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西施的诗句【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4 09:58:53 浏览

带有西施的诗句

1、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杜鹃花一枝枝,一簇簇,悄然绽放在春天里。杜鹃花的绽放是千姿百态,仪态万千的。有的花低着头,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在绿叶之间开放,看起来更引人注目;有的花向天空仰望,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有的花高昂着头,显出几分傲气。

3、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4、报国无生死,江河万古流。

5、可笑越王空有志,复仇竟借美人身!

6、鸟绝弓残知几悔,陶公算尽共沉沦。

7、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8、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9、江边贫贱浣纱时,世上何人识凤姿。

10、【带有西施的诗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11、美艳溪鱼竞忘游,浣纱西子笑颦留。

12、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13、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易醒。

14、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5、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16、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17、而流传广的,则上杜鹃花由蜀国国君幻化而来。晋代左太冲在《蜀都赋》中记载:“鸟生杜宇之魂”。相传,周代末年,杜宇在蜀中称王,名为“望帝”,他命大臣鳖冷到巫山治水。鳖冷治水成功后,望帝便“自以徳薄”,禅位于鳖冷,称为“开明”。而杜宇却“遂自亡去,化为子规”。

18、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19、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20、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21、若料功成鸱夷死,何如宫里报夫差。

22、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23、悠然五湖上,慢桨细分茶。

24、译文: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灭亡的呢?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25、首列前朝四美图,曾挑重任赴姑苏。

26、人生几多风雨,纵有三头六臂难抵挡,更何况芊芊素女。

27、姑苏院里悦吴王,艳舞清歌笑脸装。

28、故国高歌欢庆日,佳人安在伴谁终?

29、离家2里地的一亩菜地,是她全部的生活来源。

30、从此以后,她立志一个人把日子过成诗。

31、不让须眉完使命,功成复国史留芳。

32、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33、她身上与众不同之处太多。

34、漫道裙钗无远志,堪知西子可兴邦。

35、故事里的人,倾尽一生教会我们一些道理:

36、报国原来丈夫定,投身何故女儿柔。

37、在广西梧州市藤县太平镇,一名打扮时尚有怪异的女子,隔三差五出现在菜市场卖菜。

38、【带有西施的诗句】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39、西施故里在浙江省诸暨市城南苎萝山下,浣纱江畔。约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一位女子“西施”就出生在这里。浣江春水,千年奔流,滔滔不绝,如今浣纱素妆的西施塑像,在莲池边亭亭玉立,仿佛依然洋溢着青春的芬芳和动人的魅力,引得四方倾慕者都纷纷来此驻足凭吊。

40、繁华过后各东西,鹿麋姑苏蔓草萋。

41、不将身世等浮梦,只在风尘上泛舟。

42、沉鱼禀赋惊天下,艳压群芳第一香。

43、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44、编委:林雪儿、孙建营、钟少卿、施美江、林熹、程展凡、蔡秋胜

45、沉鱼越女影珊珊,璧月蒙蒙水亦寒。

46、其实,“卖菜西施”的故事,当地人都知道。

47、我被这满山遍野的杜鹃花所震撼,此时已是观赏杜鹃花的佳时期,杜鹃花仿佛傲立在绿色中的仙子,她穿着醒目的绸缎衣裳面露笑容。微风拂过,晃动的`枝头,更像是在翩翩起舞,杜鹃花那妩媚而婀娜的舞姿,让人流连往返,意犹未尽。

48、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49、杜鹃花多为灌木或小乔木,因生态环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和形状。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呈垫状,贴地面生。大的高达数丈,巍然挺立,蔚为壮观。杜鹃花在观赏花木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

50、鲜红的杜鹃花,用似血的赤诚,用壮丽的生命,延续着一个多彩的花期。那熊熊似火的花开,演绎着一场生命的接力。一朵朵杜鹃花,虽然已经开始燃烧,然而那火红的图案,却分明蕴含着一个饱满的季节,彰显着生命的顽强。

51、杀声四起都城破,神色仓皇对暮鸦。

52、她的菜卖相不好,全都1元钱一把。

53、一日吴王倾国貌,功成江海两心知。

54、认识的人说,她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她买不起化肥农药,菜生虫后都用手去捉,所以菜长得也难看。

