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浣溪沙类似的诗
1、“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2、又得吟窗五月风,万林花谢了春红。
3、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上片三句,两平韵。
4、电闪雷鸣又起风。俄倾大雨袭江东。
5、但是繁、翻、昏、门、坤等韵脚,都属于诗韵(十三元)里的一个韵部。顾太清的这首词押的是诗韵《平水韵》,而不是词韵《词林正韵》。
6、⑤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7、唐宋人填词是使用诗韵(唐韵),有的像格律诗一样一韵到底,有的是和古体诗一样邻韵通押。
8、雨叩轩窗入夜浓,一林花谢了春红。
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0、十几年前,这句话就在网络上走红了,许多人写文章都爱引用这句话。他们似乎被当中的意境所感染,然而更多的人,却并不知道什么叫“清欢”。
11、题主这个问题具有代表性,老街以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12、这是晏殊词中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3、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词人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写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14、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却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5、*此词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于前后对比、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16、梦幻繁华终是空,林花谢了叹春红。
17、《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8、一个人独自徘徊在落花满地的小路上。
19、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20、【与浣溪沙类似的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22、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23、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24、过尽樯帆无旧识,空余琴酒与愁瞳。
25、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2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7、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28、而三百年作者如云,亦无词韵。元朝·周德清《中原音韵提要》
29、柳岸闻莺方侧耳,桃园觅蝶却成空。
30、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31、细雨淋漓暮霭风。杏林花谢了春红。
3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33、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34、唐无词韵,凡词韵与诗皆同.............
35、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
36、堆绿沈凝杨柳风,翠烟接远碧连空。
37、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38、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9、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40、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41、旭日三竿照碧空,蝶翻香蕊醉情浓。
42、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体始于唐代韩偓,流传至今;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通常以韩偓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43、(宋代)秦观《浣溪沙》
44、【与浣溪沙类似的诗】您的赞赏是好内容的原料
45、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46、隐欲柴门居沪外,隔屏孤枕梦河东。
47、②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48、这种押诗韵却不符合词韵的词有不少,不仅仅是宋朝,在清朝人也有用诗韵不用词韵的情况,例如顾太清的这首《喝火令》:
49、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50、又如宋金时期的吴激《春从天上来·小序:会宁府遇老姬》,全用(青)韵,不掺杂(庚)韵:
51、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52、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5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54、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55、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56、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57、总有相思两处同。长宵漫漫绪如风。
58、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
59、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60、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61、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
6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第三部)。小园香径独徘徊(第三部)。
63、......喜欢的可写,不喜欢的可绕行,练笔不是作业,三天写作时间。
64、软翠冠儿簇海棠,砑罗衫子绣丁香。
65、雨打芭蕉愁入窗,无心沁个透心凉?休言仍是暖和阳。千里红骑应笑我,门前贪婪杏花香,同春同老梦无常!
66、(古诗词鉴赏)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67、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68、偓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69、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
70、园柳回看辞晓绿,林花谢了别春红。
71、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
7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73、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74、莺唱何能歌绝色,蝶飞犹自觅香踪。
75、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76、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77、极似当年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赌书的情景,说明他们的生活充满着情和雅趣,十分美满和幸福。纳兰性德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78、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宋代,,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杰出的浣溪沙苏轼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9、(古诗词鉴赏)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
80、作者)纳兰性德(全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采纳吧
81、用诗韵、不使用邻韵的唐宋词
82、紫燕来时烟雨濛,一舟一笠钓微风。
83、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84、⑦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徘徊:来回走动。
85、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86、。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87、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88、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89、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90、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91、透过窗子看去小院内的春色已经很浓重,但内有卷起珠帘的屋内影子沉重,依靠在小楼内只能沉默无语的弹琴。远处的山在暮色中隐隐约约,细风吹动细雨,梨花似乎承受不住风雨意欲凋谢。
92、小伞斜肩曳雨中。林花谢了少春红。
93、烟雨楼台彻夜风,林花一谢了春红。
9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95、唐代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96、闲弄筝弦懒系裙,铅华消尽见天真。
97、你能写一首诗词描绘山水或田园风光的诗词吗?
98、格律对照例词:(唐末)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
99、《浣溪沙》中好的还要算晏殊:
100、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