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治军简易【100句精选短句合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2-07-10 14:35:40 浏览

李广治军简易

1、反观当时只有十八岁的霍去病,他带领八百骑兵斩杀了二千多匈奴人,还俘虏了大量匈奴贵族,这样的战绩就远超封侯标准,因此被汉武帝封为侯。

2、李广对部下很好,部下也乐于为他而死战。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善于治军;相反,他不大讲究行军布阵,军中文书能省就省,军纪松懈。另一位名将程不识曾含蓄地批评说:“李广治军崇尚‘简易’的风格,但如果敌军突袭他,将无以抵御。”

3、元狩四年,也就是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历时四十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决战胜利为标志,在这一时期内,汉军曾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这三次战略反击,分别是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李广自言“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谓久经沙场之老将。而且李广亲历了汉匈战争中为重要的三大战役,但实在是建功不多,值得称道的重大军事成就几乎没有。后还因违反军纪,延误战机,而落得“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

5、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2分)

6、【李广治军简易】《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元狩四年,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大将军令李广与右将军合兵,出东道。因无向导而迷失方向,导致延误期限。“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李广不甘忍受刀笔吏侮辱,“遂引刀自刭”。李广死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7、爱护士卒,家余无时:轻财爱士

8、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下列对此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9、历史不是没有给李广机会,但是,李广浪费了这些机会。到后的大决战时,李广想要后证明自己,抓住后的机会获得军功。但是,他浪费了太多的机会,汉武帝和卫青已经不再认可他的作战能力。把他从前锋调换到右路包抄匈奴主力。这引起了李广的严重不满。他认为这是卫青故意刁难自己,竟然连礼法都不顾,“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他自己就不想想,如果这次大决战里面,再次出现象上次李广和张骞的情况,还怎么给匈奴以致命的打击?卫青不可能会因为照顾李广个人的感情,而去破坏整个作战计划。

10、与卫青、霍去病不同,李广是一个纯粹的武将。《史记》《汉书》当中都记载了其人祖上为秦将李信(曾领军伐楚),况且以西汉时期的社会条件来看,陇西之地多出兵将之才,李广生于斯、长于斯,西汉为将者无人出其右者,这句话倒是所言不虚。

11、D.的诗人善于巧妙运用字的联想意义,使作品的语言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

12、“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13、举个较为写实的例子说明一下:

14、《史记》的尾声“汉武大帝”部分,将安排在2022寒假里、每周六日晚?

15、③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6、汉文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入伍,前去攻打匈奴。由于擅长骑马射箭,杀敌颇多,升为皇帝的侍从汉中郎。在文帝身边侍奉,俸禄八百石。

17、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

18、《红楼梦》的回目中往往会在人物的名字前加一字以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请为下面三个人物选择恰当的“一字评”。(3分)

19、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20、A.痴B.酸C.贤D.懦E.敏F.呆

21、但是,到了第二个阶段,李广就一直停滞不前了。在转到边郡后,虽然司马迁想方设法的给李广粉饰,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李广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没有取得任何可以称道的军功。

22、在汉武帝组织的第五次对匈奴的决战中,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深入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在这次战役里,李广力求从军,终汉武帝勉强让他从属卫青。卫青把部队分为左右两路,自己以主力走左路,李广、赵食其为右路。这一战役,卫青击溃匈奴单于本部,歼敌一万九千余人,李广迷路后期自杀,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23、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24、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25、他一辈子大的心愿就是封侯,至于封侯有什么好处,其实李广已经不在乎了。所以他也想着跟卫青混,以后可以封侯。

26、班师回朝后盘点战果,李广斩杀的匈奴人很多,达到了封侯标准,但因为他的军队损失太过严重,所以汉武帝决定对其不赏不罚。

27、李广先后担任过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后,这些地方毫无例外都是与匈奴接壤的边地,他因此时常与匈奴作战,但都是很小的战斗。

28、公元前119年,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由于没有向导,所以在沙漠中迷了路,因此没能赶上与单于的队伍交战……

29、后来,右北平郡太守被匈奴人杀死了,汉武帝刚好想起李广,便任命李广为新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广到任后向汉武帝提出要霸陵尉来辅佐自己,汉武帝答应了他。

30、如第一期课程,就是由14次“本纪”(2021年寒假授课),加上40次“列传”(2021春季课程授课)而成。

31、但可惜的是,李广第一次在大战中虽然取得胜利,却没有被汉武帝封侯,这是为何?