55、持谢邻家子,颦安可希。

56、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之美誉。

5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唐大诗人李白杜牧诗句“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欲把西湖比西子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重渴湖山夙愿酬,西施欲载苦无由网得西施国色真,诗云南国有佳人。朝潮扑岸鳞浮玉,夜月寒光尾掉银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58、黛色沉鱼一美娥,无辜受遣去相和。

59、越溪水润浣纱娘,姿色惊鱼水底藏。

60、残垒溪边浮绣袂,新宫苑外醉琼筵。

61、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奇妙。

62、无论多晚,她也不肯搭车。

63、倚玉浑无色,传神赖有花。蛾眉如淡扫,不在野人家。

64、嫦娥珠落浣纱家,助越平吴万世夸。

65、莫道红颜多祸国,佳人忍辱报初衷。

66、大半年时间,她只来回更换三套衣服,别人送新衣,她不要。

67、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68、又说,只记得回广西的大巴车上,她身上的钱被偷的一干二净。

69、谗言乱政由妃起,各自推弹各自量。

70、千百年来难一是,唯留情海浣西施。

7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72、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73、功成何可惑人论,是妾生来向十洲。

74、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75、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76、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他乡?

77、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78、莫笑东村颦女,浣纱尚有自由身。

79、年轻时候,她可是个大美人,略施粉黛,顾盼生情。

80、她与身边的一切,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81、望着那鲜红的杜鹃花,我陷入久久的遐思。此时,在我的脑海里也不再是孤挺的杜鹃花,也不再会睥睨路旁,石下,林间那顽强,淡泊,清新,孤芳自赏的杜鹃花了。那被风舞动起来的杜鹃花,看不到丝毫轻浮,看不到一点媚态。

82、天生丽质能存越,人道筹谋可灭吴。

83、卓立丰功舒壮志,坚持信念弃归途。

84、欢颜强饰岂贞纯?邀宠争风失本真。

85、姑苏城里香风醉,越女夭夭下碧池。

86、没有人,愿意把曾经的伤疤,揭开展示给人看,那只会让她再次陷入痛不欲生。

87、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88、古代形容美人,称作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其中的沉鱼,说的就是西施。西施自幼生活于苎萝村,诸暨浦阳江的一条支流浣纱溪。浣纱溪东面,有一个村子叫鸬鹚湾,当年这里的劳动人民曾经养鸬鹚抓鱼,浣纱江的西面,就是苎萝村,苎萝村又分为两个村,其实西施原本的名称叫夷光,但是因为她在苎萝村的西边,所以就称她西施。相传有一天,西施到了水潭边,潭中的鱼儿、虾儿听说西施长得漂亮,就想来一睹芳容。由于鱼的眼睛长在两侧,想要看到岸上,只能侧着身体,一只眼睛看着岸上,当鱼看到西施容貌的时候,水潭上面白花花的一片,因此,这个潭又叫白鱼潭。看完了之后,忘记了游动,就沉下去了,又叫沉鱼潭。

89、故事曲折、结构完整,西施形象刻画得较为饱满,人物性格鲜明,它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并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领域,唱词优美抒情,昆曲音乐与剧情结合得自然,许多富于创造性的音乐段落很好地加强了演出果。

90、西施咏作者: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颦安可希。

91、至今溪边花,不敢娇青春。

92、浣纱河畔影沉鱼,醉倒吴王国事疏。

93、卷入恩仇为旧主,无忧生死舍红妆。

94、本文选摘于钱汉东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演讲《诸暨西施的人文价值》

95、她的菜园,是全村一片上了锁的菜园,简陋的栅栏,透露着隐隐不安。

96、沿着溪水声慢慢往山上行去,随处可见盛开的杜鹃花。她们有的开在路边,有的开在悬崖处,有的甚至开在岩石缝里,生存的环境并不好,可是杜鹃花随遇而安,顽强生存。一朵一朵的,一片一片的,那么的红火,那么的热情,那么的艳美,像是在替大自然欢迎着我的到来。

9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98、原是浣纱山寨女,流传故事不寻常。

99、万古情深曾照影,五湖水与若耶溪。

100、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