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曼罗兰的简介
1、(下图17罗曼·罗兰写给托尔斯泰的信)
2、我们又重新体会了那古老的真理:
3、罗曼·罗兰受母亲的影响和熏陶,从小就热爱音乐。在他苦闷和彷徨的时候,他或者沉迷于大量古今文学名著,或者去听音乐会来舒缓自己的情绪,接受艺术的熏陶。他喜爱海顿和莫扎特,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影响大的是贝多芬。《约翰·克里斯朵夫》就是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一部兼有音乐艺术之美和文学思想之美的伟大作品。可以说,音乐和文学是罗曼·罗兰的生命。
4、出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
5、“啊,甜蜜的回忆,亲切的形象,好似和谐的音乐,会终身在心头缭绕!……至于异日的征尘,虽有名城大海,虽有梦中风景,虽有爱人倩影,其刻骨铭心的程度,决比不上这些儿时的散步,或是他每日把小嘴贴在窗上嘘满了水汽所看到的园林一角……”
6、罗曼·罗兰十分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意识。因为他认为个人意识是神灵在个人心中的显现。个人意识的崇高目标是对“爱”与“真”的无休止的追求。这就是罗兰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紧密结合的原由。正和他的人道主义不能和资产阶级统治势力,也就是说上层资产阶级伪善阴险的人道主义相提并论一样,他的个人主义也不能和市侩式的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相提并论。他的个人主义目的不在于个人享受,不论物质享受或精神享受。他反对文学艺术上的唯美主义,认为那是一种供精神享受的品。罗曼·罗兰的个人主义强调依靠个人力量促进人类泛爱的实现,他的个人主义是他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大同思想的组成部分。
7、他在1769年的信中说:“我简直乐死了,因为这次旅行太好玩了!……因为车厢里热得很!……因为我们的马夫挺好,只要路稍微好一些,他就把牲口赶得很快!”
8、“头上突然出现了星星白发,好似秋天的花在九月里一夜之间开遍了草原。腮帮上有了新的皱纹。可是恬静的眼神恢复了,嘴巴的神气表示隐忍了。他心平气和。如今他明白了。他明白:一朝面对着震撼世界的力量,他的骄傲,人类的骄傲,都是没用的。……克利斯朵夫这才懂得海顿老人的明哲——他每天早上执笔之前先要跪着……战战兢兢地提防,诚惶诚恐地祈祷。所以你得祈祷上帝,求他和你同在。你得抱着虔诚与热爱的心与生命之神沟通。”
9、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
10、(下图8《贝多芬传》,罗曼·罗兰著,傅雷译,三联书店1943年版)
11、就象死亡给我们留下来的,在发展途程中天折了的莫扎特,对我们成为一个的和平恬静的泉源。从法国大革命以来,激情的波涛把所有的艺术都冲刷过了,把音乐的水流给搅混了;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时候到莫扎特的清明的天地中去躲一会,的确是很甜美的;他的清明之境,好比一个线条和谐的奥令匹克山峰,在上面可以高瞻远瞩,眺望平原,眺望贝多芬与瓦格纳的英雄与神明在那里厮杀,眺望波涛汹涌的人间的大海。
12、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13、跟随舆论和膜拜胜利的人决不会跟我们争这件礼物。
14、他在1782年8月2日的信中说:“高尼兹亲王对大公爵提起我的时候,说这样的人世界上一百年只能出现一次。”
15、《名人传》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时代的千变万化,充满机遇,人们渴望成功,但却不想奋斗,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人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跻身不朽者之列。《名人传》也许会让人们清醒一些。
16、这一类莫名其妙的兴致,这种表示精神健康的欢笑,例子多至不胜枚举。那是旺盛而健康的血在那里活动:他的敏感绝无病态的意味。
17、简介: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追溯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在许多艺术斗争中演变的历程。全书共十卷,分为四册。
18、《米开朗琪罗传》内容简介:米开朗琪罗被誉为是的雕塑家,同时他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19、罗曼·罗兰读的大学是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他把它称为“人文主义修道院”。在这所大学里,罗曼·罗兰养成了勤勉学习的习惯,同时也受到这所学校宽阔的人文视野的耳濡目染。罗曼·罗兰在自传里总结的这两点,也成为我后来努力践行的指南。
20、(名人传),由20世纪初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小说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法国)著,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兼画家,另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三部传记都着重记载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二、罗曼罗兰经典语录
1、罗曼·罗兰所热衷的是表现自我精神探索的直接经验。以主人公人生遭际中的灵魂经历构建情节框架是他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诚如中国学者罗大冈所说,“伟大的心”和“真诚的艺术”是贯穿罗曼·罗兰创作道路始终的原则精神。尽管《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两部长篇巨著都展现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广阔画面,但占着中心位置的都是主人公的情感律动和思想态势,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存在于主人公的意识里面并内化成他们精神日臻完善的动力,社会生活背景又总是随着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张弛起伏而时显时隐。是人们惯常把这两部巨著统称为“思想小说”。
2、在产品特色上,定位为中家用纺织品,形成规格齐全,功能完整的产品结构。注重科技的积累,创新和,以真丝,竹纤维,牛奶纤维。
3、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托尔斯泰传
4、澹月映红妆,雪霁清风静。许是婵娟紫府来,竹外横疏影。
5、书法作品公益价格不低于500元/幅,作品尺寸不小于三尺斗方,即0.50m×0.50m。
6、当夜深人静,我读完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我更加坚信,不合理的东西终不会长久,应该相信未来,要像贝多芬那样,“用痛苦去换取欢乐!”
