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什么无子
1、1063年,宋仁宗去世,赵曙即承皇位。哪知平日里聪慧、仁孝的赵曙突然“疯了”,在登基典礼上疯跑,边跑边喊:“这个皇帝我不敢做,谁想做就让谁做。”众大臣惊呆了,立马围住赵曙,硬给他穿上龙袍,按在龙椅上接受朝拜!宋英宗赵曙身份有点特殊,是仁宗皇帝从濮安懿王赵允让府里抱养过来的。宋仁宗先后育有三子,令人意外的都夭折了。皇帝膝下无子,不得不过继赵允让的儿子交给曹皇后扶养。曹皇后对赵曙视如己出,赵曙从小也孝顺,并且聪慧过人。一切变故都发生在仁宗去世,英宗即位之时。当群臣拥立赵曙即位之时,他就表现的很异常。既没有表现出喜悦,也没有谦逊辞让。反而吓得冷汗直冒,疯狂逃跑,边跑边喊:“这个皇帝我不做,谁想做你们让谁做!”在群臣的围追堵截下,才完成典礼流程。皇帝的异常表现,导致朝廷流言四起。有的说赵曙做了皇帝太高兴,乐疯了。有的说赵曙不敢做皇帝,吓疯了。皇帝“生病”,无法处理朝政,曹太后无奈只能垂帘听政!对此,大臣们都不敢妄下定论,这时能说的上话的,就只有曹太后了。宋英宗虽不是曹太后所生,但是曹太后对其有养育之恩,一直以来关系也融洽。曹太后这天来看宋英宗,宋英宗刚发完一次病,正卧床修养。曹太后见宋英宗双目紧闭,面色潮红,伸手去摸宋英宗的额头。哪知手刚碰到额头,宋英宗浑身一颤,睁开眼睛。嘴里尖叫道:“你是什么人,胆敢行刺朕!快来人啊,捉拿刺客。”吓得曹太后花容失色。殿外的侍卫跑进来一看,皇上指着太后叫抓刺客,顿时呆在当场。宋英宗见侍卫不动,一个箭步上前,挥舞着拳头,一拳打在曹太后脸上。曹太后毫无防备,顿时口鼻流血。旁边的宫女、侍卫这才反应过来,皇帝又犯病了。赶紧护住太后往外走。皇帝张牙舞爪又往前冲过来,幸好剩下的侍卫拦住了皇上。曹太后这才落荒而逃。曹太后回到寝宫,越想越委屈,眼泪停不下来的流。太监任守忠气鼓鼓的对太后说:“依老奴看,皇帝这病就是装给太后看的。”听到这话,曹太后更气愤了。转眼时间便过去了一年。这一年里,曹太后被皇帝欺负的不轻,挨骂、挨打是家常便饭。同时还要处理朝廷之事,搞得曹太后身心憔悴。这天,曹太后忙完政事,长吁一口气,闭上眼睛,若有所思。不一会,太后命令召见宰相韩琦。这一年,韩琦也看了很多。皇帝的病,他早有疑心。听说太后召见,韩琦赶忙来拜见太后。眼见太后两眼微红,一脸病容。韩琦只得劝慰:“太后还是要保重身体要紧!皇帝的病会好的。”一提起皇帝,曹太后又气不打一出来。又哭出了声。半天才止住眼泪,突然问了一句:“宰相可知汉朝昌邑王的故事?”韩琦心里一个激灵,昌邑王是汉朝被太后废掉的皇帝啊!太后问这句话的意思不言自明了,是想联合大臣,废掉皇帝啊!韩琦是个明白人,废皇帝是万万不行的。赵曙虽然不是宋仁宗亲子,但是他继承大统确实合理合法的,除了“发疯”这件事,皇帝也没做什么其他出格的事。想到这,韩琦恍然大悟为什么皇帝装疯卖傻了。他是担心自己因身份问题,根基不稳而被太后夺权。故意装疯,把太后逼到台面上。一旦太后在朝堂之上,说出什么过激的言语,那宰相就必然要表态了。韩琦想明白了事情的缘由,没了再聊下去的心思。敷衍了太后一阵,就离开了。回到家,韩琦陷入了沉思。看来皇帝的病,到了要“开药”的时候了。对于社稷来说,皇帝肯定比太后重要。他决定站在皇帝这边。这天早朝过后,韩琦独没有走,而是上前一步,启奏道:“太后,臣老了,想告老还乡了。”太后一听,心想这可不行,韩琦作为宰相,是个办实事的人。“宰相何出此言,如今国事繁重,要说累,老身不累吗?就算要退,那也应该我先退!”曹太后说这话本意是安抚韩琦,不料,韩琦突然眼放精光,大声说道:“太后有此意正好,请问太后何时还政于皇帝?”曹太后一惊,原来这老家伙是来逼宫的。顿时脸色铁青,一转身就要离去。韩琦又高声喝道:“司仪何在,太后已经归政,速速撤去珠帘。”一声巨雷,把司仪吼得愣住了,想也没想,便走上前,掀起珠帘。自此,曹太后垂帘听政一年后,被韩琦一人便夺去权 柄,还政于宋英宗!宋英宗装疯卖傻,曹太后垂帘听政,都是权力斗争中的表象。身处权力漩涡的中 心,昔日的母慈子孝成为过眼云烟,他们可能也是身不由己吧!#历史开讲#
2、公元1058年,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去世,宋仁宗看着怀里哭得梨花带雨的张贵妃,痛骂御史。唐介听后冷冷一笑,只说了一句话,宋仁宗听后脸色灰白,回到寝宫便抱着曹皇后大哭。唐介是何人?究竟说了什么话能怼得一朝天子抱着皇后大哭?众所周知,包拯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可是在同一时期的唐介与之相比,真的是有过之无不及。唐介是湖北人,祖上世代为官。唐介的父亲为官清廉,兢兢业业,只可惜英年早逝,因公务劳累过度而死。唐介的父亲死后,就只剩下唐介和母亲。州里人可怜这对孤儿寡母,便想要捐钱救济她们,可是被唐介给谢绝了。在没有资助的情况下,唐介的生活就愈发艰难。好在十年寒窗苦读,唐介终于考中进士。自此,凭借自己出色的政绩,逐渐获得朝廷的器重,从县令到御史,一路高升。入朝为官几十年,始终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因为经常弹劾奸臣,获得“真御史”的美称。