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的皇后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14 10:13:00 浏览

拓跋浚的皇后

1、北魏时,李冲正在后宫汇报工作,冯太后却打断了他,接着摒去左右,又拍了拍自己的炕头,笑眯眯的说:还愣着干什么,快过来……465年,文成帝拓跋浚英年早逝,留下了孤苦伶仃的皇后冯氏。但这位冯后也是个女中豪杰,她能屈能伸,颇有心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一点犹豫。为了彻底掌握朝政,她断然诛灭了权臣乙浑。十年后,她又鸩杀了与自己争权的嫡子(非亲子)拓跋弘,将嫡孙拓跋宏作为傀儡,成为了北魏的实际话事人!问题是,文成帝去世时,冯太后才二十多岁。虽然大权独揽,却依然无法忍受孤独的煎熬。于是不久后,后宫中便出现许多身材壮硕、相貌英俊的男子。其中优秀的一个,便是李冲。能被冯太后看上,李冲的相貌和身板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但与之前的许多任男友不同,李通还颇有才华。尤其是他设立的三长制,不仅规范了北魏的户籍管理和税收标准,也对历代王朝的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李冲的私德也相当不错。他哥李佐与一位叫做来崇的官员有矛盾,将其诬陷至死。来崇的儿子来护不甘示弱,又举报了李佐的罪证,导致李氏兄弟皆被下狱。好不容易拜托了危机,李佐又想报复来护。李冲一合计,冤冤相报何时了,再说这事本来就是因为兄长有错在先,便制止了李佐。来护后来也惹上了麻烦,李冲还上书为其喊冤,获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称赞。男朋友如此出色,冯太后自然欢喜的紧。不仅经常给这位李郎加官晋爵,还偷偷摸摸的赏给他大量的金银珠宝,使李家陡然巨富。如此,李冲只能加倍“工作”以报偿太后的厚恩,结果很快就熬白了头发。这段关系持续了十几年,直到冯太后去世才告终结。但李冲并未转衰,因为已经亲政的孝文帝拓跋宏仍将其视为肱骨,还娶了他的女儿!李冲亦竭尽忠诚,在普及《周礼》、规范君臣礼仪和爵位等级等方面出了不少力。但是,李冲虽然聪明,却也达不到未卜先知、料事如神的地步。在拓跋宏想办一件大事上,老李差点翻了车。494年,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准备,拓跋宏以南征萧齐为名,把文武百官和王公贵族们全部带到了洛阳。鲜卑贵人们一片哀嚎,生怕被送到战场上做炮灰,遂委托李冲为代表,让他向皇帝求情,放大家伙回家。当时,李冲也没想明白其中的玄机,就傻乎乎的转达了群臣的意见。没想到,此举正中拓跋宏的下怀,他立即表示:要么继续南征,要么就地在洛阳建都,二选一!群臣傻眼,这才搞清皇帝的意图。但本着两害相权取其轻的不变原则,他们只能同意迁都。虽未参透圣意,拓跋宏对李冲仍信任有加。每次亲征,他都让李冲驻守洛阳,还让他统筹了洛阳城的重建工作。李冲亦乐此不疲,他白天处理朝政、选聘官员,晚上还搞搞建筑设计,虽然很忙,却获得充实,每天都乐呵呵的。但谁也没料到,如此一位精力充沛的能臣,竟会癫狂而死!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叫李彪的学官,此人才华横溢,却出身微寒,在朝中也无依无靠,便投靠了李冲。李冲爱才,对李彪推崇备至。但李彪发迹后,竟瞬间变得十分傲慢,连个招呼都不愿跟李冲打。李冲受伤了,他十分恼火,大骂李彪是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有一次,趁着拓跋宏南下与齐国交战,李冲竟直接把李彪抓了起来,并亲手写了一封举报信,上书李彪的种种恶性,要求远在前线的皇帝将其治罪!拓跋宏看了看,叹道:“李彪性格傲据,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李冲做的也太过火了!”李冲听说后更加上火,常在府中大呼小叫,还不停的摔桌子砸凳子!为了出气,他还莫名其妙的把手下的御史们都绑了起来,冲着他们破口大骂,仿佛他们个个都是李彪!拓跋宏回来后越看越不对劲,赶紧派御医给李冲看病。御医们回禀说:“李公肝脏破裂,发现的太晚,没法救了……”拓跋宏惊的目瞪口呆,让御医们再想想办法。但仅过了十几天,李冲便不治而亡,时年四十九岁……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皇后北魏时期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人。