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24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02 14:13:21 浏览
一、七十至八十岁在古代称为什么

1、我要做更新,却发现可乐云没法在线修改文件的内容啊,哪位大神知道啊?急求!在线等!。

二、对应年龄的文言文

1、人的年龄用古文怎么说按问讯,根据对方年纪和性别,有“齿龄”、“芳龄”、“椿龄”的用词,分别对应青少年、女性、老年人。

2、按不同年岁的人,用词区分很细、襁褓(qiǎngbǎo)、不满周岁。

3、孩提(háití)、两至三岁。

4、髫年(tiáonián)、女孩七岁。

5、始龀(shǐ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

6、(注、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7、)总角、幼年泛称。

8、垂髻之年、指儿童。

9、(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10、)黄口、十岁以下。

11、(常用“黄口小儿”语)幼学、十岁。

12、(《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3、”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4、)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5、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6、志学、十五岁。

17、(《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18、(《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9、”)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20、(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21、)弱冠、二十岁。

22、(《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23、”)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4、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25、而立、三十岁。

26、不惑、四十岁。

27、天命、五十岁。

28、(《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9、“)知非之年、五十岁。

30、(《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

31、”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32、)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33、(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34、)古稀、七十岁。

35、(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36、”)耄耋、九十岁。

37、(《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38、”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39、)期颐、百岁之人。

40、(《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41、”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42、”古文年龄怎么说啊古文年龄的说法有、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3、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4、”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4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46、及笄(jíjī)、指女子15岁。

47、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48、加冠、指男子20岁。

49、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0、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51、桃李年华、女子20岁。

52、从心之年、70岁。

53、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54、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55、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56、如、耄耋之年。

57、伞寿、80岁寿辰。

58、因伞字的草体形似故称“伞寿”。

59、中寿、指80岁以上。

60、上寿、90岁为上寿。

61、期颐、指百岁高寿。

62、扩展资料概述简介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63、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64、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65、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66、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36137天命”之意)。

67、花甲是六十岁。

68、古稀是七十岁。

69、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70、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71、期颐指一百岁。

7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73、男子年龄用文言文怎么说0-1岁、孩提、襁褓2-3岁、孩提8岁、童龀9岁、九龄13-15岁、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束发、成童、志学20岁、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30岁、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1岁、开六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1岁、开华甲64岁、破瓜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1岁、开八77岁、喜寿80岁、望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望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人瑞人生的各个年龄段称呼人生各个年龄段,用古语称呼、年龄段为童年、不满周岁——襁褓。

74、2~3岁——孩提。

75、7岁(女)——髫年。

76、8岁(男)——龆年。

77、幼年泛称——总角。

78、童年——垂髫。

79、10岁以下——黄口。

80、12岁(女)——金钗之年。

81、13岁(女)——豆蔻年华。

82、13~15岁——舞勺之年。

83、青少年——束发。

84、年龄段为少年、15岁(女)——及笄之年。

85、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

86、15~20岁——舞象之年。

87、20岁(男)——弱冠。

88、20岁(女)——桃李年华。

89、24岁(女)花信年华。

90、至出嫁——梅之年。

91、年龄段为中年、30岁(男)——而立之年。

92、40岁(男)——不惑之年。

93、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94、年龄段为老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

95、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96、80岁——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

97、80~90岁——耄耋之年。

98、90岁——鲐背之年。

99、老年——皓首,又称“白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

100、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101、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102、百岁以上、100岁——期颐、上寿。

103、120岁——花甲重开。

104、140岁——古稀双庆。

105、扩展资料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

106、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107、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

108、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

109、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110、周岁年龄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111、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

112、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113、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年龄求年龄对应称呼如三十而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114、2至3岁称孩提。

115、女孩7岁称髫年。

116、男孩7岁称韶年。

117、10岁以下称黄口。

118、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19、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20、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21、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22、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23、16岁称碧玉年华。

124、20岁称桃李年华。

125、24岁称花信年华。

126、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127、男子20岁称弱冠。

128、30岁称而立之年。

129、40岁称不惑之年。

130、50岁称知命之年。

131、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132、70岁称古稀之年。

133、80岁称杖朝之年。

134、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35、100岁乐期颐。

136、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37、有个年龄的说法,比如花甲、不惑、而立等等,麻烦谁能把这些全列年龄称谓总角、指童年。

138、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139、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140、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141、”垂髫、指童年。

142、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143、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144、”束发、指青少年。

145、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146、《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47、”及笄、指女子15岁。

