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石牌坊诗词
1、(注)明人张岱描叙秦淮灯船:年年端午,京城士女竟看灯船。好事者集小篷船百什艇,篷上挂羊角灯如联珠,船首尾相衔。船如烛龙火蜃,水火激射。士女凭栏轰笑,声光凌乱。字季甪,号蛟门,今江苏扬州人。康熙六年进士,曾参与修明史,工于词,多温润缠绵之作,亦有豪迈壮阔之篇。乍红:刚刚露出鲜艳的红色。菡萏:荷花的别称。晚上各色华灯鱼贯而出,热热闹闹。人声嘈杂,议论纷纷。
2、一路走来,运城解州关帝庙和关帝祖庙印证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底蕴,溯着翰墨,一路品诗,真是人们访古怡情之佳处。
3、小街掘出古城墙,一脉宜藏大雅堂。
4、(注)乌衣指乌衣巷。这句说,乌衣巷西面不远就是杏花村。这两句说,南京形势的险要,自古以来征战不断。谪仙:指李白。
5、送蒋推官归宜兴(宋·王洋)
6、几人知晓碧湘宫,殿阁烟消霸业空。
7、红颜一笑过牌坊,转送花飞落叶黄。
8、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
9、【描写石牌坊诗词】名苑颐和放眼宽,连峰抱水对蓝天。
10、七绝.访红石崖白茶有寄(二首)
11、老树雄姿劳岁月,筑巢犹护唱莺歌。
12、〖注〗长沙市城东㮾梨镇,濒临浏阳河,境内有临湘山,山势若仰天狮子,故别名"狮岭″,陶公庙坐落于此。另据《元史.许有壬传》载,有壬之父熙载仕长沙时,设义学训诸生,既殁,而诸生思之,立东冈书院,朝廷赐额设宫,以为育才之地。
13、一六秦淮晚眺张翥1(1287-1368)
14、爷娘闻言多责难,夜深抚儿倍伤情。
15、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16、从不曾后悔亿万年等待,
17、丹心扶汉室,灵耽祐齐氏。
18、站在大运河边,眺望黄埠墩,只见河浪拍打“小岛”四周,泛起朵朵水花。树木掩映下的精致建筑隐约可见,一条条货船从旁边来来往往。春节前,本地园林、文史专家夏刚草又一次前往黄埠墩,发现刻有《过无锡》的诗碑还竖立在黄埠墩的正气楼前,修复完好的建筑、游船码头,令这处景点熠熠生辉。
19、忆往知音遗墨迹,观今恒象叹红楼。
20、一五啰唝曲1刘采春2
21、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5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22、为悯农,你用山的形象伫立。
23、中分吴越大江流,君自东归我尚留。
24、所在单位:中交三航局治保部
25、叹心中诗,梦中曲,水中云。
26、(赏析)作者青少年时代才华横溢,豪迈纵横溢,遇贫即施,挥金如土,不到十年,家业散尽,备受冷眼,历经坎坷。“癸丑年二月,自全椒移家,寄居秦淮水亭”。在南京得以抒解胸中的郁闷。南京的山水人文令他心情愉悦,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依然对南京充满了感情。这首词实为一首咏史词,词中对悲愤情怀的具体内涵作了高度的概括。正因为“繁华易委”,所以作者才毫不惋惜地挥霍掉了家乡的全部财产,同时又对金陵“饥欲死”的生活泰然处之。这首词,反映了吴敬梓后期的生活与思想状态。词写得跌宕起伏,深沉悲凉,读来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27、(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赴江南访友,归道途中经金陵时所作,词中写过秦淮所见清秋景色,道出了他对南京这座古城的喜爱。词的上片展现了词人内心情感的变迁:由“爱清景”到“情味淡”,再到重新品味“行人旧恨”;词的下片写秋日的萧杀景象和词人身在异乡的感怀。羁旅、悲秋两个主题相互交错、映衬,基调是低沉哀婉的,但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逐步展示、深化。在结尾处,转向对月光的描写,给人以含蓄空灵,回味无穷的感受。全篇在写景中寄寓了怀古之情。虽然没有太深浓的历史感和思想性,但写景清嘉,抒情真切,堪称一篇不错的游赏抒情之作。
28、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3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5桃花6说李香