32、描绘出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离的纷乱景象,渲染了紧张慌乱的气氛。这种动态与静坐在桥畔的老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老人孤独、疲惫、无助的形象。(3分,渲染紧张气氛1分,对比1分,对比的作用1分)

33、“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34、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35、李广骁勇善射,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然而从更高级别职位的要求来考察,这种进攻格斗上的剽悍骁勇,掩盖不了李广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疏于管理和沟通的能力缺陷。

36、(本文观点刊载于《领导科学》2017年1月上,作者授权本号刊发网文)

37、这件事很快就被朝廷知道了,汉景帝因此十分生气,等李广班师回朝后,汉景帝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也没有对他再进行封赏。

38、至于说李广为何没有做到,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他并非一个有运筹帷幄能力的将军,也不是个有大战略能力和大局意识的统帅,这一点会在漠北之战中得到充分体现。

39、名将李广终生未能封侯,不过他的堂弟李蔡却因为有大功被封为乐安侯,后来官拜丞相。出将入相,这李蔡也是位极人臣。不过权利是个双刃剑,在你享受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的时候,也要小心他给你带来的巨大的灾难。

40、首先,我们要肯定,李广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在《史记》中记载,李广曾经跟从汉文帝,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而到汉景帝的时候,李广参加平定七国之乱,破阵取旗显功名。在与匈奴作战中,李广也是多次出征,独当一面。从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李广是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的。

41、你是不是打错字了啊?应该是: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李广军极简易,(李广治军及其宽松)但是“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一旦匈奴人来攻打,就顶不住了),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士兵们高兴,也愿意为他卖命),“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我们虽然辛苦点,但匈奴人也占不着我们便宜)。

42、在治军方面,李广极为简易,他对手下的士兵们从不苛刻,是一位十分体恤士卒的将领,而他与士卒们同甘共苦的作风,更是深得将士们的好感。

43、B.以参与者角度讲述故事,给读者以亲历感。

44、李广,陇西成纪人,西汉时期的将领,善骑射。

45、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稳固的营盘,更是军队铁的纪律。在定襄之战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李广手下士卒“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其实这正是李广平时不重视军队管理、不进行严格训练的结果。这与前面的“咸乐为之死”正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样的鲜明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亦佚乐”是真,“咸乐为之死”是假。

46、在这里首先对飞将军李广报以深刻钦佩,通过这个故事无论懂不懂历史的人,跃然于眼前的一定是一位天不怕、地不怕且力大无穷的英雄勇将。

47、比如李广在边郡时,历任几个郡的太守,号称与匈奴力战,可没有一次可以称道的战功。后来在汉武帝元光六年,汉军开始的关市反击战中,派出卫青、公孙敖、李广和公孙贺四路人马,每一路各万骑。这一次,卫青小胜,公孙贺无功,李广和公孙敖失利,李广被俘逃回。

48、李广作为四路大军之一的主将,可见汉武帝还是看好李广的,也愿意重用他。

49、这下子大家也都兴奋了起来,传言李敢带着几十号人,在人家几万人的队伍里转了一圈跟没事儿人一样就回来了,所以每个人都认为匈奴人好欺负。

50、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51、“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52、【李广治军简易】通过与程不识治军方法的对比,写出李广的治军特点李受战士拥戴的原因.

53、景帝即位之初,李广担任陇西都尉,后调任为骑郎将。吴楚等国谋反时,李广作为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攻打吴、楚的军队,在昌邑城下斩将取旗,威名显赫一时。

54、一次李广身边只有一百个士兵,突然遇到匈奴主力,士兵争相逃跑,李广说:“我们现在逃是逃不掉的,不如把鞍马放下来,盔甲脱下,坐在草地上。”就这样,匈奴兵与李广对峙到晚上,匈奴怕李广是诱兵,怕有埋伏,引兵撤退。扩展资料李广生平:

55、以杜甫的大胆创造来证明“木”字才是诗歌艺术形象的关键,引出下文对“木”字的分析。(3分,写出第一点2分,第二点1分)

56、对于军人而言,被敌人俘虏是奇耻大辱,这对李广也是一样的,但好在他被俘后趁匈奴人没有防备而逃走,要不然后果可能就真的很严重了。

57、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里面,李信就是以壮勇出名,但过于刚愎自用,对敌人轻视才造成了伐楚的失败。而李广的身上,也有着李信的影子。

58、答案示例①:不赞同。理由:李广虽治军简易,却能服众,部队凝聚力强;他作战指挥灵活,擅长进攻。

59、再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详写的李广救中贵人一事:

60、小B则认为对手更重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竞争才能提供奋斗的动力。孟子也说过:“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61、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使,起徙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今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62、从表面看来,司马迁的确对李广的治军进行了的肯定,“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但是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这可能正是李广带兵打仗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63、不得不说,在飞将军李广的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尤为突出,以至于在他死后,全军将士都为他痛哭,而百姓们不论是否认识他,也都为之流泪。但是,李广在治军方面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64、真相是,李广确实时运不济,但他没有封侯的主要原因其实不是这个,而在于他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有缺陷,导致他只能在小战中大放异彩,在大战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65、作为西汉武帝时期代表将领人物,李广与同时期的将领相比较,其功绩并不卓著,领军出战也多有损失。

66、李广这家伙运气不好,天下人都知道,卫青当然也知道。所以就不让李广跟自己一起出发,李广那叫一个生气啊,索性自己带着人马单独行动去了。

67、在汉武帝征伐匈奴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勇敢善战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不能不为他们立传,又不能为他们一一立传。卫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写的,因为他们是三次大规模出征匈奴的统帅。此外,司马迁选择了李广。