宋仁宗在位时,宠爱的就是张贵妃。张贵妃得势,自然忘不了提拔自己的娘家人。张贵妃有个伯父叫张尧佐,任职期间没有任何政绩,一直在县里做个小官。一次,宋仁宗在张贵妃那留宿,两人办完事后,张贵妃就顺势给宋仁宗吹了枕边风,希望宋仁宗能给自己的伯父升官。宋仁宗还算个英明的君主,觉得张尧佐升无政绩,就给他安排了两个虚职:屯田员外郎和开州知府。这两个职位虽然都是京官,但却是低等的虚职。结果张贵妃得知后,却不乐意了,嫌宋仁宗给自己伯父封的官太小,闹了好一阵脾气。宋仁宗耳根子软,听不得张贵妃整日哭哭啼啼,实在烦的不行,后一口气给张尧佐封了4个使: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圣旨一下,堂下大臣猛然炸开了锅。从古至今外戚干政就是朝中大忌,皇上竟然纵容让这样无能的人祸乱朝纲?御史台这下坐不住了,纷纷联名上书反对,带头的两人就是包拯和唐介。宋仁宗一看,这么多人反对,心里有点虚,但又害怕自己在张贵妃面前丢失了颜面,就说:“这些都不是实职,你们反对什么?”包拯说:“张尧佐无政绩,其品德也无法令人归服,陛下这样做岂不是任由外戚扰乱朝纲?”唐介说:“陛下乃天子,万不可受到妇人蛊惑,难道陛下忘了杨国忠了吗?”其余御史台的大臣们看有人牵头,也赶紧说:“臣等附议。”眼见群臣反对,宋仁宗不敢硬碰硬,嘴上说着再议,心里却骂骂咧咧:这些个混账,朕乃一朝天子,连封个官还要听你们的意见吗?回到后宫,张贵妃听说张尧佐没能加官,就开始上演苦情戏:“都怪臣妾出身卑微,让官家为难了。”宋仁宗心软,哪能看爱妃这样伤心。没过几天,宋仁宗便在朝堂之上又提出给张尧佐加官的事,群臣依旧反对。可是这次宋仁宗也不让步了,皇帝与御史们两方相争不下。僵持一段时间,御史们看宋仁宗这回是铁了心要给张尧佐加官,索性就直接摆烂,反正是你宋家的天下,你爱咋咋地,就连刚开始带头的包拯都动摇了。到了后,竟只剩下唐介自己一个人还在坚持,逼得宋仁宗走投无路便把锅甩给了中书省:“此次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当时任职中书省宰相的人是文彦博。文彦博此人为人处世圆滑,曾在蜀中任郡守时给张贵妃送过一种镶金的绸缎。宋仁宗这么一说,倒是提点了唐介,于是便转而开始弹劾文彦博借张尧佐加官一事巴结贵妃,请求宋仁宗彻查并罢免文彦博。宋仁宗一听唐介这话,不就是在指责自己任由妇人干政和用人不当吗?被人揭了短处的宋仁宗当即怒道:“无法无天,朕要罢你的官!”唐介丝毫没有畏怯之色,言辞激切道:“皇上您就是把我水煮油烹我都不怕,我还怕你贬官吗?”宋仁宗气急,一怒之下把唐介给贬到了春州。不过生气归生气,宋仁宗还是十分爱护唐介这样的直臣的,专门派人一路护送他到贬谪之地。没过多久,宋仁宗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做错了,如此对待一个直臣实在是不应该,于是就将又将唐介召回京师,恢复了他的御史位置,擢为谏院长官。而文彦博的宰相之位则被罢免。虽然这件事情已经平息,可却成了宋仁宗和唐介两人心中的一根刺。公元1058年,张尧佐去世,张贵妃伤心不已,宋仁宗才恨恨地对着唐介等御史说:“都说张尧佐会是第二个杨国忠,现在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唐介听后也生气,便口不择言地当着官员的面怼道:“陛下一旦像唐明皇一样迁都避难,恐怕下场还不如唐明皇。唐明皇还有个儿子肃宗兴复国家,陛下您有儿子吗?”众所周知,宋仁宗一生膝下无子,唐介的话看似无意,实际正好说到宋仁宗的痛处。宋朝旧例不杀文官。宋仁宗听后只好脸色顿时灰白,拂袖而去。下朝回到寝宫,正巧遇到曹皇后前来探望,两人聊到子嗣问题,聊到伤心之处便抱着曹皇后大哭起来。唐介刚正不阿,为了国家利益敢于犯上,直言进谏不愧是直臣!而宋仁宗宽容大度,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也不愧为仁君!真正应了那句话:“有兼听之君才有直谏之臣”。#唐介# #宋仁宗#
3、谁是赵真的女王,宋仁宗没有孩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由王锴和江疏影主演的电视剧《清平乐》深受许多观众的喜爱。《清平乐》讲述的是宋朝的故事,以宋仁宗为主角,以宋仁宗为宋朝第四任皇帝,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你知道清平乐赵真的皇后是谁吗?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清平乐赵祯的皇后有三位,分别是郭皇后,曹皇后,张皇后,而在剧中,大家熟悉的就是曹皇后了!第一任皇后剧中只是带过了,初当皇后也不是因为赵祯喜欢,而是太后喜欢,但是也一直没有子嗣,后面找个理由就废除了,然后封了曹皇后,是清平乐的主角,也是赵祯信任的一位皇后,有能力,性格好,人也节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有很强的治理后宫的能力,是赵祯的“好助手”但是二人之间的感情很微妙。