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故事简短【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10 14:34:23 浏览

李广的故事简短

1、李广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有善射天赋,他的子孙向他人学射箭,但都不及李广。李广不善言辞,与人闲居时亦以射箭来赌酒为乐,一生都以射箭为消遣。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

2、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日本东京成蹊大学即以此为名。扩展资料:性格特征:

3、汉景帝即位时,李广担任陇西都尉,不久升任骑郎将,成为皇帝身边的禁卫骑兵将军。景帝三年(前154),七国之乱爆发,李广以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平叛,因夺取叛军帅旗而名扬天下。虽然立有大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犯了皇帝心中大忌,虽然凯歌高奏,却未得任何封赏。诸王叛乱刚刚平定,李广就被发往边关,担任上谷太守,每天与匈奴展开厮杀。此后李广又在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素以打硬仗著称。

4、重新做了将军之后,李广也屡次出征。但每次要么是自己运气不好,没碰上匈奴军队,铩羽而归;要么是被别人拖了后腿,杀了一万,自损八千,落个功过相抵的结果。弄到后,当年跟他一起从军能力名气都远不如他的小伙伴、下属们都混成了侯,而李广却仍然没有获得封爵和封地。

5、李广也着急啊,自己那么厉害,却始终不得封侯,很不甘心,就四处找原因,《史记》记载,他还私下就此事请教一位叫王朔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问,将军你有没有做过什么遭天谴的事情啊?李广想了想,有那么一桩。当年在陇西的时候,曾经杀过八百投降的羌兵。王朔点点头,说,杀降不祥,这恐怕就是将军久久不得封侯的原因。

6、馆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7、【李广的故事简短】公元前144年,匈奴兵大举进犯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区),当时李广任汉上郡太守,汉武帝派一名宠幸的宦官跟随李广约束指挥、训练军队,准备反击匈奴。

8、汉武帝喜欢这样的热血男儿了,听到这番话很高兴,同意了他的要求。

9、两年前,在卫青麾下任校尉的霍去病脱颖而出,率军八百骑,斩首两千余。斩杀了单于的祖父,生擒了单于的叔父,还有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其轻骑兵突击的作战风格,深受汉武帝的欣赏,被封侯。此后,六击匈奴,战无不胜。

10、汉朝是一个可以让中国人自豪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帝国生命力强、历时久的一个朝代。

11、李陵胸脯一拍,豪言壮语随口就来:“不需要马,臣愿以少击众,我五千步兵足以直捣单于王庭!”

12、李广突然跳上匈奴骑兵的马,驱策着马向南跑了数十里,与汉军相会。数百名匈奴骑兵追击李广,李广用夺来的匈奴骑兵的弓箭射杀追兵,终于逃脱了。

13、擅长骑射是李广家族的传统艺能

14、《资治通鉴》里说,“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云中和雁门是当时汉朝政府和匈奴交界重要的两个边郡,云中郡已经深入到今天的内蒙古境内,而雁门郡主要的地区是在山西省的北部。

15、医术: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6、关于这种器皿的用途,文物界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鐎斗”有两个功能。第蒸煮食物。一般情况下,汉朝将士需要自己做饭。到了吃饭时间,他们就拿出鐎斗,在三个支撑脚中间放入柴火,再把米倒进鐎斗里进行蒸煮。第巡逻警报。除了三个支撑脚之外,鐎斗的侧面还有一个把手,这是干嘛用的呢?军队在夜晚需要有人巡逻,巡逻的将士会一手握住鐎斗的把手,一手用木棒或铁棒缓慢敲击,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就加大敲击的力度,把其他士兵吵醒。所以鐎斗是一物两用,既可以煮饭,又可以用于巡逻。

17、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18、这话不是危言耸听。2005年,王明贵将军逝世火化后,骨灰里还残留着未烧化的弹片——1935年打鬼子时,他被日军炮弹炸伤了头部,好多弹片嵌在头骨里几十年。

19、汉初的边境战争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其自然和人文特点决定了这种战争的异常艰苦和残酷。远离后方的长途奔袭,急风暴雨般的仓卒遭遇,以及众寡悬殊的孤军奋战,成为经常的作战方式。李广无疑是适应这些作战特点的杰出将领。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