7、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
8、罗曼·罗兰,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同时,他也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9、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0、我绝不去树立一些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我憎恶那种卑怯的理想主义,它把人的目光从人生的苦难和心灵的脆弱中移开。
11、(3)《廉政瞭望》罗曼·罗兰:英雄传记和传记英雄2003年05期李春阳
12、而克洛蒂尔特并非反对罗曼·罗兰的创作,只不过她一直认为,只有被别人认可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关于这个问题,两人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吵,终因为意见无法达成共识,决定介绍他们长达8年的婚姻。
13、他获得了19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评价为:“文学创作中高度的理想主义以及在描写各种不同典型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和真实性”。
14、罗曼·罗兰的自传的前面部分写到他的小妹妹的死:
15、没有一次争取是一劳永逸地完成的。争取是一种每天重复不断的行动。人们必须一天又一天地坚持,不然就会消灭。
16、《唐·璜》的不可动摇的宿命和《魔笛》的清明恬静,在近代艺术品中(包括格利格的悲剧在内),也许是接近希腊艺术的。《魔笛》中某些纯净到极点的和声所达到的一些高峰,是瓦格纳的神秘的热情极不容易达到的。在那些高峰上,一切都是光明,到处只有光明。
17、《内心的历程》里有一节名叫“三次启示”:
18、罗曼·罗兰在巴黎高师毕业以后,被学校推荐到罗马去深造。南国意大利明媚的天空,古老的文化遗迹,使青年罗曼·罗兰获得一种新的生命。罗曼·罗兰的自传里有一节“约翰·克利斯朵夫之诞生”,开头一段是这样的:
19、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20、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三、罗曼罗兰的简介和作品
1、我年轻时对罗曼·罗兰炽烈的热情已经成为过去,但罗曼·罗兰却是永远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世界,可能几年、几十年以后,现在所时髦的许多物质文明的东西,已经又被更新的东西取代了。但我相信,李白、杜甫的诗、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却是永远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有着长久的魅力,就像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
2、贝多芬常常竭力要把自己内,‘深处的感觉,把那种微妙的精神状态翻译成音乐,这是不能用文字解释得清楚的,但它又像文字那样确定——实际上.更为确定;因为文字是一种抽象的事物,它能总结许多经验、而且能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比之说话,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准确性,比文字要大上成百倍。由此可知,要表现特殊的情感和题材,不仅是音乐的权利,而且是音乐的义务。如果没有担当起这个义务,其结果将不成其为音乐——那简直什么东西也不是。(5)
3、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4、(下图16《但丁与贝阿特丽采》,英国画家HenryHoliday(1839–1927)作。贝阿特丽采是但丁的初恋对象,也是他终身所爱的人(但丁终身未婚)。)
5、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代表作《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6、(下图22《罗曼·罗兰文钞》新版本)
7、现在放下莫扎特的书信,让他音乐的浪潮把我们带走罢。他整个的灵魂都在他的音乐中间。我们一听,就能发觉他的本质,——他的柔情与聪明。
8、(草庐论道)诗书雅集第八期
9、索书号:I544/680/11
10、职称:作家、文学家等;
11、《罗曼·罗兰文钞续编》中收集了罗曼·罗兰与梅琛葆夫人的一百多封书信。这些书信充满了温馨的气息,“年轻的激情被引向长者的宁静”。我读完这些书信后觉得,也许罗曼·罗兰后来创作上的成功,蕴含着他年轻时梅琛葆夫人给他在思想、精神和气质上的滋润。
12、张译、吴京,这一次打出了王炸!
