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诗【精选100句文案】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2-07 13:25:17 浏览

一、王之涣的诗

1、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岑参并称唐代的"四大边塞诗人",由于他所写的很多诗现已失佚,无法总结其卓著的文学成就。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yù qiónɡ qiān lǐ mù,ɡènɡ shànɡ yì cénɡ lóu。

3、这样的一首诗,难道还不能评为千古绝唱、不朽之作吗?答案是肯定可以的。后来中华书局专门出版了一本《唐诗排行榜》,《登鹳雀楼》就以其深远的影响力名列前

4、失落、失意之情跃然纸上。

5、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6、不得不说,这首《登鹳雀楼》实在是一首好诗,好在明白晓畅,好在很直接地道出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一份积极进取的情怀,还成就了千古名楼鹳雀楼。

7、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8、他没当过什么大官。39岁任主簿,54岁当县尉,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什么鸟用”。

9、第二联不再写景,转而说道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更加努力。有着一种很积极很励志的精神。

10、《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于咫尺,使咫尺有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11、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12、这首诗前面的两句用大手笔、大写意的手法写了一个辽阔的一个边塞景。

13、慈禧因他的机智转怒为喜,免了杀身之祸。

14、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15、大将率军安定边疆尚未归还,只见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他们新栽杨柳三千里,从此引得春风度过玉门关。

16、我国西北部的玉门关,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非季风地带,雨水偏少,地界荒凉,植被不广,没有鲜花着景的春,也没有草木旺盛的夏。它当时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边锤重地。

17、王焕之的诗仅存六首,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横吹曲辞·出塞》《送别》《宴词》《九日送别》

18、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19、译文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0、作者:李大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二、王之涣的诗300首

1、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2、王之涣精于文章,善于写诗,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失散严重,仅有6首传世:《登鹳雀楼》、《送别》、《宴词》、《九日送别》和《凉州词二首》,记载于《全唐诗》,均是传世经典。

3、“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应该是“只缘身在高层”。

4、《唐人绝句精华》对读者理解和欣赏绝句,能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书末辑录了宋代以来历代诗家有关绝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好的帮助。

5、都是表达了古时候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对和平的期望,希望各民族之间能和平共处,实现友好欢乐的太平盛世。

6、王昌龄和高适两人听完后哈哈大笑,笑着笑着,两个人的笑容都僵住了。

7、后人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只可惜杨柳树龄不长,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年几十万株的左公柳如今已所剩无几。

8、这些诗词更是进入到了如今的教材里面

9、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于咫尺,使咫尺有之势。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bái rì yī shān jìn,huánɡ hé rù hǎi liú。

11、换句话说,王之涣写的这个景色是开阔的,他不是写那种局部的小景,比如写一个虾,写一朵花,写一片草。

12、配一张在边关的士兵站在高处遥望家乡的图。王之涣这首诗写的是边关士兵失望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壮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13、夕阳依偎在中条山身后,渐渐要落下去,黄河水滔滔不息向着大海奔流——很壮阔很有气势的一个景。

14、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景物与哲理的相互融合。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这两句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旨在告诉人们,你想要看得更远,就必须要站得更高。“楼”字,则起到了点题作用,说明这一切都是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的所见所感。

15、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16、关于王之涣的资料很少,少到我们现在要通过别人为他写的那篇墓志铭来推想他的一生。

17、纵观王之涣这一生,神秘莫测,留下的诗也只有6首,却有好的五言绝句之好的七言绝句之如果没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唐诗的天空会塌了一角。

18、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19、王之涣任衡水主簿期间,有一个朋友将要远行,临别前,便折柳相送,写下感人至深的五言绝句《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20、《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五言诗,诗人登上古鹳雀楼,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三、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在哪里?

1、这个时候,还轮不到李白和杜甫们登场,而是一位来自山西的高手:王之涣。

2、王之涣自信盛名久矣,如今却一首自己的诗都没有,有点不太淡定,他指着其中一位漂亮的伶人说:她待会唱的一定是我的诗,如果不是,这辈子我都不再和你们争高下;如果是,就请二位拜于座前,尊我为师好了。

3、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是浪漫主义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名动一时。他早年由山西太原迁居至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于是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4、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5、本书对浩瀚如海的唐人绝句细加抉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录编成《唐人绝句精华》一书。凡能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基本上都已选入;对所选诗篇作了必要的诠释,于阐明诗意、分析艺术、评论诗风、辨证歧说诸方面颇见功力,有不少独到见解。

6、可惜的是,王之涣留给后人的只有6首诗,其他的作品都没能保留下来。

7、我们就聊聊大诗人王之涣的故事,赏析赏析他那3首不同凡响的"千古绝唱"。

8、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9、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10、所以,可以看到黄河,但是至于入海,那肯定是看不到的。山西,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如何能看到黄河入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2、说着,王之涣便指了指还没传唱的那位的确是很漂亮的梨园女子。王昌龄和高适想,肯定是好友王之涣找的托词,以便有个台阶下,便都哈哈大笑说:好,期待。

13、《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横吹曲辞.出塞》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14、从来都只是情难尽,为何命名为情尽桥?从此改名为折柳桥,任凭离愁如同那条柳丝一般,一缕缕在春风里飘荡。

15、这首诗入篇小学课本后,连儿童都能明快地琅琅上口诵读,不一会就可以倒背如流,焉能不家喻户晓,让人称绝?

