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妻子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06 12:29:28 浏览

裴行俭妻子

1、唐朝吏部侍郎裴行俭路过凤翔柳林镇时,突然发现许多蜜蜂和蝴蝶躺在地上,还有的正从空中坠落。经询查,结果出人意料。其实,这些蝴蝶和蜜蜂并没有死,而是懒散地躺在地上。知道了原因后,裴公反而笑了。原来,蝴蝶和蜜蜂是闻到了酒的香味被醉倒在地上。这个香味扑鼻的酒,就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西凤酒。中国八大名酒之一的西凤酒,它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据说,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在举行开国大典时,就是喝的西凤酒。到了唐代,此酒为盛行。按照民间传说中的凤翔,不仅产凤凰,还有吹箫引凤、凤鸣岐山等故事。唐朝以后,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称西府凤翔。唐仪凤年间的一个阳春三月,在护送波斯王子回国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路过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突然发现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路旁坠地而卧,对此裴公十分好奇。于是,他就吩咐属下停下来,派人去找当地的郡守,郡守到来后,命令他查明这件事的原因。郡守很快调查清楚,才知道是柳林镇上一家酒坊的陈坛老酒刚刚开坛闹得,亭子头村在柳林镇东南五里开外,这是柳林镇的老酒醇浓的香气随风飘到了这里,所以把这些蜜蜂和蝴蝶都醉倒了。闻听此言,裴公又惊又喜,一高兴竟然随口作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看到裴侍郎这么开心,这个会来事的凤翔郡守,赶紧到这个酒坊弄了一坛子老酒,送给了裴侍郎做礼物。裴侍郎也是个忠厚善良的人,很会处理事情。他回朝以后,并没有把这坛酒拿到家里独自享用,而是把这酒献给了唐高宗。高宗皇帝品尝了这个酒后,赞不绝口。从那以后,柳林酒便身价百倍,被列为唐室御酒。唐朝贞观年间,西凤酒更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这是对西凤酒好的赞誉。可见,它的香味是多么悠长和迷人。爱喝酒又会酿酒的苏轼,在宋嘉祐七年到凤翔任职后,对西凤酒也,他还曾写出“柳林酒,东湖柳,妇人手(手工艺)”的诗句,这就是所说的“凤翔三宝”。“凤翔三宝”是赞美凤翔县的俗语,一直流传至今,在当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于柳林酒产在西部凤翔,后来人们就把柳林酒改称“西凤酒”,一直沿用到今天#酒文化##茅台实时行情#。

2、裴行俭假道灭虢征服西突厥 #通鉴录#1383唐高宗调露元年(己卯,公元679年)原文:初,裴行俭尝为西州长史,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余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阿史那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徐召四镇诸胡酋长谓曰:“昔在西州,纵猎甚乐,今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者?”诸胡子弟争请从行,近得万人。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去都支部落十余里,先遣都支所亲问其安否,外示闲暇,似非讨袭,续使促召相见。都支先与李遮匐约,秋中拒汉使,猝闻军至,计无所出,帅其子弟迎谒,遂擒之。因传其契箭,悉召诸部酋长,执送碎叶城。简其精骑,轻赍,昼夜进掩遮匐,途中,获都支还使与遮匐使者同来;行俭释遮匐使者,使先往谕遮匐以都支已就擒,遮匐亦降。于是囚都支、遮匐以归,遣波斯王自还其国,留王方翼于安西,使筑碎叶城。王丹誉释文:原先,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等到这次他奉命出使,路过西州,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远迎。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就让他们跟随在自己左右,而且故意宣称“天气正值酷暑,不适合远行,等待秋后天气凉爽以后再向西进发。阿史那都支侦察到这个情报后,就不加防备。