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名言及翻译
1、——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2、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感悟)“轻诺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千万不能失信于人。
4、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第三十六章)
6、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8、老子的这句话在这里可以从两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那么也许他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这种承诺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实现承诺,那么也会对他失去信任了。
9、Safetyanddangeralternatewitheachother;goodfortuneandmisfortuneinterchangewitheachother.
10、(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后,谁笑得好。
11、(翻译讲解):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1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6、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17、“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1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19、(解释)有与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存,声音音律的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而成顺序。
2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二、孔子的名言及翻译
1、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5、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6、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7、——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8、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9、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10、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11、译文:大家都认为惧怕的东西,你也不得不害怕。
12、(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3、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4、老子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
15、Thereisatimeinlifethatisfullofuneasiness.Wehavenootherchoicebuttofaceit.——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17、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出处原来在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错误,才能够不因一点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
18、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9、Hewhoconquersotherscanbecalledphysicallystrong,/Hewhoconquershimselfismighty.
20、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君命不可违,天命更不可违,兵者杀人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胜为快,战争一起,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应以悲泣之心处之。
三、老子名言及翻译大全
1、(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7、——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8、“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9、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1、福祸互化:福祸之事相互倚伏,福可转祸,祸可转福。得福得祸,皆因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所致,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可得福,积恶可得祸,因果之理循环往复,相互转化,并无定律。
12、译文: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生自灭。
13、(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1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15、“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陈鼓应)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6、《易经》全文翻译,价值连城
17、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道家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佛道之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18、(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19、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诗文入群:goodshiwen;商务合作:goodshiwen
四、老子名言及翻译及感悟
1、(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2、——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3、(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4、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5、(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7、“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老子》名言名句翻译·经典名言欣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9、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10、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1、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12、2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1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17、“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五、老子名言及翻译及注释
1、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2、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3、——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4、——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5、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患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庶民争利,大夫争权,诸侯争地,皆私欲所致,天下焉能不乱。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道德经》里似乎没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要用相似的语言表述,当为:(受己(之)所为,(亦)受己(之)无为)受:承受,承担,担当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1、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身康体健,心旷神怡,颐养天年。
1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
1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
15、包容,是人生大的修养
16、(翻译)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7、(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19、(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20、(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