北魏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1]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尊为皇太后,面对政局动荡,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归政于献文帝;献文帝去世后,拥立孙子元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执掌天下十五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享年五十,安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明,史称“文成文明皇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以纪念冯太后。国亡父丧冯太后是长乐郡信都县人,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冯氏的母亲王氏,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人,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随夫任官长安后,生活才暂时得以安定下来,王夫人给冯朗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冯熙,即冯太后的同胞兄长。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王夫人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冯后。冯氏出生之时,距祖上建立的北燕灭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太武帝拓跋焘已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南朝宋沿黄河形成了对峙之势。冯氏出生后不久,哥哥冯熙因叔叔冯邈战败,没入蠕蠕(柔然,居于阴山一带的少数民族),被人带着逃到氐、羌中生活,多年以后才找回。接着,冯家突然遭遇了飞来横祸:不知是朝廷对冯后那位曾为北燕王子的父亲心存疑虑,还是冯朗果真有什么不轨之举。总之,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冯氏在宫中得到了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只有12岁。册立中宫冯后离开了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姑母,来到了文成帝的寝宫。婚后,陪王伴驾的生活是和美的,她也更有条件熟悉和了解国家高层的政治运作了。由于用人得当,特别是由于重用汉族大臣高允,文成帝统治时期的北魏基本处于较为稳定发展的状态,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冯皇后对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宠重汉族出身的高允,感到十分钦佩。朝廷之上对汉人的看法也明显改观。这对于日后冯皇后当政期间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的措施,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成帝的施政风格给冯后留下了深刻印象,二人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太安二年(456年)正月,15岁的冯氏被文成帝立为中宫皇后。冯后主持中宫,除了她的聪慧与才貌外,也与她在宫中生活多年深谙宫内诸多关节有关。因为,宫中嫔妃要得正位中宫,必须先要手铸金人,若能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而不成,则妃嫔不能立为皇后,这在北魏历史上属于“故事”,也就是定制。为什么要铸金人才能遂愿?史书上只说是“以成者为吉”,但因何“以成者为吉”,没有言明,推测这恐怕与鲜卑旧俗有关。宋末元初的胡三省是个大学问家,他在《资治通鉴》注中曾说过:“魏人立后,皆铸像以卜之。慕容氏谓冉闵以金铸己像不成。胡人铸像以卜君,其来尚晚年逝世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她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冯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孝文帝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当年十月,冯太后被安葬在自己生前选定的墓地——方山永固陵(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部),没有和文成帝合葬。