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散文【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3 09:29:52 浏览

怎么判断散文

1、◇完成度特别高的生态散文作品,我觉得还没有出现。作为当下的在场的写作,生态散文不宜提经典性或者经典化,这有点操之过急。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写出典范性的生态散文作品,批评界有能力辨认出这批典范性的生态散文作品。

2、余光中说:“这一段无论在文字上或思想上,都平庸无趣。里面的道理,一般中学生都说得出来,而排比的句法,刻板的节奏,更显得交代太明、转折太露,一无可取,删去这一段,于《荷塘月色》并无损失。”

3、写人、叙事记叙文和叙事散文相似,描景状物类记叙文和抒情散文有相似之处。

4、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5、课堂阅读分析与课外运用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但我们往往只注重课堂分析与讲解,不注意启发学生领悟散文的写作特点,在课后也缺乏及时的巩固与拓展,致使学与用脱节。

6、散文: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7、再比如朱自清另一入选中学教材的名篇《绿》中,这样形容浙江瑞安仙岩的“梅雨潭”:

8、秦牧:知识丰富,观察细致,构思精巧,文采精丽。

9、到底该如何评价朱自清的散文成就?

10、生态散文完成度特别高的作品尚没有出现

11、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12、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兼有议论抒情,到占的比例小。

13、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14、散文的外延不断缩小,在现当代,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范、辨明了文体特征的亚文类,就从整个散文大家族中独立出去。

15、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16、【怎么判断散文】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17、散文也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议论)散文。

18、小说: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19、对于散文,这仍然是一个需要革新和创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一大批卓越的写作者改变散文越来越同质化甚至腐朽的面貌。当然,这一类的写作者已经在努力,而且做得果很不错。但在我看来,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我觉得,当下的散文写作,在技术和形式上的探索与实验还没有达到理想境界,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境界。而为缺乏的,是自由的思想、独我深邃的识见与饱满而卓越的精神高度。

20、散文和记叙文之间之所以难以区分,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合的部分,有时是等同的。

21、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22、其次,充分引导学生能亲历其境,会其真意。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观照自我。即让读者站在作者角度,置身于散文的情境中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气息,体会字里行间的优美旋律。

23、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24、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25、作用(意图、好处)题

26、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27、重技能而轻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们大多数老师在看到一篇散文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篇文章能使学生了解哪些知识。于是在设计教案时,一个接一个问题都围绕文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上跟着教师的节奏去回答问题,了解完文章内容,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一篇散文就学完了。但是往往忽视了散文教学中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以及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28、第二步:写出这些词语的特点作用。

29、对这个句子鉴赏的标准答案难道不应该是,“该句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用小提琴的声音来形容荷塘中的月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和谐美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嘛!

30、那《荷塘月色》里的比喻都无可取之处吗?

31、景物描写作用题(知识储备)

32、李景平,中国环境报记者。近年在《绿叶》杂志、《中国生态文明》杂志做生态文学系列访谈,策划组织多项生态文学征文、采风和创作活动。

33、说起散文,大部分人脑海里第一时间呈现的应该是“形散神不散”这句话吧?并且至今为止,学生依然这么接收,老师也依然这么传授,大家似乎已经习惯这样做了。可是如果让学生再深入分享自己对于散文的理解,或者让老师再深入分析教学散文的理念,似乎又不那么容易了。

34、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看文章反复出现的词是一点,还要结合题目去分析。语境即具体的语言环境。

35、我倒觉得,这应该是一篇地道的散文,而不是小说。

36、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37、朱自清散文中好用“女性意象”,这点想必读者们都有一定的观感。比如《春》里末尾说,“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8、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39、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难度相对较大,有些教师对散文缺乏深入研究,教学中抓不住要点和重点,不知道散文应当教什么,应当怎么教。总体来看,散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40、散文则不需要。时间和地点可以有很大的跨度,天马行空。事件无需有完整情节。

41、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4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43、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

44、体裁分类一来是为了方便初学者进行探究学习,二来是方便分类答题收纳

45、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46、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

47、文言教学|新课标“目标”“评价”视野下例说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

48、还是要分析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49、【怎么判断散文】余在文末强调,作家的重要性有“历史的”和“艺术的”两种,对于朱自清的散文来说,其历史意义已经重于艺术价值了。他说:

50、这种流水账的句法,是浅白散漫,不是什么腴厚不腴厚。船在“河里”也有语病,平常是说“河上”的。就凭了这样的句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能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吗?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

51、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事物的。议论文:表达观点,阐明道理,逻辑严密,有据有理。记述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散文: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字字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