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安西四镇的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以尽兴打猎为乐事,如今想重温昔日的快乐时光,你们谁愿意跟随我一起打猎呢?”各部族的胡人子弟争相请求跟随。就这样他又召集到将近万人。裴行俭假装打猎,整编队伍,仅数日就昼夜兼程迅速西进。到达距离阿史那都支部族驻地十多里的地方,裴行俭先派遣与阿史那都支亲近的人去给他问安,故意让阿史那都支看到安闲无事,好像不是要讨伐袭击他的迹象,接着又派使者急召阿史那都支前来相见。阿史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相约,到八月份一起共抗拒唐朝的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已经到达,当时竟不知如何应付,只好率领子弟出城迎接,于是就当场被擒获。接着,裴行俭又用阿史那都支的印信、令箭召集他属下诸部的酋长,并把他们一起押送碎叶城。再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李庶匐。进军途中,还俘获阿史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告诉他:阿史那都支已经就擒,李庶匐也投降了。至此,裴行俭押解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到唐都长安,打发新立的波斯王泥洹师自己返回他的国家,将王方翼留在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

3、一分钟唐史(740):波斯、唐朝与碎叶平定西突厥叛乱,裴行俭‘遣波斯王自还其国,留王方翼于安西,使筑碎叶城。’一是对波斯王子泥洹师说,我这里还赶着回去向皇上复命,就不陪你前往贵国了。叫他自己返回吐火罗,就是现在阿富汗北部直到中亚阿姆河一带。当时吐火罗王跟波斯人关系不错,收留他们并允许在自己的地盘上活动。这里顺便作个交待:二十多年后,阿拉伯帝国攻占吐火罗,泥洹师又逃回唐朝,被授予左威卫将军官职,不久病死,波斯第二帝国萨珊王朝算是真正亡国灭种。这也是史上两大帝国间一点小小的关联吧。裴行俭干的第二件事:安排副手王方翼留下,扩建碎叶城——传说中李白的出生地。碎叶位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为什么叫碎叶?因为‘城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西突厥有十个部落,称‘十姓’,西突厥可汗又称‘十姓可汗’。碎叶这一带好山好水,是从前可汗的常驻地,史书上把这块地方叫做‘十姓可汗故地’,对突厥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除了这种传统意义,在吐蕃崛起、势力向中亚扩张的新形势下,作为中亚要冲的碎叶,对唐朝又有了新的价值——隔断吐蕃与突厥的据点。因此,裴行俭回去不久、调露元年(679年),‘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原来‘四镇’是龟兹、于阗、疏勒、焉耆,现在用西边的碎叶代替东边的焉耆,重新布置了唐朝在西域的防御体系。裴行俭因为平息西突厥叛乱的功劳,“帝亲劳宴,曰:‘行俭提孤军,深入,兵不血刃而叛d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即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皇上亲自请客,对他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行为表示了高度肯定,破格让他兼任文武,又当部长又做大将军,正式迈入三品显贵的行列。(更多文章,可关注本人‘大唐往事’系列)

4、一分钟唐史(741):当老大就是累平定西突厥后,裴行俭仿佛开了挂一般,在接下来两年纵横草原戈壁,大有老师苏定方当年的风采。调露元年(679年)十月,‘单于大都督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二部俱反,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皆叛应之,众数十万。’西突厥才摆平,这又换成了东突厥,看来吐蕃崛起,带来的连锁反应还真不小。唐朝一天到晚对付这个对付那个,这老大当得也是真累。北方的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王朝大威胁,因为距离近,又没什么天险阻拦,动动腿就到了河北、山西这些富庶地方。因此,唐朝对东突厥叛乱相当重视,动用重兵先后三次进剿。平叛的主角,正是裴行俭。按当时的行政区划,东突厥归‘单于大都护府’管辖,第一次行动以单于都护府为主进行,打的结果:‘为虏所败,死者不可胜数’,唐军大败。这下叛军气焰更加高涨,一面南下侵扰,一直打到定州(河北定州),一面又联络东北的奚、契丹等部落,入侵营州(辽宁朝阳),虽然都被击退,但唐朝北部边境形势恶化。调露元年十一月,裴行俭接到了新任命:‘以行俭为定襄道(内蒙锡林郭勒)行军大总管,将兵十八万,并西军检校丰州(内蒙五原)都督程务挺、东军幽州(北京)都督李文暕,总三十余万以讨突厥,并受行俭节度。’从河套到京津,唐朝兵分三路,出动三十万大军,以裴行俭为总指挥,发起定襄战役。这场战役规模空前,史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名将就是名将,一出手就把对方打趴下。(更多文章,可关注本人‘大唐往事’系列)

