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诗句的妙处【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3 09:28:22 浏览

引用诗句的妙处

1、古诗,文有尽而意深远,是美的享受。它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乐章,更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睿智筑起的韵律长城。我相信,只要怀揣着对古诗词的这份热爱之情,坚持学习古诗词,在你未来的成长之路上定有别样风采。

2、王洪是明代的闽中才子,幼时即善属对。一日有客登门,见王家正在庭院中建楼,便出上联让王洪对答:

3、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4、●“我与诗词的故事”板块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分享你在学习诗词时的趣事或感悟。老师可以分享在诗词教学中新的思考和体会。每周周五我们会抽取两位同学在平台上分享你的文章哦~抽取到的幸运天使我们还会邮寄出精美礼物一份!

5、其实,这就是一道典型的标题作用题,只不过是命题人换了一种问法而已。

6、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7、第一种,运用诗词成句。具体包括四种情况。

8、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9、那么,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呢?

10、乡绅见了心中老大地不高兴,乃命家丁把竹梢全都砍掉。缙知乡绅用意,便于上下联尾各加一字:

11、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正宫·叨叨令》2006年浙江卷)

12、倘若标题是《近水楼台“贤”得月》的话,则是“化用”,因为标题修改了“先”字。

13、(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2)人挪活,树挪死(3)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14、有一次我在传媒上启发年轻人写作少用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回归质朴叙事。这是多么常识性的意见啊,却据说引起一片哗然,都说少了成语、形容词、对偶句和排比句,何来“文学性”?大家竟然都不知道,这种不像正常人说话的所谓“文学性”,其实是为低俗的“伪文学形态”。中国人已经摆脱了两千年,到了唐代又狠狠地摆脱了一次,到了五四再彻底摆脱过一次。而且,每次被摆脱的文体,都比现在流行的一套好得多了。

15、(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6、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17、七字一句的体裁影响了后代的诗歌。每句中间都有一个“兮”字。项羽和刘邦的诗就运用了这种体式。比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8、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

19、关注“川教观察SCTV”

20、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它的作用主要包括: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果。希望有帮助!!!!!!

21、【引用诗句的妙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22、议论文表现手法的作用

23、如果你能想到这一步,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24、那么,要如何吟诵呢?中国的语言文字都有其自身的发音,且不只是一个声音,它还有腔可以拖,就是把声音拖长。所以,如果有的诗句不合乎吟诵的节奏,就可以用腔来拖长,或者可以重叠,这个重叠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唱三叹,所以有“渭城三叠”,句子重叠往复,进而把腔补足。

25、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26、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设也!”对句的妙处在于以“四诗”概括“风雅颂”:因为《诗经》中的“雅”诗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颂”合起来恰成“四诗”。

27、王洪见一群雇工正在院中掘井,便对曰:

28、宋人洪平斋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而已”二字。某年,他给皇帝上书弹劾当朝宰相弄权纳贿,奏章中有这样的句子:“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结果不仅未能“扳倒”宰相,反遭宰相忌恨,整整闲置了十年。洪平斋忿慨不已,遂在家门上书写一联:

29、正用又称“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30、典例: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31、这样一来,他的笔下就出现了各种色调、各种风致、各种意绪、各种情境的大组合。明君、贤相、恶吏、谋士、义侠、刺客,各自牵带出鲜明的人生旋律,构成天道人心、仁政至德的丰富交响。这便是真正的“历史文化大散文”。

3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月色溶溶,照遍古今,又是团圆佳节,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离乡游子望月怀远。于是,寂寞千古的月光便倾泻出丝丝缕缕的柔情,使这中秋之夜既显得浪漫多情,又显得温柔感伤。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中秋的月色易引人遐思,伴着桂子清风、月饼甜香,立在月下感叹的人们也便觉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了。

33、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34、再看杜甫的《喜达行在所三首》。这三首诗是杜甫经历了“天宝之乱”,冒险乘隙逃出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远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朝廷的临时所在地之后,痛定思痛之作。以第一首为例:

35、以独体单音的语言文字寻求一种诗歌语言的节奏感,中国诗歌自然就形成了对诗句吟诵时之节奏顿挫的重视。一般,四言诗节奏以二之顿挫为主,五言诗以三之顿挫为主,七言诗就以三之顿挫为主。

36、在中国悠久的诗歌历史中,诗歌的体式经过了很多的演变。前面所讲的《诗经》主要是四个字一句,经过发展,有了南方的《楚辞》。

37、它的作用主要包括: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果。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

38、(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39、这次叛乱,长安陷落,玄宗幸蜀,肃宗即位灵武后,移行在于凤翔。岐阳就是凤翔,在长安的西边,就有了本诗的第一句“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杜甫每天都在怀念朝廷,希望能够有岐阳的消息,但却没有一个人从那边回来。在经历了“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的绝望和心寒后,他历经磨难,终于来到后方。“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岐阳的亲戚朋友看到他纷纷惊讶于他的衰老与瘦弱,因为他是历经千辛万苦才从乱贼之中逃出来的。

40、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2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4具有画龙点睛之,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5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41、落汤是子着红袍,鞠躬如也

42、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43、二 北宋词人贺铸有一首《绿萝裙》的词:"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后两句完全来自于五代词人牛希济的《生查子》"……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词牌也因此有了《绿萝裙》的别名,足见影响之大。

4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45、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

46、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47、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期望。信念是什么?信念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高层”的自信……

48、(3)×××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9、除了内容,散文的基元是语言。在这一点上,司马迁也称得上是千古一笔。

