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知车翻译】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
本文是终不知车翻译、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的相关知识内容,以下精选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的相关解答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1】
1、(导读) 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昌枣喊,不顾。
2、⑨.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耐野也. 注、①越、越国。
3、②辐(fú)、辐条.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4、③诸、相当于“之于”。
5、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6、⑥坏、毁坏。
7、⑦固、本来。
8、⑧效、模仿、仿效。
9、⑨顾、理睬。
10、⑩败、破坏然、于是 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向乡亲们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到了有外敌侵略越国的时候.越国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去御敌.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教训、1不要不岩慧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11、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2】
1、(导读) 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昌枣喊,不顾。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3】
1、(导读) 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昌枣喊,不顾。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4】
1、原文 越⑴无车,有游者得车于(15)晋楚之郊辐⑵腐而轮败⑶,輗(18)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⑷人。
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14)为车固⑸若是,效⑹而为之者相属⑺。
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16)绐⑻己,不顾⑼。
5、及⑽寇兵侵其境,越率⑾敝⑿车御之。
6、车坏⒀,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7、学者之患亦然。
8、翻译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界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9、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损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
10、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11、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的车子拙劣。
12、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13、等到敌寇侵入他们的国境的时候,越人带领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4、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
15、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6、学习的缺点就是这样啊。
17、注释 ⑴越、越国 ⑵辐(fú)、辐条。
18、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⑶败、破坏 ⑷诸、兼词,之于 ⑸固、本来 ⑹效、模仿、仿效 ⑺相属、—个接着一个 ⑻绐(dài)、欺骗 ⑼顾、理睬 ⑽及、直到 ⑾率、带领 ⑿敝、破旧的 ⒀坏、毁坏 以、因为 于、在 以为、认为 之郊,之、的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耶、同耶启示 不懂的就要去问,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认真判断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也不能盲目听从,在某些时候要以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呆板,循规蹈矩。
19、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全面了解,再选择,孰轻孰重!。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5】
1、终不知车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5、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6、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7、注、①越、越国。
8、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9、③诸、相当于“之于”。
10、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1、⑥坏、毁坏。
12、⑦固、本来。
13、⑧效、模仿、仿效。
14、⑨顾、理睬。
15、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16、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17、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18、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
19、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20、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21、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6】
1、导语、终不知车,拼音zhōngbùzhīchē,为了向别人炫耀,把破车运回家乡当做好车炫耀,害的乡人模仿破车。
2、面对质疑,固执的认为自己的破车是好车。
3、以下是我整理终不知车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4、原文越⑴无车,有游者得车于⑵晋楚之郊⑶,辐⑷朽而轮败⑸,辊折⑹而辕毁,无所可用。
5、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⑺人。
6、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⑻车固⑼若是,效⑽而为之者相属⑾。
7、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⑿己,不顾⒀。
8、及⒁寇兵侵其境,越率⒂敝⒃车御之。
9、车坏⒄,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0、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个游玩的.越人在晋国与楚国的野外得到一辆车,车的轴条腐朽了并且车轮坏了,车的辊轴折断了并且车辕破坏了,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了。
11、不过越人的家乡没有车,于是用船载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12、观赏的人都夸耀他而且都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模仿的人很多很多。
13、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来到越国看到了他们的车都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他们在欺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14、等到敌兵进攻他们的国家时,越兵率领破车去抵御敌人。
15、结果车子坏了,大败给敌军,但终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车。
16、注释⑴)越、越国以、因为⑵于、在⑶之郊,之、的⑷辐(fú)、辐条。
17、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辊”(gun)、“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辊”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⑸败、破坏⑹辊、(gǔn)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⑺诸、兼词,之于.⑻以为、认为⑼固、本来⑽效、模仿,效法⑾相属、—个接着一个⑿绐(dài)、欺骗⒀顾、理睬⒁及、直到⒂率、带领⒃敝、坏,破旧⒄坏、毁坏延伸阅读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18、(4分)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于、▲翻译。
19、(2分)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0、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到怎样的教训?(3分)参考答案、①坏、毁坏。
21、②本来。
22、③模仿、仿效。
23、④在。
24、(每条1分)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5、(2分)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26、(答出一点即可,3分)。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7】
1、终不知车文言文阅读题答案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5、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6、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7、注、①越、越国。
8、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9、③诸、相当于“之于”。
10、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11、⑤绐、dài,欺骗。
1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13、(4分)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翻译下列句子。
