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意象【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05 10:19:38 浏览

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意象

1、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表达一种凄凉、凄切思念之情。

4、自由、惬意;配偶、婚姻等。

5、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

7、如“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8、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9、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

10、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原因颅内感染。大脑内部感染,如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可以引起癫痫发作。所以颅内感染应早期诊断,积极调节,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脑寄生虫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卫生状况的改良,脑寄生虫病引起的癫痫有所减少,由于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使虫卵进入体内,随血循环寄生于大脑皮层,引起癫痫发作。

12、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13、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却有多种不同的意味。

14、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15、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

16、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如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17、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18、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19、【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意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

20、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1、例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25、松在古诗词经常这样运用:同样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且在严寒中不忘气节,迎风而立,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6、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27、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28、六下: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9、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30、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31、(1)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32、(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33、难以把握的事物,水喻愁。

34、【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意象】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5、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6、(2)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37、四下:凤凰课件(附教案)

38、说起梧桐,你会想起什么?

39、三下:全册课文思维导图

40、(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1、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42、哀鸿常苦饥,悲鸣垂其翼。

43、松柏生高冈,不依贵者门。

44、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植物类动物类乐器类自然类场所类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动物类: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沙鸥、蟋蟀、鸣蝉、猿猴、燕、鱼三器乐类: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5、给儿童用得上的30个“创意写作”

46、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47、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8、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

49、芭蕉在古诗文中主要表达孤独寂寞和离情别绪。

50、(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1、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52、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以及伤心时的惆怅。

53、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54、五下:期中“地毯式”知识点过关

55、渡头何清深,鸿鹄在高树。

56、美丽;高洁;忧郁;恋情;人生感慨。

57、“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8、世界读书日:给孩子100本棒的书

59、(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60、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62、①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3、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64、采莲曲明熊卓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相和歌辞·采莲曲徐彦伯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65、二下: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6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7、(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68、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69、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71、四下: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72、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73、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74、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75、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76、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77、女子的容貌或体态;形容亲切或壮美等。

78、植物类(用以比喻或象征)

79、美和爱;人生美好的理想与愿望;高贵人格品质的追求。

80、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忧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1、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82、语文成绩提升:离不开每日的“鸡零狗碎”

83、四下: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84、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5、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86、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

8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88、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89、四下: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90、如唐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白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1、说起诗词,就不得不提诗词中的意象。

92、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3、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94、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96、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97、凄凉别后两应同,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98、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99、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

100、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