第三位张皇后,是死后追封的,也就是清平乐中的张妼晗,是宋仁宗很喜欢的妃子,长得好看还会跳舞,给赵祯生下了三个孩子,不过在31岁就去世了,赵祯也是的伤心。和曹皇后无子,但有养子,即赵书,而的亲生儿子都已去世,只有女儿,所以养子继位较晚。‘作为一个皇帝,有很多嫔妃,而且按道理,会有很多后代,但是宋仁宗没有儿子。当然,他死了。据说,当时宋仁宗下令给谁生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将成为皇帝。这个消息会让后宫的嫔妃们坐不住。很多妃子刚怀孕就流产了,后宫斗争很严重。据说有些嫔妃会自杀或消失,随着宋仁宗年龄的增长,这种情况更是如此。也有人说宋仁宗的健康有问题。他的几个女儿长大了,身体上不会有问题。真可惜。#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现在的工作##宋仁宗为什么无子#
4、1084年,宋神宗宴请群臣,他的身边却站着一个衣着朴素的小男孩,看仪容绝非太监,看气质神态又非普通人。大臣们纷纷揣测不已:皇帝都早夭5个皇子了,这个孩子又是谁呢?提到宋神宗,就会将他和王安石联系在一起,两位亦师亦友的君臣开启了著名的一场变法,终却以失败而告终。也是宋神宗在位期间,与西夏发生了战争,两次战败造成了60万宋军的伤亡。因为这两件事,宋神宗的意志也垮了,在年富力强时就感觉行将就木,这也就是开篇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男孩也能引起朝廷动荡的原由。毕竟此时的宋神宗,距离死亡还剩不到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朝廷风云激荡,不可谓不精彩。宋神宗赵顼,他的父亲就是捡了个大便宜的宋英宗赵曙。因为宋仁宗无子,终由赵曙即位。可是,多年立储废储让他心力交瘁,仅仅当了4年皇帝就病逝了。宋仁宗还在位时,赵顼和父亲赵曙正式入住庆宁宫,也就是供太子居住的地方。不久,赵顼就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位神仙将他高高捧起,慢慢地升了天。不消说,这正是能够成为九五之尊的吉兆。宋神宗即位时已经19岁了,幸得母亲高太后的辅佐。不过,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王安石变法的阻力也来自高太后。宋朝的皇帝子嗣都不多,从宋仁宗起,皇子屡屡夭折,到了宋神宗这也差不多。他的前五个儿子全部早幺而亡,再加上西夏战争的失败,让宋神宗郁郁寡欢,自知时限不多,于是想到了立储一事。1084年,许久没有兴致的宋神宗突然宴请群臣。当时,他的身边站着一个孩子,众臣悄声议论。此前,无人见过这个孩子,也都知道皇帝的儿子多早幺,那么,是谁可以站在皇帝的身边呢?这时,宋神宗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此子乃是六皇子赵佣。”话音刚落,大殿之上出现了短暂的沉寂。大臣们都拿不准主意,就在这时,有位大臣站出来说:“六皇子仪表不凡,臣等定将倾心辅佐。”此言一出,其他不明就里的大臣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宋神宗选中的太子啊!于是,众臣纷纷赞扬赵佣的不同凡响,宋神宗对此满意。但是,无论多少人表达了拥护之心,还真有那么几位大臣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这几个作为朝中说话比较有分量的人,其实各怀鬼胎,因为他们心中早有了属意的太子人选。宋神宗虽然将赵佣推到了台面上,但是还没有正式立太子,这就给了有心之人一个契机。随后的一天,副宰相蔡确却去找刑恕套口风。刑恕这个人有点意思,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览古今,颇有纵横家张仪的风采。但是,如此才高八斗之人,在仕途上却是不择手段的。蔡确当时想要拥立雍王赵颢,而刑恕却拥戴曹王赵頵,这两位王爷都是宋神宗同母的弟弟。此时的赵佣不过8岁,年富力强的雍王和曹王自然觉得有机可趁。蔡确见到刑恕就问:“你看六皇子如此年轻,官家是什么意思呢?”刑恕不接茬,只是静静地喝着茶,蔡确等不及,又追问道:“依我看,雍王倒是年轻有为。”话已至此,蔡确当然想得到刑恕的支持,可是刑恕却云淡风轻地说:“曹王也一样。”至此,朝廷两大重臣似乎是分出了阵营,但实际上他们狼狈为奸,毕竟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至少不能让赵佣继承皇位。而雍王和曹王更是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等到宋神宗病的不能上朝时,两兄弟争先抢着向高太后表忠心,甚至想要住进皇宫,日夜不离地照顾宋神宗。其实,高太后对他们的心思心知肚明,他们哪里是惦记兄长,分明就是想第一时间掌握宋神宗的病情而已。