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弊端【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06 13:16:56 浏览

一、儒家思想的弊端

1、(2)《孝经·士章》:“以孝事君则忠。”李隆基注:“移事父孝以事于君,则为忠矣。”又《孝经·广扬名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邢昺疏:“言君子之事亲能孝者,故资孝为忠,可移孝行以事君也。”

2、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低级而简单思维的指导下,儒家对人的本质进行浅尝辄止的探讨后就不再继续深入拓展,就匆忙设定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提出“仁义礼智信”“君君臣臣……”等等一套家常伦理品德,只能是是伪伦理道德。

3、那么,历史上那些本体论是怎样建构起来的呢?简单说,哲学家面对万事万物,去寻求它们背后的根据。问题在于:他们所找到的本体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人们容易想到的答案是:这与他们的个体经验有关。其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4、2012年5月,美国审查孔子学院学术资质,要求部分教师离境,此举引发舆论热议。

5、西方自然科学事实上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自然,来解读自然,来诠释自然。就像是康德所说的那样,西方人不是从自然引出定律,而是把定律强加给自然。西方人试图把研究人为力的科学理论强加给世界,但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迷失,使西方的知识理论完全没有本原的典基,是完全建立在沙滩之上的。

6、这里所谈的“形而上学”,就是指的本体论。所以也就毫不奇怪:那些致力于解构本体论的后现代主义者(postmodernists),他们的言说本身,其实都蕴含着某种本体论承诺,尽管他们自己未必意识到。例如典型的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就有学者指出,同样具有“潜在的本体论特征”。这个道理简单:如果没有某种有意无意的本体观念,那就犹如没有地基或者栋梁的房子、没有根株的树木,根本无法形成任何观念系统,也就无法进行任何陈述。

7、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而汉朝在汉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8、其实在汉武帝之前,利用这种“天人感应”来“安抚”民众的方法就已经存在。汉文帝、汉景帝多次在日食、地震、水灾等自然现象发生后做“深刻”的自我批评,并且发布相应的惠民诏令,如减租减赋、赐食等等。

9、一门深入与五教兼习

10、没有对人本质深刻认识。当第一块石头放错的时候,所有累计上的石头都不会正确。没有永恒的,的,没有上帝,没有真理,人在这没有第一存在(或第一推动力)的参照下,人类是个孤儿。在宇宙是找不到自己的坐标,靠臆想中展开一系列天马行空式的思考,将注定走向一条不归路。

11、在这种思维逻辑下,奉天承运、替天行道、天降伟人、神道设教的天道天理伦理下,几千年国人都不敢质疑孔子从事伦理命令的合法性,到底是来源于基督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普世博爱呢?还是现代工商契约精神?还是民主宪政,社会以人为本,主权在民,权为民赋,权为法定的文明法理呢??

12、儒家思想主张: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主张主要分为三大方面: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艺术修养。尽管这些思想存在于周朝,但是遵从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所以这些被全盘继承,成为了正统儒家思想的主张。

13、1672年,殷铎泽出版《中国政治道德科学》,是《中庸》的译本,15年后又出版《中国哲人孔子》;1711年,《中国六经》以拉丁文出版,这是《四书》的新译,外加《孝经》和《小学》。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一些的西方哲学家都曾受到过此书的影响。

14、庄子提倡无为而治,而孔子提倡仁政。

15、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改革者梁启超

16、不得不说的是,在漫长岁月中儒家与法家,道家,后来的佛家渐渐融合,成为一个黑暗而巨大的酱缸,这种腐臭的地方在上个世纪不幸地成为马列邪教的寄宿体,成为世界上血腥的而肮脏的地方。

17、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观念就不成其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因此,生活儒学的态度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为此,必须追溯到“前本体”即“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即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因此,生活儒学建构了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进而建构了指向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

18、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生处世的哲学。学习儒学思想对于培养一个人的世界观很有必要,利大于弊。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仁者爱人,是仁慈博爱,这种仁爱精神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家人,而是把社会上所有的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相亲相爱。儒家主张实践“仁”从家庭做起,并不是爱的等级差别,而是儒家思想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家是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家与国的紧密相联,这是每个人应该肩负的史命和责任。