148、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9、“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50、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51、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152、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153、《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154、”弱冠、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2366465指男子20岁。

155、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56、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57、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158、”而立、指30岁。

159、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160、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61、《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162、”不惑、指40岁。

163、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164、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165、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66、”知命、指50岁。

167、知命也作知天命、半百、知非,认识天命或命运,五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68、”艾、指50岁。

169、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170、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171、《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172、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173、计有功《唐诗纪事》卷“(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74、”古稀、指70岁。

175、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76、”亦作“古希”。

177、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178、《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79、”黄发、指长寿老人。

180、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181、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182、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183、”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4、”鲐背、指长寿老人。

185、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186、《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187、”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88、期颐、指百岁。

189、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190、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191、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92、”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

193、2~3岁-----孩提。

194、女孩7岁-----髫年。

195、男孩8岁-----龆年。

196、幼年泛称----总角。

197、10岁以下----黄口。

198、13~15岁----舞勺之年。

199、15~20岁----舞象之年。

200、12岁(女)---金钗之年。

201、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20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3、20岁(女)---桃李年华。

204、24岁(女)---花信年华。

205、至出嫁-----梅之年。

20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7、20岁(男)---弱冠。

208、30岁(男)---而立之年。

20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1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1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13、80岁------杖朝之年。

214、80~90岁----耄耋之年。

215、90岁------鲐背之年。

216、100岁------期颐。

三、文言文年龄

1、古文中的年龄段分别是什么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3、2至3岁称孩提。

4、女孩7岁称髫年。

5、男孩7岁称韶年。

6、男孩8岁称龆年.。

7、幼年泛称总角。

8、10岁以下称黄口。

9、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0、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1、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

12、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至30岁称半老徐娘。

13、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之年、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从心之年。

14、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之年,90岁也合称耄耋之年,100岁称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15、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文年龄怎么说啊婴幼儿时期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16、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17、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

18、孩者,小儿笑也。

19、”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

20、“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21、少年时期总角、总,聚束。

22、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23、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

24、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25、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26、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27、教数、9岁。

2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29、青年时期金钗之年、女子12岁。

30、舞勺、13岁。

31、豆蔻年华、女子13岁。

32、束发、束,捆,结之意。

33、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

34、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35、笄、指女子15岁。

36、“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37、及笄、女子15岁。

38、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39、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40、二女子16岁。

41、弱冠、指男子20岁。

42、弱,弱小。

43、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44、花信年华、女子24岁。

45、中年时期而立、指30岁。

46、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47、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48、不惑、指40岁。

49、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50、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51、艾、指50岁。

52、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53、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54、老年时期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55、黄发、指长寿老人。

56、花甲(耳顺)、指60岁。

57、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58、古稀、指70岁。

59、喜寿、77岁。

60、耄耋、指80岁。

61、米寿、88岁。

62、鲐背、tái,90岁,指长寿老人。

63、白寿、99岁。

64、期颐、指百岁。

65、茶寿、108岁。

66、上寿、120岁双稀、140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文言文如何说年龄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67、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68、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69、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70、”垂髫、指童年。

71、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72、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73、”束发、指青少年。

74、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75、《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76、”及笄、指女子15岁。

77、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8、“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79、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80、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81、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82、《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83、”弱冠、指男子20岁。

84、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85、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6、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87、”而立、指30岁。

88、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89、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90、《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91、”不惑、指40岁。

92、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93、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94、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95、”艾、指50岁。

96、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97、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98、《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99、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100、计有功《唐诗纪事》卷“(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01、”古稀、指70岁。

102、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03、”亦作“古希”。

104、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105、《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06、”黄发、指长寿老人。

107、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108、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109、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110、”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1、”鲐背、指长寿老人。

112、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113、《尔雅/释诂》、“鲐背,寿也。

114、”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15、期颐、指百岁。

116、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117、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

118、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19、”《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120、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121、初度、指小儿周岁。

122、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123、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124、龆龀、指儿童。

125、语出《韩诗外传》卷“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

126、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127、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128、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129、以上皆出自《记》。

130、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131、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

132、《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133、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134、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135、”“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136、《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137、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

138、语出《礼/曲礼上》。

139、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140、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141、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142、杖朝之年、八十岁。

143、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144、下寿、六十岁。

145、中寿、八十岁。

146、上寿、一百岁。

147、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148、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149、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150、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151、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

152、《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153、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154、”。

155、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哪些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156、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157、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5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huòzhīnián,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159、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160、”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īmìngzhīnián,孔子自称五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