孝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孝谨,在永固陵东北约一里处,为自己营造了寿宫,准备死后也埋葬在这里,永伴抚养自己成长的祖母太皇太后,以体慰她阴间的孤独。后因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这使“太和改制”再奏高歌,将洛阳瀍水以西的北邙阪作了皇家的陵寝之地,方山虚宫后来仅号为“万年堂”。尽管如此,改革大业后继有人,并能在以后的岁月里发扬光大,已足以使冯氏瞑目黄泉了。

3、中国史上五大女强人,有多强?五大女强人(一):妇好妇好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女政治家。妇好是商朝君王武丁的王后。商朝时期,古印欧人向东迁徙,在中亚附近分开,一支到了印度,征服了灿烂文明的印度原住民,古印度文明自此消失。而到达中国这支古印欧人,就是被妇好率领的商朝军队彻底击败了!才使得华夏文明得以保存下来,才有了华夏3000年的文明!五大女强人(二):宣太后宣太后,姓芈,就是电视里面芈月的原型,出生地楚国丹阳,秦始皇的高祖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因秦昭襄王年幼继位,宣太后以太后的身份辅佐秦昭襄王,也是垂帘听政的鼻祖!宣太后执政其间,灭掉了骚扰秦国的义渠国。为了灭掉义渠国,宣太后与义渠国王私通,并生下两子。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灭掉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解除了秦国的西部大患,稳定了西部边境。五大女强人(三):吕雉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史称吕后,也是建立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吕雉就成为皇后。刘邦去世后,吕雉掌握政权,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掌权十五年,是历史上女性杰出的代表,吕后体现了基本女性的嫉妒心和私心,但其手段太过于残忍。五大女强人之四:北魏冯太后北魏冯太后14岁时被选入宫,后来成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拓跋濬死后,北魏献文帝执政,尊冯氏为皇太后,只有24岁的冯太后临朝辅政,冯太后总揽朝政,长达十四年。临朝辅政过两个小皇帝在两度摄政期间,在北魏全面推行汉文化。她推行均田法、三长制、班禄制,其政策影响后续所有的朝代。五大女强人: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女皇帝,先被唐太宗李世民纳为才人,后被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封为皇后。唐高宗李治时期,武则天就辅佐处理国家政事,在其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定都洛阳,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驾崩,武则天执政期间推行法制,开创殿试、创武举,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等等历史功绩,史称“贞观遗风”。

4、南北朝时期的杰出女性,甚至对中国民族融合贡献大的女性,应该首推北魏冯太后。冯太后出身北燕皇室,爷爷是北燕国君,爸爸是北燕的王子,但冯太后出生的时候北燕已经灭亡好几年了。老爸冯朗朝廷斗争被杀,自己也成为宫廷婢女。结果被皇太孙拓跋濬看中登基后三年成为皇后,时年12岁。这期间拓跋濬和李夫人生孩子拓跋弘,因为防止母凭子贵、祸乱朝政的北魏传统,生下太子的李夫人被赐死后。抚养孩子的任务就到了15岁的冯皇后身上,她对拓跋弘视如己出,十年后拓跋弘继位。自次开始执掌北魏政权二十多年,尤其是除掉权臣乙浑后,给北魏带来了改制的动力。通过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使国力达到鼎盛。她的一些改革成果积极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冯太后一生掌权长久,但是却没有擅权,运用手中的权力,冯太后在促进鲜卑族汉化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在她的影响之下,孝文帝对汉文化天生便充满好感,在其亲政之后,更是大举推进汉化。选择南迁都城,改姓易服,与汉族通婚。而这其中功劳大的莫过于冯太后,正是冯太后对孝文帝教导使其坚定了汉化的决定。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不少,除了当上皇帝的武则天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没有一个超过冯太后的,因而,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拓跋浚的皇后#