14、(6分)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②及寇兵侵其境译文、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5分)答、①②参考答案、(4))①坏、毁坏。
15、②本来。
16、③模仿、仿效。
17、④理睬。
18、(6分)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19、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20、(5分)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21、终不知车的文言文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2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2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14)己,不顾。
25、⑨。
26、及寇兵侵其境,越⑿率⒀敝车御之。
27、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28、学者之患亦然。
29、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30、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31、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32、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33、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34、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
35、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36、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37、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38、(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辐条。
39、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⑥坏、毁坏⑦固、本来⑧效、模仿、仿效⑨顾、理睬⑩败、破坏⑪然、于是⑫敝、破旧的⑬及、直到⒁率、带领舟载以归而夸诸人、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40、及寇兵侵其境、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41、文言文《终不知车》和翻译(导读)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42、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43、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44、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45、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46、⑨。
47、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48、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49、注、①越、越国。
50、②辐(fú)、辐条。
51、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52、③诸、相当于“之于”。
53、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54、⑤绐、dài,欺骗。
55、⑥坏、毁坏。
56、⑦固、本来。
57、⑧效、模仿、仿效。
58、⑨顾、理睬。
59、⑩败、破坏然、于是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60、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61、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62、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向乡亲们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63、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64、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
65、到了有外敌侵略越国的时候。
66、越国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去御敌。
67、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68、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69、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70、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71、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72、翻译文言文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73、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74、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75、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向乡亲们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76、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77、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
78、等到有敌人军队入侵他们的境内,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79、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80、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81、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要实事求是。
82、2不要轻信,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83、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84、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
85、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86、终不知车的文言文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87、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88、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89、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14)己,不顾。
90、⑨。
91、及寇兵侵其境,越⑿率⒀敝车御之。
92、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93、学者之患亦然。
94、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95、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96、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97、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98、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99、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
100、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01、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02、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103、(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辐条。
104、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⑥坏、毁坏⑦固、本来⑧效、模仿、仿效⑨顾、理睬⑩败、破坏⑪然、于是⑫敝、破旧的⑬及、直到⒁率、带领舟载以归而夸诸人、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105、及寇兵侵其境、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06、终不知车文言文的意思终不知车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107、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108、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109、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110、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111、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12、注、①越、越国。
113、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114、③诸、相当于“之于”。
115、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116、⑤绐、dài,欺骗。
117、⑥坏、毁坏。
118、⑦固、本来。
119、⑧效、模仿、仿效。
120、⑨顾、理睬。
121、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122、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123、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124、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