19、儒家始祖孔子(前551—前478)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因避祸其家族由宋逃到鲁国,便成为鲁国人。他父亲名纥(hé),字叔梁,做过鲁国陬(zōu)邑的地方长官。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66岁的叔梁纥又娶了不满20岁的颜征在,在尼山野合生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死了,颜征在被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20、这就意味着:我们今天要重建本体论,其大本大源只能是我们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就必须摒弃任何原教旨主义或复古主义,根据我们自己的新的“体贴”,给出新的“本体”。

二、儒家思想的弊端

1、因时代背景产生的局限性

2、人文底线。中国成为无理念社会,金钱成为通行证。

3、两者的观点不同,因此所观察的角度也不同。

4、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5、上文说了,儒家文化为做人的文化,这种文化必定会受到其时代背景的影响而制定,比如男女职责的细化分工,再比如一些丧葬文化,皆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

6、学统恢复与道统继承

7、如果我们不反思我们自己的所承续的文化有毒,那么,我们是否配拥有未来?

8、德国启蒙思想家沃尔夫(1679—1754)在哈雷大学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指出中国的“治国之术……超过了所有别的”,使儒学名声大噪。

9、儒家学说的经济思想内涵。

10、而庄子对于儒学的批判也是建立在道家的基础之上而谈论的,所以并没有对错之分,应该理性的看待这种学术上的分歧与批判。

11、蒯因(WillardVanOrmanQuine)所谓“本体论承诺”(ontologicalcommitment),其实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讲过:

12、这种伪伦理必定产生“等级”“忠孝”等等违背真正伦理的礼制机制体制来。这种脱离了人本性的儒家伦理道德一直占据了中国历代道德制高点。这种伪伦理逻辑不看自己光看别人的方式特别容易迷失自我的独立性,由于缺乏自我意识,角色的依附性,社会化的角色人就成为了个人的归属。

13、中国传统的看法是,一提到儒家,便把孔子和孟子连在一起。实际上,孟子与孔子有大不相同之处。孟子虽继孔子之后而大谈“仁”学,但他多有独立自我和平等的思想,与孔子的贵贱等级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例如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孟子·尽心章句下》)等,表达了一种独立自我的气魄和不分贵贱的平等思想,比孔子“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之类的卑下形象和心态,实有天壤之别。我主张,讲儒学,要把孔子和孟子区分开来。

14、综合来看,儒家思想成也礼制,败也礼制!因礼制而兴,因礼制而亡!在固有的框架下,结合亲情人伦形成的宗法小家族制,以及君臣家国制。终因为过于僵化,使整个华夏丧失活力,缺乏进取,制度终走向腐朽!

15、汉武帝独尊儒术成就了儒生可以大量的登上历史舞台,他知道自己的策略并非纯儒家治国,所以儒生的局限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后来的汉昭帝、汉宣帝也是继承汉武帝的做法,特别是汉宣帝,他对这种局限性看得清楚。不过,当汉宣帝驾崩汉元帝即位后,刘奭便开始大量启用儒生,而且更倾向于儒家治国。到王凤家族开始专权后,又出现了一个人,他就是王莽,一个狂热的复古儒生。

16、一般性的“变易本体论”

17、显然,孙复在这里把太学的教化与政治是否清明联系起来,并将之安置到思孟学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位置上。

18、日本,许多企业把儒家思想视为“圣经”,管理艺术中注重忠诚,注重修养,注重“和为贵”,正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19、孔子虽然属于老子的亲传弟子,但却并不是能够传承老子思想的人。一方面他主要的诉求在仕途,在政治,而非人文,人文诉求是在政治诉求达不到时的第二选择,而且孔子“述而不作”,他整理出版的古代经典全部都受到其尊礼思想的影响甚至直接篡改;另一方面,从少正卯被孔子诛杀一事可以看出,孔子并没有真正领略到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心胸、格局和自信心都不够,不是老子所说的知道、知天、知地和了解自然力,可称其为“大”的人。

20、儒学传统与现代继承

三、什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1、孔子是中国私人讲学的第一人,也是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孔子在47岁时退隐,但并没有著书立说,而是“述而不作”。他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讲学传授学术。研究梳理编撰了《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中国上古和中古时期口耳相传和文献记载下来的古代文化的流传以至后来的扩大和发展,不能不归功于孔子。

2、即使是现在,一些有名的文人、公知,说话都是从肚子里过,放的屁都有人捧臭脚,你说怎么办呢?

