、他的命运全完了。(与其前文意气风发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13、茨威格本来踌躇满志,这是一个初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惯有的心情。但是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能够客观地分析和比较自己的作品和名家的杰作,找出差距。他还太稚嫩,太肤浅,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把一本几乎已经完成的长篇小说付之一炬,并且下定决心,先不忙着写作,而是听从德默尔的忠告,先通过翻译向名家学习,再从事写作,尤其不要贸贸然动手写长篇。

14、I545/32社科第四图书借阅室

15、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

16、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描摹以及未来的期望。

17、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

18、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9、美人在骨不在皮,文章在神不在形。文章终也需要返璞归真。

20、茨威格的写作始终透露着思考,这些探索瑰丽而复杂,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二、茨威格作品精选

1、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

2、而多数情况下茨威格并没有直接揭露一种事件,他只会通过不断的描写,用修辞和诗一般的语言堆砌,把当时的情况尽可能诗意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3、国王,可以说是一架报时巨钟的主发条,它无情地规定了作息时间。从生到死的一举一动,从清晨起身到暮夜上床,甚至爱情嬉戏的瞬间片刻,不属于他自己。

4、复杂的身份使他能将历史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其技巧按个人的理解分为四个方面:追求新颖(选材与文体)、适当的艺术手法(大量旁衬,层层铺垫)、诗意细腻的语言与描写(突出的是隽永的心理描写)、各个角度的创新。茨威格书中的艺术修养是标题中“美”的来源。

5、1933年,当纳粹在德国掌权的时候,茨威格决定去伦敦。他的书不准在莱比锡的岛屿出版社出版,而只能在维也纳出版。但他跟德国的联系仍在进行。1935年他为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的歌剧《沉默的女子(DieschweigsameFrau)》撰写了剧本。同年,他到南美旅行。

6、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7、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8、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比如我们曾经在课文中学到的《列夫·托尔斯泰》便是来自他的手笔。茨威格的作品有哪些茨威格的代表作:《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昨日的世界》、《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出游》、《艾丽卡·埃瓦尔德之恋》、《情感的迷惘》、《三位作家的生平》、《变形的陶醉》等。

9、回到当下,家族信托已经成为一个金融高频词,成为各家信托公司的创新“卖点”。信托回归本源,不是一句口号。喊着信托公司回归本源,不如喊信托从业人员回归本源。虽然,我们没有B博士显赫的身世、NB的智商、铁一般的意志,但作为家族信托从业者,至少我们必须拥有“严加保密、忠诚可靠”品质、“老练周到”跑赢实际CPI的专业能力。

10、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其高境界就是永远自由,做人的自由,做事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自由本义上的自由。

1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BriefeinerUnbekannten)》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在国内出名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12、只想到开始,也要想到发展,而尤其是不能不想到结局。

13、让人惊奇的是,这两篇小说都没有正面描写战场,全是人物的内心戏。

14、统编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中华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新增了大量古诗文和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15、老人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度过幸福的一晚,激动得老泪纵横。

16、《三作家》又名《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1928),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传记代表作品之为托尔斯泰、司汤达和卡萨诺瓦作传。

17、茨威格喜欢巴尔扎克的观点,他的人物传纪《JOSEPH富歇》就是完全彻底地照搬了巴尔扎克的《JOSEPH富歇》的观点。

18、这九年,青年已经结婚,夫人成了老态初现的寡妇,然而,混乱的局势还在继续,二战眼看就要爆发,所有人都在为意识形态争夺要地,而这两人却旧情复发,顺从着内心对快乐对幸福的追求。

19、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2013年6月第10次印刷中选入了课文(第十三课)《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选入(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

20、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三、茨威格的作品有什么

1、在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却始终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却塑造了一位深情、自尊、内心强大、自由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

2、从皇帝拿破仑到南极探险家斯科特,从“逃犯”航海家巴尔博亚到创作出《马赛曲》的普通小兵鲁日,茨威格的目光不只是朝着那些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他同样看到了更多平凡小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他用一个个故事,向强者致敬,向失败者还以其应有的尊严。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作家茨威格追求一生的精神品质:平等,尊重,美。

3、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也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

4、0“直到生命的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1935年,《玛利亚·斯图亚特》,历史人物传记《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

6、斯台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

7、做人得好好控制自己的同情心,否则比麻木不仁危害更甚。

8、这是我目前读过的精彩的短篇小说,茨维格是有多细腻才能把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下的内心活动把握地如此之好,读起来感同身受。

9、绵阳中学高二48班吴思明

10、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之所以能尺水兴波,纵横捭阖,主要得益于比喻、夸张的妙用。

11、第一点也算是茨威格写作的一个共性:事件推进十分明晰,不会使人头晕目眩,不知所云。以写文章的方式从历史中捕捉光与美,这并不像照相机,一按快门镜头定格,前后的连贯与重点的突出才是重要的

12、茨威格对欧洲是迷恋的,他在维也纳的生活方式就是当时流行的艺术,早上起来读报,诗歌以及哲学著作。在咖啡厅和剧作家成群结队的交谈,碰撞出新的剧本。他形容那是的世界,可以不用考虑身份和护照,全情投入事业及创作,事物也可以细化和自由。在茨威格看来,当时欧洲的优雅,就相当于酒店门童也能随时唱里尔克的诗歌那样,直到一战开始,这种巨大文化底蕴的生活,被冲刷殆尽。