125、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126、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127、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128、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129、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130、文言文终不知车全文翻译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131、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132、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133、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14)己,不顾。
134、⑨。
135、及寇兵侵其境,越⑿率⒀敝车御之。
136、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37、学者之患亦然。
138、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139、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140、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141、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142、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143、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
144、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45、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46、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147、终不知车的译文终不知车目录读音导读原文翻译注释启示编辑本段读音zhōngbùzhīchē编辑本段导读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148、选自(明)方孝孺(1357-1402),《逊志斋集》编辑本段原文越⑴无车,有游者得车于(15)晋楚之郊辐⑵腐而轮败⑶,輗(18)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149、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⑷人。
150、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14)为车固⑸若是,效⑹而为之者相属⑺。
151、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16)绐⑻己,不顾⑼。
152、及⑽寇兵侵其境,越率⑾敝⑿车御之。
153、车坏⒀,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54、学者之患亦然。
155、编辑本段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界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156、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损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
157、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158、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的车子拙劣。
159、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160、等到敌寇侵入他们的国境的时候,越人带领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61、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
162、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63、学习的缺点就是这样啊。
164、编辑本段注释⑴越、越国⑵辐(fú)、辐条。
165、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⑶败、破坏⑷诸、相当于“之于”⑸固、本来⑹效、模仿、仿效⑺相属、—个接着一个⑻绐(dài)、欺骗⑼顾、理睬⑽及、直到⑾率、带领⑿敝、破旧的⒀坏、毁坏以、因为于、在以为、认为之郊,之、的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耶、同耶爷爷编辑本段启示不懂的就要去问,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166、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167、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认真判断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也不能盲目听从,在某些时候要以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呆板,循规蹈矩。
168、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全面了解,再选择,孰轻孰重!开放分类、文言文。
169、终不知车文言文的意思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170、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171、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172、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
173、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174、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175、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终不知车》越国没有车,有个游玩的越人在晋国与楚国的野外得到一辆车,车的轴条腐朽了并且车轮坏了,车的辊轴折断了并且车辕破坏了,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了。
176、不过越人的家乡没有车,于是用船载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177、观赏的人都夸耀他而且都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模仿的人很多很多。
178、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来到越国看到了他们的车都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他们在欺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179、等到敌兵进攻他们的国家时,越兵率领破车去抵御敌人。
180、结果车子坏了,大败给敌军,但终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车。
181、原文、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18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18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18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185、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186、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187、学者之患亦然。
188、此文出自方孝孺所著的《逊志斋集》。
189、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该集成编于方氏生前,洪武三十年,友人林右、王绅为之作序。
190、方氏殉节后,其诗文散失殆尽。
191、七十多年后,临海人赵洪收集遗篇,得诗文三百二十四篇,于天顺七年在成都捐俸刻以行世,称为蜀本。
192、又十五年后,黄岩人谢铎、黄孔昭收集到叶盛、林鹗、王汶等所藏的抄本,加上蜀本,共得诗文一千三百余篇,编成三十卷,拾遗十卷,交宁海知县郭绅等刊刻,称为邑本。
193、又四十年后,台州知府顾与黄绾、赵渊等据此本编为二十四卷,重新刊行,称为郡本。
194、嘉靖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53866四十年,浙江提学副使范惟一与唐尧臣、王可大等以郡本为底本,参校蜀本、邑本刊行,《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
195、此后刊本不出上述本子。
196、文章简介、方孝孺把圣贤作为表率,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热衷于学道修德,期许着有朝一日能恢复周礼。
197、《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的序开门见山指出、“道元于事,无乎不在古之人。
198、”由于“后世教无其法,学失其本”致使“这者汩于名势之慕、利禄这诱,内无所养,外无所约,而人之成德者难矣。
199、”于是,《逊志斋集》的内容就是说的如何修养心性,成为“明王道”的道德君子。
200、方孝孺认为学道之初要“养其心志,约其形体”,这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加以修炼。
201、因此《幼仪杂箴》列举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与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勉之目”为箴。
202、“揭于左右”,其目的是“近而至乎远”,使修道者由“克己”达到“忘己”,使“其心虚明广大,与天地同体”,从而“参配天地”,几达“圣人之象”。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8】
1、文言文终不知车全文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个(越国的)旅游者在晋楚国的郊区得到(一辆)车,(那车的)辐条烂的车轮(都)坏了,车辕和车衡连接处的销子断了车辕便废了,(那车)没什么用处。
2、然而因为他的家乡从没有过车,(他就)用船装载了车回家在众人面前夸口。
3、观看的人听信了他的吹嘘,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效仿了做的人接连不断。
4、一天,有晋楚的人见了(他们的车)就讥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晋楚人)欺骗自己,(就)没有理睬。
5、等到有敌寇入侵他们的领地领土,越人驾御着(那)破车抵御敌寇。
6、车子坏掉了,(打了个)大败(仗),始终还不明白是车的原因。