161、出自《论语·为政》。

162、“五十而知天命。

163、”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古稀之年古稀之年,读音gǔxīzhī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

164、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

16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66、”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167、耄耋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dié。

168、耄,年纪约九十岁。

169、耋,年纪为七十岁。

170、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171、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17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

173、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称呼总角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

174、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垂髫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7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豆蔻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及笄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破瓜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而立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另外,强仕也指40岁.《礼记·典礼上》.谓男子40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艾50岁.《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苍白如艾也.”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花甲60岁.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耳顺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耆60岁.古稀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老年.后来90岁为耄耋之年.期颐指一百岁.《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期,需要。

176、颐,调养、照顾.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人的年龄用古文怎么说按问讯,根据对方年纪和性别,有“齿龄”、“芳龄”、“椿龄”的用词,分别对应青少年、女性、老年人。

177、按不同年岁的人,用词区分很细、襁褓(qiǎngbǎo)、不满周岁。

178、孩提(háití)、两至三岁。

179、髫年(tiáonián)、女孩七岁。

180、始龀(shǐchèn)、龆(tiáo)年、男孩八岁。

181、(注、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82、)总角、幼年泛称。

183、垂髻之年、指儿童。

184、(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185、)黄口、十岁以下。

186、(常用“黄口小儿”语)幼学、十岁。

187、(《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88、”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18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90、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191、志学、十五岁。

192、(《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193、(《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94、”)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95、(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196、)弱冠、二十岁。

197、(《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198、”)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99、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200、而立、三十岁。

201、不惑、四十岁。

202、天命、五十岁。

203、(《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4、“)知非之年、五十岁。

205、(《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

206、”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207、)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208、(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209、)古稀、七十岁。

210、(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11、”)耄耋、九十岁。

212、(《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213、”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214、)期颐、百岁之人。

215、(《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216、”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217、”古文中代指女子年龄的词(刚给你查到的,希望你能排上用场)“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

218、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

219、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220、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四、二十年文言文怎么说

1、20岁用古文怎么说弱冠、二十岁详细资料、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垂髻之年、指儿童。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9、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10、弱冠、二十岁。

11、而立之年、三十岁。

12、不惑之年、四十岁。

13、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14、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5、古稀之年、七十岁。

16、杖朝之年、八十岁。

17、耄耋、九十岁。

18、期颐、百岁之人。

19、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21、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22、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3、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24、标梅之年、出嫁今年二十岁用古文怎么说男子二十岁叫弱冠,女子二十岁叫桃李年华。

25、弱冠时需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26、冠,帽子,指代成年。

27、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8、冠礼仪式举行冠礼仪式是讲究和慎重的。

29、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

30、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31、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

32、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

33、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34、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

35、“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

36、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37、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

38、之后,受冠者脱下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39、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40、扩展资料、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指女孩子十三四岁)。

41、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42、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43、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44、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46、花甲是六十岁。

47、古稀是七十岁。

48、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49、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50、期颐指一百岁。

51、参考资料、年龄称谓-百度百科今年二十岁用古文怎么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

52、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便要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53、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54、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55、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56、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57、”扩展资料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婴儿、人初生。

58、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59、孩提、两至三岁。

60、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61、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62、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63、总角、幼年泛称。

64、垂髻之年、指儿童。

65、(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66、)黄口、十岁以下。

67、幼学、十岁。

68、(《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9、”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7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72、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73、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74、志学、十五岁。

75、(《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76、(《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7、”)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78、(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79、)弱冠、男子二十岁。

80、(《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81、”)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82、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83、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84、而立、三十岁。

85、不惑、四十岁。

86、天命、五十岁。

87、(《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8、“)知非之年、五十岁。

89、(《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

90、”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91、)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92、(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93、)古稀、七十岁。

94、(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95、”)杖朝之年、八十岁。

96、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97、耄耋、九十岁。

98、(《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99、”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100、)期颐、百岁之人。

101、(《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102、”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103、”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104、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105、”)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老年为皓首或白首,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06、文言文表示二十年的光阴怎么说廿余载、廿岁光阴、二十年矣、二十载春秋、廿岁有余。

