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1、小结:扫墓为什么选择清明呢?原因之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之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之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2、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清明节如今已经成为踏青出游、祭拜先祖的佳日子。
3、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4、积极参加由中国文明网等重点新闻网站组织的“网上祭英烈”活动(活动承办网站为中国文明网未成年人频道)。(中高段可以结合电脑课进行,低段学生可与父母一起完成。)
5、 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
6、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7、希望各位一直以来喜爱妙音的家长可以加妙音动漫亲子教育群内一起交流。让我们为了能做出更多更好适合宝宝看的原创动画一起努力吧,我们需要您的支持!
8、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9、第八项:向革命烈士敬献小白花。
10、这样说来,清明节的习俗就是扫墓,踏青和植树了,当然也不是。除此之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也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11、回复文章数字编号即可阅读
12、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13、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14、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
15、①摸箱:将不同节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盖的纸盒里,请幼儿从中摸出一件,说出名称及属于哪个节日。
16、六年级:写一篇文章,缅先烈,话理想
17、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躲避宫廷内斗流亡国外。有一次因为饥饿,重耳差点儿饿死。他手下的一位臣子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偷偷地从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做熟了给重耳吃。重耳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18、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
19、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二为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20、选取一位英雄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的民族英雄;弘扬民族自主意识、反对崇洋媚外的民主人士;革命先烈、人民楷模等)或者反映民族精神的事例,展开调查,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查阅书籍史料、网上浏览、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了解英雄的生平事迹,剖析英雄(事例)所反映出的典型的民族精神,在班级里开展“忆先贤”故事会。
二、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1、何孝武负责准备一个花篮(红底黄字)。
2、XX街道XXX小学“清明节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3、活动主题:澳门风云之赌神驾到
4、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5、清明节民间有插柳习俗。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6、来历: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习俗:清明节习俗有扫墓,还有因为寒食节要禁火寒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人们又会在这一天参加一些活动来保体。比如荡秋千,踢足球,踏青,插柳等等。
7、从清明节的历史沿革看,这历朝历代无论是士人还是百姓,没有不重视的,为什么呢?史上传说可不少,都挺有意思!您也甭管真假,看了这些个传说,个中究竟也就有了答案。
8、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9、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0、⑵、活动结束,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表达感受,中高年级学生可在假期写出活动感悟,上交语文老师或上传班级qq。
11、祭扫烈士墓程序安排:(主持:范文渊)
12、打马球。就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在《名都篇》中就写有“连翩击鞠壤”之句。《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也绘有宣宗赏马球的场面。过去在北京白云观前,就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这些地方的马球活动就消失了。
13、走近清明节,(1—6年级)开展学习清明文化、缅怀感恩活动。
14、 电话邀约——新老客户
15、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哪成想即位后,他是重赏当初伴他流亡的功臣,可唯独忘了介子推。这众人都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介子推是谁呀!他鄙视的就是争功讨赏的人,要是图报,也不会当初割自己的肉啊。于是,他打点好行装,带着老母,上绵山隐居去了。
16、(4)重温入队誓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领誓)。
17、带笔记录英雄事迹,回来后将感想形成文字。
18、清明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19、小朋友在学诗过程中,可能会问,什么是清明节啊?为社么要过清明节啊?
20、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三、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1、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2、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4、清明节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5、融合上巳节习俗——踏青
6、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各班务必切实开展好“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认真制定主题队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7、 向革命先烈默哀三分钟,奏哀乐。(默哀) 默哀完毕。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将继承你们的遗志,实现你们的理想。
8、这清明节,是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既有感恩祖先造福后人、祭扫新坟旧墓怀念先人,又有踏青游玩,亲人孝属的相聚言欢。值此,咱也感恩前辈造化之恩,愿逝者极乐仙游,祝生者健康快乐!