5、“裴元庆”的弟弟裴行俭:书法家中的宰相大将军裴行俭,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曾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曾祖:裴伯凤,北周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祖父:裴定高,冯翊太守。父亲:裴仁基,骁勇善战,善于骑射。开皇初年,起家左亲卫,保卫皇宫安全。参加灭亡陈朝、攻打吐谷浑和靺鞨的战争,屡建战功,授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攻打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被迫投降李密。武德元年(618年),跟随李密决战王世充,兵败被俘,担任礼部尚书。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弑君称帝后,联合宇文儒童等谋刺王世充,事泄被杀。大哥:裴行俨,《隋唐演义》天下第三条好汉裴元庆原型,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大业十三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兵败于偃师县,不得已投降洛阳,迎娶王世充侄女,待遇优厚,惮其威名。王世充称帝后,授左辅大将军。武德二年,图谋发动政变,复立越王杨侗,事泄被杀。儿子:裴延休,并州文水令。裴庆远,协律郎。裴光庭,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任职期间建议突厥参与封禅,迁鸿胪少卿,拜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迁侍中,裴光庭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监修国史,后封正平县男。孙子:裴稹,以门荫入仕,累迁起居郎。开元末年,授给事中,转尚书祠部员外郎。曾孙:裴倩,秘书郎#隋唐##隋唐英雄##裴行俭妻子#

6、裴行俭奉唐高宗之命,讨伐西突厥,对下属说道:“制服敌人贵在诡诈,萧嗣业的军粮被西突厥人抢走,所以失败。现在我们骗他一次。”于是伪装运粮车三百辆,每辆车中藏着五名壮士,各持大刀、强弩,又派老弱残兵数百人押车,在险要之处伏以精兵。唐高宗调露元年,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同他的副帅李庶匐勾结吐蕃兵,侵犯安西,高宗要派兵征讨。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犯我大唐,刘审礼全军覆没,现在战事尚未停息,怎能再出兵西方?现今波斯国王去世,他儿子泥洹师还在长安做人质,应该派使者护送他回国继位,顺路讨伐西突厥。可以兵不血刃,就解决战事。”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让他去册立波斯王,并准许裴行俭提出的肃州刺史王方翼为他的副职。裴行俭一行路过西州,他曾经担任过西州刺史,办了不少好事,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他,裴行俭招募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声称天气炎热,不宜远行,要等天凉爽后再西进。阿史那都支听说后,便不加防备。裴行俭让人把龟兹、毗沙、焉耆、疏勒四镇的胡人首领找来,对他们说:“以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现在想重温旧时欢乐,谁愿与我一起打猎?”胡人子弟争相报名,竟有将近万人。裴行俭表面上假装打猎,整编队伍,数日后迅速西进。到距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派与他亲近的人去问候他,以稳住他,接着又派人通知他赶快去见唐使。阿史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商定秋后一起抗拒唐军。他突然听说唐军已经开到,一时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于是被裴行俭捉住了。裴行俭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属下各部落首领,一起押送到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连夜突袭李庶匐。