蔡确还想拉拢宰相王珪,宋神宗也担心王珪会成为别人的棋子,于是在病重之时假意问道:“丞相觉得,该立谁为太子才好呢?”王珪平日里少言寡语,看起来没有主意,可是在关键时刻,他的立场特别坚定,他只回复了宋神宗四个字:“官家有子。”也就是说,王珪支持的是赵佣。在关键时刻,还是高太后力挽狂澜,先是坚决不允许雍王和曹王这两个儿子进宫,将他们拦在了宫门外,又悄悄命人赶制了孩童的龙袍。1085年,宋神宗突然驾崩,早有准备的高太后直接将孙子赵佣扶上了皇位。此时,赵佣不过9岁,朝堂之上,他与高太后相对而坐。朝臣奏事通常都习惯了面向高太后,而背对着小皇帝赵佣。直到有一天,辽朝使者求见,这个时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必须由赵佣亲自完成。当时,朝臣都担心小皇帝无法应对,蔡确更是不厌其烦地讲道:“官家要记得,使臣的服装会很特别,如果看到了千万别惊讶。”蔡确絮絮叨叨半天,赵佣一言不发,直到他说了十多遍时,赵佣轻吐出5个字,却极具威严:“使臣是人吗?”见蔡确愣住了,赵佣继续说:“既然都是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么?”瞧,原来这个9岁的小娃娃确实如大家初见那般,有气质风度,更有皇家威严。他就是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宋神宗在西夏丢的面子,后都被儿子赵佣找回了,这位小皇帝真是不简单吧?由此可见,一代名后高滔滔的眼光也不一般。#历史真知棒#
5、有一天,太后派人给皇后带话:“官家继位已久,现在身体又已久痊愈,后宫却只有你一人,这样不太好吧?”高皇后听了很不高兴,就回话说:“奏之娘娘,我嫁给他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十三团练’而已,可不是嫁给皇帝的!”宋仁宗膝下无子,在群臣的逼迫下,早年便将堂兄之子赵宗实接到宫中,让曹皇后养大。谁知道仅仅在宫中过了4年,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赵昕便出生,于是赵宗实又被赶回了自己家中。又过了4年,赵昕夭折,但是赵宗实却并没有再次被接入宫中,宋仁宗觉得自己还行,想要继续努力,诞下自己的子嗣。直到1062年8月,宋仁宗临死前一年,终于在群臣的逼迫下,将赵宗实立为皇子,并改名为赵曙。第二年3月,宋仁宗驾崩,赵曙登基,是为宋英宗。高滔滔是宋英宗的结发妻子,也是在赵宗实被赶出皇宫之后嫁给他的,此时的赵宗实的身份尴尬,随时可能一步登天,又随时可能被皇帝所忌。而高滔滔的身份也不一般,是宋仁宗皇后曹皇后的外甥女。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曹皇后也算英宗的养母,为了将拉近与养子之间的感情,这才有这一门亲事。隋文帝杨坚与妻子独孤伽罗约定无异生子,成为一代佳话。事实上,宋英宗与高滔滔也不差。不仅宋英宗的四子四女都是高滔滔所生,而且在宋英宗继位初期,后宫中也只有高皇后这么一人。见此,身为太后的曹太后就看不过去了,她派遣心腹去告诫高皇后:“管家继位已久,现如今身体又已经痊愈,身边岂能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呢?”高皇后听后不满,赌气说道:“奏知娘娘,我当初嫁的人只是一个‘十三团练’而已,可不曾嫁给他官家。”也就是曹太后与高皇后是姨妈与外甥女的关系,否则的话,两宫之间必然生出嫌隙。1066年底,宋英宗再次生病,为了给皇帝冲喜,这一次高皇后听从了曹太后的建议,给他挑选了三位妃嫔。令人惋惜的是,此时的赵曙已经病入膏肓,无能为力,这三位妃子也只是空落了一个名头。1067年正月初八,宋英宗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高滔滔成为皇太后。1085年,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宋哲宗继位,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整体而言,高太后有卓越的执政才能,在此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使得北宋经济繁荣,后人将高太后称之为“女中尧舜”。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高滔滔的身份都是尊贵无比的,甚至一度执掌朝政,但是她却克制,并没有滥用手中权力去为自己的家族谋取权力。宋英宗时期,英宗准备给高皇后的弟弟高士林升官,高皇后就代替他谢绝了,并说:“士林能在朝为官,已经是恩典,怎么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呢?”宋神宗时期,神宗几次想要为高氏修建豪华府邸,但是也都被高太后阻止了,终只是由朝廷赏赐了一片空地,由高家自己出钱修建房屋,没有用国库一分钱。宋哲宗时期,高太后的两个侄子按例都应该升任观察使,但是高太后一直压着。