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每个人的结局
1、知否,大结局了明兰二叔管家业、整侯府、铲奸佞、除宵小、拥新帝、固政权还有了小家伙——团哥儿祖母身子骨刚好,又亲自下厨做炸鳌鱼了华兰文绍,如兰炎敬 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墨兰想着,当年小娘教她的却害了她,这些年,该放下了齐衡知道,这辈子他会一直为自己的懦弱愧疚,不过,这些年错过了,也该放下了,他和申氏承诺,欠下她的,慢慢还盛纮听了女儿的话,一把岁数了,不在乎这么多面子了,等王大娘子从宥阳老家回来,他们就团聚了蓉姐儿想明白了,她的娘为了弟弟不要她了,所幸,让她遇到如亲娘般疼她的嫡母,危难时刻,她还是喊了声“母亲”人心总是向善的,这样的结局,看似平淡,坏人没有得到惩罚,好人依旧过着日子。不过这是带有人间烟火气的结局了,太平盛世,一大家子,子孙满堂,繁荣昌盛,危难过后,过着平平淡淡的幸福生活,挺好的!人生就是在轰轰烈烈后归于平淡嘛,无论是否抱着宏图大志,闯荡四方。背后,都藏着一个终生的梦想:不过是希望,三餐四季,家宅平安,而已。
2、《知否》这六款发型,暗示了每个人的结局第一个是双丫髻,小时候的明兰和小桃都是这种发型,小桃的发髻上还绑着两根发带,显得十分灵动。双丫髻,两个实心的发髻,两髻的形状像“丫”形一样,一般是女孩在幼年时常梳的发式 。《诗经》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说的就是这个,“总角”即头顶两角,古时少男未冠,女未孚时的发型。其实丫髻早在宋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除了双丫髻,还有三丫髻,昌哥儿第一次出场时,就是梳着这个可可爱爱的发型,他的出现就像昙花一现,早早下线。而女孩成年后就改为梳双丫鬟,没错没错,就是丫鬟,和双丫髻不同的是,丫鬟是空心发髻,剧中的小蝶姐姐和大多数丫环都是这种规规矩矩的发式,也体现大部分丫鬟老实本分的性格。后来丫鬟才逐渐演变为她们的代名词。同样是侍女,长大后的小桃,她梳着更加潮流的发型:双螺髻,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像两个螺壳盘旋在头顶的两侧一般,极其可爱,和小时候一样,不求回报的跟随在明兰的身边,自然也是幸福的结局。第三个盘龙髻,长大后的明兰就是换了这个新发型,盘龙髻是将头发整拢,然后缕成长条状,再以一点为圆心一圈一圈地盘于头上,形状类似一条盘于头部的龙。过年来盛家串门的嫣然也是同款发型,是正经大户人家的女孩必备的发型,不同于明兰的自由恋爱,她的感情之路,就像这盘龙一样稍显坎坷,不过好在终幸福。盘龙髻比较扁且贴合于头部,所以在小睡时也不容易散开,为当时的女子提供了便利。第四个就是同心髻,由高髻演变而来,婚后的明兰解除刘海封印,颜值更上一层楼。同心髻在当时算比较简约易梳的发型,将头发挽至头顶,然后拢编成一个发髻即可,有一定的高度。婚后的四兰都是这种大光明的发型,只是中分的明兰更胜一筹,和顾二夫妇同心,是美满幸福的一对。不得不说,露出额头后的明丫头可太漂亮啦!第五种朝天髻,明兰的好闺蜜张大娘子,她就梳着和当时京城中的贵妇们不同的发型,显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张大娘子是将门虎女,很符合她的人物性格,为人爽快,办事利落,和沈国舅的爱情也是靠自信赢来的。朝天髻盛行于宋朝,它的特征是高髻耸于头顶,并向前反搭呈朝天状。它采用反绾式梳妆法,一般还在髻下衬以簪钗等物,使发髻的前端高高翘起。第六种是在当时不受待见的一种,勾栏式样的发髻,除了林小娘,墨兰,康兆儿竟也是这么梳头发的。要不就是她学她的小娘这么梳发型,要不就是康姨妈让她这么梳的,打扮得艳丽点,好勾引顾二。只是后被祖母和明兰拯救,嫁给普通人,做了正房大娘子。宝子们以上就是《知否》中的六种发型了,还有我没提到的么?