13、每个人在对方面前都在演戏,可是谁也没有欺骗谁。

14、近新出版的这套《茨威格精选集》中,收录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昨日之旅》、《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三作家传》、《昨日的世界》共八部作品,将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名作与传记代表作一网打尽,完整呈现了作家的创作生涯。

15、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16、《昨日之旅》讲的是一段不伦之恋,一个青年博士在做秘书期间爱上了老板的夫人,之后,因为要在墨西哥经营矿产,以及战争的爆发,致使两人分隔两地,原本约定的见面日期一再推迟,九年之后才得以重逢。

17、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

18、故事以一位维也纳的男作家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为开头,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19、听名著:茨威格《象棋的故事》03

20、首先都是书信体小说,其次女主人公在青年时都飞蛾扑火一般追过星,将一个少女火辣辣的爱情泼向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不同的是,前者为爱坚守一生,后者的主人公终还是走入寻常人的婚姻里。

四、茨威格简介及作品分析

1、茨威格保持着富裕市民的生活方式,经常旅行。他1910年踏足印度,两年后踏足美国。

2、历史包含偶然与必然,乱世出英雄一定有其道理。就像梁衡先生在评辛弃疾的文章——《把栏杆拍遍》中写到: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作曲家可能一曲成名,演员可能一幕永恒。但永远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积累。敢于抓住机遇与一直努力奋斗,是成功的前提。

3、我等着,等着,等着你,就象等待我的命运。

4、以下书评内容仅为个人看法,如有不同见解,欢迎交流。

5、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6、《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7、很心服口服的承认作者“心灵的捕手”这个称号。小说描写了下象棋的男主角一生的象棋路程。男主角一停止下棋,内心就狂燥不已,希望自己马上回到棋盘上。和读他的小说同一个感觉,紧密的布局让我不读完誓不罢休。

8、1933年以前,反映迟钝的文学评论家还来不及对他的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1933年茨威格的作品被焚遭禁,从此这位犹太作家几乎从德国学者的视野中完全消失。

9、他的小说大卖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可能不是那么先锋,但也绝不媚俗。这正是我喜欢的小说。

10、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11、简单的一句告白,足以让人动容。

12、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阿尔特曼结婚;

13、世间一切智者,总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4、茨威格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15、《心灵的焦灼》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流亡国外时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面世的的一部长篇小说。

16、而光,是世俗伦理的另一个名字。

17、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18、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

19、在所有的译者中,我喜欢张玉书和张荣昌。前者的文字更流畅,长短句搭配好,节奏感强,引人入胜;后者喜欢堆砌长句,有点拗口,阅读上有滞重感,但回味也更加悠长,氛围更佳。

20、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五、茨威格的全部作品

1、可以说,本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果,不仅在于形象鲜明、特征突出,更在于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2、《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DieWeltvonGestern)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该书写成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临终前被流放的后几年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尔摩面世。

3、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4、是什么定义了你的身份,从而定义了你的存在?这是值得更深入思考的问题。

5、一个人一辈子只死死地盯着看一生中的一点,只盯着看其中的一天,实在无法忍受。

6、1948年马克思·欧弗斯(MaxOphüls)导演的同名电影,琼·芳登(JoanFontaine)主演。

7、到这时候,这座城市,这座对我来说如此陌生,如此毫无意义地在我身边喧嚣轰响的城市,才获得了生气,到这时候,我才重新复活,因为我感觉到了你的存在,你,我永恒的梦。我没有想到,我对你的心灵来说,无论是相隔的山川峡谷,还是在你和我那抬头仰望的目光之间只相隔你窗户的一层玻璃,其实都是同样的遥远。我抬头看啊,看啊:那儿有灯光,那儿是房子,那儿是你,那儿就是我的天地。两年来我朝思暮想的这一时刻,如今总算盼到了。这个漫长的夜晚天气温和,夜雾弥漫,我一直站在你的窗下,直到灯光熄灭。

8、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9、作者带我们一起抵达人性的幽暗谷底。只有具有冒险勇气的人才敢走下去,踩在湿滑的霉迹斑斑的楼梯上,随时可能有掉下去的危险;不等你走到底,异样的气味,震颤的声音,已经从幽深的地下涌上来,让你冷汗直冒,手脚打颤。

10、第9段为什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1、阅读《感情的混乱》是让人着迷的,跟随人物的视角,像侦探破案一样,逐渐抵达一个灵魂的核心;那过程:心痒难揉,大跌眼镜,长吁一声。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的和平主义者,创作反战的小说、剧本。上世纪30年代以出色的中短篇小说蜚声世界文坛,1934年流亡英国,1940年经美国流亡巴西。在此期间创作反对暴力,反对专政,反对纳粹的小说传记和自传《昨日世界》。1942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13、引用。本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夸张的修辞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14、文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高、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5、2004年由徐静蕾导演的同名电影

16、第作者的态度很鲜明,文章中的“亡命之徒”“污泥浊水”以及

17、儿童视角:《家庭女教师》《火烧火燎的秘密》

18、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

19、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烈,生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

20、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