宋哲宗一再请求,这才勉强升了一级。有一次,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呈上一篇奏章,请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后的家族。高太后一见这奏章,就招来侄子问道:“就你这文化水准,想来也写不出这如此奏章,这奏章是从何而来?”高公绘在高太后面前不敢隐瞒,就说这是邢恕(《宋史》中名列奸臣传)的主意,并代为起草的 。高太后听后,勃然大怒,不仅没有应允奏章所请,反而将邢恕逐出朝廷,高家也不敢再以高太后的族人身份谋求更高地位。@老夫从不吹牛高太后病重之时,曾找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信重的大臣入内,并交代说:“我死之后,皇上(哲宗)是不会再重用你们的了。你们俩应当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动退避,让皇上另外其用他人,免得遭祸。”从高太后这临终嘱托就可以看出高太后一生为人。首先,她应该算是那种比较有情有义的,临终之前,依旧不忘那些曾经信任的大臣,希望给他们指一条明路。这与她不给英宗纳妾其实是一致的,有情有义之人,向来也希望对方有情有义,因为感情是相互的,只有重情之人才有资格对另一半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理直气壮。其次,高太后政治眼光长远,从做皇后之时,就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大肆推恩自己家族。哪怕在自己执政之后,依旧没有给自己家族后人高官厚禄,权倾一时。在历史上,但凡因后族身份而权倾朝野的,基本上都只能荣宠一时,而遗祸后人,其中例子数不胜数。而高太后却能洞察其中根本,无非就是权力太大,财富过多,一旦皇后故去,皇恩断绝,成为他人眼中的大肥肉而已。因此,高太后不仅严于利己,更是严格控制对家族的恩宠,使得家族不会盛极一时,而有灭族之忧。不愧是“女中尧舜”,其政治能力不说,这人品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6、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好的朝代是宋朝,科举制度真正发扬光大是在宋朝,宋朝以前通过科举制度当官的还很少,是宋朝经过了大量的扩招,发扬了科举制度,兴起了宋朝的读书风气,宋朝的文学成就也是历代高的。宋朝的读书人不仅权力很大,怼起皇帝来也毫不客气。宋仁宗无子,传位于养子赵曙,即宋英宗。宋英宗当上皇帝后,对养母曹太后十分不孝,时常无礼,曹太后就对时任枢密使的富弼等大臣哭诉。富弼听后怒发冲冠,当面拜见宋英宗说:“你知道仁宗皇帝为什么传位于你吗?因为你当时孝顺啊。如今你对自己母后不孝,致于她以泪洗面。” 说完,他还不解气,竟然用上朝的笏板,指着龙椅说:“若陛下无孝德,怎可做此位?” 宋英宗听后,惭愧,惶惶,连声说:“不敢,不敢。”包公在宋仁宗一而再再而三要提拔一下自己的妻伯,当面顶撞皇帝、咆哮朝堂,唾沫星子乱飞喷了宋仁宗一脸。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诬陷谋反,也没有真正用到刑法逼供,在宋朝皇帝看来,读书人那都是国家的人才,刑不上大夫。与之对应的中国历史上对读书人差的朝代是清朝,首先文字狱就是压在清朝读书人身上的枷锁,吓得清朝读书人唯唯诺诺,所以清朝皇帝一年花个几千万两白银去江南游玩,没人敢提意见,到了晚清,慈禧一天用个几万两白银,李鸿章那些大臣还得高呼老佛爷英明,操劳国事,应该的!而且压在清朝读书人身上还有满汉之别,当时全国的肥缺,有油水的差事首先选用的是内务府旗人。比如,盐政、江南三织造、粤海关监督、淮安监督、九江道等肥缺。尤其到了清朝中叶以后,这些肥缺一般都由内务府旗人担任。这些内务府旗人在为皇室效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其中,有些家族还世代担任这些重要的肥差。大家为熟知的曹雪芹家族中的多人轮番担任江南三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宁织造)。因为,他们既是内务府包衣,老辈们又与康熙皇帝的关系不一般,极得康熙的信任,才让他们家族担任这一肥差。所以,皇帝与自己直属旗下的包衣关系非同一般,才用得放心,使得安心。汉人创造了几千年的文明,聪明者如漫天繁星,数之不尽,而清朝却处处禁锢这些人的思想,不以才能用人,所以清朝较明朝科学技术,文学思想成就都倒退了不少,整个国家一片死寂,所以爆发了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如果不是用海关税抵押给洋人,后涌现出几个汉人大臣力挽狂澜,清朝很难坚持这么久,其中恐怕洋人的还是重要的原因,没有钱也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洋人清廷早亡了!