进军途中,抓获了阿史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把李庶匐的使者放了回去,让他通知李庶匐,阿史那都支已经被擒,李庶匐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裴行俭见西行目的已经达到,就打发波斯王子自己回国,他押着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到长安。三个月以后,西突厥人集兵数十万,再犯唐境,唐军连连败北。唐高宗亲自宴请裴行俭,对他说:“你文武全才,现在授你两个职务,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西退突厥,非你可。”裴行俭欣然领命,与程务挺、李文暕一起带领三十多万唐兵,讨伐西突厥。第二年三月,裴行俭在黑山大败西突厥兵,活捉了西突厥首领奉职,另一首领可汗泥熟匐被部下杀死。裴行俭进驻朔州以后,对他的下属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贵在真诚,制服敌人贵在诡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被西突厥人抢走,士卒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我们骗他一次。”于是伪装运粮车三百辆,每辆车中藏着五名壮士,各持大刀、强弩,又派老弱残兵数百人押车,还在险要之处伏以精兵。西突厥人果然中计,来抢粮车,唐军弃车而逃。西突厥兵兴高采烈地把粮车推到有水草的地方,解鞍放马,准备取车上的粮食。藏在车中的唐军乘机杀出,西突厥兵受惊逃走,途中又遭到唐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突厥兵见到唐军的粮车队,都不敢靠近了。裴行俭乘胜进军到西突厥单于府以北,天已经快黑了,宿营后,周围的壕沟都快要挖好了,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处迁移。诸将都说士卒刚安顿好,不要再动了,裴行俭不答应,催促快转移。半夜,天降暴雨,原来的营地水深过丈。众将领又惊异又佩服,问裴行俭为什么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着说:“今后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这是怎么知道的。”奉职被擒以后,他的余d退守狼山。唐高宗命令户部尚书崔知悌到定襄传达慰问将士的旨意,并由他负责对付残敌,裴行俭率兵返回。但在接下去的战争中,唐军将领曹怀舜被西突厥首领阿史那伏念打得大败。曹怀舜收集金帛贿赂阿史那伏念,同他议和,才得退回。高宗无奈,又请裴行俭三击西突厥。裴行俭驻军代州所属的陉口,多次使用反间计,使阿史那伏念与另一首领阿史德温傅越来越互相猜疑。裴行俭派副将何迦密从通漠道,程务挺从石地道,突袭阿史那伏念的老窝金牙山。阿史那伏念的妻子儿女和辎重都在金牙山,全落入唐军手中,他的很多士卒又得了传染病,只好领兵北走细沙。裴行俭又派副总管刘敬同、程务挺等率兵追击。阿史那伏念本想捉住阿史德温傅从唐军手中换回家人,又犹豫不决,再觉得道路遥远,唐军一定追不上,没加以任何防备。刘敬同等率军一到,阿史那伏念十分狼狈,连军队也集合不起来了,干脆捉拿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投降裴行俭。当时裴行俭正在营中听信,侦察的骑兵报告说,尘埃冲天而来。将士们以为西突厥兵杀来,都很震惊。裴行俭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擒住阿史德温傅来投降。但接受投降如同对付敌人,不能没防备。”于是命令严加防守,只派一名使者前去迎接慰劳阿史那伏念,过不多久,阿史那伏念果然率领部下捆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门前请罪,于是裴行俭全部平定西突厥余d,带着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回到京师长安。#裴行俭妻子#

7、679年,西突厥叛乱,大唐刚经历对吐蕃的三次大败,短时间难以用兵。61岁的裴行俭奏道:“陛下,老臣虽然年迈,愿意不带一兵一卒,前去平叛,但请陛下派一人随行。”高宗忙问:“裴爱卿需要何人陪同?”裴行俭道:“波斯王子泥涅湿”。李治继位之初,就废除父皇李世民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在他勤勉执政下,开创了“永徽之治”。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唐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大,东起朝鲜半岛,西扩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中部,维持了三十二年。