107、廿niàn二十。

108、后也大写作“念”。

109、载zǎi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110、春秋chūnqiū年岁。

111、光阴、苦度春秋详解、廿余载、形容二十多年。

112、造句、唱和廿余载,留得一江诗情。

113、廿岁光阴、形容二十年时间。

114、光阴指时间。

115、造句、弹指已过廿岁光阴。

116、二十年矣、二十年。

117、矣是助词。

118、造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19、二十载春秋、二十年光阴。

120、春秋指时间。

121、造句、二十载春秋何为真情?廿岁有余、二十多年。

122、有余指多。

123、造句、离开学校廿岁有余。

124、扩展资料、常见虚词而、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假设、修饰、因果关系。

125、且、相当于“啊”何、什么。

126、怎么样。

127、哪里。

128、多么。

129、为什么。

130、怎么。

131、啊。

132、通“呵”,喝问。

133、若、如同,像乎、表疑问。

134、相当于“吗”。

135、表感叹。

136、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137、所、也乃、你,你的。

138、他的。

139、此,这。

140、这样,如此。

141、其、他(的),她(的),它(的)。

142、其中。

143、难道。

144、怎么。

145、常见的虚词还有、也、则、以、者、因、之、为、于、兮、焉、与、莫等。

五、二十岁文言文怎么说

1、20岁用古文怎么说弱冠、二十岁详细资料、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垂髻之年、指儿童。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9、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10、弱冠、二十岁。

11、而立之年、三十岁。

12、不惑之年、四十岁。

13、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14、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15、古稀之年、七十岁。

16、杖朝之年、八十岁。

17、耄耋、九十岁。

18、期颐、百岁之人。

19、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0、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21、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22、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23、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24、标梅之年、出嫁今年二十岁用古文怎么说古代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

25、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便要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26、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

27、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28、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

29、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30、”扩展资料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婴儿、人初生。

31、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2、孩提、两至三岁。

33、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34、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35、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36、总角、幼年泛称。

37、垂髻之年、指儿童。

38、(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39、)黄口、十岁以下。

40、幼学、十岁。

41、(《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42、”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43、)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44、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45、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46、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47、志学、十五岁。

48、(《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

49、(《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5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51、(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52、)弱冠、男子二十岁。

53、(《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54、”)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55、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56、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57、而立、三十岁。

58、不惑、四十岁。

59、天命、五十岁。

60、(《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1、“)知非之年、五十岁。

62、(《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

63、”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64、)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65、(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66、)古稀、七十岁。

67、(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68、”)杖朝之年、八十岁。

69、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70、耄耋、九十岁。

71、(《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72、”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73、)期颐、百岁之人。

74、(《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75、”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76、”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

77、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78、”)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老年为皓首或白首,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79、本人今年二十岁翻译成文言文怎么说弱冠之年。

80、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龄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刚满20岁用文言文怎么说啊弱冠、二十岁详细资料、襁褓、不满周岁。

81、孩提、两至三岁。

82、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83、总角、幼年泛称。

84、垂髻之年、指儿童。

85、黄口、十岁以下。

86、幼学、十岁。

87、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志学、十五岁。

88、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89、弱冠、二十岁。

90、而立之年、三十岁。

91、不惑之年、四十岁。

92、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93、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94、古稀之年、七十岁。

95、杖朝之年、八十岁。

96、耄耋、九十岁。

97、期颐、百岁之人。

98、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99、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及笄、女子十五岁。

100、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01、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02、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03、标梅之年、出嫁21岁古文怎么说古文中没有具体到21岁的或者只能说叫二十又一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男子20岁称弱冠或既冠ps、男孩7岁称韶年。

104、10岁以下称黄口。

105、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06、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07、女孩7岁称髫年。

108、12岁称金钗之年。

109、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110、15岁称及笄之年。

111、16岁称碧玉年华。

112、20岁称桃李年华。

113、24岁称花信年华。

114、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115、男子20岁称弱冠。

116、30岁称而立之年。

117、40岁称不惑之年。

118、50岁称知命之年。

119、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120、70岁称古稀之年。

121、80岁称杖朝之年。

122、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23、100岁乐期颐。

124、另外,还有称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

125、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26、二十四岁用古文怎么说女子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

127、男子二十四岁称“逾弱冠”。

128、花信,开花时期。

129、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130、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131、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32、意思是谁的腰鼓可以催开花,快点打扬州的腰鼓。

133、男子20岁称弱冠。

134、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35、冠,帽子,指代成年。

136、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137、"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138、"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139、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140、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41、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42、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43、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144、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145、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146、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岁的儿童。

147、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148、借指幼年。

149、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150、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151、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52、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153、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154、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155、“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156、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157、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58、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59、9岁九龄、为9岁。