20、“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

21、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60多岁的高龄任前将军职。出塞后,卫青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单于的驻地。他想甩开李广独得大功,便令李广的前锋部队并入右翼出东道,他自带中军去追单于。李广力争无果,只好听令引军从东道出发与右将军赵食其会合,由于道路难走又无向导,迷失了路,没有及时赶到会合地点。此时卫青与单于相遇,单于力战不胜,率部下仓皇逃走,卫青只得徒劳而返。卫青差亲信带着酒肉来慰问李广,向他询问右翼部队迷路的经过,欲把走失单于的责任推给右将军赵食其,好向天子交代战斗经过。李广一身正直,不愿凭空污赵将军清白,没有答应卫青的要求。他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拔出佩剑引颈自刎。

22、如何突破设计的瓶颈,做好的设计。

23、随后,李广率兵前往雁门、代郡等地方攻打匈奴,并取得很大的胜利。匈奴们一听见李广的名字,大多吓破了肝胆,世人便将李广称为“飞将”。如果别人再提及“李广是谁”这一问题时,便可告诉他李广是西汉名将,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将军。

24、解放战争中,因为王明贵骑术精湛,长于奔袭,上级任命王明贵为东北野战军骑兵师师长,并委任其着手组筹建骑兵军建制——事情明摆着,组建起来后,王明贵八成会成为中国一支骑兵军的军长。但经过考察实践,王明贵不仅否定了组建骑兵军的设想,甚至拆了自己的台——他建议,取消骑兵师建制:“辽宁和吉林两省,缺少大草原,不适合骑兵作战——特别是一万多人加上近万匹军马,给养困难。因此建议:每个步兵师保留一个骑兵团的建制足够用了。”上级一番讨论后,接纳了王明贵的建议,不仅放弃了“骑兵军”的构想,而且骑兵师的建制也撤销了。

25、酣畅淋漓的河西大捷,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汉武帝延河西走廊,依次建立了武威、张掖,九泉,敦煌的河西四郡,至此,河西走廊正式纳入汉朝版图。为以后的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6、“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名将岳飞刚刚起步时,宗泽虽然青睐,却也认为他过于迷恋野战,非大将之道,因而授予阵图,希望他在正规化的道路上快速成长。岳飞当时并不服气,以这番话作对。时至今日,估计还有人支持岳飞,而对宗泽不以为然。这是想当然的误解。事实上,这话对于起初带领千百人的岳飞适用,对指挥岳家军的岳飞绝不适用。正因为岳飞逐渐放弃野战习气,才能一步步地走上十几万人统帅的地位。而野战的核心,就是过于依赖甚至迷信个人武艺,对全军团结一致发挥作用不够重视。从战术层面而言,岳飞的认知有进步,但李广似乎没有。

27、比尔盖茨有一次参加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脚红肿得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站检查,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的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他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28、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两栋不起眼的平房内却发生着惊心动魄的故事——“骨伤科圣手”李广海在这里秘密收治抗日队伍广游二支队受刀枪炮伤的伤病员,以精湛医术和满腔热情支持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斗争。

29、汉景帝即位后,任命李广为骑郎将。后来,吴国和楚国因汉景帝削藩问题发动了七国之乱。此时,汉景帝任命李广为骁骑都尉,和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李广率领军队和叛军在昌邑城下对峙,李广奋勇杀敌,并夺了叛军军旗,顺利地平定了七国叛乱,成为朝廷中赫赫有名的将士。汉景帝见李广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便加封李广为边郡太守。

30、自以为是,不服从领导安排

31、然而还有个悖论:人人都愿意享受战果,却不愿承受个性消失的代价。这也许是奢望,也许是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即便是全然的奢望,那也没办法。此事古难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改变。在科技飞速发展乃至泛滥、甚至要突破科学伦理的今天,尤其如此:看似人利用高科技方便生活,其实是大数据这样的高科技正对特定人群定向投放信息,专门喂饲,导致大家个性泯灭,彼此同化。你以为你追求的是个性,实际结果却是趋同。

32、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失去了理智,哪里听得进去,他认为司马迁为李陵游说就是欺君罔上,目的是要破坏贰师军团的行动。于是,愤怒的汉武帝竟然将司马迁判处了恶毒的腐刑(宫刑)。

33、所以在做事之前,如果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清楚,那么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34、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未详何人,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谢娘一种说法是指唐时名妓谢秋娘;另一种说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号称“咏絮才”的一代才女谢道蕴。后来,“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35、李广就是在这种战略环境之下,一举成名。但他当时面对的,不是两国战争的状态,而是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局部袭扰和抢虐。也注定了他守有余而攻不足的军事风格。