29、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30、(注)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岁月遒:此处作岁月峥嵘解,指作者的戎马生涯。黄牛峡在湖北宜昌西,水势湍急。作者全家安然渡过。酒酣兴浓,登亭遥望白鹭洲。瓜步山在六合县境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魏太武帝曾至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辛弃疾《永遇乐》词中所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即指此。登上赏心亭,回想十五年前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被置之不理,不禁涕泪交流。
31、清香淡淡随长路,十里春光伴始终。
32、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
33、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34、志矢回天曾叩马,功同浴日再批鳞。
35、《江宁府志》记载:“凤凰台,今在南门内新桥西”,南门即今中华门。其址在瓦官寺东,旧名永昌里,因战火今已不存。根据南京民俗学家王涌坚的考证,凤凰台位于南京城内西南隅的山岗上,遗址在花露北岗,也就是现在的43中校园。又据《同治上江志》记载: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状如孔雀的五色三鸟集其上,人以为凤凰,乃建此台。其时西有大江,北绕秦淮,古寺宏伟,高阁巍然,为名胜之地。
36、人生几多然,三然合自然
37、高楼灯火家园暖,大道车流草木葱。
38、【描写石牌坊诗词】神盈宇宙,义拯黎庶牌匾仪门之后,苍松耸立,献殿里香烟缭绕,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献殿之后是崇宁殿,即正殿。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初建,明嘉靖三十四年重修。面宽五间,四周回廊,共有22柱顶立,为重檐九脊歇山顶,上有琉璃瓦相衬,檐头有龙头、凤头相呼应,上悬风铃。崇宁殿前的龙柏
39、一八台城路秦淮秋柳杜文澜1(1815—1881)
40、为了纪念这对无意中造福百姓的母女,当地人便将她们当做龙母龙女加以祭拜,并在宋代建起了龙婆庙用于祭祀。《琼山县志》对这一传说有具体记载,“闻昔石无缝,丁丁鬼斧凿。夜半触龙须,风雷怒交作,平地成重渊,中有老龙跃。龙去石旋合,重渊化林薄。凭空飞石龙,雌雄状宛若。张口流清泉,琴筑喧润垫。”
41、低唱浅吟,烦忧匿踪尽。
42、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43、长干桥外即乌衣,今着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王亭谢馆尽黄鹂
44、赓倡愿随诸老后,结盟迟我赋归田。
45、(赏析)张翥曾旅居金陵。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当他登临眺望,面对这秋山暮色,落日晚照,念家乡,行役无期,不禁景与情会,归思难收,于是托物兴感,命笔遣怀,以抒乡思离愁之苦。全诗有吊古之意,却又深藏着伤时的情感,通篇不着乡思一词而乡思之情全出,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46、在渊明像的左边墙壁上全都是刻的历代文人称赞陶渊明的诗词文章,其中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朱熹、辛弃疾、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大家都用诗文表达了对陶渊明的高度赞赏和对极高的评价。***在《登庐山》七律诗中的后也感慨“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47、红字压词林正韵十一平部
48、素靥芬芳,楼台烟雨,醉听蛙鼓初晴。仙姿玉骨,尽袅袅娉婷。桂棹霓裳轻影,黄昏后,朗月疏星。青鸾镜,锦鳞虹鲤,嬉戏竞浮萍。
49、一个“解”字用得是极好的,真真的。印象里,秋风是蛮横的、莽撞的、肃杀的。但是,这个解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常识印象,诗里,既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太妙了,解这个字,看得出风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树叶怡然自得的离开了大树,找到了命运的归宿。风的柔情同样也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与感恩,透着无限的温情脉脉。
50、(诗意)多年来,南京城中的画船,激起我的向往,又使我肠断,想见旧院的楼阁。傍着秦淮的河岸,我的魂梦夜夜在那儿盘桓。如今亲临其境,十天来斜风细雨不断。虽是春意方酣,而映入眼帘的竞如同深秋般的衰残!