16、就算没去过鹳雀楼的人,读到这四句诗,仍然能够想象出这幅秀丽的景象。

17、哪知,王之涣说的话果然应验,轮到那位漂亮的女子演唱时,果然唱起了他的代表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8、果然别有一番意蕴,于是,慈禧转怒为喜,还奖赏了那位大臣。由此可见,这首《凉州词》果然不一般,不同凡响。

19、开荚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20、这时,在这孤绝的情境上空,响起了《折杨柳》的羌笛声,唐人盛行折柳以赠别,这曲《折杨柳》抒写的正是怀乡怨别之情,可是在这孤绝苦寒之地,连春风都不会光顾,哪来的杨柳可折?言下之意,戍边将士的乡关之愁,无以寄托。

四、王之涣的诗小学10首

1、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2、王之涣是一个史料记载极少的盛唐诗人,只知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精文善诗,兼善填词,辞赋,可传世只有6首,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虽仅传世6首,就有两首诗耳熟能详,堪称千古绝唱,说妇孺皆知亦不为过。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

3、《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4、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黄鹤楼

5、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6、"起"于苍凉的山川,"承"于孤独的守卫边关,"转"于羌笛之声,"合"于耐人寻味的"玉门关",一点没有颓丧之意,却又展现雄阔的意境,实乃一首绝妙的"七绝",历来视为"唐音"的典范之作。

7、王之涣留存下来的诗也很少,我们今天能读到的只有六首。

8、顾名思义,这是一首送别诗。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高的一个境界、好的一个境界不是这种形式,而是通篇看起来没有说理,实际上是在说理。

11、眺望着壮丽的景色,李益很感慨,挥笔写下:

12、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13、后两句诗更是象征人生的境界和意境,被代代传颂。

14、就是经典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原来的意思是看的更远的地方,就应该登上更高的楼曾,正好合适积极孩子,只有继续努力,继续发扬优点,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不是取得一定成绩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

15、隋唐特别流行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寓有挽留之意;杨柳生命力顽强,易栽易活,因此又有祝福远客在异土他乡能平安顺利的意思;柳枝轻盈柔美,在春风的吹拂下,有依依惜别之态,“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枝有如愁眉和愁肠,正好能表达离别时刻的愁绪——杨柳成了离别的象征,唐人送别几乎必言折柳。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7、被誉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的《凉州词》

18、来欣赏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

19、沈括说唐人题咏鹳雀楼有成就的诗篇中,还有畅当的这首《登鹳雀楼》:

20、离别是在春天:眼前长堤畔的春水绿意悠悠,远处田亩间的渠水汇入漳河向远方流去。棹声(摇桨声)响起,仿佛在催促友人起程,他劝朋友不要理睬这催促,哪怕让我们再多聚一刻也好啊!不然这桃溪太浅,满船的离愁,又如何载得动?让我想起了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王之涣的诗有哪些二年级

1、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僻字,意思也简明扼要,却勾划出一幅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壮阔画面,实乃大诗人手笔。

2、王之涣有那些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3、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4、王之涣没有走科举考试之路,在28岁时以"门子"的身份调任衡水主簿。35岁时,得到衡水县令李涤的欣赏,把小他17岁的女儿许配给他。但后来,王之涣还是遭人诬陷,说他出言不恭,有意犯上。

5、远戌塞外的征人,不但见不到日日思念的家人,即便是象征离别的柳枝都不得见,满腹乡愁又何所寄?不禁深深怨恨起杨柳来。

6、王之涣还写过赠别诗——《宴词》: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王翰组诗作品)

8、但仅从他留存于世,收录在《全唐诗》中的6首诗,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送别》这3首而言,就极负盛名。凭此,王之涣就可以誉为唐代顶极的大诗人。

9、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位诗人相视而笑,这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

10、鹳雀楼更因大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而名扬天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1、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此诗只有二十个字,但诗歌意境壮阔,可以说是描写鹳雀楼风光的上乘之作。

12、孩诗句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不胜舟”三个字写出了离愁之“重”,更道出了惜别之情。

14、高适举了跟手指说:“我也一首了,嘻嘻。”

1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6、对它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

17、说起王之涣,要先从一座楼说起,就是鹳雀楼。

18、导语: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那么,王之涣的诗有哪些?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

19、有一年,王之涣与大诗人高适、王昌龄在长安相遇,便邀约一起去旗亭小饮,正碰上4个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唱他们的诗歌。三人当即来了兴趣,便打赌:他们的诗,这些女子点唱到谁的诗句,谁就在墙壁上划一下,谁划得多,谁就。

20、诗人王之涣的五字诗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