13、“信仰只是为软弱的人、萎靡的人、贫血的人的!他们响往于上帝,有如植物的响往于太阳。……凡是自己心中有着太阳有着生命的,干吗还要到身外去找呢?”
14、痛苦是无穷的,它具有各种形式。
15、所以他的傲气一受损害,他就愤恨之极。他为了不得不替王侯服务,觉得很痛苦。
16、小说塑造的克利斯朵夫是一个集道德理想、行动热情和英雄精神于一身的新人形象。小说描写了这位德国音乐家与法国诗人奥里维的友谊,以及与意大利女子葛拉齐亚的爱情,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一个理想:把德国的“行动的力量”、法国的“理性精神”以及意大利的“美”三者结合起来,就能造就一种的人性。
17、而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所描写的感情往往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在别人心中观察得来的。他自己心中并没有这种感情,而是在别人心中看到这种感情。——他倘若不亲自说出来,我们简直不会相信:出来,我们简直不会相信:“我想完全根据罗斯来作一曲andante。一点都不会错:andante怎么样,罗斯便是怎么样。”(1777年12月6日信)莫扎特的戏剧意识既如此之强,所以他在一些不需要戏剧意识的作品中,就是说在一般音乐家尽量把自己的个性和梦想放进去的作品中,也流露出戏剧意味。
18、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19、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奖。
20、卢那察尔斯基称赞罗兰为:“和平主义教皇”。
四、罗曼罗兰的简介作品写作特点和精神
1、接触过无情现实的底层
2、我们的着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狭隘的。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托尔斯泰传》
3、(下图2罗曼·罗兰的照片)
4、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5、那年我19岁,在此以前,我已经读过许多俄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也学习过杨周翰先生主编的《欧洲文学史》(北京大学的铅印讲义,不是正式出版的书),但我没有读过罗曼·罗兰。
6、(下图7新版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7、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还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8、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与指引人。
9、“今天我在这儿大教堂的广场上看见吊死四个坏蛋。他们这儿吊死人的方法是和里昂一样的。”(1770年11月30日信)他不象近代艺术家有那种广泛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只有爱他的人,他才爱,就是说他只爱他的父亲,妻子,朋友;但他是一往情深的爱着他们的;提到他们的时候,他自有一种温柔的热烈的感情,象他的音乐一样把人家的心都融化了。
10、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1、说实话,罗曼·罗兰的《母与子》对我的影响不大,因为这部书的中译本出版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阴云已经散去,在我们的面前已经展现出了各种新的可能。而且,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与我的生活距离也较远。不过,我与这本书的中译者罗大冈先生却有过一次接触。
12、罗曼·罗兰.追寻内心的旅程:罗曼·罗兰自传(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
13、当试图用语言“客观地”描述音乐时,困难就成倍地增加。这种描述实际上是企图用语言去转化、翻译、解释音乐。而任何转化翻译或解释都是有限度的。罗曼·罗兰曾经比较语言和音乐:
14、这句话的英文版是"Thereisonlyoneheroismintheworld:toseetheworldasitisandtoloveit."。它的作者是罗曼罗兰。
15、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特点,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
16、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其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小说常常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可以说,他是传记文学的创始人。
17、他要活,他要战胜;结果他至少是战胜了,但能否活下去不是他作得了主的。
18、离婚后,起初一段时间罗曼·罗兰到处碰壁,但渐渐地,他从艰难的生活中汲取了许多灵感,激发他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小说。1915年,罗曼·罗兰的这部小说,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他一生创作的。