160、黄口、十岁以下。

161、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62、10岁幼学、十岁。

163、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64、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65、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166、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67、为13岁。

168、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69、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170、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71、“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172、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73、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74、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75、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176、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77、及笄、女子十五岁。

178、(《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79、”)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180、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181、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82、16岁二为16岁。

183、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84、20岁加冠、指二十岁。

185、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8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187、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88、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89、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90、指刚成年。

191、指二十岁。

192、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193、“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194、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95、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196、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97、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98、30岁而立(而立之年)始室、三十岁。

199、克壮、正当壮年。

200、古代三十岁为壮。

201、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202、40岁不惑(不惑之年)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203、《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04、”艾称年老的。

205、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206、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207、“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208、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209、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10、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211、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212、还历之年、指60岁。

213、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214、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215、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六、岁的时候文言文

1、各年龄段时古文说法襁褓、婴幼儿时期孩提、小孩并者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龆龀、小孩换乳牙,后指7-8岁的孩子垂髫、儿童头发不加收束,自然下垂。

2、后指儿童。

3、又称髫岁,髫年,髫龄,髫发。

4、总角、儿童把头发收束起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5、代指幼年。

6、9岁九龄、为9岁。

7、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8、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9、为13岁。

10、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11、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2、“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13、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4、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5、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6、志学、为15岁。

17、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8、”(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9、——《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20、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21、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22、16岁二为16岁。

23、20岁加冠、指二十岁。

24、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25、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26、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27、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28、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9、指刚成年。

30、指没如二十岁。

31、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32、“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33、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4、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5、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7、——《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38、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39、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40、始室、三十岁。

41、《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2、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3、”(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4、”——《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45、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46、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7、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48、《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49、”艾称年老的。

50、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1、知命、是男子五绝察薯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52、“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3、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4、——《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55、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5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57、——《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58、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9、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61、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2、”(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63、——《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64、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65、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66、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67、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68、天干有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69、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71、花甲之年、指60岁。

72、还历之年、指60岁。

73、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74、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75、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76、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

77、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8、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79、”(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80、——《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81、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82、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83、”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4、古稀寿、指70岁寿辰。

85、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86、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87、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88、如、耄(mào)耋(dié。

89、二十四岁用古文怎么说女子二十四岁称“花信年华”。

90、男子二十四岁称“逾弱冠”。

91、花信,开花时期。

92、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

93、也泛指女子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94、出自、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95、意思是谁的腰鼓可以催开花,快点打扬州的腰鼓。

96、男子20岁称弱冠。

97、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98、冠,帽子,指代成年。

99、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100、"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101、"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102、扩展资料、其他年龄称谓、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103、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04、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105、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06、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107、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108、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109、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孩提、指2——3岁的儿童。

110、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111、借指幼年。

112、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113、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114、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115、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

116、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117、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118、“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119、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120、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121、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22、9岁九龄、为9岁。

123、黄口、十岁以下。

124、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25、10岁幼学、十岁。

126、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27、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128、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129、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30、为13岁。

131、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32、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133、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134、“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13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136、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37、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38、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139、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40、及笄、女子十五岁。

141、(《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42、”)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143、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144、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45、16岁二为16岁。

146、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147、20岁加冠、指二十岁。

148、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49、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150、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151、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152、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53、指刚成年。

154、指二十岁。

155、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156、“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157、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158、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159、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60、24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161、30岁而立(而立之年)始室、三十岁。

162、克壮、正当壮年。

163、古代三十岁为壮。

164、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165、40岁不惑(不惑之年)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166、《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167、”艾称年老的。

168、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69、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70、“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171、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172、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173、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174、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175、还历之年、指60岁。

176、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177、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178、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179、参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弱冠之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信年华。

180、文言文岁是什么意思岁岁、嵗、歳suì名词义形声字。

181、小篆字形。

182、从步,戌(xū)声。

183、“步”有经历的意思。

184、古音“岁、戌”迭韵。

185、本义、岁星。

186、即木星)岁,木星也。

187、——《说文》岁在星纪。

188、——《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年的别称。

189、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190、——《汉书·李广苏建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191、——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192、——《诗·魏风·硕鼠》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193、’知也。

194、”——《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年龄。

195、年十二岁,庄襄王死,政代为秦王。

196、——《史记·秦始皇本纪》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197、——林觉民《与妻书》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198、——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岁月。

199、时光。

200、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01、——《论语·阳货》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202、——唐·孟浩然《除夜》年景,一年的农事收成。

20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04、”——《孟子·梁惠王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