51、天涯羁旅客此夜共婵娟底事4秦淮水,不为人月圆。
52、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53、〖注〗妙高峰自古为长沙城南名胜,与第一师范相邻。由第一师范去妙高峰有一条小道,入口处新建一座石牌坊,匾额上书"妙高峰城南旧事”。沿斜坡而上,保留有民国时期的老旧民房,这里曾居住过许多当时的文化名人。
54、穿过雕花的火山石石桥,就进入了龙婆西湖庙所在的半岛。逆溪流上行约30余米,就看到了一处紧挨庙墙、大约三平方米的水池,泉水正从一尊火山石雕刻而成的龙首口中汩汩流出,水质清澈见底,水池旁边放着一把供人取水的水瓢,水池的水通过另外一尊龙首与小溪相通,泉水出口处放置了数块火山石,以方便人们洗涮。
55、(注)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与陆游、杨、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开关:过关卡。三百曲:形容河水弯曲多。方山:今江宁县境内,为秦淮河东南二源汇合处。
56、(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贬谪途中,经过金陵,夜泊秦淮河畔所写。词人借金陵古都的胜迹旧事,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虽情感消沉,但没有粉饰自己,写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此诗具备诗学理论上的两大优点:一是语言明白、流畅易懂;二是深沉含蓄,余味无穷。
57、还童馋厚味,茧手做汤圆。
58、桃花逐水,流入古今,流进人们的心中
59、(注)字孟阳,号松圆,安徽休宁人,侨居今上海嘉定。其诗歌三十出名,善绘画,与钱谦益交谊深厚。其诗句清丽温婉,神韵独绝,自成一家。忆:当年金陵游冶难忘。长板桥:长板桥临近旧院,旧院为妓女集聚之所。笛床:笛子。禅阁:僧房。
60、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61、颐和园月波楼:一径竹荫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沙。
62、遍体鳞伤数不尽,苦苦逼来独情愿。
63、(注)这句说,花絮飘飞在长板桥上。倾城:形容女子绝色的美貌。笑靥:面颊上的酒窝。这两句说,有着美好传说的邀笛步和麾扇渡等历史胜迹早已淹没难寻了。
64、寻契馆修建于光绪十八年。取陶渊明《桃花源诗》“高举寻吾契”句命名,与高举阁相呼应。在此可品尝到桃花源三道茶中的第三道:回味之茶。这道茶采用湖南精制黑茶与桃花山泉煎煮而成,茶汤醇厚而回甘,代表了人生经历的回味和收获。闲坐桃花云深处,手捧香茗悟此生,传递了平实质朴的生活哲学。三道茶,集中了苦、甜、回味,反映人生不同阶段的体会与态度。寻契馆有联曰:“高山流水寻吾契,绿竹苍松是我师。”
65、英风宇宙人同仰,血食乡邦世所钦。
66、“传承弘扬国学文化主基地”
67、解州关帝庙来过几次了,庙宇有些斑驳,映着浓荫,倍显苍古,每次来到都有不同的感觉。庙宇众多建筑坐北向南,沿南北向中轴线,分四大部分有序展开:中轴线的南端“结义园”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往往使人在触景生情中,沉浸于“桃园结义”的美好传说之中。中轴线北端的主庙,是一个单元甚多而又层层展开的巨大建筑群落,主要由琉璃龙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进行关公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68、在惠山东麓春申涧旁的林阴中,藏有古诗社碧山吟社的旧址。碧山吟社里面有十老堂、濯缨亭、涵碧池、芙蓉径、古木陂等建筑和景点。直到现在,由文徵明题写门额的“碧山吟社”旧址还保存在原地。一个民间诗社,前后延续达500余年,可见无锡诗风之盛、诗人之多,而这处旧址也成为古今文人到访惠山的必寻之处。
69、泉水波盈青石井,霓霞晨映紫荆街。
70、园馆祠堂废与兴,瀛洲虽小共谁凭。
71、舟行迟迟苦轿夫,家书频频累长亭。
72、(赏析)诗的首句说,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当长江风平浪静时,两岸景色优美宜人,所以“人言横江好”;然而,有时却风急浪高,惊险可怖。所以第二句说出:“侬道横江恶”。第三句写,猛烈的狂风连吹了三天,凶猛得仿佛要刮倒天门山;后二句用了夸张地手法,把长江风浪写得传神而形象生动又合情合理。狂风吹得人站不稳,似乎感到山在摇动。看起来那猛烈的暴风掀起雪白的浪花,似乎高过了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后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全诗语言像民歌般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