5、公元499年,皇后冯妙莲的冷宫闯进来几个人,宣读北魏孝文帝遗诏。冯妙莲听后,喊道:“不可能,先皇那么喜欢我!是有人要陷害我!”来人强按住冯妙莲,扣开紧闭的嘴巴,把药灌了进去。冯妙莲能入宫当皇后,得益于她有个好姑姑。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是献文帝拓跋濬的嫡母,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嫡祖母。拓跋濬体弱多病,即位后不久就退居二线,把政务交给了年龄尚幼的儿子拓跋宏。此时的北魏政权,大臣专制,胡汉矛盾、平民与门阀矛盾激烈,风雨飘摇。身为皇太后的冯氏,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临朝称制的重任。她先杀权臣乙浑,又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汉化改革,功成名就后,把大权还给了嫡孙拓跋宏。当然,守寡多年的冯氏,也是耐不住寂寞,不但豢养了男宠,还经常与大臣私通。这个习惯,也遗传给了她的侄女们。拓跋宏对嫡祖母冯氏信任,事事与其商量。冯氏为了家族的世代荣耀,决定让未婚的侄女们悉数入宫,常伴君王之侧。冯氏从长兄冯熙的家中遴选了四个侄女入宫,其余的侄女则嫁给北魏的一众藩王。入宫的冯家女子中,拓跋宏钟意冯妙莲。在她正式进宫当嫔妃前,拓跋宏就曾与其有过一面之缘。冯妙莲天生活泼,长相俊美,有倾国倾城之貌,拓跋宏早就想将其纳入后宫。按照拓跋宏的本意,是直接立冯妙莲当皇后。只是,冯妙莲体弱多病,冯太后担心她不能生养,所以让冯妙莲的三妹即冯清当了皇后。冯妙莲入宫后,很不适应,又咳又喘,还三天两头的闹肚子。冯太后担心冯妙莲会传染给拓跋宏,就把她送回家中养病。拓跋宏是个痴情种,冯妙莲不在的那段时间,他不曾宠幸过任何后妃。一有空闲,还去冯妙莲家中探望。公元490年冯太后驾崩,拓跋宏恨不得立刻把冯妙莲封为皇后。只是,他还要居丧守孝,如果在此期间闹出事端,恐怕会影响名声。冯妙莲也对妹妹冯清当皇后很不满,明明自己是姐姐,明明自己更的皇帝宠爱,为何还要让妹妹当正宫之首。所以,冯妙莲见到妹妹时也不行礼,也不打招呼,态度很是傲慢。不但如此,冯妙莲还经常在拓跋宏耳前吹风,离间他与冯清的感情。久而久之,拓跋宏对冯清愈发不满。经过七年的后宫斗争,冯妙莲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了皇后。“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拓跋宏日夜流连于冯妙莲的宫中,对其他妃子不闻不问。大臣们劝拓跋宏当雨露均沾,拓跋宏却说:“妒忌和争风,即使王公大臣都在所难免,何况是妇人呢。”专宠的结果,就是冯妙莲变得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因她本身没有生育,就以“子贵母死乃祖宗规矩”为由杀害了诞育多名皇子的高照容。不但如此,冯妙莲还不满足于身体孱弱的拓跋宏,学起了姑母冯太后。每当拓跋宏率军出征,冯妙莲就把面首们召进宫中,大肆集会。为了不让私通之事被察觉,冯妙莲和母亲常氏在宫里大行厌胜之术,祈祷拓跋宏早日病死。作恶多端的冯妙莲并没有变得小心翼翼,依旧是我行我素。冯妙莲逼迫彭城公主下嫁其弟冯夙,但彭城公主宁死不从。为了保全性命,彭城公主率领奴仆一路南下跑到驻扎在汝南的拓跋宏告状,并把冯妙莲与高菩萨等人私通的事情一并告知。拓跋宏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只是妹妹彭城公主的诬告。可紧随其后的宦官刘腾,所奏之事与彭城公主一模一样,拓跋宏渐渐有了疑心。拓跋宏抓住了冯妙莲的一帮亲信,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深爱不疑的女人竟然如此恶毒。掌握完证据后,拓跋宏逮捕了冯妙莲的一众男宠,如高菩萨、双蒙等。一番严刑拷打之下,他们把与冯妙莲的丑事托盘而出。紧接着,拓跋宏传唤冯妙莲,提前嘱咐侍卫:“这个老妪是想在我脊背上插刀子!如果你们在她身上搜出短刃,斩立决。”冯妙莲见到拓跋宏后,立马变身影后,匍匐在拓跋宏的脚上放声痛苦。