7、宋朝皇室300年都未摆脱“三代绝嗣”的“魔咒”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享国319年(960-1279),共传了13代、18位皇帝。从宋朝帝王世系传承中可以发现,宋朝皇位传承中存在一个“魔咒”,就是差不多每隔三代皇帝就会绝嗣,宋朝18帝中竟有5位皇帝无子嗣!一、第一次绝嗣:宋仁宗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帝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宋太宗死后未将皇位还给太祖一脉,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是为宋真宗。真宗先后生有6子,可前五子均夭折或早亡,六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宋仁宗曾生有三子,可都早亡,于是出现了皇帝的第一次绝嗣,太宗、真宗、仁宗,正好三代。濮王赵允让十三子赵曙幼年时被仁宗接到皇宫抚养并被立为皇子,是为宋英宗。二、第二次绝嗣:宋哲宗宋英宗传位于长子宋神宗赵顼,神宗传位于六子赵煦,是为宋哲宗。哲宗仅有一子三月而夭,这是宋朝皇帝的第二次绝嗣,英宗、神宗、哲宗,正好三代。宋哲宗死后皇位便传给了弟弟赵佶,是为宋徽宗。三、第三次绝嗣:宋高宗徽宗在金军兵临城下时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之耻徽钦二宗被虏,北宋王朝灭亡。徽宗九子赵高被拥立继位,是为宋高宗,南宋王朝开始。高宗仅育有一子,可惜三岁早夭。高宗后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是为宋孝宗,宋朝的帝位又重新回到了太祖一脉。四、第四次绝嗣:宋宁宗历经孝宗、光宗,帝位传到了宋宁宗赵扩。宁宗育有九子,可都早夭。第四次绝嗣出现,历孝宗、光宗、宁宗三代。宁宗驾崩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是为宋理宗。五、第五次绝嗣:宋理宗如果说前四次的绝嗣还都是经历了三代才出现,可第五次绝嗣仅仅就隔了一代。宋理宗的三个儿子均幼年早夭,又面临了绝嗣的境地。无子的宋理宗立自己的亲侄子赵禥为太子,可这位太子身体有缺陷,智商偏低。大臣都不同意让赵禥将来继承大宋天下,应该在宗室里再选旁人,可宋理宗出于私心(理宗自己就是宗室远支,不想再让帝位偏移),坚持立赵禥。理宗死后赵禥继位,是为宋度宗。度宗继位后孱弱无能,耽于享乐,终将南宋江山弄到了濒临灭亡的境地。赵禥去世后5年,历经宋末三帝后,南宋便灭亡。#2021生机大会#
8、熬到了胜利,却熬不过命运他当了四年皇帝,一年在生病,一年半在为亲爹争名。1063年,膝下无子的宋仁宗赵祯驾崩,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过继给赵祯并继位,是为宋英宗。这是英宗的“二进宫”了。 1035年,年幼的英宗就被接入宫中教养,赐名赵宗实,因为仁宗的三个儿子都夭折了,很明显是把赵宗实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但仁宗对赵宗实并没有什么父子之情,养着他纯属聊胜于无,将来总得传位给一个赵姓宗室后代吧。养着养着,仁宗又生一个儿子,亲儿子毕竟更亲,于是“备胎”英宗被送出宫去了。谁能想到,亲儿子没几年又早夭了,仁宗皇帝继续努力了好几年,还是没有儿子,真是“命中无时莫强求”啊。没办法,只好立了赵宗实为太子,改名为赵曙。等到仁宗驾鹤西去,赵曙这个“备胎”终于转正,实属“命中有时终须有”啊。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宋英宗对仁宗这个爹没什么感情,甚至是有抱怨的,加之这么多年心理压力过大,终于在仁宗灵前情绪大爆发,发病狂呼,以至于不能理政,只能由仁宗的皇后,现在的曹太后垂帘听政。一年后英宗身体好转,开始亲政。亲政第一件事就是私事,宰辅韩琦提议,官家您应该考虑下,到底该叫您亲爹濮王什么呢?谁曾想,这个话题一经抛出,便迎来轩然大波,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大臣认为,濮王赵允让是英宗的生身父亲,英宗理应称其为皇考。以司马光、王珪为首的官员则认为,仁宗才是先皇,宋英宗顶的是仁宗儿子的名号继位,应称仁宗为皇考,称亲爹濮王为皇伯考。两大阵营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后曹太后亲自起草诏书,一票否决了英宗认爹的想法。这也证明了英宗在亲政的初期,皇权并不强大稳固,太后的话,他不得不听。不过事没完,隔了一年,宋英宗、欧阳修、韩琦三人小范围开了个会,把濮王为皇考的事情给敲定了下来。宋英宗内心:果然是开大会不解决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早知道还搞啥全民公投?这次奇了怪了,曹太后出了个手诏:“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和了一把稀泥,你亲爹可以称“皇”,不用叫亲爹为伯父(皇伯考)了,你叫你爹“亲”吧。看来英宗的皇权正在加强,太后可能斗不过了。各位聊天打字开口闭口喊“亲”的要注意了,你觉得是热情亲切,在宋英宗这里,他是在叫爸爸。为亲爹争赢了名号的的宋英宗却输给了命运,还没来得及给亲爹上谥号,在位仅四年的宋英宗也驾鹤西去了,后世的明朝嘉靖皇帝肯定会感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看我,不光为亲爹争赢了名号,我还有时间修个道”。而继承皇位的宋神宗对英宗的未竟事业就没什么兴趣了,反正自己的爹是亲爹,爷爷是谁,爱谁谁。#历史#