670年,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脱离大唐,高宗派薛仁贵等去收复失地。结果,薛仁贵的副将郭侍封不听将令,擅自出击,致使粮草被断,不败战神薛仁贵惨遭失败。大非川之战是唐朝立国以来对外大的败绩,战死将士8万余人。吐蕃吞并吐谷浑后从此有了和大唐分庭抗衡的实力。薛仁贵的人生永远地留下了一个污点。677年吐蕃又入侵扶州 ,唐高宗决定要再次与吐蕃一较高低,可他又一次忘了上次大非川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将帅不和,在这一次的任命将帅中又犯下了同样致命的错误。李治选了文官李敬玄来担任领兵大将,刘仁轨为副将。刘仁轨和李敬玄之间积怨已深,史书记载:“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677年十一月,李治令二人出征,结果可想而知,唐军又被打败了。已经归附大唐19年的西突厥看到大唐巅峰不在,也想来大唐分口汤喝,西突厥联合吐蕃攻打大唐的安西都护府。李治气坏了,吐蕃兵强马壮就算了,怎么西突厥也出来放肆!有心派大将平叛,但李绩已死,苏定方也不在了,薛仁贵吃了败仗,能拿得出手的人寥寥无几,大唐经不起再次失败了。关键时候,苏定方的徒弟,已经61岁的裴行俭站了出来:“陛下,吐蕃现在正是强盛时期,不能再劳师远征了。臣有一计,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平定叛乱。”李治一听乐了:“裴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说来。”裴行俭道:“波斯王新丧,我们可以派使者送波斯王子泥涅湿回波斯继位。这样就会经过吐蕃和西突厥的地盘而不被他们怀疑,然后再用计擒了主张反叛的西突厥头领。”李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就让派裴行俭带队出发了。裴行俭带着几百人,风餐露宿,六月终于到达西州。裴行俭到了西州,从当地招集了一千多名勇猛的本地人,一起向吐蕃进发。同时,裴行俭故意传出假消息:“天气太热,我们先找地方避暑,等秋天后再出发。”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打听到这个消息,暗暗嘲笑大唐军人吃不了苦,怪不得打不过吐蕃,因此对裴行俭也没了防备。裴行俭趁机召见和大唐亲和的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酋长,邀请他们出兵一起打猎。裴行俭道:“我爱好打猎,谁愿意跟我去打猎?”这些地方的年轻人特别喜欢骑马打猎,因此从者如云,愿意一起的有上万年轻人。裴行俭于是暗地带着队伍,奇袭阿史那都支的营帐,活捉了阿史那都支。阿史那都支还在做着美梦,就成了阶下之囚。裴行俭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各部族酋长聚会,各族酋长没有防备,也被抓获。就这样,大唐兵不血刃,平息叛乱。捷报传回长安,高宗赞道:“裴行俭孤身到之外,不用作战就捉拿了叛d,平息叛乱,文韬武略集于一身。可同时授予文臣、武将两种官职。”于是任命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679年,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相继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单于都护府所辖的二十四州都造反响应他,叛军有几十万人众。李治下诏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三十多万人马讨伐叛逆。《旧唐书》称叹“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裴行俭统率各路军队,驻扎在代州,同时派遣说客,展开离间活动。劝说阿史那伏念,使他跟阿史德温傅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秘密送来降书,请求只要不杀他,他愿意亲自捆来阿史德温傅表示诚意。裴行俭呈递密奏报告了朝廷。高宗十分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部队,但侍中裴炎妒忌他的功劳,向高宗陈述意见:“阿史那伏念出尔反尔,未必是真心投降。”李治遂下令处死阿史那伏念。裴行俭叹息说:“只怕杀掉降将以后就没有再愿归顺的人了!”于是借口生病,不再露面。682年,裴行俭在长安延寿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高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又令皇太子挑选一位六品京官管理他的家事,直到子孙能够自立才止。古往今来,能有这待遇的,也是独一份了。可见李治对杀降将这件事也是后悔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裴行俭文武全才,应该是达到这种境界了吧。#历史# #我要上微头条#

