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
1、象园‘樊登读书会’亲子共读
2、苏轼一生辗转坎坷,即使官运极差,被一贬再贬,但是也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或许早已陨灭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了。
3、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4、古人有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处于人生低谷的东坡居士,却焕发了创作激情,苏轼被贬后,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从而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5、但是苏轼被降职做了黄州团练副使,虽然他是在做官,但是仍然在言论,行为上受到种种限制,后来,哲宗继位,司马光的变法又登上政治舞台。
6、宋朝开国以来,苏轼因文字批评朝政而被系狱,在狱中写到《狱中寄子由》:
7、无论诗词、书法、绘画、经学,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正如他本人所说,“诗人例穷蹇,秀句出寒饿”。
8、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
9、中年时,失意低沉;患得患失
1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以“讥斥先朝”、“毁谤先帝”罪名被贬英州,途中被贬惠州,三年后又被贬海南儋州。
11、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仕途失意之时,也是其文学成就显著之际。
12、译句: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3、此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小序中写道苏轼与朋友们出游,忽然天降大雨,朋友们都十分狼狈,而苏轼却浑然不觉。此诗看似是在写生活中的出游琐事,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14、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宋·苏轼《浣溪沙》
15、苏东坡被贬黄州,途中遇雨,写下人生旷达的一首词,常人难及!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人生孤独的一首词,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16、苏轼写这首词时已经历尽官场上的坎坷,而这些坎坷全都写进了弹指声中。
17、【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在领读者精彩的解说下圆满的结束。
18、译句: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19、苏轼曾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写下《饮湖上初晴后
20、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21、豁达,是乐观的品质,是洒脱的态度,是遇事不钻牛角尖的博大胸怀。
22、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23、面对大自然的诡异奇绝,苏轼豁然开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们的人生又何不是这样?只要心中有正气,那么处处都有雄风,助你直挂云帆济沧海。
24、苏轼再一次被贬至惠州,这里在宋代是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词,而苏轼却表现了旷古的乐观、豁达。
25、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26、他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所谓的苏堤。但是在这期间,苏轼的文章被人断章取义,苏轼被小人设计,惨遭陷害,这就是乌台诗案。王安石替苏轼辩解,出言到: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可以出狱。
27、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28、词句中更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当上一句写出周围的各种各样的言论不必理会,只需要“吟啸且徐行”慢慢地走在路上。
29、归来颜愈少,微笑,
30、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31、因为朝廷有小人作祟,苏轼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苏轼又一次成了被打击的对象,这一次,苏轼被贬谪到了惠州,后来,又因为苏轼字字瞻,于是,苏轼被贬谪到了儋州。
32、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33、穿着粗衣劣布,度过一天一天的生活,胸中有藏有诗书,气质自然光彩照人。
34、古今豁达之人,苏轼当榜上有名。他孑然独行,倚杖听歌声;他在大雨中,吟啸且徐行;他于快哉亭,感慨浩然气;他愿在罗浮山,日啖荔枝三百颗;回首往事,他不后悔被贬谪黄州、惠州、儋州,因为那是他思想的升华地。
35、此图为《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2厘米,纵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6、“乌台诗案”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37、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38、诗如其人,之所以拥有豪放派开山之祖的称呼,那么其人也是豁达、直率、乐观。苏轼与辛弃疾被世人称为“苏辛”,而他的散文却又高于辛弃疾;
39、乐观旷达、随缘自适让他看起来更为洒脱、飘逸。以至于迫害他的权臣章惇看到苏轼的“尽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时,觉得他生活得很惬意,便再加贬谪。
40、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
41、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42、尊前不用翠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3、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
44、中国流传广的词作选本是朱孝臧编订的《宋词三百首》,该书一共选出了285首宋词。但是该书的缺陷大,因为朱孝臧为清代人,受到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影响,更喜婉约词和格律词,因此对豪放词不够重视,如苏轼之选择了12首,辛弃疾只有10首,而吴文英却达到了24首,周邦彦22首,晏几道18首,姜夔16首。这显然是不太客观的。
4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译句:山更高了月亮看起来更小了,水退下去了,水里的石头就显现出来了。
4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4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
48、苏轼,他文学造诣高的时光,在这一年,他写下千古名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同年,天下三大行书《寒食帖》诞生,也在这一年苏东坡两游赤壁,写下“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赤壁怀古,在这三首诗词中,有诗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美;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有对周瑜的感叹,也有对曹操的敬仰,写出了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的叹息,也有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潇洒自如,苏东坡赤诚、豁达,乐观,每天都是活得尽兴。