73、下阕中在嘉靖皇帝驾崩之后,隆庆皇帝对其不但免死,而且重用。正印了“宦海沉浮多少事”此句。“明志,古来冤事尽倾听”海瑞在此之后,不但没有因此改变自己为国为君的忠贞之志,反而更加亲力对于过往的冤假错案也一并倾听处理,让其沉冤昭雪。“两袖清风无半亩,不苦”,虽然海瑞为君为民,自己却两袖清风,连半亩田都没有,而他自己却觉得不苦。此处“无半亩”是一个虚写,用来表现海瑞的清苦,同时和“不苦”作对应。两者相互照应进一步突显海瑞高尚的精神品质。万历十五年东,海瑞病故于南京任上。当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就连朝廷追也赠太子太保等殊荣,谥号忠介。可谓“百年身后有哀荣”。
74、黄字压词林正韵十二仄部
75、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76、月浮泉水煮琼浆,笼贵一身香绣户。
77、这些牌坊因结构难看而显眼,没有任何优雅和美感可言。牌坊由块垒不平的石板和石柱构成,僵直地立在那里。
78、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79、无争先砥柱,却恐懒依床。
80、两旁长廊,雕梁画栋,依山逶迤,与坊连成一体,构成祖庙的第一道风景线。
81、一次研学,两种体验不仅可以学习传统文化又可以体验传统民俗并能亲身体验民俗与非遗体验
82、毕自严死于崇祯十一年(1638)。6年之后,明朝灭亡。毕尚书以后的毕家逐渐走上下坡之路。但他的二儿子毕际有受其父恩荫,入清后,官至南通州知州。但在康熙初年的一件冤狱的牵连下,被罢官归里。这时候,石隐园已经衰败荒废。毕际有把园子缩小为10亩,保持原有风格,将凤翔、双鹰、九象、卧豺、太仆、垂云、菡萏、月窟、魁星、灵碧等十大名石重新布局于园中。池塘水榭、亭台楼阁、曲径豆棚、南乔北花一应俱全,山东文人雅士争相到石隐园休闲度假。
83、资中中型杖头木偶研学实践基地
84、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85、龙婆西湖庙由一座庙门、二进悬山式主建筑、两间横厢房组成。第一进是一个大跨院,左边种着一棵巨大的桑树,据说已经有数十年树龄,右边由一组11块石碑组成,有的石碑由于年代过于久远,石刻已经模糊不清。根据碑文推断,早的一块石碑立于明朝天启年间。所有的石碑碑文内容主要为记录龙婆西湖庙的改扩建、修缮及求雨事迹。
86、坪坝丛青草,圃花开结群。
87、记忆随增减,心情胜旧年。
88、玉龙泉西湖留给世人的除了爽心悦目的美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词歌赋,这些诗词歌赋所传递出的高尚情操更是影响着后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其中,尤以明朝嘉靖年间的琼籍探花郑廷鹄和清朝道光年间琼籍女词人吴小姑的作品尤为让人印象深刻。
89、《红楼梦》今天已成为饮誉世界的名著了。可是在二百多年前作者写书的那个时代,小说被看做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无聊的东西,正统的知识分子是不屑为之的。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思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
90、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91、方竹亭侧是一片竹林,漪漪滴翠,远看是圆竹,伸手去摸竹身却是方形,更为神奇的是整个桃花源就只有方竹亭身后的这一小片土地生长方竹。方竹生长极慢,多年来不过长成这一方小小天地。竹林间芝兰丛生,馨香袭人,一旁是溪涧流水,淙淙悦耳。置身其间,神清气爽,深吸一口气,满眼的绿尽纳胸中,令人忘却烦恼及忧愁。清人唐子木曾惊呼:“方竹亭前万竿竹,夜来时听隔林钟”。
92、邓通钱,石崇屋万间⑨。
93、窗前喧早市,门对不相闻。
94、从海口上绕城高速,在观澜湖路口转下,不出公路就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火山石立于岔道口,上面刻着五个红漆大字“龙婆西湖庙”。走进岔道,就能看到隔水而立的龙婆西湖庙,朱红的墙体,绿色的琉璃瓦,甚是醒目。
95、“玉龙回首碧池前,空谷泠泠启大川”,这是明代琼籍进士郑廷鹄《玉龙泉》诗中的开头一句,里面的“玉龙”“碧池”即指今天位于永兴镇东端的玉龙泉西湖,由于湖的四周全是羊山地区常见的火山石,数个泉眼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汇集在火山石包围的湖水中,因此又被人称作石湖。宋朝时,当地人将火山石雕刻而成的龙头套在泉眼上,让水从石龙口中喷涌而出,因此又得名龙潭、玉龙泉。
96、(赏析)这首词以江南春景为背景,吟咏春燕在大好春光中尽情飞翔的风姿,生机勃勃,而在咏物中又见有怀古之思。整首词以其清新、明朗的基调抒发了对江南春天的欢欣之情,是宋词中的上乘之作。
97、明代苏州状元吴宽是碧山吟社秦旭等“十老”的晚辈,又是诗友。他常被邀请来无锡惠山相聚。《题碧山吟社图》是吴宽为沈周所作《碧山吟社图》而作的一首题画诗,叙事巧妙、写景自然。
98、(赏析)这首诗借野草、黄鹂等平凡景物,写出了长干桥一带的衰败景象,主旨在于写历史人事的变迁,并加倍写出了今日的寂寞和凄凉。表现了一种历史的苍凉之感。
99、“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
100、一六唐多令1邓剡2(123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