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意的诗句【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4 09:42:30 浏览

苏轼失意的诗句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4、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

5、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广、影响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6、人生失意,并不代表着一定是成天以泪洗面,或者是抑郁失落,也可能只是无奈,或是已经看开了自己的人生。而且,失意的状态,也与个人的境遇、年龄相关。

7、在不美好的生活面前,苏东坡极为精彩地把自己整成了文学宗师、幽默大师和段子手,整成了美食家茶艺和酿酒大师,整成了备受爱戴的官员,整成了诗词书画四绝的文化大师,整成了中国文化的和中国人的偶像。

8、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9、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10、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11、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12、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13、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14、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15、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16、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1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8、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19、释义:即便是天之长,即便是地之久,也总会有消尽的那一天;而此恨绵绵,却永无绝期,足可以超越天地而孑然独立.

20、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21、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22、释义: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

23、释义: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24、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25、回归生命的本来,从这心灵的深处,向诗意虔诚地皈依膜拜。

26、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7、【苏轼失意的诗句】幽默是战胜挫折的良药,不管是对自己幽一默的自嘲,还是开别人的玩笑,都能让生命变得妙趣横生。苏东坡是北宋第一段子手,是幽默大师,是喜欢给别人起外号的人,是在本该长夜痛哭的时候开怀大笑的人,是随时随地能给自己找到开心理由的人,所以,在生活面前,苏东坡始终保持着微笑的姿势。

28、出自《西江月·重九》作者:苏轼

29、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0、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31、酒并非好酒,常因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多被云层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32、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3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34、《水调歌头》是苏轼在中秋节写的一首诗,当时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被贬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又与其弟苏辙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苏轼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5、【苏轼失意的诗句】930多年前,贬谪于此的伟大诗人苏东坡给湖畔的小亭题名“遗爱亭”,故而这个美丽的湖泊便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遗爱湖。这里不是得意者的天堂,而是失意者的故乡,所以一直以来,遗爱湖苏东坡像雕琢不多,附会也少,还是自然清新的本色。当年的遗爱亭早已消逝在历史的烟尘中。后来的黄州人把当年城郊现处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叫做遗爱湖。为什么会把与遗爱亭毫无关系的湖泊叫做遗爱湖呢?大概是质朴的黄州人怀念那个清廉的太守苏东坡吧。

36、他给司马光起名叫司马牛;他和王安石斗智斗勇,和佛印比拼禅机,和一切有趣的人讲有趣的话题。他一个朋友掉了眉毛塌了鼻梁,他就高唱“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张先80多岁娶了十八岁的小妾,他写下“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名句,是不是很幽默,是不是很欢脱?

37、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8、我心绪惆怅,恰如东栏那一株白如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世俗人生,看得多么透彻与清明。

39、冰凉的额头,是遥远的记忆;清亮的双眸,是岁月的泪滴;飘垂的青丝,是不变的情怀;无言的双唇,是红硕的叹息。

40、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因为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

41、在庐山,他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学;在杭州,他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杭州好的广告文案;在黄州,他写下“大江东去”及赤壁赋等千古雄文,阴差阳错成就了黄州赤壁的美名;在惠州,他改造自来水系统,在徐州,他甚至发现了煤矿。

42、以书相伴,是永恒的诗意栖居

43、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黎明;如水的心境,阅读静幽的岁月。

44、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诗句全文如下:

45、对于苏东坡来说,有趣的生活永远在远方,因为,远方有诗情,远方有画意,有青山绿水有天朗气清,有更美丽的心情。苏东坡按照王维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指示,在宋朝的山水中逍遥地游走,用一双快乐的慧眼,发现生活的美好。

46、出自《南乡子·送述古》作者:苏轼

47、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48、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是文人的黄金时代。宋朝重视文人,犯了错一不会杀头,也不会羞辱式地打屁股,顶多贬到天涯海角以观后了事。

49、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50、那些曾经的热闹,必将销声匿迹;正是热闹的消逝,注定了如是这般的尘埃落定;惟有寂寞的守望,将这心的溪流舒缓绵长。

5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52、在中国的文人中,苏东坡算是坎坷的一个了,但他既没有像屈原一样殉“沧浪之水”,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避居“桃花源”,而是和光同尘,活出自我神采。

53、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54、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55、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56、介绍:聆听文人故事,品读诗词之美,于醉美的文字中,体味人生百态!

5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不去的家乡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多少人少小离家,尝遍了人情冷暖;多少人落叶归根,却只见物是人非。千百年来,游子思乡的情怀总是相似的,而当他们终于回归故里,看到的又是什么?是儿时的朋友“儿女忽成行”?是梦中的少女“嫁作商人妇”?还是“山河依旧在”,“知交半零落”?或许,让人伤感的从来不是自己斑白的鬓发,不是自己如旧的乡音,而是谁家小儿笑吟吟问出的那一句客从何处来。半生羁旅,一世飘零。蓦然回首才发现,不知何时起,故乡也终成了异乡。

58、还没等苏轼开始大展拳脚,他的母亲突然病重去世。在重视孝道的古代,遇到母丧需要赶回老家丁忧,因此苏轼只好回到眉山守丧,错过了所谓的"事业上升期"。

59、然而,命运就像是刻意和苏轼开玩笑般,尽管他的应试文章堪称,却被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因此为避嫌而只给了第二名。

60、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61、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62、释义: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63、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6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65、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66、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67、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68、关注我,您每天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69、ID:songciba

70、王弗与苏轼同时眉州人士,她知书达理、性格贤淑,不但在日常生活上对苏轼悉心照料,还能够在文学领域与他一同探讨,夫妻二人感情很好。王弗的死对苏轼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仅仅一年后,他的父亲苏洵又不幸病逝。这下,在悲痛之余,苏轼再度被迫返乡守孝。

71、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72、书卷,如一首诗,诗语有尽情意难尽。书卷,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清泪浅流。

73、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7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失意的悲叹和自我解脱的感怀。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读了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75、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6、哪里悲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

77、苏轼的这首《海棠》,同样是咏物诗,同样是描写的“花”。苏轼创作它的时候,正是他为艰难的时光,被贬黄州时期。不满、愤懑,终归只能选择坦然接受。这其中,失意有之、孤寂亦有之。

78、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79、正如你走入昔日小院,五月的果实在风中摇晃,打开记忆的袋子,任意采撷累累果实。

80、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81、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82、出自《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作者:苏轼

83、期满后,苏轼回到京城,但很快被外派到凤翔府,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一带任职,这一去便是四年时间。

84、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85、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86、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87、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88、出自《醉落魄·离京口作》作者:苏轼

8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90、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是宋代文学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著有《苏东坡全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91、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9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93、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糓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

94、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看红颜已暗换。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举杯,而如今却唯

95、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96、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细细地品味书的香、魂、音、韵流连往返,怎是一个神清气爽可以了得?

97、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98、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然而科举不利,至中年始为岁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与长官不谐,拂袖而归。后又聘任过荆王府纪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明末清初。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举乡试第一(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李时珍李贺顾春潜戴冠杜允胜王鏊李时珍文征明归有光蒲松龄辛弃疾柳永。

99、释义: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00、唐诗宋词一直被视为是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极具代表性的瑰宝。相比于汉代的辞赋、元代的戏曲和明清的小说,唐宋时期的诗词无疑拥有着更高的普及率和知名度。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拥有精炼的篇幅,比较容易被人记住,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当时许多的文人创作出了不少传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