拓跋宏已经过了盛怒,他的心情除了失望再无其他。拓跋宏淡淡的对高菩萨说:“把刚才你们说的,当着这个老妪的面,再说一遍。”听到自己的丑事桩桩件件从情人口中说出,冯妙莲吓得双腿瘫软。不过,拓跋宏并不想将家丑外扬,选择尽量缩小影响范围,既没有废后,也没有斩杀常氏。但他对宗室子弟说道:“我与她,早已没有感情,日后任何人不得提及与之旧事。”自此,冯妙莲被打入冷宫。拓跋宏奄奄一息之际,留了遗诏:“皇后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有所为,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赐皇后死,葬以后礼,以掩冯门之大过。”公元499年,一代明主孝文帝与世长辞。紧接着,北海王元祥手持元宏遗诏闯入冯妙莲寝宫。诏书宣读完毕,冯妙莲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她披散着头发,声嘶力竭的喊道:“不可能,不可能,先帝那么喜欢我,绝不会做出此事!”元祥没有理会,一个手势,一帮侍卫冲将上去,撬开冯妙莲的嘴巴,把毒药灌了进去。其实,即使元宏不下遗诏处死冯妙莲,新上任的皇帝和他的亲信也会如此。#头条创作挑战赛#

6、岁月神梭,白驹苍狗。十三年尔尔岁月蹉跎,一女子从罪奴一跃成为太后。十一岁成罪奴,十二岁入宫为妃,十五岁便飞上高枝做皇后,二十四岁成为太后。这样的一生,堪称一个“奇”字。北魏政权混乱时期,一个女子在家国破败后丢失了自己的名字,后世也只称其为冯皇后。她的父亲出生北燕皇室,但可惜冯皇后出生时,燕已灭国六七载。可能是她的父亲冯朗运气不好,北魏的上位者始终记着冯朗这个曾经的北燕皇子,怕他重新起来兴风作浪,于是设计将他诛杀,其家人沦为罪奴。冯皇后跌宕起伏的一生便又一次堕入了谷底。父亲死后,她的人生一片昏暗。好在姑姑在皇宫里做昭仪,有她的庇护,冯皇后在后宫的日子总算还能过的下去。在后宫掖庭的生活并不好过,幸运的是冯皇后吉人自有天相,没多久她便凭借着美丽与智慧被拓跋濬相中,充入他的宫中。拓跋濬就是后来的文成帝,此人励精图治,关爱百姓,在政治上的建树颇受人民爱戴。他上位后立马就封了冯皇后做贵人,彼时她也才年仅十二,足以见得拓跋濬对她的宠爱。果不其然没几年冯氏便成为了皇后。冯皇后虽受宠爱,可惜她并不自爱,心性浪荡。公元497年,文成帝南征之际,冯皇后久居深宫,寂寞难耐,竟和每日进宫侍奉的中高官高菩萨搞在一块儿了,给文成帝戴了一顶好大的“绿帽子”。可真是辜负了文成帝的一番深情,这件事情暴露后,他并不忍心囚禁冯皇后,只是下令处死了高菩萨。甚至在他临终时还为冯皇后留下遗诏:“皇后久乖阴德,自绝于天,若不早有所为,恐成汉末故事。吾死之后,赐皇后死,葬以后礼,以掩冯门之大过。”

7、北魏冯太后年轻轻就守寡了,这天她找太医来看病。太医诊完脉后冷汗直冒,跪下说:“太后为国事操劳过度,服一贴药就好了。”开完药方,太医带上家人就跑路了。冯太后原本是北燕皇室的金枝玉叶,可惜好景不长,北燕被北魏灭了,就进掖庭当了奴隶。名花遮不住盛世容颜,有一天她邂逅了拓跋濬,之后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路飙升到皇后。公元456年,拓跋濬封两岁的拓跋弘为太子,同时又干了一件残忍的事。太子的生母李氏被赐死,没别的原因,就怕将来母壮欺子。当时冯氏只有15岁,就当起了拓拔弘的后妈。看着她舐犊情深,拓跋濬更把冯氏宠上了天。好花不常开,公元465年拓跋濬去世,只有24岁的冯氏,和11岁的拓跋弘相依为命。朝中大臣乙浑看准了时机,决定夺权篡位:“哈哈,此时不反更待何时!”冯太后装出愚弱的妇人惨相,暗地里却和心腹大臣们商议,密谋一举拿下乙浑。梦想着穿上了皇帝的新衣,乙浑还在家里乐陶陶的。卫兵冲进府来,把他抓捕了。朝臣对冯太后连伸大拇指,这样的巾帼英雄提出要临朝听政,当然要拍着巴掌同意了。拓跋弘孝顺,母慈子孝;大权在握,发号施令。表面看来,冯太后不缺什么了。毕竟青春虚度是有罪的,冯太后养起了男宠。有个叫李弈的,出身官宦世家,风流倜傥,又善解人意,冯太后被他迷住了。在冯太后的纵容下,这个李弈在朝堂上纵横捭阖,朝臣们都看不下去了。拓跋弘找到太后发泄不满:“母亲好歹是一国太后,也该收敛点儿。”太后不听,也没把这事放心上。拓跋弘还真当回事了,等待机会除掉李弈。巧了,李弈的哥哥李欣和李敷犯事儿了。有人来探狱,传话给李欣:“只要你供出李弈和李敷的罪状,一切罪责一笔勾销。”保命要紧,李欣提笔罗列了两人的30条罪状,递给来人。来人也不含糊:“哥们儿,你等好吧。”朝堂之上,大家一起传阅这些罪状,李弈仗着太后宠溺,坚决不认罪。拓跋弘好不容易抓住把柄,干脆当众处死了李弈。李弈这一死,把冯太后激怒了。拓跋弘继续挑战母后,把李欣升为尚书,这下篓子捅大了。冯太后恼羞成怒,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势力,硬是把拓跋弘逼得退了位。谁叫这儿子不省心呢,冯太后立五岁的拓跋宏即位。吃了一顿闷棍,拓跋弘还是不收敛。他继续把持朝堂大权,还南征北战建功立业,威望盖过了冯太后。公元476年,拓跋弘来给冯太后请安,突然被侍卫们按在地上一顿暴打,末了还被幽禁了,后稀里糊涂的死了。我是@月下韦陀,自从把拓跋弘制服,冯太后继续养男宠。不仅如此,还意外有喜了。第一位太医来看病,结论是太后没病,结果被杀了。第二位太医如实相告,也被砍头。第三位乖了,说太后操劳国事累坏了,好歹保住了性命,赶紧溜了。怪不得汉武帝把钩弋夫人杀了,母强子壮的局面防不胜防。拓跋濬把太子的生母杀了,没想到北魏朝堂还是被冯太后搅乱了。