52、以小见大即通过平凡细微的事情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文章常常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但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

53、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②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③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④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

54、不仅仅是一些诗句段落“平庸乏味”,余光中还直言朱自清散文里的有些段落,因为“交代太清楚”,“分析太切实”而“平庸无趣”。这是余光中对朱先生散文的第一个批评。

55、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选文常见的线索:一是感情的发展变化;二是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56、其中,“质疑”声大的大概要属台湾诗人余光中。

57、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即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58、生态散文写作要放开眼界拓宽题材通道

59、赏析词语的表达果答题技巧

60、←左滑可欣赏全套12册封面

61、虽然难辨认,但我觉得这只是衣貌外饰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作怪。一个人,别人难辨认自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吗?即使别人,仔细甄别,真的看不出一个人到底是男是女?除非它是亦男亦女或不男不女的“二夷子”。辨别文体是散文或小说,当然不可能等同于辨别一个人。但既然不容易分清,我觉得肯定是鉴别的必要条件不够充分,或者辨别标准不够科学,没有找到其关键的内核。或者说,人们对于其内核认识或看法有分歧。

62、“交代太清楚”而“平庸无趣”

63、文字“缺点亦复不少,败笔在所难免”

64、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65、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66、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7、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68、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哲理;醇厚浪漫,朴素浅易。

69、但凡文体,必须正本清源。理论家应该拿出众人信服的明确概念,以正视听。可直到今天,迟迟没有。如果非要我揽这个“蒺藜”活儿,必须划个“字儿”,我以为是否可以这样看,小说,应该是一个“由客入主”的过程,即把社会(他人或作者)的故事情节讲述给读者(我),使读者(我)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而散文,则是“由主入客”的过程,即把作者(我)的经验、观念、理解、看法、认识等等都付诸文字,使读者(他人)产生同化共鸣或异化分歧的思想、情绪、或观念等的过程。

70、季羡林:“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本色天然,朴实无华,小中见大。

71、议论文:题目一定是论点或论题,一般较为专业化,没有多少文化色彩。

72、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后理解全文的主旨。

73、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已成为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必选之作,“朱自清”三个字,也可以说是白话散文的代名词。

74、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75、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76、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77、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78、记叙文则有所讲究,选取材料要有一个变化发展过程,有相对完整的故事,形象突出的人物。记叙文表现方法有描写叙述议论。写作角度有很多。记叙方式正叙倒叙插叙,记录相对完整的故事。六要素在记叙中一目了然。而很多散文是不具备六耍素的。

79、散文主要的特征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散文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是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从内容上来说,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80、又及,朱自清散文中句法变化少,有时过于俚俗繁琐,且带点欧化。

81、散文的定义一般采取“排除法”,在古代采取两分法,凡是韵文、骈文之外的都是散文;在现代,采取四分法,凡是小说、诗歌、戏剧等纯文学之外的,都算作“散文”。

82、以人物为线索: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

83、余光中也直接指出这点,并且还补了个刀。他说,朱自清这几句“不但太散文化,即以散文视之,也是平庸乏味的”。

84、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

85、“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86、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87、关于散文和当下的散文写作,这两年,我说的比较多。感觉是,说的比做的好。尽管说的也不好。相比较而言罢了。在这里,我想说重点说三个方面的认知或者说经验。一是散文的“述常”和“述异”问题。二是散文的时代经验和个人经验问题。三是当前散文的一些问题或者伪命题。

88、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89、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

90、我一向觉得,散文乃至一切艺术创造,都是有气象和境界的,气象和境界肯定是决定作家作品高下优劣的高和终的尺度与标准。当下,露阴、窥阴式的写作相当之多,这一些,虽也是人性之一种,但以此来作为焦点和吸引力,我觉得矫枉过正,也是极为不堪的。在这里,我还是比较喜欢张承志的散文,以及林贤治、资中筠等人的作品,还有诗人于坚、评论家李敬泽的散文随笔。我觉得,这样的写作,大致是文学之正道。

91、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92、散文就是一件真实的故事用富有美感的,有感情的句子来描写。而记叙文是虚构的故事。

93、排除法:一排诗歌;看外形是否成行,句尾是否押韵。二排小说;看长短、是否具情节。三看你如何定义,比方应用文、公文、学术论文……除去这些就差不多了。

94、(1)段落命题特色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95、可惜,很多时候,四顾无人。

96、1 、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 状物 ” 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如《莫高窟》一文中,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的,而壁画一段也是如此。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97、他(朱自清)的神龛,无论多高低,都应该设在二三十年代,且留在那里。

98、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99、(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2)第二人称: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3)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100、⑤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