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后结局
1、?今天读完了《金陵十三钗》的原著,但是电影还不太敢看。《满江红》已经挺揪心了,更何况《金陵十三钗》那样更加惨痛的题材。?不过,《金陵十三钗》的原著和电影改编还是挺多不同的。这里就只讨论原著。?关于《金陵十三钗》,其中一个比较争议的地方就是,为了救下十几个女学生的生命,就让十几个妓女去代替她们上了日本人的车。可是生命不该是平等的吗?这样的行为,即使那些妓女是自愿代替孩子们赴死,也掩盖不了把妓女的生命视作比处女学生低一等的潜意识。?怎么说呢?上面的争议,是讨论不出尽头的。?原著中,豆蔻死后,女学生们虽然也是心疼的,但她们想的是“哪个窑姐换下豆蔻都行,为什么偏偏是十五岁的豆蔻?”——那个年代,即使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学生,也是瞧不起妓女的。她们心疼豆蔻,只是因为心疼豆蔻刚过了豆蔻的年纪就死了,死得还那么凄惨,和浦升还没相处几天,就这么走了。?日本人逼着神父交出女学生们。仁慈的神父起初也想到,想救女学生们,只能牺牲那些妓女,虽然他自己也觉得这么做很残忍:“他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金陵十三钗们,的确有着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妓女和女学生,生命、人格都是平等的。但不得不承认,就社会地位而言,妓女确实比女学生要卑贱许多。?但如果她们的身份不是妓女,那么金陵十三钗,就是一群大姐姐在危难当头牺牲自己,救下比她们更弱小的妹妹们。就立意而言,也是可以的。反倒是加了妓女的身份,却引来了这些争议。?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许多文学影视作品,都很喜欢用妓女来讲故事,不管是卖身的妓女,还是卖艺不卖身的。导致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就是应该把妓女这种卑贱的底层之苦,好好展现给大家,让大家正视她们的苦难。有的说创作者根本就是知道,用妓女讲故事、比用良家讲故事更有卖点和看点,所以消费妓女。?包括近期热映的《满江红》,里面舞姬瑶琴的角色也塑造得很有感染力。但是,开头瑶琴的两个姐妹,一个被杀,一个被拿来替了瑶琴吊死,也的确看着很不舒服。?盛世把妓女玩弄,把妓女视为底层中的底层,贱籍中的贱籍。然而,乱世却要妓女救这个、救那个。秦淮八艳、金陵十三钗、羊脂球,等等。?妓女在底层中也是身份卑贱低下的,为什么反而要让她们去救比她们社会地位更高的人呢??一个社会本该是强者帮助弱者的扶危济困,却反了过来,让弱者去为了比她强的人,去牺牲她自己,这个好像没什么值得提倡吧??而妓女如果自己想获救,不管是卖艺的还是卖身的,却远远没那么容易。无论是自救,还是让他人救。?关汉卿的《救风尘》,同为风尘的赵盼儿救了宋引章,让她能够从良,嫁给至少不会家暴她的安秀才。可是谁来救一救赵盼儿呢??杜十娘给自己攒了一个百宝箱,敫桂英辛苦供养王魁苦读,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有机会脱离风尘苦海。可是她们的结局又怎样呢??花魁莘瑶琴和卖油郎秦重倒是终成眷属,可对于古代的风尘女子而言,这样的概率实在渺茫。?相比之下,《梦华录》里——?好歹盼儿父亲的旧部辛苦寻到了身在乐营的盼儿,给她脱了籍。?好歹救引章的盼儿是脱籍从良、假扮的花魁。?好歹有位官人给看透了贱籍之苦的张好好脱了籍。?好歹引章不仅真正克服了贱籍心魔,还当上了供奉。?好歹贱籍出身的皇后后关头幡然醒悟,站在了盼儿这边,助她告倒了骗婚骗财杀人的欧阳旭。?好歹官家在盼儿的请愿下,给乐人匠人、官私奴婢等贱籍从业者,开了几条改变命运的可行之路。?《梦华录》一度被质疑看不起贱籍,结果里头的贱籍,各个结局都还不错。救贱籍的,也不再是弱小的贱籍,而是本来就社会地位相对高的良籍,甚至是权势、甚至还有官家(不要偏激地认为权势就是坏东西。有权势的人,只要能用他们的权势去锄强扶弱、去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那他们就是好的。)?更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后,封锁了全国妓院。让妓女得以学习改造、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活得堂堂正正、正大光明——这时候,救风尘的不是风尘自己,也不是同样身为底层的良民,更不是达官显贵,而是整个国家。?说回《金陵十三钗》,这些风尘侠女,都是巾帼英烈。虽然当初也有争议,但故事还是很感人的故事。?只是,这种妓女不仅无法自救、反倒还要去救人的故事、甚至救了人还被人指指点点她的贞操的故事,还是少一点吧。#金陵十三钗后结局#
2、看过这个电影《金陵十三钗》,很感人,觉得她们的心灵是美的。
3、金陵十三钗,悲壮的画面,但是真实战场上这么干合理吗?感觉不能这么送死啊
4、【金陵女子大学】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了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十三名风尘女子自愿代替女学生,直面兽性大发的日军的故事。故事是虚构的,却架构在真实的历史中。该剧的原著作者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她写作《金陵十三钗》,初的灵感来自《魏特琳日记》。日记的作者明妮·魏特琳,曾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南京沦陷期间,学校设立的妇女儿童难民收容所收容了一万多名妇女和儿童。魏特琳在日记中为这段苦难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也让人忆起那所不一样的学府:金陵女子大学。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1月13日,组成校董会,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首任校长德本康夫人。1919年,首届5位学生毕业,学位以金陵大学名义授予,这是第一届在中国高等学校中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1923年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这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聘请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1927年后,校务由美国人转交中国人。1928年,徐亦蓁被推选为董事会长,吴贻芳担任校长。1930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37年,抗战爆发,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迁至四川成都城南的华西坝,和几所教会大学一起,借用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直到1946年才返回南京。留校的魏特琳,利用校园,保护了大批中国妇女免遭日军暴行。1946年返回首都南京。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范大学)校址。1980年代,吴贻芳推动金陵女子学院复校;1987年3月,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金陵女子学院。金陵女子大学校训:厚生(「厚生」涵义:「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 ——吴贻芳)。
5、金陵十三钗的历史原型,13名风尘女子,拯救28万国民。她们脱下旗袍,替学生上了车,赴生死约后,再也没有回来。本是红尘青灯客,奈何家国两难全。 世人皆知我风月,且忘我也中国心。她们身体脏了,心却不脏。商女亦知亡国恨!巾帼不让须眉 ! 女中豪杰 为她们点赞??