7、O(∩_∩)O翻译文言文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8、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9、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10、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向乡亲们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11、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12、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
13、等到有敌人军队入侵他们的境内,越人带领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4、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5、学习的患处也是这样。
16、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自以为是,要实事求是。
17、2不要轻信,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18、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19、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
20、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21、文言文《终不知车》和翻译(导读)越人道听途说,闭门造车,结果在战争中一败涂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却“终不知车”,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22、选自(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原文、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⑩,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3、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24、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⑦固若是,⑧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25、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26、⑨。
27、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28、车坏⑥,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29、注、①越、越国。
30、②辐(fú)、辐条。
31、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32、③诸、相当于“之于”。
33、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34、⑤绐、dài,欺骗。
35、⑥坏、毁坏。
36、⑦固、本来。
37、⑧效、模仿、仿效。
38、⑨顾、理睬。
39、⑩败、破坏然、于是翻译、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40、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
41、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
42、于是用船载回去,并且向乡亲们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43、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
44、越人不信他们的话,没有理会。
45、到了有外敌侵略越国的时候。
46、越国就用这样简陋的车去御敌。
47、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48、教训、1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9、2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50、3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51、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52、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终不知车》越国没有车,有个游玩的越人在晋国与楚国的野外得到一辆车,车的轴条腐朽了并且车轮坏了,车的辊轴折断了并且车辕破坏了,没有可以使用的地方了。
53、不过越人的家乡没有车,于是用船载回家并向众人炫耀。
54、观赏的人都夸耀他而且都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的,模仿的人很多很多。
55、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来到越国看到了他们的车都笑他们笨拙,越人以为他们在欺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56、等到敌兵进攻他们的国家时,越兵率领破车去抵御敌人。
57、结果车子坏了,大败给敌军,但终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车。
58、原文、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59、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60、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61、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6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63、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64、学者之患亦然。
65、此文出自方孝孺所著的《逊志斋集》。
66、扩展资料写作背景、该集成编于方氏生前,洪武三十年,友人林右、王绅为之作序。
67、方氏殉节后,其诗文散失殆尽。
68、七十多年后,临海人赵洪收集遗篇,得诗文三百二十四篇,于天顺七年在成都捐俸刻以行世,称为蜀本。
69、又十五年后,黄岩人谢铎、黄孔昭收集到叶盛、林鹗、王汶等所藏的抄本,加上蜀本,共得诗文一千三百余篇,编成三十卷,拾遗十卷,交宁海知县郭绅等刊刻,称为邑本。
70、又四十年后,台州知府顾与黄绾、赵渊等据此本编为二十四卷,重新刊行,称为郡本。
71、嘉靖四十年,浙江提学副使范惟一与唐尧臣、王可大等以郡本为底本,参校蜀本、邑本刊行,《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
72、此后刊本不出上述本子。
73、文章简介、方孝孺把圣贤作为表率,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热衷于学道修德,期许着有朝一日能恢复周礼。
74、《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的序开门见山指出、“道元于事,无乎不在古之人。
75、”由于“后世教无其法,学失其本”致使“这者汩于名势之慕、利禄这诱,内无所养,外无所约,而人之成德者难矣。
76、”于是,《逊志斋集》的内容就是说的如何修养心性,成为“明王道”的道德君子。
77、方孝孺认为学道之初要“养其心志,约其形体”,这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加以修炼。
78、因此《幼仪杂箴》列举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与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勉之目”为箴。
79、“揭于左右”,其目的是“近而至乎远”,使修道者由“克己”达到“忘己”,使“其心虚明广大,与天地同体”,从而“参配天地”,几达“圣人之象”。
终不知车文言文的翻译【9】
1、原文 越⑴无车,有游者得车于(15)晋楚之郊辐⑵腐而轮败⑶,輗(18)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2、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⑷人。
3、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14)为车固⑸若是,效⑹而为之者相属⑺。
4、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16)绐⑻己,不顾⑼。
5、及⑽寇兵侵其境,越率⑾敝⑿车御之。
6、车坏⒀,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7、学者之患亦然。
8、翻译 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界处的郊外弄到一辆车。
9、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损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
10、但是越人的家乡没有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
11、一段时间后,晋国和楚国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的车子拙劣。
12、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就没有理会。
13、等到敌寇侵入他们的国境的时候,越人带领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
14、结果,车都坏了,打仗败给了敌人。
15、但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16、学习的缺点就是这样啊。
17、注释 ⑴越、越国 ⑵辐(fú)、辐条。
18、车轮中连接车毂与轮辋的一条直棍.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其中“輗”是辕端与横木相接的部位,“辕”是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⑶败、破坏 ⑷诸、兼词,之于 ⑸固、本来 ⑹效、模仿、仿效 ⑺相属、—个接着一个 ⑻绐(dài)、欺骗 ⑼顾、理睬 ⑽及、直到 ⑾率、带领 ⑿敝、破旧的 ⒀坏、毁坏 以、因为 于、在 以为、认为 之郊,之、的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 耶、同耶启示 不懂的就要去问,不要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不要盲目模仿,要懂得自己去判断事物 不能一意孤行、恪守己见、自以为是,要认真判断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也不能盲目听从,在某些时候要以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呆板,循规蹈矩。
19、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看清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全面了解,再选择,孰轻孰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