9、另外,扫墓活动,有效地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幼儿有更深刻的感受。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19活动目的
10、古时候,清明节这一天在外的游子都要回家给已故的亲人扫墓。他们准备好祭祀用品,扫墓之时,他们一定要先把墓前及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并且还要给坟墓进行修整。做好这些准备以后就摆上供品进行祭祀活动。相传在古时,有很多人还会在坟墓上插上柳条,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11、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1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13、交流心得,表达感受
14、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15、第五项:全体成员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XXX)
16、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的习俗中,扫墓祭祖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让人放松身心的习俗,需要带孩子了解一下。扫墓:到了这个季节,坟墓上的杂草开始生长,后人需要帮忙拔除,还要添上新土。一方面代表后继有人,一方面也是把坟墓当作房屋一样进行修缮。不过,现在一般是墓碑,或者在田地里找不到具体位置,仪式简洁了很多,送鲜花者居多。放风筝:“又是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放纸鸢”,这个时间以后,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
17、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18、在当下智能互联网的冲击下,在高房价的影响下,很多的无常变化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内在的心态起伏,一方面我们积极的学习和适应,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活在当下,安享放下,以史为鉴,敬畏公德,接纳当下的生活,在这个清明节,我们需要感恩逝去的历史和圣贤,感恩自己的祖先,更应该感恩那些当下的一切,存在就是合理滴。
19、扫墓:每年清明,人们都会身着素衣,去山中或者墓园探望过世的亲人。他们铲除杂草,清洁墓碑,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捧花,低声细诉对亲人的思念。
20、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
四、清明节的来历以及风俗
1、小三班:主配班老师、中三班空课教师
2、再说清明习俗,就拿江阴来说:当清明节来临时,人们提着祭品,带着鲜花、鞭炮、纸钱,上山扫墓。此时,满山尽是“祭墓”的人群,悲凉的氛围四野弥漫,好不凄清。“祭墓”时,先清除坟墓前后的杂草,接着修整坟墓,培添新土,然后在墓碑顶上压张墓头纸,俗称“硩纸”。基督徒多用红纸剪成十字架,用石子压在坟上。“硩纸”、“添土”之后,在墓埕里摆上供品,再将纸钱焚化,扫墓者站在墓前叩头行礼祭拜。祭拜毕,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供品,把用过供品的外壳,如:花生壳、蛏蛤壳、甘蔗皮等扔在墓埕里,以示家祭过……
3、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人们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而且,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法定化,更加增进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
4、文化探寻: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5、第四项:新队员入队仪式
6、为号召所有少先队员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勇事迹.号召学生向烈士们学习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开展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
7、二是传说人们把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们插柳、戴柳用以辟邪。
8、第四项:校团委书记讲话
9、这是一段插曲,从周代开始,这清明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视为是返本追宗的重要活动,仪式感倍儿强。到了近现代更是相当的重视,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确定规4月5日为清明节,属国定假日,也叫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08年起,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改为了三天,今年的时间是4月3日到4月5日。
10、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据《后汉书》记载,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长的105天,短的也要近1个月。寒食节期间不得生火,只能生食,对人的健康不利。
11、清明节期间,结合“文明出行”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学生祭祖,在出行祭扫过程中文明礼让、遵章守序,养成“不乱扔垃圾、不损坏树木、不使用明火、不乱放鞭炮”的祭扫习惯,营造平安、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12、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13、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妇女儿童所喜爱。
14、各班级根据以下主题,并结合本班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好清明主题活动。
15、引入欣赏《清明上河图》,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16、融合寒食节习俗——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
17、学生自带饮用水(一瓶),不带任何食品和饮料。清明节活动方案 篇6指导思想
18、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按阳历来说,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全体师生向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
20、扫墓结束,清点人数,整队回校。
五、清明节的来历与风俗
1、让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3、清明早只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是一个农耕节气,是"春分“后十五天即为清明。而古时的"寒食"节是一个民俗节日,它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朝时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由于两节只相差一天,到了明,清时期,索性把两节改为一天。至于把每年的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定为清明节,那則是民国时期的事了。
4、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5、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6、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7、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8、学生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
9、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也是传统祭祖节日。“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10、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
11、清明从节气变为节日,是后来的事情,和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有关系。
12、杜牧这首的描写清明的诗歌,流传千古,读起来也朗朗上口,爸爸妈妈可以教小朋友背诵一下。
13、晋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14、插柳:随着柳条返青,人们喜欢将柳条折下,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寓意防扰辟邪。
15、各班组织学生进行影片观后感评比,重在说真话,诉真情。
16、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的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御林军上山搜索,但没有找到。
17、15点自助烧烤区同时开放,凭入场券每人领取相应数量食物自行烧烤
18、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19、五年级:制作“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手抄报,要求全部用8K纸设计。各班级上交少先队8份进行评比打分。
20、每个半点进行抽奖和互动游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