8、#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 被英国的这位女王刷屏这么久,依然热度不减,作为没有“实权”的王室“带头人”,执政70年能够得到这么高、这么多层级的评价真是难得。看照片头昏眼花,我选了几站我喜欢的,后来发现全是老太太在笑的照片,这大概才是我们这些平民妇人喜欢的样子[害羞]与政治无关,就是稀罕这种慈祥的邻家奶奶感觉,什么贵族气质,什么女神容颜,什么柔性外交,获得多少政绩,接见多少首相,到了奶奶的年纪,就该这样的笑,仿佛穿越战争走过和平的岁月里,一笑而过。[玫瑰][玫瑰]#我要上 头条#PS:后面就是民族情怀使然的小百度,可以忽略,只想学习一下:其实,中国历史上女人执政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的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几位:西汉吕太后、东汉窦太后、东汉邓太后、北魏冯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则天、北宋高太后、辽代萧太后、清代慈安太后、清代慈喜太后。1、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刘邦之妻,先后掌权达16年,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2、东汉窦太后:汉章帝的皇后。永元四年(92)和帝14岁时临朝称制5年。3、东汉邓太后:(81—121年),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临朝执政16年。4、北魏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文成帝死后临朝称制。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统控江山长达25年。5、北魏胡太后: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执政。6、唐朝武则天:(624—705),名曌,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7、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实际执掌朝政9年。8、辽代萧太后:(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摄政27年。9、清代慈喜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帘听政20年。现在“女强男弱”依旧很多,公司家里都一样,女性努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高素养的男性选择用实际行动尊重女性,而不是物化女性,这应该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女性# #关爱女性#

9、公元456年,常太后对拓跋濬说:"皇上,你宠爱李贵人,可她已被赐死,后宫不能无后呀?"拓跋濬沉思道:"不是朕不想立后,是这皇后候选人得手铸金人成功!"北魏王朝有个惯例,立后必须要经过一道手铸金人的程序。所谓手铸金人,就是太后与皇帝共同商定的候选皇后的女人,要亲手铸造一个金人。若是铸造成功,方可立后;若是不成功,按照祖宗的说法,那是不祥的预兆,这个女人是万万不可立为皇后的。接受"手铸金人"的妃嫔不管出身如何,是否得宠,是否生子,是否贤能,只要过不了"手铸金人"这一关,即使再怎么受皇帝宠爱,即便死后可追谥为皇后,但生前登不上后位。因此不少妃嫔,虽众望所归,万事俱备,志在必得,与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但在"手铸金人"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只能接受无缘皇后的命运。没办法,这是拓跋氏皇族定下的死规矩,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是皇上也无权插手和干涉。