9、公元1062年,宋仁宗此时53岁,有一天他闲着无聊,竟宠幸了一个打水宫娥韩虫儿,当宋仁宗去世后,韩虫儿却走出来说自己怀孕了,这一次的临幸,让当时的宋朝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局面。这个事情真相很简单,但因为牵扯到皇位的政治斗争,逼疯了一位皇帝,差点分裂了北宋朝廷。继位的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并不是宋仁宗的亲生儿子,只不过因为宋仁宗无子,百官不断上书劝谏仁宗过继宗亲子弟为皇子。在这种情况下赵宗实被宋仁宗领到宫中,养在曹皇后膝下,然而仁宗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收养赵宗实的目的是指望他“招弟”。宋仁宗努力耕耘后宫,先后也生下三个儿子,一生下儿子,赵宗实就被送回濮王府。这个过程赵宗实尝尽了人情冷暖。可惜宋仁宗的儿子先后夭折,赵宗实接了送,送了接,作为皇位大的备胎,赵宗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步登天一步地狱。赵宗实受到部分朝臣的支持,也不过因为仁宗无子,关键是赵宗实不受曹皇后喜欢,继位过程也是如履薄冰。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仁宗去世后,曹皇后紧闭宫门隐瞒消息,直到天亮后才把韩琦等人招进宫里,哭诉官家去世无子,江山无所寄托。这就让赵宗实跟曹太后的矛盾表面化,但是赵宗实作为“皇子”,继承皇位,顺理成章。要看就要一步登天,这个时候忽然韩虫儿走出来说自己怀孕,如果是男婴,比赵宗实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巨大的反差差点让赵宗实疯掉,当年赵宗实父亲赵允让就是宋真宗一朝的太子备胎,眼瞅着皇位就要到手了,冒出一个宫女,生下了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宋仁宗,这个悲剧难道要在自己身上再次重演?幸好曹太后跟朝臣识大体,知道国赖长君,而且韩虫儿肚子里的是男是女也不清楚,还是让赵宗实顺利继位,但是代表皇帝权力的玺印都握在曹太后手中。这让赵宗实又气又怕,本来就因为多年养子生涯压抑的有点忧郁的性格,变得更加抑郁跟狂躁,还患上“被迫害妄想症”,老是觉得有人要害他。精神有点崩溃的赵宗实,在宋仁宗大敛当天“疯了”,“号呼狂走,不能成礼”,其中当然对曹太后多有不满之语,类似“太后对我没有恩”这类与礼狂悖的言论都算轻的。这也让曹太后对赵宗实也更加不喜欢,一部分朝臣如韩琦之类支持赵宗实,但也有一部分朝臣察觉曹太后喜好,对赵宗实的继位多有言语,以至于民间传言曹太后等密谋废帝。至于曹太后把韩虫儿,看护有加,照顾的无微不至,似乎也落实了想要废帝的传言。在这种氛围下,赵宗实疯了也病了。曹太后在一部分朝臣的呼吁下,垂帘听政。曹太后究竟有没有废立之心,没人知道,但赵宗实对曹太后的恐惧显而易见,但凡曹太后送来的吃的,喝的,汤药一律不吃。怕的是什么,显而易见,而韩琦一句话更是意味深长“太后照顾好皇帝,众人自然照顾得好皇帝”。帝后矛盾让百官忙得热火朝天,有韩琦、司马光上书劝和的,也有上书言赵宗实不应继承皇位的。而这场闹剧终以韩虫儿怀孕真相大白才走向尾声。曹太后的小心思,赵宗实的担忧与生病,根源都在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遗腹子。然而到了临产期,在一众人或期盼或厌恶的目光下,孩子并没有生下来。原来韩虫儿虽然确实被宋仁宗宠幸过,但根本没怀孕,她只是因为承受不了每日劳作跟“养母”打骂,谎称怀孕以此摆脱虐待。而之后的锦衣玉食,让她也舍不得放弃,于是一直拖延到无法隐瞒才道出了真相。这下曹太后彻底断了念想,赵宗实的心也彻底放下了。曹太后把韩虫儿打了二十大板,送到寺庙出家。然而北宋后宫已经彻底分裂成两个团体。曹太后跟赵宗实的矛盾也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这个时候也许是担心曹太后真的把皇帝给废了,所以韩琦等人设计逼曹太后撤了垂帘听政,还政于英宗,这才结束“遗腹子”搅动的风波。但皇帝与太后的已生嫌隙,后来的濮议之争,难说不是宋英宗对仁宗与曹太后的报复!参考文献:彭康. (2017). 北宋仁、英之际韩虫儿案探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4), 5.作者:良生编辑:龙龙