36、所以千百年来我们对李广此举的赞颂,很可能是对他的鄙薄。因为这个好评的基点只是勇士或者侠客,并非将帅。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高级将领亲临一线的。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展现的是谋略与定力。比箭法和拼刺刀一样,并非将军的职责。而当时的李广,内心洋溢的是神箭手的技痒,绝非大将的责任。

37、王明贵将军1955年授衔标准照。资料图

38、死伤大半的汉军,此时已经身陷重围。太阳下山之后,李陵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都别跟着我,我要一个人去取回单于的人头!”于是换上便衣,独自走出了营地。

39、【李广的故事简短】李广利的这种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那时候早已是高爵厚禄了,取胜也没什么可以继续加封的空间,但失败却能导致前功尽弃、声败名裂,所以,李广利选择出工不出力也是很正常的。之后的七年,他一直都没有征战。

40、中海御道,融信沐澜,微风茶社

41、李广回到汉朝,朝廷将李广交给官吏处置。官吏认为李广损失重大,又被敌人活捉,应当斩首,后来李广赎为庶人。

42、知道内情的李广对此怒不可遏,不肯从命;而卫青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很坚决。几次书信往来之后,李广在一怒之下不告而去,率领自己的军队去寻找匈奴主力决战。由于缺乏向导,李广在出发后迷了路,落在了卫青大军的后面,没有赶上汉匈主力的决战。而卫青那一边呢,因为缺少了李广这一支军队,也没能彻底压制匈奴,让单于逃跑了,终只得怏怏回军。

43、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很恐惧,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快马冲击敌人。李敢独自带了几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直穿匈奴骑兵的包围圈。

44、投降后的李广利也没在匈奴过上好日子,仅仅一年后就被人设计杀害了。李广利,在短短十五年间,从一介平民到位极人臣,尔后兵败投降,终被人陷害而死,这大起大落,也算是历史上少有的了。

45、东海闲湖城,前滩名邸,隐奢展厅

46、“抗联有位小战士叫宋喜林,是小说《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的原型。档案里说宋喜林的家就在你们市。如果您有亲戚朋友知道的话,能帮我找找吗?”

47、作为西汉名将,李广戎马一生,却一直没能建立功业,也没能被皇帝封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在《资治通鉴》第17卷中,司马光将李广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将程不识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李广做出了一番评价。

48、李陵且战且退,匈奴那边也开始有点含糊了。

49、李广是汉朝的将军,的有名,他曾经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屡建战功,但是却因为小人谗言,而一生不得封侯,后抑郁而死。

50、但令汉武帝无法想到的是,河西走廊的贯通,使中华民族的眼界变得更加宽广和深远。在以后的历史文明进程中,这条通道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成为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黄金通道。

51、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52、“从我父亲那时起,做这件事,就有很大的难度。”王晓兵轻叹一声,“由于抗联部队缺少历史档案资料,许多烈士的名字也是别名。有的烈士留下的家庭住址是70年前的旧名字,现在已无人知晓了!要找到烈士的亲属和后人,简直像考古一样艰难!”

53、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

54、因此,设计需要赋予深刻的内涵,要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短暂的消耗品,后成了滞销品。

55、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站在这条通道的东端,他的需要这条通道。当时的司马迁哪里知道,壮志凌云的霍去病此刻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何等的重要和荣光。

56、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

57、“父亲从来不计较得失,一直教育我们要多想着为党、为人民做实事。”王晓兵说着,给中国青年网记者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58、②夏,五月,遣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

59、所以,李陵在不经意之间给路博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麻烦。李陵的计划可以说是对路博德利益的极大损害,他自然就要想方设法予以阻挠。在李陵的这种做法之下,如果遇到的不是路博德,而是王博德或者李博德,恐怕也会获得相同的结果。

60、针对李广的管理风格,司马迁特意写了一条评论。要知道,整部《资治通鉴》一共有294卷,而司马光给出的评论只有119条,也就是说,平均两卷多才能够看到司马光的一条评论,可见其评论是珍贵的,那么,司马光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61、通观全局,如果李陵不去负责后勤,汉武帝就要重新安排其他部队来顶这个缺,而这支部队也许是从其他任务调剂而来,也有可能能力上不如李陵所部。

62、许多抗联的战友牺牲时只有20几岁,连媳妇都没娶,也没有后代香火,甚至家里亲戚都不知道他们后来的下落。一想起他们,王明贵就难过得不行。他说,自己是替牺牲的战友活着,要替兄弟们看看,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新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63、马邑之围泄密无功,三十万大军空劳而返。四年之后,卫青横空出世。出上谷,战龙城。四路大军出击匈奴,公孙敖兵败,李广被擒,公孙贺一无所获。唯卫青一路大获全胜。

