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王阳明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07 15:58:00 浏览

sunny王阳明

1、#以书之名#王阳明这样应对孤独孤独的时候,看看王阳明是怎样度过的吧。王阳明有一份独特守静心经:息思虑,省察克制。意思是让自己的心灵进入一个空寂的境界,这样人的良知便会自然涌现出来“凝神静思,反省克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初心何在,自己为何出发。寂寞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真实的自己。在贵州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在程朱理学的圣人之路上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龙场悟道其实就是王阳明在思考出路,而龙场悟道也绝非知行合一那么简单,“心为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者是一个整体。程朱理学总结的圣人之道,只是一种经验总结,而且是很基本的经验总结,不是所谓的真理。今天社会也是一样,成功人士放个屁也是真理,但实际上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只会给你讲浅显的道理,真正的成功秘诀不会轻易讲给你听的,讲给你听了你照做也不一定能成功。正因为如此,王阳明提出了“心为理”。人所共知的道理大多是无用的废话,而真正有用的道理,其实是各说各话,胜者为王败者寇。而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做一个参考,而不是简单去照搬抄袭就能成功,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的道理和成功之路,这就是所谓的“心为理”,道理在自己的心中,要靠自己用心去发掘,而不是要去假借外物。从自己内心中寻找到的真理,或者道理,并非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年龄段,所领悟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我们从内心寻找到的道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不断的去追求真理,接近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致良知”,这里的“良知”并非指良心,而是更好的知识,更接近真理的道理。追求真理并非是一切的结束,前面讲过,胜者为王败者寇,你还必须要将你的真理通过实践的检验,将你自己的真理付诸实践并建立丰功伟业才能证明你成为圣人。这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的心学是圣人之道,但是后世没有人能够完全照搬他的心学而成就圣人之道的,各人成圣之路只能自悟。

2、一代圣人 王阳明#sunny王阳明#

3、1472年,王阳明母亲怀孕十四个月,他的祖母梦见天神云中送子,随后王阳明诞生。王阳明五岁还说不出话,直到高僧点破,才使得王阳明立即开口。王阳明出生浙江余姚县,家庭显赫,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的学习环境优越。王阳明打小聪明,祖父时常读书,他在一旁久了竟然都已默记下来。即便如此,在看到五岁的王阳明还不会开口讲话,也难免有些失落。一天,一位高僧云游路过王阳明家门口,看见王阳明,随即说了一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这句话被祖父王伦听了进去。王伦其人虽不曾为官,但学识渊博,悟性极高。他想到王阳明出生前,孩儿祖母梦见天神云中送子,才取名叫王云,可见这个名字中的“云”是把王阳明的不凡来历给点破了。随后王伦引用《论语·卫灵公》中的“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为“王守仁”,谁知名字一改,王阳明就开口说话了。开口后的王阳明,像一个神童,又像一个问题少年。七八岁的王阳明迷上了象棋,他喜欢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王阳明不是在下象棋,就是在去下象棋的路上。连吃饭、睡觉、洗澡都拿着棋谱钻研。在王华看来,象棋就是奇巧淫技,是圣人之学所鄙视的。王阳明立即反驳说:“孔夫子说过,即使小的技艺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这不是告诉人们可以钻研小技吗?”王华被气得不轻。王华争不过这个能言善辩的儿子时,就想棒下出孝子。每当这时候,王阳明的祖父,王华的父亲王伦总能及时出现护着王阳明。十二岁的王阳明就读私塾,有一天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意思是问什么是人生的目标。老师说当然是读书做官,这也是当时读书人的真实想法。王阳明摇头表示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人生第一等事,就是读书做圣贤。老师看了看王阳明哈哈大笑,认为他不自量力。十五岁的王阳明突然离家出走,家里人到处去找,还是没有人。王华知道他这个儿子向来调皮捣蛋,估摸着是去哪里玩了,过几天便回。谁知王阳明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等他回家时,王阳明是一副侠客不打扮,腰里悬着宝剑,原来他是一个人去边关考察去了。王阳明少年时种种形迹在王华看来就是一个问题少年。一心多用,强词夺理,不学无术等词汇,都是王华对儿子的评价。但在祖父王伦的眼里,王阳明就是神童。他看到王阳明对事情的专注度,对事物不同常人的看法,远不是同龄人甚至许多成人年能比拟的,所以每次王华想要教训王阳明时,王伦总是第一个出来阻止的。但有一件事,王阳明属实干得有些荒唐。1488年,王阳明时年17岁,他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结婚当天他玩起了失踪,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了回来。原来是王阳明在闲逛中碰见了一道士打坐,他觉得好奇便上去和道士交流,道士对他讲了道教的知识,尤其是道教的养生术深深吸引着王阳明,他整晚便跟着道士打坐到了天亮,以致于新婚之夜都抛诸脑后了。王阳明必然也要走上为官之路,但他的仕途却一波三折,甚至性命堪忧。1504年,宦官刘瑾擅政,对朝廷忠臣大肆打压抓捕。王阳明为人正直,遂上书论救,此举激怒了刘瑾,成为第一个读书人被扒掉裤子杖刑的人,被贬至贵州龙场。但刘瑾并未放过他,一路派锦衣卫跟踪,欲加谋害,两个锦衣卫追着他到了江边。王阳明意识到难以脱身,急中生智,脱下鞋子摆在岸边,并将头上的斗笠扔到江里,写了遗书,伪造了一个跳江自杀的现场,才得以逃生。后来在贵州龙场这个地方,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史称“龙场悟道”。1516年,王阳明被朝廷授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等地,当地盗贼蜂拥四起,王阳明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什么反间计、攻心计信手拈来,轻而易举的平定了大大小小的匪患。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得知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在南昌到处张贴假檄迷惑宁王,声称朝廷派八万人,会同自己的部队共计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争取时间集结军队,又写蜡书让宁王的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劝宁王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泄露给宁王。在犹豫了十来天后,宁王果真率兵攻打南京。就在宁王准备攻打南京时,王阳明已经率领仓促组建的八万平叛军,直捣宁王的老巢南昌,迫使宁王回援。自己则早有准备,等宁王的疲惫之师回援时,给予迎头痛击。终双方在鄱阳湖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而他也没有贪功,激流勇退后专心讲学。纵观王阳明一生,他从小对每一件事的专注度高度集中,并且付诸行动去验证求真,常常自省。这就是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王阳明告诉我们要戒骄戒躁,专注于自己的身心世界,要摈弃外界的干扰。对于烦恼和不幸不必过于烦忧,以一颗平常心去直视反而会豁达开阔,不要动摇正义的心性就能战胜一切。

4、王阳明年轻的时候也很可爱,哈哈

5、分享一篇关于王阳明的好文章

6、王阳明和弟子的两段对话,揭露了天道和人道,影响后世五百年 - 王阳明和弟子的两段对话,揭露了天道和人道,影响后世五百年 - 今日头条

7、喜欢抬起头来的人先触碰到阳光!阳光生活!王阳明

8、王阳明也是这样的人,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喜欢高效,讨厌低能。——《悟道:向王阳明学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9、继续——王阳明传奇故事(四)

10、王阳明:常快活,便是功夫。#sunny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