19、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陰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20、它出自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这句话里面有着深沉的智慧。是罗曼罗兰对英雄的解读。
五、罗曼罗兰的简介100字
1、草庐论道诗社: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的一方心灵净土,秉持“诗书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
2、他在一七八一年十月十三日的信中说:“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服从音乐。”他又说:“音乐居于高的主宰地位,叫人把旁的东西都忘了。”
3、造成裂痕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罗曼·罗兰的外省人身份。他初来乍到,在巴黎城内根本无法立足,他所创作的作品,也很少被人赏识。每一次都是在他妻子的帮助下,他才能得到一些表现的机会。尽管如此,罗曼·罗兰还是有许多作品不能被发表,这让罗曼·罗兰十分苦恼。
4、罗曼·罗兰的第二个妻子是俄国人,当时他旅居苏联,在苏联长期逗留,因此认识了一名名叫玛丽·库达切娃的俄国妇女。不久之后,两人结婚。这段婚姻,伴随着罗曼·罗兰终身,直到其去世。
5、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他的小说特点被人们归纳为“用音乐写小说”。另外,罗曼·罗兰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不屈的斗争,他积极投身进步的政治活动,声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出席巴黎保卫和平大会,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6、2002年本科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主攻中国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7、他大的荣誉是在乐剧方面,这是他早知道的。他的书信证明他特别喜爱戏剧音乐:“只要听见人讲到一出歌剧,只要能够上戏院去,听见人家歌唱,我就乐不可支!”(1777年10月11日信)“我有一个无法形容的愿望,我想写一出歌剧。”“我羡慕所有写作歌剧的人。听见一个歌剧的调子,我就会哭……写歌剧的愿望是我一刻不能忘怀的。”(1778年2月2日与7日信)“对于我,第一是歌剧。”(1782年8月17日信)
8、因此,说来奇怪,莫扎特的确具备唐·璜那种气魄,而且能够在艺术中把那种性格表现出来,虽则那性格以全体而论,以同样的原素的不同的配合而论,和莫扎特的性格是距离极远的。连他那种撒娇式的柔情,都在唐·璜的迷人的力量上表现出来了。这颗善于钟离极远的。连他那种撒娇式的柔情,都在唐·璜的迷人的力量上表现出来了。这颗善于钟情的灵魂,描绘一个罗密欧也许会失败,但唐·璜倒是他有力量的创作。一个人的天才往往有些古怪的要求,从而产生这一类的结果。
9、莫扎特表达神明的境界,在三件作品中特别显著;那三件作品是《安魂曲》、《唐·璜》和《魔笛》。《安魂曲》所表现的是纯粹基督徒信仰的感情,莫扎特把他那套迷人的手段和浮华的风韵完全牺牲了。他只保留他的心,而且是一颗谦卑、忏悔、诚惶诚恐、向上帝倾诉的心。作品中充满了痛苦的骇怯和温婉的悔恨,充满了伟大的、信仰坚定的情绪。某些乐句中动人的哀伤和涉及个人的口吻,使我们感觉到,莫扎特替别人祈求灵魂安息的时候,同时想到了他自己。——在另外两个作品中,宗教情绪的范围更加扩大;由于艺术的直觉,他不受一个界限很窄的、特殊的信仰拘束,而表白了一切信仰的本质。
10、《约翰·克利斯朵夫》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除了作为一部“成长小说”精彩地描写了一个音乐家的人生长河的不同阶段以外,小说的许多地方还镶嵌着充满人生哲理的话句:
11、(下图12当年我每天使用的《俄汉大辞典》的扉页上用俄文写的Покаестьжизнь,естьисчастье.(有生命的时候就有幸福))
12、索书号:K866/62/2
13、《唐·璜》之中的雷包兰罗,《后宫诱逃》中的奥斯门,《魔笛》中的巴巴日诺,都是使莫扎特觉得好玩,甚至于因之而乐不可支的人物。
14、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15、还有一些场合,莫扎特超升到更高的境界,摆脱了那种内心的争执,到达一个崇高与和平的领域,在那儿,人间的情欲和痛苦完全消失了。那时的莫扎特是跟伟大的心灵并肩的,便是贝多芬在晚年的意境中,也没有比凭了信仰而蜕变的莫扎特达到更清明的高峰。
16、去掉了骄傲这股巨大的、的激烈的情绪,你所看到的就是一颗和蔼可亲,笑靥迎人的灵魂。他的活泼的,时时刻刻都在流露的温情,纯粹象女性,甚至于象儿童,使他喜欢流泪、傻笑、说疯话,和多情的小娃娃一样作出疯疯癫癫的事。
17、“……夕阳在下山。深红色的城市在我足下形成半圆形,燃烧着。亚尔彭群山的笑意正在天际消逝。索拉克特山上的拱门似乎在荒原上漂浮……”
18、《米开朗基罗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06年完成的一部关于米开朗基罗的传记,该传记分上下篇,上篇《搏斗》,下篇《舍弃》和结束语《死》。
19、罗曼·罗兰简介:姓名: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
20、可是我们不能就认为莫扎特不注意歌词的脚本,不能认为音乐在他是一种享受,歌词只是音乐用来借题发挥的材料。相反,莫扎特深信歌剧必须真实的表现情感和性格;但表现的任务,他是交给音乐,而非交给歌词的,因为他是音乐家,不是诗人;也因为他的天才不愿意把他的作品和另外一个艺术家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