64、文景之治时期,民殷国富,百姓丰足。汉武帝开疆拓土,远驱强虏。华夏民族有了从未有过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65、在行军的过程中,“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就是说,李广并没有特别注重约束自己的队伍,其军队显得散漫、自由。一般来说,在一支人数众多军队中,五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多个小组之上,又有一个军官负责。军队内部层层管理,士兵们会相互督察、支援,这就组成了一个有的管理体系。然而,李广懒得做这样的管理工作,所以他率队行军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水草肥美的地方停下来,将士们人人自便,甚至在安营扎寨的时候,都不注重警卫工作。

66、第一点,司马光引用了《易经》当中的一句话,“师出以律,否臧凶”,率领一支军队,依靠的是什么?是军纪。如果没有完善而合理的军队纪律,怎么可能把士兵们管理好?怎么可能做到战无不胜?像李广这样不注重纪律的将军,由于运气好,一直没有遇到劲敌,甚至还有可能收获了些许胜利。但一个人怎么可能一直拥有好运气呢?假若真的有一天遭遇劲敌,这样一支轻视纪律的军队是令人担忧的。

67、资治通鉴:076如何从小吏做到三公,酷吏张汤的三条为人之道

68、后一次出战,在元狩四年(前119),可以说是李广与匈奴作战以来有可能封侯的一次。谁料想还未出师,就先遭皇帝暗算,“大将军阴受上指,以为李广数奇,毋令当(抵挡)单于”。一到前线,又被卫青做了手脚。李广终因迷路延误战机,被扣上致使单于脱逃的罪名,李广不愿受辱,遂拔剑自刎。至此,飞将军的封侯梦彻底终结。

69、李广以卫尉作为将军,从雁门出击匈奴。匈奴兵势众多,击败了李广军,活捉了李广。匈奴单于一直都知道李广的贤明,下令要活捉李广。

70、李广是汉朝的将军,战功赫赫,但是又极具悲剧性,一生无法封侯。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

71、那么问题来了,克山县驻守着日伪军队合计千人,而王明贵手下就一百多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为了啃掉这块硬骨头,王明贵提前几个月袭击克山周边城镇、车站,入秋后再佯装撤回朝阳山根据地。恼羞成怒的日伪果然集结大军,进山“讨伐”。

72、不过若只是不得封侯而终老,李广恐怕还不会在中国历史上那么有名。李广一生的悲剧性特点爆发在他人生的终局上。

73、带兵行军,遇到断粮缺水时,见了水,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上饭,他不尝一口饭。对待士兵宽厚不苛,士兵因此喜欢替他办事力。

74、于是盛怒之下,汉武帝将路博德部调做他用,同时急令李陵九月必须出发。他给李陵的任务也做了变更:让他率部去做侦查,到达预定地点反复搜索之后,如果没有遭遇敌军,则立即返回受降城休整。

75、但就根据司马迁的描述,站着战略的角度再去俯瞰历史,卫青、霍去病的功劳之高,实非李广所能望其项背。再往高处去讲,汉民族雄阔豪迈、虽远必诛的民族性格由此二人开始。

76、打从抗战胜利后,活着的抗联老战士就开始全力寻找抗联烈士家属,为的是将抗联烈士的斗争历史、牺牲情况尽可能告知烈士亲人。父亲去世后,王晓兵子承父业,继续寻找抗联烈士的后人。

7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是被匈奴人称作“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飞将军之出名,除了他战功卓著之外,还有他的传奇而悲剧的英雄一生,终生征战却难以封侯。自西汉以来,长达两千多年时间,“李广难封”始终受到人们的热议,尤其是每逢民族命运处于危难之时,人们总会联想到这个遭受极不公正待遇的悲情英雄。

78、往更严重了说,拒不接受安排,则更是一种破坏规矩和打破领导的行为,没有几个领导能够忍受员工对于自己合理工作安排的质疑。

7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广

80、为什么会这样?司马迁认为,李广是从基层一级一级做上来,是正统的军人,是一个有才能、努力奋斗的良家子弟的代表形象。他之所以无法建功立业,是因为他不像卫青和霍去病一样跟汉武帝有特殊的关系,因此得不到太多的机会,也得不到重用。

81、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类虎。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支再入坚石。