所谓金人,其材质并不一定是黄金,通常为黄铜,即铜鎏金像。工匠们将一切铸造工序都准备齐全的情况下,由被定为候选人的准皇后,在工匠的协助下将铜液灌入模具。这个流程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很容易出问题。其一,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事人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容易过关;其二,铸造铜像需所有参与人员齐心协力,一人出了差错,导致全盘皆输;其三,也有可能出现有人故意使绊子,做手脚。不管过程如何,终以结果确定立与不立。冯贵人对于这一招是早有准备,别看她平时很低调,对于朝廷上的事基本不闻不问,对于文成帝拓跋濬来讲,冯贵人就是一个与世无争、没见过世面、对政治根本没有兴趣的女人。然而冯贵人的身后有一个足以担起谋略家称号,文化修养不薄,多年对北魏宫廷之事研究很深,颇有城府不露声色的冯氏太皇太妃。关于手铸金人之事,太皇太妃都事先给冯贵人仔细交代过,而且连具体细节都做了详细的指导和安排。就在拓跋濬宠爱的李贵人被赐死的那些日子里,太皇太妃私下请了宫廷里好的铸造师,为冯贵人讲解手铸金人的程序方法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几个环节。再加上冯贵人天生聪慧,在自己的宫里已经练习了许多次,其程序和细节早已烂熟于胸。是日,常太后下御旨,选定良辰吉日举行手铸金人大典。大典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所有妃嫔都沐浴焚香,按时来到了宗庙,文臣武官也都参加了仪式。宗庙前的广场布置异常隆重。年轻的皇上拓跋濬端坐正中,常太后坐在皇上的旁边,还有许多老臣分坐两边。广场中央置放了铸金用的模具、金转等器具,烧化金水专用的烘炉已经点燃,冒着炽热的火苗。在场的所有人里,有三个人心里紧张,一个是冯贵人,因为她是今天的主角,虽然她已有了十足的把握,但是如此场面她是第一次经历,紧张是难免的。还有两个人的心情比冯贵人还要紧张,那就是坐在正中的拓跋濬和常太后。他们无法沟通,也无法知晓今天的冯贵人表现如何,因为他们知道手铸金人能否成功意味着什么,而成功又谈何容易。这时,拓跋濬暗暗为冯贵人捏着一把汗,心想:"这冯贵人究竟对手铸金人知道多少呢?当年听父皇说过,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圭想立自己宠爱的刘夫人为后,而刘夫人手铸金人失败,结果慕容夫人手铸金人成功,成了皇后。而明元帝拓跋嗣宠爱的姚夫人也是因为手铸金人不成功,没有成为皇后。哎,现在只能看冯贵人自己的造化了!"吉时已到,常太后一声令下,仪式开始。冯贵人在一片嘈杂的气氛中来到中央地带,她先向皇上和常太后行了跪拜礼。然后走到几案前,定了定神,默默在心里说:"别慌,挺住,就如同在宫里练习一样。"于是,她按照成竹在胸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没有丝毫的慌乱,现场的议论和欢呼声,她全然没有听到耳朵里,更没有对她造成影响。常太后被冯贵人的神态迷住了,她从心底里佩服冯贵人,这样的场合,居然如此坦然。拓跋濬的心也慢慢地平静了下来,他觉得冯贵人能做到这样,真是了不起,以前对冯贵人还是了解得不够,低估了她的能耐。所有的程序都进行完了,冷却之后,小太监轻轻地剥掉模具,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十分精致、金光闪闪的小金人。拓跋濬未等呈上来就已站起来,高声喊道:"好!好漂亮的金人啊!"现场四周立刻欢声雷动。在一片欢庆声中,文成帝拓跋濬亲自把册封皇后的诏书和玉玺交到了冯氏的手里。其实,冯氏骨子里不是那种对皇权十分感兴趣的女人,她的出身,她接受过的教育,她的家族经历过的血雨腥风,让她对宫廷里的明争暗斗惧怕七分,凭她的本意,她所追求的,是孝教公婆,相夫教子,这同样也是文成帝拓跋濬对她为满意,也是为看重的方面。然而命运的安排,让冯氏搭上皇家的马车,她所处的位置和时代,让她只能死死地抓住能够给予她安全的绳索,也出于她的能力和才华,她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出于无奈,都是为了生存。生存,让冯氏的内心变得强大了,让她的胸怀变得宽阔了,让她的思想变得深沉了。#历史冷知识##拓跋浚的皇后#