3、蓉姐儿,她虽然只是一个庶女,生母还上不了台面,但是,她很幸运,也拎得清。在《知否》原著番外里提到了明兰的结局,明兰生了四个儿子,个个成才,一个姑娘都没有,因此,蓉姐儿是顾廷烨的女儿。再加上,蓉姐儿对盛明兰的儿子、未来的宁远侯团哥儿有着救命之恩,姐弟关系一定很好。无论是顾廷烨还是团哥儿,都会护着蓉姐儿。其实,以蓉姐儿顾廷烨女儿的身份,要想把她嫁入高门,并不难,即使那些高门嫌弃蓉姐儿生母,但是,顾廷烨女儿这个身份就足以让那些高门想结这门亲事。那么,蓉姐儿为什么会嫁给常年呢?其实,这正是盛明兰对蓉姐儿的疼爱。她给蓉姐儿找对象,考虑的不是可以给宁远侯府带来的利益,而是蓉姐儿的终身幸福。读懂明兰7大选女婿的标准,就明白了为何说蓉姐儿嫁得比娴姐儿好。常年,无论是个人还是原生家庭,都是良配。明兰怀二胎的时候,顾廷烨期盼是个女儿,提到了挑女婿的事情,他的想法就简单暴力了:“……将来,老子要好好挑女婿,若是学武,要勇冠三军!若是学文嘛……要三元及第!否则,休想娶我闺女!”明兰感到很无语,把话题扯到了蓉姐儿身上,告诉顾廷烨,该考虑蓉姐儿的婚事了,虽然蓉姐儿还小,但是,女婿不是大白菜,想要的时候可以随便砍一棵,需要仔细挑一下。于是,明兰列了7个要求,来看看常年是否符合。第一,有暴力倾向的,不要,要么找个不会武的,要么就练到收发自如,亢龙有悔。关于这点,女人择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打听清楚,他和他家人有没有干过对另一半动粗的事情,是否有这样的家风,与他相处的时候,也要注意他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有暴力倾向。如果有,别废话了,保命要紧。很明显,常年是符合的,他是学文的,没有暴力倾向,很安全。第二,身体要好,年轻轻守寡可不成。到了现代,你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婚前检查必不可少,要小心遗传性疾病,小心骗婚的。这一点你不注意,坑的不光是自己,还有你的孩子。从常嬷嬷的岁数来看,常年家里的基因还是不错的,这点也符合要求。第三,家世要不高不低,太高了嫁过去受罪,太低了委屈。家世太高了,他们一方面为了攀附宁远侯府,为了攀附顾廷烨,娶了蓉姐儿,另一方面,打心里瞧不起蓉姐儿的出身,还有那些亲戚朋友,会让蓉姐儿的日子很难过。家世太低了,也不合适,好歹,蓉姐儿也是得到承认的侯府小姐。过度低嫁,容易让人以为蓉姐儿不得顾廷烨和盛明兰的喜欢。常年虽然只是普通人家出身,但是,知根知底,无论是他的长辈常嬷嬷,还是他自己,顾廷烨与盛明兰都极其了解。加上常年有能力有才华,是盛长柏的得意门生,有了盛长柏和顾廷烨的提携,常年的前途不可限量。第四,门风要好,家中好人口简单些,但若人多,就一定要门风好,家人和睦,一团和气,居家过日子要紧就是和气。常年家里人口简单,蓉姐儿嫁过去的时候,常年拎不清的母亲已经去世了,长辈只剩下了常嬷嬷,姐姐也出嫁了,蓉姐儿一进门,就是当家主母。门风就不必说了,以常嬷嬷的人品和智慧,也不可能教育出不靠谱的晚辈来。第五,就是人品,因为孙志高的事情,导致明兰对书生的人品产生了质疑。论人品,常年是常嬷嬷的孙子,还得到了盛长柏的认可,人品不可能太差。第六,是婚姻状况,别遇上已婚渣男。这种情况古代有,现代也有,很多女孩子本来是懂得自爱的,从未想过插足人家家庭,可是,择偶的时候没擦亮眼睛,就会有可能被渣男欺骗,被小三了。常年就不必多说了,这种事情也不可能发生在他的身上。第七,是对女孩子自己的要求,不可以觉得自己奇货可居,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愁嫁不出去了,眼光太高了。说白了,明兰之所以把蓉姐儿许配给常年,主要是因为知根知底,她很了解常年的能力和人品,相信常年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丈夫。她选择常年,就是为了蓉姐儿的终身幸福考虑,丈夫能力出众,前程不可限量,门风简单,不用伺候公婆的,这样的日子才是的。