3、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

4、(3)参见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英文版VoiceFromTheEast:TheChineseTheoryofJustice,UnitedKingdomReading:PathsInternationalLtd,2016);《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专著),东方出版社2015年版。

5、民主政治与儒教宪政

6、在救亡图存、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之下,陈独秀(1879—1942)在1915年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出“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倡导“科学与民主”的文化主张,一百多年来,“打倒孔家店”从一种思潮,已经演变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文化生态。

7、*后自己刚好读到讲中国近代史的1本书中,其中,有一小段让自己陷入沉思!

8、在这种有毒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等成为世界上续朝鲜之外第二个奇葩。

9、伴随着宗教的式微、科学的兴盛,“解构本体论”乃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称之为“哲学思潮”,其实是吊诡的,犹如“被剜去了心脏的人”,因为哲学的核心恰恰是本体论(ontology)。所以,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宣告“哲学的终结”,而试图以“思”(Denken/Thinking)来取代;然而同样吊诡的是,这种非哲学的“思”却仍然被人们称为“海德格尔哲学”。这不仅表明了哲学本身强烈的求生渴望,还暗示着整个人类观念系统实在无法割舍自己的心脏。笔者建构的“生活儒学”,也一直在回应这个问题,其主要看法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问题在于建构一种什么样的本体论,以及怎样来建构这种本体论。

10、有以下三个缺点:不平等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将人分成三六九等;古板的政治理念: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人的言行举止,制度不甚合理。中国儒学文化教化下的中国人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形成忍让、默许、软弱、承受的性格和韧性,既没有反击的心态,更无反击的力量。

11、*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对中国的访问失败后。表面是磕头不磕头的礼仪之争,而深层问题则是双方完全不同的国际秩序和思想文化。此次出访的失败,让中国失去了一个学习西方、追赶西方的大好机会,更让英国和其他欧洲列强(就是当时八国联军)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的想法。僵化封闭的儒家思想,使得中华文明陷入了长久的停滞,导致了近代以来的百年国耻。

12、儒家代表人物人核心思想未变都是以仁为载体,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他认为人性本善,因此提出了“性善论”,荀子则持不同的观点,提出了“性恶论”,与孟子的观点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13、因缘出果报,群众集大成!

14、帝王们真的相信这些所谓的“天人感应”吗?这其实并不重要。他们恰恰在利用这个机会安抚百姓。既表明了自己会听从上天的安排进行整改,也防止了因灾疫产生的动荡。董仲舒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把“天人感应”提升到战略层面的高度,就是要让这种思维在民众的脑里根深蒂固。

15、——关于儒学的当代开展问题

16、从春秋时代上溯到姬昌氏推演《周易》僭越者的僭越思维开始,中国特色的文化孕育出模糊的思维来。就连国人重大的理论重大的概念,却无法进行的定义。例如道,阴阳,中庸之道等概念如同雾里看花盲人摸象。

17、不得不说韩非子商鞅对儒家大湿的总结正确

18、人作为暂时存在现象界和有可能继续存在永恒界的一种活物,不可能像一张纸一样定义为AB俩面。由于儒家缺乏对永恒的概念,对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不会有正确的理解,在其理论熏陶下的国族既漠视别人的生命,也漠视自己的生命,一部二十五史血腥,告诉我们国人对生命的态度,因为他们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一无所知。

19、现代价值: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团结;以人为本、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为贵”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礼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使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外交形象。

20、第二: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

四、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尽管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瑕不掩瑜,但是毕竟儒家思想有着自身的弊端。首先第一个弊端是儒家思想将人一出生就划分为三六九等,的不民主;第二是和政治结合,将人民变为统治阶级的“奴隶”,演变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政治思想;第三不主张进取精神,对于科技发展的不重视。