8、【盛唐时代扬威绝域的大国人物】《隋唐演义》有个家喻户晓的瓦岗英雄、就是排名天下第三的小将裴元庆,使一对八百斤大锤,武艺仅次于李元霸与宇文成都。当然,这是小说情节。真实历史上,裴元庆的名字叫裴行俨,河东军功贵族子弟,因其骁勇善战,在上瓦岗之前,就在隋军中有了“万人敌”之称。瓦岗军败亡,裴行俨随群龙无首的瓦岗诸将投了洛阳王世充,后来为王世充所害,英年早逝。虽负“万人敌”之盛名,惜如昙花一现。而为许多人忽略了的是:这个“裴元庆”还有一个幼弟,名叫裴行俭,裴元庆与其父裴仁基满门皆被王世充诛杀,当时裴行俭年幼,居住在河东老家,于是躲过一劫。待裴行俭成长起来之后,成为了唐高宗时期出将入相的将臣楷模、还是长安城里著名的大书法家。其之功绩与盛名,又比裴行俨大了几倍。先说他为何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人尤擅草书与隶书,与诸遂良、虞世南并称名家。但是褚遂良若无佳笔佳墨,那是写不出好字的。而裴行俭不论笔墨好坏,皆能挥洒自如。然而书法大家等等,只不过是裴行俭的业余爱好。他真正的主业,却是当仁不让的名臣大将。公元679年,十部突厥叛。而裴行俭以其个人威望召集安西诸胡,竟然不费朝廷大军,智擒突厥十部可汗,一举平乱。充分的演绎了一出,什么才叫做大国名臣的自信,什么才叫纵横、扬威绝域。故事是这样的:裴行俭早年在任职长安县县令时,因与长孙无忌、诸遂良等交好,站错了队,得罪了武则天,被贬出长安,赴西州都督府,就是后来的安西都护府任职。所谓将门出虎子,金子到哪儿都能发光。裴行俭在西域十年,凭军功累次升迁,先任都督府长史,再获任安西都护。随后,调回朝廷,任职于吏部十年,成了吏部侍郎。上元三年(676年),吐蕃犯边。吏部侍郎的裴行俭再次由文转武,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统率二路兵力,整军备战,负责扺御吐蕃进犯。由裴行俭履历,可知大唐官制,文武一体,文臣武将间并无明确界限。三年后,已归附大唐的突厥十部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等,阴结叛唐,并与吐蕃暗中勾连,密谋进犯安西。突厥十部阴谋叛乱消息传来时,朝廷准备发大军征讨。当其时,大唐在中亚的触角已达波斯。内附大唐的波斯都督卑路斯死,其子泥涅师正在长安为质,准备回国接任,而朝廷也准备遣兵护送泥涅师回国。裴行俭曾任职西州,熟悉西域,认为:阿史那都支等人,有勇无谋,无需出动大军劳师远征平叛。便向朝廷请命,以护送波斯王子为名,用护送队伍,出其不意突袭,可一举而擒二贼。于是,行俭率领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的队伍往安西进发。在行军途中,便定下了谋划与具体行动细节。裴行俭在西域十年,积下的威名有多大?队伍向安西行进途中,沿路蕃部闻裴行俭亲至,诸部健儿纷纷慕名而来,甘为义从追随。待到安西时,行俭麾下仅义从骁骑,就已有千余人马。大队抵达西州。裴行俭便以朝廷大使身份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酋长前来相见。对诸酋长说道:自回长安后,尤为怀念在西州驰马射猎时光,今重来故地,当趁空闲,往猎一周,诸君可有愿同行者?威名远播的前任都护、朝廷大使邀请同猎,四镇诸蕃酋帅子弟焉能不喜?顿时,便有上万骁勇者,踊跃相从。行俭又说道:“人马众多,欲随我同行者,当受我大唐军法约束,方可成行。”诸蕃子弟自然是无有不从。于是,待万余众编成部伍,号令分明后,大队人马出行。然后,这驰骋于西域原野上的万余骑,明着出去射猎,射着射着,突然就直扑向了阿史那都支的营帐驻地,并传召阿史那都支,令其前来相见。这样的做派,却似全然不知阿史那都知将发动叛乱的样子。阿史那都支也没料到,自己的密谋反叛已泄露。猝闻朝廷大使至,仓促之间,不知所措,只得率领从属五百余骑,硬着头皮亲自来拜见裴行俭。拜见的结果,当然是当场摁翻在地,五花大绑的生擒活捉了。当天,行俭又用阿史那都支的信符,再传召其属下诸部酋长,诸酋不知,纷纷前来,于是全部落网,统统押送到碎叶城关了起来。阿史那都支诸部平定。裴行俭片刻不歇,立即拣选精骑数千,亲自率领,倍道兼行,急行军奔袭李遮匐。唐军铁骑突然杀到,李遮匐大惊,连交战的勇气也没了。竟弃甲伏地,亲向裴行跪请乞降。至此,一场大动荡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本需出动数万大军,劳师远征才能解决掉的大事。就让裴行俭在覆掌之间,统统摆平了。李遮匐与阿史那都支等叛酋,被押送至长安献俘。而安西将士军吏们,因赖裴行俭的智勇双全,得以避免了一场可能会血流千里的大战。军民纷纷感恩,便在碎叶城为裴行俭刻石记功。叛乱消灭,入朝献俘。唐高宗赐宴,当面夸奖说:“卿提孤军,深入,兵不血刃,擒夷平叛,古之所谓文武双全,莫过于此了!”于是,拜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大唐中央宣教部长兼某大军区司令,身兼宰相与大将,厉害吧?

