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经典名句100解释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译文 :孔子说:“人如果连信誉都没有,还可以干什么呢?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5、(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6、(原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译)孔子说:“《关雎》篇,快乐而不放荡,悲哀却不伤痛。”
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9、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0、一个人,并不是孤独,如果你喜欢,它就是喜悦,是意境,是海棠花里寻往昔,那往昔,处处是醉人的旧光阴。
11、?小学1~6年级所有重点词语归类汇总,家长为孩子珍藏一份!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
14、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简单的音调,需要艰苦的练习。
1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6、(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17、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8、(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译文:孔子说:“君子为人庄重而不与人争执,能团结人而不拉帮结派。”
二、论语名句100及解释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4、?80个文化典故,课外知识拓展必备!赶快收藏!
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6、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夸耀自己的才能。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0、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11、(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4、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八佾》)
16、(原文)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17、(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18、?人民日报:可以不读全诗,但至少要背会的100个千古名句!
19、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三、论语经典名句理解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释义)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5、译文:孔子在河边上感慨地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走了!”(孔子这两句富哲理的名言,时刻在提醒人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能让片刻的光阴白白流走。)
6、(原)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0、(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11、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086 道不同,不相为谋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6、?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家有孩子的不要错过!
17、(意译)有好多朋友从远方到中国来研究学问切磋技艺,不也是让我们感到很快乐的事情吗?
18、(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1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20、(释义)君子关心的是德行修养(的提高),小人关心的则是土地财富(的积累);君子关心
四、论语经典名句100句解释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2、(释义)多想着责备自己,而少责备他人。
3、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
4、?容易用错的70个成语,正确解释来了!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孔子说:“君子会帮助别人获得想要得到的,不会让人想要得到厌恶的。小人恰恰相反。”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讲解)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9、(赏析)这句话所说的就是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于知识和学问,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它、喜欢它,才能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去探索,不断地去追求。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因为乐趣才是前进的动力。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20巧言令色,鲜矣仁。
10、08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12、0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3、(原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14、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的一切成功都垮台。
15、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无同他一样的毛病。”
1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7、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8、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9、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五、论语经典名句100及注释翻译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也。
2、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4、(意译)聪明的人足以明礼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迷惑,仁德的人足以爱人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忧愁,勇敢的人出自礼仁所以不会为一己私利而畏惧。
5、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8、(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9、译文: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10、译文:孔子说:“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类是指贫富贵贱的等级区别。)
11、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2、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弟子规》
13、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4、水里照出的是自己的脸,内心反映的是自己的为人。
15、(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允许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6、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
18、(译)仲弓问(怎样是)仁。孔子说:“出门(工作、办事)时要像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用差遣人民时要像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为办事没有怨恨,处理家事也没有怨恨。”仲弓说:“我虽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19、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