10、1049年,宋仁宗的张贵妃仗着自己得宠,便和曹皇后说:“听闻圣人您的仪仗雍容华贵,我十分羡慕,想要借来用用,不知可否?”一个妃子要用皇后的仪仗,这摆明了是不给面子呀!可曹皇后听了却说:“张娘子客气,拿去用便是。”此话一出,张贵妃不禁愣了一下,自己来借仪仗虽得到宋仁宗许可,可这毕竟是打脸的举动,曹皇后这就答应了?但纠结归纠结,眼见就能用上皇后仪仗的张贵妃还是十分高兴的,转头便去宋仁宗那嘚瑟。可宋仁宗越听越阴沉,后更是生气地说:“妃嫔仪仗都有礼制,你身为贵妃却用皇后仪仗,朝臣们会非议的!”原来,当初张贵妃来找他时,宋仁宗不好意思拒绝,便想把这皮球踢给曹皇后,想着曹皇后应该忍不下这口气。谁知曹皇后居然爽快的将仪仗借给了张贵妃,这份大度,让宋仁宗也十分佩服。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出身于真定曹氏,是北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可谓是名门闺秀,性格温婉不说,还有几分武将的果断,深受其父亲的喜爱,常常教导她经典学问。等到了该成婚的时候,曹氏听从父命,嫁给了和曹家要好的李值。可谁知结婚当夜,这个李值却翻墙而逃,去当道士了,曹氏由此被传为恶妇,少有人再上门求亲。1033年,太后刘娥去世,宋仁宗赵祯放飞自我,大肆征选良家子入宫。曹氏身为功勋之后,也因此被选中,入宫成了宋仁宗的后宫佳丽之一。曹氏入宫不久,宋仁宗以无子为理由废掉了刘娥给他选的郭皇后。皇后之位悬空,大臣们便催宋仁宗再立皇后,宋仁宗自己想立姿色出众的茶商女陈氏为后,遭到了养母杨太后的反对!杨太后觉得陈氏貌美,怕宋仁宗因此无心朝政。她觉得曹氏虽然姿色一般却出身名门,十分适合做皇后。于是,杨太后和大臣们共同推荐,让宋仁宗立曹氏为皇后!因此,宋仁宗对曹皇后并不喜欢,加上曹皇后姿色平常,就更不得宠爱了。可曹皇后却并未因此而抱怨,一心一意处理后宫琐事,闲暇时不是读书便是种庄稼,丝毫没有因宋仁宗去宠幸其他妃子而分心。1048年闰正月,宋仁宗到曹皇后那留宿,半夜发生宫人纵火。慌乱中,曹皇后挺身护在宋仁宗面前,对太监和宫女说:“你们分散出去探查情况并顺势扑灭明火,同时每人剪下一缕头发交给我,明天我会凭此嘉奖你们!”曹皇后的这番话和举动无疑给在场的宋仁宗和宫人吃了定心丸,众人听命行事,很快便平息了此次宫乱。按理说曹皇后这也算救了宋仁宗一命,哪怕不奖赏也该感恩在心,可宋仁宗却觉得这场动乱就是曹皇后安排来博取自己信任的,因此对曹皇后非但不嘉奖,反而趁机把自己喜欢的张美人提为贵妃!对此,曹皇后依旧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更加认真地处理后宫琐事,给宋仁宗一个安定的后宫。久而久之,宋仁宗也从心底对这位皇后生出敬佩,可两人却始终未有一儿半女。后来,曹皇后见自己迟迟没有生育,而宋仁宗的子嗣也少,便主动劝宋仁宗选择了宗室赵宗实做皇储。而对赵宗实,曹皇后也是极为重视,更是将自己亲手教导的养女高滔滔嫁给了他。1062年,宋仁宗病逝,临终前将皇位继承等大事托付给曹皇后。曹皇后为此让宫人暗地通知大臣凌晨入宫,等到天亮大臣们和赵宗实都到了,曹皇后才宣布宋仁宗驾崩的消息,由此了皇位交接的稳定。可事情并未结束,赵宗实因为压力过大,登基便病倒了,大臣们便趁机建议曹皇后临朝听政,做北宋第二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可是都被曹皇后拒绝了!甚至大臣们有事不决时,曹皇后也没有自己决定,而是提出自己看法便不再参与,直到赵宗实康复,曹皇后便把朝政都交给了他,自己则退居二线,安心做一个皇太后。后来,赵宗实因为宋仁宗的“假遗腹子”一事与曹太后生出嫌隙。曹太后知道后,便主动查明真相,托大臣从中调解,修复母子两的关系以朝局稳定。1067年,赵宗实病逝,其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曹太后因此被尊为太皇太后。尽管身分高贵,可是曹太后却并未因此干涉宋神宗的朝政,不仅如此,她还严格限制本家,宋神宗想要封赏曹家,曹太后都不许。宋神宗为此十分敬佩这位明事理的祖母,便常常到她跟前请安,听取她对朝政的意见,可曹太后始终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很少直接议论朝政,祖孙两人因此十分和睦。1079年,曹太后走完自己的一生,宋神宗为此十分悲痛,将她与宋仁宗合葬于永昭陵,并上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身为皇后,曹皇后一生无子,却辅佐了三位帝皇,并用自己的行动和品德获得了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可谓是一位贤后。可作为妻子,曹皇后二婚嫁给宋仁宗,一生无子,宋仁宗对其也并非喜欢,反而因为曹家势大而多有防备,不得不说是一种心酸。#头条# #历史#参考文献:《宋史》#宋仁宗为什么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