50、辛弃疾用典以气、以情贯之,典故如出机杼,没有任何生硬不协调的地方,可用典太多了,特点也就成了缺点,后世常有"掉书袋"之讥。

51、【引用诗句的妙处】这首诗的主题有多种说法,野狐赞同悼亡诗之说。中间两联用了: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沧泪、蓝田日暖四个典故,前两个很有名,不用解释。第三个典故:《博物志》记载,南海有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海里,哭泣时眼泪会变为珍珠。第四个典故化用盛唐戴叔伦的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个典故背后还有典故。"玉种蓝田,得徐氏之美妇",出自晋干宝《搜神记 卷十一》,此处不展开了。

52、同学们,只要答标题作用题,主题必然是跑不了的。

53、一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54、瞬间穿越时空的超能力,你也可以拥有

55、对诗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体把握,吃透内容间的关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还要多留心诗歌中抒情议论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56、中国的传统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吟诵的音调,虽然现在听来会觉得奇怪、甚至于单调,但是却为中华民族所独有。

57、总觉得以自己的小聪明搞好成绩是没问题的,殊不知,浪费的时光再也不回头,自己也越来越没有信心,整天唉声叹气,正如岳飞《满江红》中所写: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引用了一两句诗词,说理的分量就大了些。

58、则诚见尚书身着红袍,即对答曰:

59、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60、(教师每教授学生一种形式方法都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词进行句子仿写,通过仿写加深学生诗词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和表达能力。)

61、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62、实用价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3、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单纯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读景物,要善于读出景中之情。而景与情之间其关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触景生情、借景物反衬感情等。

64、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65、说到这里,我实在无法掩盖积存已久的现代悲哀。我们的时代,离两汉六朝已那么遥远,不知何时突然掀起了一种不伦不类的当代骈文。一味追求空洞套话的整齐排列,文采当然远不及古代骈体,却也总是不怕重复地朗朗上口。有一次我被邀去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前来祝贺的官员居然有五位完全重复一个同样的开头:“金秋十月,桂子飘香,莘莘学子,欢聚一堂。”后来又有一位官员只把“金秋十月”改成“金风送爽”,后面十二个字还是一模一样。我想大笑又不能不掩口,因为四周都觉得这才像是好文章。

66、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67、北宋名相寇准与众友同游郊外,即景乘兴出句求对:

68、暗引:不说明引文出处,而将其编织在自己的话语中,或是引用原句,或是只引大意。运用引用辞格,既可使文章言简意赅,有助于说理抒情;又可增加文采,增强表现力。

69、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70、来源:SCTV科教电视活动运营中心

71、(问)文章以辛弃疾的诗句“春在溪头荠菜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2分)

72、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引用”就是直接拿来用,“化用”则是拿来改一下再用。

73、(第一步)审题干,析考点。

74、增强表达果,表达强烈感情;

75、试题要求分析“苦无山遮望眼”一句的表现力。因为看不到想看的而心生怨恨,这是人之常情,但该句却描绘了一种特殊心态——抱怨无山遮挡视线。这是因为看到沦入敌人之手的大好河山却无力收复,只能更添悲愤之情。这样一来,作者就把山河破碎之感表达得更为曲折与深沉。

76、这种用典和上面宋祁的情形相同,都是以情主之,情之所到,自然而然的需要这样的句子,既然前人已经有了,就直接用吧。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前人的句子,感觉此处作者这几句真是恰到好处。

77、到了南北朝,钟嵘《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引起人性情的摇荡,而借以表现这种感动和摇荡的好方式就是诗歌。

78、表现手法:范围极为广泛,如烘托、反衬、铺垫、伏笔、照应、悬念、象征、抑扬、虚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79、三要提炼兼具思辨和启发价值的主旨。

80、常言说,鉴赏诗歌要能“知人论世”,即鉴赏诗歌要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所有的诗歌其实都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时代影响等往往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如杜甫的忧国忧民,李白的飘逸豪迈,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人生剧变,南宋诗人的山河破碎之感,等等。2006年辽宁卷考查到《东坡》一诗,该诗的作者苏轼一生坎坷多磨难,但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他都能坦然面对,旷达开朗。而结合原诗及试题中的注释,不难发现,这首诗正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怀。

81、以上所讲是中国诗歌绝句的基本格式。如果是律诗就多重复一次变成八句,下面我们就以李白和杜甫的诗为例,对格律诗进行赏析。

82、诗词鉴赏:高考语文必备古诗词形象鉴赏解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83、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希望能够帮到你!

84、春联贴出后引来了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85、来源:白领驿家、人民日报海外版

86、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说,古代诗词大家几乎都是用典高手,在他们的一些诗词中常会有很妙的用典案例。

87、“四川省小学生诗词大会”

88、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

89、修辞方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正确运用。

90、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1、杜甫的这首诗特别的朴实,其中的词句对称尤其工整。“眼穿”对“心死”、“落日”对“寒灰”、“雾树”对“连山”、“行相引”对“望忽开”,这首格律诗对偶的地方完全看不到雕琢造作的痕迹,的自然、真切,感情表达也深挚。

92、读懂全文大意,找出中心思想,回答类似问题是尽量与中心思想靠近,再看这个词运用了什么修词手法,有什么作用.回答时用词尽量优美一点.比如:这个词在此外运用十分妙,运用了什么修词手法,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作者~思想情感.我想你好还是请教你的语文老师,他(她)可以结合各种类型,比较细致讲解.

93、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描述的是:女主人公与所爱的人分离,日夜思念,并期盼所爱之人能早日归来。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作者,过去曾有不少争议,一般说来大约是东汉后期建安以前的作品。

94、在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为两次河堤决口,被责问不善治理而革职查办,在山阳县收监。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顺,决意要身带数千两银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阳县营救父亲。

95、“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朝诗人杜甫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朝文学家苏轼)

96、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

97、解缙对这种浅薄的人十分反感,遂笑着对那位秀才说:“我也送先生一副对联。”

98、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愁。

99、(3)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100、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