2、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

3、这样的伦理如同想要在沙滩上建楼房;如同接受了主体思想教育几十年的朝鲜饿俘会在一碗红烧肉面前会轰然倒塌一般苍白且空洞,这些没有永恒观念的儒家仁义道德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虚伪东西,而没有敬畏,成王败寇,不择手段等等卑劣成了这个民族的实质文化。因为这些理论听起来无论多么美妙绝伦,终究是不能成为约束无神论者的教条。

4、到了汉代,董仲舒将以前的概念模糊的儒家变花样的炒出“天人合一”的这种人神不分的奇怪理论,从而将上帝的权力剥夺后赋予那些帝王,帝王也成了半人半神的怪物,政权也成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5、然而无神论的学说是不能建立伦理的,这个危机同时代的老子也谈到“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道德经38下)”。

6、假大空从古便开始了,严重匮乏一个(真)字.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罪恶感羞耻感的,而很多国人却把那停留在纸片上的空话说成是什么文化,可笑至极!

7、③“化成天下”的发展观。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不懈追求。在人类需要共同应对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关乎人文”以关乎人类命运,“化成天下”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共同发展。意义不言自明。

8、儒家和其它传统在这里有歧异。佛教是释迦牟尼所开辟的一个新的天地,耶稣基督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穆罕默德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们的新天地是的。孔子也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但这个新的天地包括一大批传统人物,像尧舜禹汤文武。他认为自己还达不到这些人物的德业,不仅如此,他还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翻译者,一个中介。儒家入世的特性使得儒家伦理必须扣紧生活世界,这是很独特的。不过要注意,儒家伦理并不是世俗人文主义的产物。其实,孔子忠于传统的精神发挥了比无中生有更大的创造力。

9、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

10、西汉儒生有着的时代局限性:太崇尚复古。他们近似狂热地向住恢复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礼乐制度,而不考虑社会已经在发展,民众的思想早跟成康二王时代天差地别了。

11、儒家思想弊端:亲亲思想导致腐败,不得民心,内忧外患,朝代更替。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夜郎自大,闭关锁国,自以为是,不注重提高生产力,近代以来被工业革命连续打败,以至于百年屈辱。不重用有才能的人才,人才分等级贵贱,注重人际关系,又加深这一腐败程度,加深了民族悲惨命运。

12、儒,即儒者的作用。荀子在这里论述俗人与儒是有区别的,儒指的是通诗、书、礼、乐的文人,儒自身也有俗儒、雅儒和大儒之分,儒群已经扩大了。

13、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已一去不复返的“周礼”所代表的时代,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14、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把儒家思想放到世界文化之中才是表明我们表达民族自信心的好方式。

15、儒家学术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子等,孔子为儒家派创始人,孟子得孔子真传,让儒家思想得以发展,荀子儒家思想的传扬者之荀子所著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时常被人拿来比较。颜子是孔门72贤之首,他也是儒家派的代表人物之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儒家学的代表人物,被评为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6、简要来说,生活为本体论奠基;或者更确切地说,生活感悟为本体论奠基。这是一种双重奠基的三级架构:生活感悟→本体的观念→万事万物的观念。回到刚才所提到的程颢的话:“天理”是他自己“体贴”出来的;这就是说,“天理”观念的来源既非逻辑推理的后件,亦非经验主义的“主客”关系之下的“经验”,而是一种“感悟”或“生活感悟”,这种感悟是先于任何经验与理性的。程颢能体贴出“天理”,然而孔子、孟子竟然不能,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感悟不同;更进一步追本溯源,则是他们的时代“生活”不同。

17、2013年5月在西安翠华山

18、综上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民众思想得到了统稳固、加强了皇室权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为自己后来的各项改革提供了保障。不过,西汉儒生盲目复古的特质也是王莽能篡权成功的主要原因。

19、2008年7月在莱州金沙滩

20、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是中国几千年的主流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责任、节制、忠孝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相结合的结果。并且不仅是中国,儒家思想对于东南亚很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韩国和日本的伦理和礼仪等等都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子。

五、儒家思想有多恶心

1、儒家大的缺点就是:只主张下对上的服从,不讲对错。比方说:只强调子女服从父母、学生服从老师、下级服从上级,而不强调:如果父母、老师、上级是错误的,怎么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呀。也就是说:“上梁不正“怎么办,儒家就不说话了!所以说,儒家是溜须拍马、不讲理、势利眼之徒!