6、《金陵十三钗》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历史背景是真的。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比比皆是,不算残酷的,《金陵十三钗》这部影视作品能真实反映当年南京大屠杀那种炼狱景象。1、《金陵十三钗》里的十三个人的结局都惨烈,其中仅有玉墨存活,而作为的幸存者,她也受尽了折磨,其他人都是死在日军的暴行之下。2、小说中的结局:1946年8月南京审判会上,玉墨指证日军强奸,书娟从嗓音辨认出她,天生丽质的玉墨已被毁容。她是幸存者,也是她证实日军如何分享她和另外12个女学生。其中一个用牛排刀反抗但未遂,当场被害。11个女人在日军享用后被发送到慰安所,相继逃亡时被击毙、染病、自杀。
7、再度回味《金陵十三钗》,真觉得是上乘之作的,堪称一部经典之佳片。悲情的年代,悲情的人儿,悲情的主观臆断后,几个画面感强烈冲击着我的意识:一群游刃于风花雪月的烟花女子,却有些高风亮节的品格。一群初惊战争殃及的清纯学生少女,从眼见为实的误解到用心感受的顿悟。一群被“遗弃”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铁血军人,壮烈而铁骨铮铮的战至后一刻。还有一群不能称之为人的日军种种行径。以及那个“假神父”,贯穿着黑白与光明,凸显人性与抉择的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是她们的代表。是为个人还是为大义,终究会纠结,但是不会决绝。倪妮这里真的很惊艳,风尘中的高级脸,很喜欢看她,把风情万种,仪态万千,果敢仗义,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是谋女郎,但是她的演艺之路可以说是高开低走,未来期待她还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影视时光机#
8、“金陵十三钗”中,先被鬼子残害致死的是一个15岁的女孩,名叫豆蔻。豆蔻的手脚都被绑在椅子上,整个人被大程度地撕开了。在一个被洗劫一空杂货铺里,鬼子们只穿着遮挡布,排着队侵犯豆蔻。豆蔻一刻也不停地骂着鬼子,用吐沫吐鬼子,后来吐出来的就是痰和血。豆蔻的反抗,引来了鬼子们更凶残地蹂躏……她又被鬼子用刺刀捅了好几刀。豆蔻本来是躲避在教堂的风尘女子之一,她却爱上了一位年轻的伤兵浦生,可是由于缺衣少药,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已奄奄一息了。豆蔻为了给浦生弹《春江花月夜》和《梅花三弄》,决定把断了的琵琶弦补上,于是不顾自己的安危,贸然溜出了教堂,回到窑子里去拿琵琶弦。她从小在窑子里长大,几乎不认识外面的路,再加上兵荒马乱的,所以,她很不幸地落进了鬼子的魔爪……她直到死的时候,手里还抓着几根带血的琴弦。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国家危亡之时,在面临生死之际,一群风尘女子和一群女学生的感人故事。终,十三个风尘女子假扮成女学生,去赴日军的“鸿门宴”,结局有多惨,让人不敢去想。“商女亦知亡国恨,此恨无关风和月”
9、#实力影评团# #曾先森观点# 《金陵十三钗》:酒池肉林快活乡,纸醉金迷脂粉阵。这是张艺谋在2011年的一个“舍身取义”的故事,与2023年的《满江红》倒是有某些相似之处。只不过,张艺谋在这部《金陵十三钗》里火力更集中,煽情更直接,节奏更明快,处理更真诚。 十三个人为了救十三个女学生,慨然赴死,这是典型东方古典价值观的故事,张艺谋孜孜不倦的讲述着个体在大环境中的痛苦和选择,把人物和观众都带到了教堂。在一片平静的假象中,在等待危险和惊惶的到来。找弦寻人,女学生在楼顶看到起火的城市,1937年的南京城,就这样被主动或被动压缩在了一座教堂里面。严歌苓以往的小说,喜欢以大历史为背景书写极端困境下的女性传奇,张艺谋选对了故事,整部电影应该不算差,演员其实也不差,节奏更加可以,只是视角有点乱,感性大于控制,例如音乐的煽情就特别刻意。整部影片也算实现了张艺谋的电影方法论和自己特色的一次融合,大面积的色块、五颜六色的玻璃窗、从天上和外面投射下来的光线、风采各异的婀娜女人。他总是能用本能去拍电影,总是能用原始的冲动去刺激观众的眼球和内心的漳扎,这部妓女舍身取义的悲情往事,他拍对了、拍准了、拍得真了。
10、金陵十三钗的真实历史是13名青楼女子拯救28万国民,她们换下旗袍替学生上车后再也没有回来!本是红尘青灯客,奈何家国两难全世人皆知我风月,且忘我也中国心!#金陵十三钗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