9、#历史开讲#他在文章里大骂武则天,武则天却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他7岁作《咏鹅》被誉为神童,因才名远播而被誉为“初唐四杰”。如此出色的一位大才子,却在仕途上一直不顺。以他的才学做个宰相都没有问题,可他却只谋得一个主薄的职位,收入仅能糊口而已。本来,裴行俭任洮州大总管时,知道他有才华,诚请他当掌书记(秘书)。如果在裴行俭手上做事,裴行俭在边关建功立业,以他的才华也一定会飞黄腾达。可他吃不了边关的苦,不愿意去,从而失去了一个升官的机会,此后,他又经过多方奔走,才谋得一个武功县尉之职。如果是一般人有这个职位,会很满足,可他是大才子,这么小的职位是对他天大的侮辱和亵渎。官场上的失意,使他郁郁寡欢,生活上的穷困潦倒,使他狼狈不堪。他愤怒了!开始破罐子破摔。一次,他去赌场泄愤,结果染上赌瘾,输得一贫如洗,还债台高筑。于是他开始利用权力收受贿赂,然后便行私舞弊,徇情枉法。结果东窗事发,不仅丢了芝麻官,还郎铛入狱。后遇大敕而出狱,由于在狱中作诗《在狱咏蝉》而诗名远播。出狱后,很快又谋得一个长安主薄的小官,官虽小,却衣食不愁了,可他不思悔改,在缺钱时又故伎重演,索贿受贿。这一次很幸运,没进大牢,却被贬为临海县丞,只比捕快高一级,官儿越当越小,他胸中的仇恨越积越大,他把这个仇记在武则天身上。当唐之奇邀他加入徐敬业的造反队伍时,他热血澎湃,大有改天换地的气势。可惜徐敬业的造反很快失败了,他也丢掉性命,一代文豪就此凋零!骆宾王才华横溢,却恃才傲物,又眼高手低。不愿从底层的小官好好干出成绩,只要有政绩,自然有升迁的机会。他却走上歪门邪道,可见学问和人品是不对等的。其实武则天很欣赏他的才华,只要他能脚踏实地干出一番利国利民的事情来,还怕不能出人头地?古今才子,为什么没有出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0、中华名将评传系列大唐守护神裴行俭我们所讲的名将,本质上是指良将,但事实上,良将并不完全等同于名将。一将成名,白有其不同的客观条件与历史机遇,有些人谋略未必高于众将,却因种种原因取得骄人战绩而成名,正所谓世无英雄,遂令庶子成名;有些人却因谋略过于高超而“无智名,无勇功”,反而使其声名远低于其战绩。后者即如李靖是也。而唐高宗末期有一位用兵战法绝类李靖而才略亦几乎不亚于李的统帅人物,他就是大唐守护神裴行俭。裴行俭即是隋末名将裴仁基之子。贞观中,大将军苏定方一见行俭即奇其才,遂将自己的一身本事尽数传授于他,而裴行俭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一生指挥过三场战争,皆以巧计破敌,生擒其主。收以小代价获大胜利之效。裴行俭在贞观中即举明经步入仕途,永徽年间即为长安令,做这种天子脚下的地方官无疑意味着光明的前途,但他却因为得罪了武则天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后因功擢为安西都护。在此经略四夷的过程中,裴行俭的军事智慧得了锻炼和成长。到了高宗末期,他已成为大唐军事事务的掌门人。仪凤二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大酋长李遮匐勾结吐蕃煽动诸部图谋反叛,侵逼西州。