2、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门学问,他的主要立意还是阐述人道,即人类入世生活所有息息相关的事物。正因为儒家只是阐述为人之道,所以在阐述人性本善还是人心本恶时是很难得出结论的,反而给后世造成了误导,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在阐述人道之外的事物就显得很无助了。儒家讲修身的层级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没有讲清楚为何要修身,以及平天下之后又归于何处,终究还是解释不了人类的问题“是谁?从哪来?为什么来?又去哪里”。

3、为此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成熟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强化皇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帮皇帝笼络了一批升官发财的读书人一起坐天下!特权阶层形成!因此,官官相护形成了,利益集团形成了!当皇帝与官员集团做的太过分的时候,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4、投稿邮箱:315584166@qq.com

5、汉朝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一个部分,它的利弊主要都体现在对皇室政权的维护上,具体表现如下:

6、可以说,大的考验是具体的普遍问题,黑格尔也谈到,但方法完全不同。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人,是与天地万物不可分割的,人生高的意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儒家的关怀和意义,一方面是可能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另一方面是必然性,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离开日常生活就不可能是高的价值。

7、中国文化是世界上一个从宇宙万物本原和生命本原的视角出发,认识到了自然力的文化,从生命本原元气出发的营养学,元气力与医疗力合理搭配的健康学,对精英有没有吸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8、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性。

9、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前106—前43)

10、(1)陈赟:《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之路——中国问题·中国思想·中国道路论纲》,《思想与文化》第八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11、一个的例子是程颢的话:“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这里涉及的就是前面谈到的“一”与“多”的关系,即理学家所谓“理一分殊”,亦即“一理”与“万殊”“万事”“万物”的关系。程颐说,“(张载)《西铭》明理一而分殊”;朱熹也说,“《西铭》言理一分殊”。朱熹进而还说:“伊川(程颐)说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一实万分,万一各正’,便是‘理一分殊’处。”“世间事虽千头万绪,其实只一个道理,‘理一分殊’之谓也。”例如《中庸》,“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简言之,“理一”即那个形而上的的存在者,而“分殊”即所有形而下的众多相对的存在者。

12、你说儒家大师会怎么黑法家?

13、2009年在莱州程郭镇东风村水库

14、(编者按)本文是作者于2017年5月26日在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比较视域中的伦理与法理”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此处标题是作者所加;另外加上了若干脚注。作者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论文《“直”与“法”:情感与正义——与王庆节教授商榷“父子相隐”问题》,是对王庆节《亲亲相隐、正义与儒家伦理中的道德两难》的评议,正式刊发于《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6期。文章现载《当代儒学》第15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经作者授权,刊载于此。

15、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

16、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孙复(992~1057)曰:“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大本也。”

17、深层挖掘,传播正向能量;

18、智是聪明智慧,是积报入世有所理想,有所创造,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智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面对任何事情,冷静分析,深思熟虑。智是刚健稳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始终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19、新中国现在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没有真正形成。中国现在是文化的过渡期、空白期,还没有生出自己新的文化,如是要说有,那现在的主流文化就是科学!

20、故而,儒学研究,在出入西学的同时,一方面要向六经的文本深入钻研,另一方面则要面对具体的政教实践与具体问题,直面天地之理,在“画前之易”中丰富并激活“画中之易”,也就是说,儒学当在生活世界留下自己的深深印迹。这三个同时展开、彼此互动的发展方向,终在培育儒者这里,获得统因为只有“儒者”在,儒学与儒教才能找到它的真正主体与真正的担纲者。儒家之学术与教化的终目的,正在于造就经天纬地的儒者,故而儒学的当代与未来发展,不能脱离儒者的塑造这一目的。西学的洗礼、六经的涵养与实践的历练,都是为了儒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