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战争激烈的成语【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07 12:33:01 浏览

一、形容战争激烈的成语

1、(解释):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2、(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3、(错误举例)如果真的是把“小土鸡”冒充“夜游鹤”卖给食客,则属于的欺诈。正如举报人所说的:该店光明正大卖野鸟,抑或是“挂羊头卖狗肉”,拉高价格欺骗消费者都是不妥的。

4、(误用)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5、(误用)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6、(指猪骂狗)拐弯抹角的骂人。

7、(解释)广泛吸收群众有有益的意见。

8、(鸡毛蒜皮)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9、(示例):任何方案的拟定,主事者都不宜先入为主,师心自用,要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意见。

10、曲终奏雅: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11、(误用):不能表示一般情况下的“心里安稳”。

12、(更正)“高山流水”形容知音难遇或乐曲动听,文中是形容人物的思想境界或人品很高。

13、(无往不胜)——论到哪儿都胜利。

14、(解释)就是听到和看到

15、(解释)差,程度副词,勉强。大体上使人满意。

16、战无不克、百战百胜、百战不殆

17、(错误举例)事实也正是如此,无论哪一级人大代表,对于个人而言,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18、(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做事不始终如一。

1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眼。(《七律长征》)

20、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

二、形容战争激烈的成语

1、(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2、(解释):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3、(更正)“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正确的,这里应为“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即思想上不重视)。

4、陈友谅军队人数众多,水军船舰又高又大,在兵力上仍然处于优势。面对着这样的强敌,朱元璋把水军分为11队,每队都配备火铳、长弓、大弩,作战的时候,先发火铳,再射箭,后是白刃厮杀。朱元璋部下的大将徐达首先率军出战,击败了陈友谅的先锋部队,杀死1500人,缴获一艘大型战舰,胜利回营,朱军士气更加旺盛。在一次战斗里,陈友谅的勇将张定边冲到朱元璋乘坐的战舰面前。由于水浅,朱元璋的战舰搁住了,动弹不得。牙将韩成为了保护朱元璋脱险,自己穿戴好朱元璋的衣帽,跳入水中。敌军以为朱元璋已经投水,就放松了围攻。朱元璋的大将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敌军战船才开始后退。趁着江水涨潮,朱元璋的战舰才驶离了险地。描写热烈场面的成语描写热烈场面的成语

5、(错误举例)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将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编织其中,件件设计别有用心,堪称佳作。

6、(谈虎色变)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

7、(更正)“改头换面”含贬义,可改为“改变面貌”或将“彻底改头换面”改为“焕然一新”。

8、(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9、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10、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11、(出自):力敌势均,终相吞咀。《南史·刘穆之传》

12、(解释)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13、(更正)“蓄势待发”不可以带宾语。

14、(解释)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15、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16、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7、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可汗问所欲,古来征战几人回。

18、(误用):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9、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20、拼音:(pàohuǒliántiān)

三、形容战争的成语

1、(更正)“糟糠之妻”指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不是指被丈夫遗弃的妻子。

2、(解释):刊,古代指消除刻错的字;不刊意为不可更改。比喻不能修改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3、(兔死狗烹)兔子死尽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4、含义: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5、(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6、(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7、(示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力于他的写作技巧。

8、(更正)“一蹴而就”是一举成功的意思,这里是说不是做了一次就行,要经常做,反复做,应改为“一劳永逸”。

9、(与虎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就不能成功。

10、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11、(误用):现常被误用为某样事物很红或很抢手,流行受追捧。

12、(解释)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13、(更正)“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用在此不当。

1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5、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16、(解释)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17、打草惊蛇: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18、✦关注这个公号,变成别人眼中博学多才的人✦

19、(误用)常被误用作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20、(更正)“乐不思蜀”含贬义,可改为“乐此不疲”。

四、形容一场战争激烈的成语

1、《旧唐书·李密传》:“尸骸蔽野,血流成河,积怨满于山川,号哭动于天地。”

2、(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3、伐谋。形容边防不安宁。

4、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5、(更正)“具体而微”是指具备大的形体而规模较小,不是具体、琐细的意思。“车水马龙”形容门面也不当。

6、(误用)不用于其他事物。

7、(解释)比喻远远地落后,赶不上。

8、阿爷无大儿,不再用兵:“既破我斧:比喻战乱。形容极其好战,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纷乱:箭和礧石,壮怀激烈。

9、(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10、zhǐshàngtánbīng

11、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12、(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13、(解释)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1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

15、百战不殆、屡战屡败、速战速决

16、(示例):她只装作充耳不闻,照样我行我素。

17、(为虎作伥)比喻帮助恶人作恶,帮坏人干坏事,帮凶。

18、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19、(误用)用来表褒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20、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五、征战沙场霸气的诗词

1、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奋起。

2、(解释):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3、(解释):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4、(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5、(牛高马大)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6、打诨插科:科:古曲戏曲中的表情动作。穿插在戏曲表演中的能使观众发笑的表演与道白。亦泛指引人发笑的动作与言谈。

7、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切功成万骨枯.

8、(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札,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9、兵连祸结,汉语成语,拼音是bīng lián huò jié,意思指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出自《汉书·匈奴传》。

10、(误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1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12、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13、(误用)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14、(误用)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醉卧沙场君莫笑,泛指武器。

16、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

17、(拼音)fēnghuǒliántiān

18、(解释)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9、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20、王邑、王寻拒绝了严尤的建议,决定先破昆阳,再进兵宛城。新军全部兵力42万人,把一座小小的昆阳城包围了几十层。他们在昆阳城外扎下几百座营盘,真是旌旗蔽野,尘土遮天,擂鼓呐喊的声音一直传到几十里外。王寻、王邑一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攻城,一面用冲车猛烈地撞击城门。汉军顽强抵抗,新军没能把城攻破。王邑又命令士兵推出十多丈高的楼车,靠近城墙。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对着城中放箭和发射石块。新军的箭和石块像雨点般地向城里射来。城中的人不能出门行走,老百姓要到井边汲水,都得背着一块门板挡住箭石。王寻、王邑更加得意,认为攻破昆阳,是早晚之间的事,只须坐等破城的捷报,再不去留心其他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