10、公元453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登上白楼极目远眺,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囚犯正被押往掖庭,便饶有兴致地问左右:“那位美女怎么样?”左右见机逢迎说:“陛下好眼力,此女真乃绝代佳人……”经左右亲信一番说道,拓跋濬心里升起一团色火,急忙截下了那位女囚犯,火急火燎地带着她到一旁的库房宠幸了。那么这位女囚犯究竟是谁?熟不知这位就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那她又是如何成为囚犯呢?这里面大有文章,提起的又是一段心酸坎坷的旧事。这位拓跋弘的生母李氏,梁国蒙县人,宦官世家出身,李氏父亲李方叔于南朝宋济阴任太守。他从小便聪明伶俐,乖巧活泼,并且从小便是身段姣好,脸庞红润惹人喜爱。在太守府中成长,生活简单快乐又幸福。但好景不长,战时谁都没有办法知晓即将发生的事。文成帝拓跋濬举兵南侵,战乱中大将拓跋仁在寿春抢走了还未成年的李氏。看到身段修长,面庞楚楚可人的李氏,拓跋仁便是让她做了家中的妾。李氏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父母,生活如此悲惨,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活下来对她来说才是重要的,她也随遇而安,心想在这里度过余生。可谁能料到,活下去也是一种奢望,两年后,拓跋仁起兵策反,被文成帝拓跋濬所镇压。拓跋仁三族被夷,族中所有女性都被带到首都平城,李氏沦为奴隶。在被押到白楼时,恰巧拓跋濬在楼上往这边观望。李氏衣服破旧不堪,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可即便是这样,仍无法覆盖绝代美人的风骨,便有了开头拓跋濬色心大发的一幕。仅仅这一次阴差阳错的临幸,李氏便怀上了魏主的孩子,拓跋濬十分喜爱李氏,此事过后更是百般呵护,甚至超过了冯贵人(后面的冯太后)。拓跋濬的乳母常太后看到这一幕,十分不高兴,总担心李氏所怀的孩子来路不正,极有可能是拓跋仁的遗腹子。如果真如自己所想的这样,那这李氏可是犯了欺军的大罪,后果不堪设想。李氏知道后被吓坏了,找到常太后直接下跪求饶说,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拓跋濬的龙种,李氏苦苦哀求,可常太后不以为然,她坚信自己的想法。看着如此景象,宫里的太监着急跑过来解围,拿来起居注作证皇帝何时何地临幸了李氏。拓跋濬身边亲信急忙赶来对他说了此事,他匆匆赶来常太后宫中营救李氏。常太后看到皇帝如此,便忍一时放了李氏,可她心中的成见不减反增,越来越深。魏主拓跋濬经此事后,生怕有人对李氏和她腹中的胎儿不利,便对她实施了无微不至的保护,就连外出带兵也要带在身边。不久后,李氏为拓跋濬产下一位皇子,拓跋濬心里十分高兴,这是他第一个儿子,也意味着帝国后继有人了,这位皇帝便是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皇子诞生,举国欢庆,可常太后却恰恰相反。在她看来拓跋氏是旧朝的后人,出身贫贱,若待她掌权之日,必定会对拓跋氏的江山有威胁。常太后心中便有了除掉李氏的想法,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想除掉刚刚生下皇子的李氏谈何容易。两年时间过去了,常太后蓄谋已久,想出一条毒计,打算用“立子杀母”的祖制来陷害李氏。那这“立子杀母”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制度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制定的,为了防止外戚干涉,制定一条家规:妃子的儿子若是被立为太子,就要赐死这位妃子。常太后便建议拓跋濬立年仅两岁的拓跋弘为太子,魏主采纳了此建议,拓跋弘为太子,其母李氏为贵人。还没等过几天,常太后就搬出“立子杀母”的祖制,准备择日将李氏处死。李氏听到这个噩耗,告诉拓跋濬,听后也不淡定了,向自己的乳母常太后苦苦哀求无果。拓跋濬丝毫没有办法,一边是母亲,他是个孝顺的皇帝,不能违背母命;另一边,祖宗指定的制度“立子杀母”更是无法违背。拓跋濬只是能让李氏家族的兄弟来朝中做官来弥补对李氏的愧疚。到了处死这一天,北风呼啸,李氏喊得撕心裂肺,每颤微地喊出一个名字,都是肝肠寸断,捶胸顿足,这一个个名字都被如实的记录,拓跋濬兑现了他的承诺,让这些人来朝中做官,可李氏是无论如何也回不到他的身边了。年轻的李氏就在这样的逼迫中结束了生命,本来会有属于她的很多美好,可如今全部跟随她的姓名付诸东流了。拓跋濬的另一位贵人冯氏成为拓跋弘的养母,夺走了本该属于李氏的所有荣华富贵。她没有为拓跋濬生下一男半女,但他终成为北魏的皇后,皇太后。此后北魏政坛受这位贵人的影响接近二十多年。这个制度如此残忍,却一直在北魏延续,因此也有很多年轻的妃子香消玉殒,直到宣武帝时期,拓跋恪终结了这一不人道的家规,当时他的妃子胡充华逃过了此劫。这种残忍野蛮的行为从此便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