49、“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苏轼幼年时便已表现出非凡的见识,6岁的苏轼在阅读石介所写的《庆历圣德诗》时,曾向先生询问诗中范仲淹、欧阳修等名臣的事迹。
50、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51、赏评:这首词是苏轼为缅怀恩师欧阳修所作的,但并非全篇都是缅人。
52、“河东狮吼”这个词家喻户晓,在写《寄仁兼简陈季常》这首诗词的时候,苏轼已从黄州贬地回来,仁为苏轼的昔日好友,苏轼曾到蕲春兰溪游玩,终未能与仁晤面,引为遗憾。在诗中,苏轼写仁为主,写陈季常和自我为辅。叙事挥洒自如,在叙事中插入景物描写,用典精切浑化,通篇兴会淋漓。
5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54、这时的苏轼,正处在思想的转折点,他收起了以前的清高,开始思考人生。
55、面对贬谪依然自由洒脱,面对困境从不惧怕退缩,这颠簸坎坷的人生里支持苏轼活下来的关键因素的就是他那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吧。苏轼年少成名,在科举之路上顺遂,但是仕途历经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作为凡人的他面对困境也会心情压抑,所以他是很厉害的
56、【表现苏轼被贬豁达乐观的诗】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5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8、苏东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又平凡得让人感动,我想正如他所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59、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60、豁达,彰显了一个人的性格,这种性格不一定与生具有,可能是历经世事后的通透,是行至水穷处的释然。
61、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
62、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悲欢离合的事都能看透还有什么看不透?、古来文人怜月月亮的圆缺也不能影响了这句跟刘某的竹枝词一样豁达
63、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6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65、此时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以赞。
66、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6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68、经历了黄州时的彷徨,苏轼此时的心境更加平静,把心思转向广阔的乡间,与农夫一起下地,发明美味“烤羊蝎”。
69、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70、希望苏子的精神能够给予你,我,他,纵然这个世界“世事艰难,仍能唯从心尔”也别忘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71、《满江红》怀子由作苏轼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72、苏轼也写过写春景清新秀丽之词《蝶恋花·春景》,前面虽描绘了一幅美丽而生动的春天画面,但后面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
73、译句: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74、即使如此,苏轼还是以常人不能及的心胸和气度,并没有显现出来任何灰心与消沉。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世间的不解,他以豪迈的气势创作了不朽名作《定风波》。相信他正是用这样的气度去反击那些想要看他消极避世的敌人!
7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76、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77、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78、“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79、是儋州,苏轼在那里教育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是居功至伟。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点好评,谢谢。
80、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1、⊙摄影:遇见琪跡,退休后的生活迷上了摄影,期望用自己的视角,拍出人类与大自然的美好与人共享!
82、《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83、苏轼被公认为是北宋中期文坛的。他在诗、词、书、画和散文上都有超高的成就。因为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加上大开大合的表现手法,奠定了豪放派的文学地位。
84、依然一笑作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85、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86、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87、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宋·苏轼《昭君怨·送别》
88、别人都疾行避雨,苏轼却一边长啸,一边悠然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一身轻装,胜似骑马。
89、苏轼的豁达,形成了他特有的魅力,既有成熟的睿智,还有年轻的朝气。
90、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於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史·苏轼传》)”
91、先生漫不经心地对苏轼说,小小孩童何必知道这些?
92、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9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94、反过来,问了一句“谁怕”?这气魄与胆量,这一派昂头无视敌人的气势,在这短短几个字的诗句中被淋漓洒落而出。
95、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除了散文上的成就,苏轼在诗、词、书、画等方面也得很高成就;诗歌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是北宋中期文坛。
96、直面人生风雨,一蓑烟雨任平生
97、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98、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99、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00、人生路上,苏轼边走边唱徐步缓行,一切都仿佛理所当然,而周边的困难也不会影响他旷达的胸怀与理想。正是这种豁达的心境才是使他成为文豪大家的基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