朝廷打算发兵讨伐,裴行俭献计道:“近吐蕃猖獗。我军连败,不可再在西方兴兵。如今波斯王子恰在长安,不如以送他回波斯即位为名途经西域相机行事,必能成功。”于是高宗便令他以安抚大食使的名义去西域。到了西州后,裴行俭招聚了千余名豪杰子弟随自己西行,并扬言天气太热,等秋天再走。都支得知消息,便不再防备。裴行俭又召当地各部酋长子弟对他们说自己想打猎,问谁愿随行?当时便有近万人愿随行。裴行俭便以围猎为名教他们布陈行兵。数日后,他忽然率他们倍道兼行来到距都支部落十几里处,还故作清闲,派都支的亲信之人到都支处问安,以麻痹都支。直到都支已来不及做抵抗逃走准备时,他却忽又让人召都支来见自己。都支无奈,只得来见。裴行俭当即将他拿下,然后又用都支的契箭召包括李遮匐在内的诸部酋长来见裴行俭,并将其一并擒获,送往碎叶城。就这样,一起叛乱就被他兵不血忍地平息了。调露元年,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与阿史那奉职共推泥熟匐为可汗,率单于都护府属下二十四州诸部落数十万人造反,大破都护萧嗣业,攻陷都护府,震撼北边。裴行俭受命大举出征。行至朔州时,裴行俭得知萧嗣业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粮运多次被劫。因此,他让人押送三百运粮车,每车藏有五员甲士。待敌军来劫粮时,乘敌无备忽然杀出,又派兵接应,将劫粮兵杀获殆尽。自此敌兵再不敢来劫粮,粮道畅通,敌军丧胆,唐军连战连捷,敢后擒伪可汗泥熟匐及奉职,叛军逃窜狼山不敢再出。裴行俭班师还朝。裴行俭回军后,又有阿史那伏念推温傅为可汗,再次叛乱,且大败唐军。翌年,裴行俭再次率军出征。这一次,裴行俭先乘伏念出兵与他将作战时直捣巢穴,擒了伏念的家小,随后又设计离间伏念与温傅,同时派兵逼近敌军。伏念迫于大唐军威,又与温傅离心,且念及家小,终擒缚温傅来降。叛乱得以平息。表面上看,这三场战争不过是平定周边叛乱,对手似乎都不很强,因而战绩并不算太显赫。但我们必须考虑到两点:第一,当时正是唐朝国势下滑,进入到一个低谷期,此时如果不能迅速讨平叛乱,很可能导致四夷乘势复兴,祸乱中原。其后金之灭辽、北宋,元之灭金、南宋,清之灭明,都是因为初几战失败,进而导致后者亡国。第二,如果考虑到都支灭亡前已与吐蕃勾结,而其后不过一二年间,突厥又叛,如果当时不是裴行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讨平都支,恐怕必定出现三方联合,共同围攻唐朝之势。结合这两点来看,如果不是裴行俭以雷庭手段速平东西两突厥之叛,唐朝纵不亡国,只怕也必定就此衰落,天可汗宝座不保。由此而言,正是裴行俭让大唐那风雨飘摇的天可汗宝座重新稳巩下来。他不愧为高宗后期的大唐守护神。纵观裴行俭所指挥的三场战争,其用兵特点极似李靖,也是每战必着眼全局,追求不战而胜,他与李靖一样,同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统帅。尤其是破西突厥之战,更是真正做到了兵不血刃。但是不管怎么讲,这三场战中,唐朝还是占据着一定的优势的,而且他在消灭对手后,敌人又很快复叛,虽然这有其特定的客观原因,但也不能被完全忽略。因此,我们把他列于李靖之后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