68、公元前121年,卫尉张骞与郎中令李广约好行军距离相隔八百里,由张骞率一万骑兵在后追随,迎战匈奴。

69、李广没有封侯其实一点也不冤枉,并非汉武帝有什么偏见,即使有,那也是他对李广彻底失望之后才有的。

70、我们认为这不是智谋,只是侥幸的一次冒险。李广个人勇猛神威的英雄形象于整体作战并无多大意义,正是因为忽略了团队整体战斗力,才终导致了李广难打胜仗的事实。

71、“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72、从《李将军列传》里记载的李广生平,我们可以把李广的军事生涯整理如下:

73、二类卷:(31分—40分)

74、(1)招引(2)同“释”,舍弃(3)推辞,拒绝使……成就霸业(4)当做珍宝,认为是珍宝(5分)

75、可回过神来的李广才发现,这哪里是一头老虎,原来是一个石头啊,同时也惊奇地发觉,射出的羽箭竟然深没石头数尺(箭头射入了石头)。

76、可是,李广无功真的是因为数奇吗?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来看看其中的真实情况。

77、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78、李广之所以失败,原因还在于他治军松散,性格傲慢不把匈奴人放在眼里,结果匈奴人采取人海战术跟他硬拼,将他团团包围后终将其活捉。

79、A.确定含糊B.确定控制C.控制丰富D.丰富含糊

80、③李广治军的特点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显现?

81、“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82、答案示例②:赞同。理由:李广缺乏对军队必要的约束;他不注重防守,遇到突然袭击时难以抵御外敌,无法统领大军。

83、(1)可畏惟人(2)各抱地势(3)暴秦之欲无厌(4)而天下之理得矣(5)玉鉴琼田三万顷(各1分)

84、因为汉朝封侯是有人头指标的,李广虽然率军取得了胜利,但是杀敌人数没有达到封侯标准,所以与侯爵擦肩而过。

85、将李广与程不识的行军、宿营、警戒等各方面的具体做法都不厌其烦一一对比,从而突出了李广治军简易灵活、粗中有细的特点。

86、C.以有限的视角,推动读者进行想象、推断。

87、B.“天上小团月”的丰富意蕴是由诗人的联想而创造的,读者也须借助联想而理解。

88、诸多制度已经很完备,凡是刑狱、钱谷、典章,没有不时时扩充修缮整理更新的。只有兵法却很少,两百年来没有看到用于教习训练的。难道真的认为能拥有千万年的太平盛世,兵法对于战事就没什么用处了?这也是不正确的。现在南北边境一派平安的样子,不谈论兵法,如果一旦有战争,却不能事先预备,(战时)仓促地寻求,将怎么施展它呢。

89、李广治军虽有上下一心之气可以利用,但没有铁一般的纪律将全军上下的士卒将帅拧成一根钢筋,使得其人在对战匈奴的战绩当中,鲜有胜绩、年老难封。

90、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请帮忙“分享”

91、比如说解鞍却敌这件事。当时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李广为了给吃了亏的中贵人复仇,亲自带领百骑出追杀三个匈奴的射雕者。虽然杀二俘却与匈奴数千骑相遇。李广只得用疑兵之计,解鞍下马,使得匈奴自疑而放过了他们。等到回到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李广作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面对严重的敌情,为了小利就放弃了自己的主要指挥责任。这种做法,如果是一个中下级军官尚且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名高级军官是不可取的。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只能是李广自己的责任。

92、对比霍去病一路,霍去病消灭匈奴左贤王军七万四百四十三人,其中的“右北平太守路博德属骠骑将军,会与城,不失期,从至檮余山,斩首捕虏二千七百级,以千六百户封博德为符离侯。”路博德也是执行类似李广的任务,他就认真准备,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获得了战功,得到了封侯的赏赐。

93、“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94、李广沟通能力不强。首先,李广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史记》说他“讷口少言”,这说明他口才拙笨,不善言辞,与人沟通存在一定障碍,这既会影响他的人缘,也会影响功劳的宣传。其次,李广书面沟通能力也存在问题。军中重要的沟通渠道是军用文书,但李广很不重视,他的幕府简化各种文书簿册,这实际上也“简化”掉了上级对自己部队的功绩的了解,而且给上级留下草率随意的印象,不利于自身的发展。

95、李广在历史上名气很大,但他一生都未封侯,很多人因此为他叫屈,说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类的话,将他没有封侯归咎为时运不济。

96、“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前123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97、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李广此时个人表演的痕迹很重,正是由于这样的表演拖延了时间,给军队制造了险情,才导致了以后的冒险。几千名匈奴骑兵出现,李广镇定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

98、新高一暑假讲义(第2版)

99、也就是说大家认为李广不能封侯,不是他的实力不够,也不是他能力不强。完全是因为他运气不好。

100、回到朝廷,李广被交付军法处。军法处认为李广的部队死伤太多,而自己又被俘虏,论罪当斩。后李广花钱赎罪,保住性命,回故乡当了一名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