82、汉武帝召见了陈步乐,陈步乐自然也是要在皇上面前多说领导的好话。他说李陵深受士卒的爱戴,将士们都愿意为他命。汉武帝十分高兴,就把陈步乐留在了身边任命为郎官。

83、骑兵迟迟不肯直接冲锋陷阵,很大程度上是在等待马镫的出现。在高速奔跑的马背上,仅靠马鞍,人与马的联系实在谈不上紧密,随时可能跌落。即便到了二十世纪,依然有将军行军途中落马身亡的例子。比方桂系将领叶琪。而在汉匈征战的时代,挥舞长矟(枪)高速冲击,固然可以造成对方的巨大杀伤,但反作用力之下自己也很可能会被拖下战马,类乎同归于尽。《史记》记载,赵王曾想再用老将廉颇,特意派使者前去魏国大梁探看他的年龄体能和精神状态。廉颇当着使者的面吃了很多饭,还披甲上马。初读到这里,我很不理解:能吃固然是健康的标志,但披甲上马算怎么回事?后来才明白,那时没有马镫可以凭借,要上马必须跳跃。披着盔甲还能跳上战马,难度系数不低。

84、河西走廊,是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陆地通道。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举,起初是为了联合月氏国夹击匈奴,但当张骞把这条通道梦幻般地呈现在汉武帝面前的时候,伟大的丝绸之路也从此走进中华民族的视野。

85、文景之治时期,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依旧对匈奴采用和亲、纳贡的屈辱来换取和平。即便如此,汉匈边境仍然是狼烟四起,不得安宁。匈奴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汉朝边境的大肆抢虐与袭扰。汉朝只能是以全盘守势为军事战略。没有能力做任何反攻之举。

86、这种模式也算是汉武帝的一种创新吧,找自己的小舅子当将军,一来信任度高,毕竟是血浓于水嘛,二来外朝内宫的两人也可有个照应,互为犄角。当年宠幸卫子夫,接连为他带来卫青、霍去病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领,这对汉武帝的想法是一个极大的正面反馈。

87、从奴隶到将军的卫青,在汉民族国土之外的战争史上,书写了进取的一页,揭开了首胜的篇章。

88、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

89、李广,汉族,陇西成纪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事迹: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0、还有一次战斗中,一粒子弹头卡在了王明贵的小腿骨缝间。没有手术器械,没有专业医务人员,战友们看着鲜血汩汩的伤口不敢下手。王明贵借来一把剃头刀和一把钳子,把腿绑在长条凳上,让大家按住,自己硬生生用剃头刀把皮肉豁开,一个战士用钳子把子弹头薅了出来。简单包扎后,王明贵照样骑马作战。

91、一路上无论是火烧还是强攻,能用上的方法,匈奴人基本都用上了,不但无法战胜汉军,自己还折损了不少人马。

92、几年之后,李陵终于迎来了一次正式出战的机会。李陵所部奉命作为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后继部队出征大宛,可是部队还没等走到边境就得到了获胜的消息,全军只能返回张掖,继续戍边。

93、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

94、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95、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

96、汉军疲乏了,不能去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好收兵回去。按汉朝的法律,张骞耽误了预定的日期,当处死刑,出钱赎罪,降为平民。李广的军功和罪责相当,没有封赏。

97、博客上近的好消息,是5月12日的《抗联三支队徐保合(许宝河)烈士的亲属找到了》。

98、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人民。出于为民除害,李广经常带兵出猎。一日,李广狩猎回来,路过虎头石村,已是夜幕降临时分,月色朦胧。这里怪石林立,荆棘丛生,蒿草随风摇曳,刷刷作响。行走间,突然发现草丛中有一黑影,形如虎, 似动非动。这时,李广让士兵闪过,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中猎物,于是策马上前察看,当正要搜取猎物时,不觉大吃一惊,原来所射并非一虎,而是虎形巨石。仔 细一看,镞已入石。这时众随从也围拢过来观看,均赞叹不已。当时李广也不自信,又 回到原处上马重射,比前更加用力,可是连射数箭,都没入石。

99、所以,在这方面着眼考虑,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既不能对司马迁有过多的求全责备,也不能看低卫青、霍去病震古烁今的历史功绩。

100、所以在今天,更需要喜欢李广,这个自杀的失败者。当然,前提是尊敬卫霍。没有他们“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精神,没有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将的赫赫战果形成的疆界,我这样空怀报国之情的书生,能在哪里用优美成熟的汉语,发此无谓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