4、还有人记得知否小说原版的人物结尾吗明兰:随顾廷烨在蜀地畅意山水,诞下四子,个个成才。大儿子贵气外露,神似顾廷烨;次子俊美不凡,成为朝中栋梁独立门户,而且,毒舌“可惜性子随了祖父,要么不说话,一张嘴必没好话”(原文番外六娘对明兰次子的评价);三子驾船东渡;幺子沿着当年古道西游,以不惑之龄迷住了西域某国王的独女,顺带招驸马加继承皇位。不仅孩子成才,明兰的夫妻生活也十分和谐,与二叔琴瑟和鸣数年,没有半个多余的。有次得了一场大病,顾侯爷哭得跟死了爹娘似的,夫妻感情可见一斑。华兰:和丈夫好得跟蜜里调油似的,四十岁了还收不住生孩子呢。妾室敬畏,娘家给力,幺妹贴心,庄姐儿也嫁给了薄小将军,他是少年英雄,英气非凡,而且他们婚后多子,夫妻和美,如她父亲母亲一般。如兰:当年硬着脖子跟庶姐争论的女孩终于长大,学着林姨娘的娇柔,背靠娘家大树,时时敲打文姐夫,把文家内宅牢牢握在掌心。而文姐夫也是个官场老油条,曾装醉酒装得连顾廷烨也感慨“饶是我纵横酒场多年,也没听过这么逼真的装醉声”,后调任泉州仕途顺遂,如兰得以门里门外一手捞,不再受婆婆掣肘,日子过得好不畅快。更儿女双全,让只有儿子的明兰好不羡慕。墨兰:诞下五朵金花,朵朵低嫁。寻婆家时遍寻京城但难觅佳婿,长枫家勉强接受一个,还是庶子,不过夫妻感情倒是蛮好,跟着大房家学做生意去了。不过墨兰得了林姨娘的本事,夫妻感情倒是挺好,不然也不会怀孕多次。小公爷:饶是美男子克妻,三任妻子皆阳寿不永。嘉成县主死于政变,申氏及一双龙凤胎命陨西南,后来迎娶的庆昌长公主的嫡孙女也不过三十而亡,留下两子,因届时郡主已然过世,小公爷也不再续弦,守着两个姨娘过日子。小公爷的悲剧在于,每一步路,他都不算走错,嘉成县主是个潜力股,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申氏家族更是为愣头青的他保驾护航;公主孙女为他争得齐府侯位,都是很好的高门贵女,可惜他心里一直记着明兰,郁郁不得。所以见到盛家小六时,初见便想聘为次孙媳妇。托他的福,盛家小六后来得嫁高门,儿女成群,夫妻和睦。贺弘文:娶了一位家世尚可的泼辣女子,她上能挤兑婆母曹表妹,下能装作人前孝妇,也算是优势互补。余生在默默关注守望着明兰,他饱经沧桑,双眼漠然,只明兰的事情能激起他眼底波澜。原文中写贺弘文听罢明兰近况去看雪映红梅,他应该在默默怀念那个狡黠明快的明丫头吧。蓉姐儿:嫁给了嬷嬷的孙子常年,执掌中馈,而常年官运亨通,女眷应酬起来都不敢小瞧了蓉姐儿。她也很得明兰喜欢,亲事还是明兰专门从蜀地赶回来办的呢,娴姐儿只得两个堂弟送亲。娴姐儿:梁府侯夫人亲自上孀居多年的大夫人处求娶娴姐儿,梁府世子全不像父母般老实,是个会来事儿的人物。就是梁府内妯娌众多,多年内斗下来内囊早就空了大半,娴姐儿嫁进去可有的忙了。长柏:是已入封名臣阁的两朝元老,四次入阁,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膝下四子,三子成才,幺儿因从小王氏袒护,宠溺,是以过得不上不下,虽在满门簪缨的盛家里只混得个廪生,但也不敢去结识些心比天高的奇女子,包个粉头戏子出来。后因愚蠢程度超出长柏预判,到西北荒漠某小城当编外教谕去了。长柏去世时,皇帝命两皇子扶棺,可谓是荣极一时。盛纮:膝下三子皆是两榜进士,入仕为官,致仕之时已官至从二品。儿女婚事既有满门簪缨的清流之家,也有当朝新贵,可谓姻亲得力。小秦氏:引嫣红亲娘进门,本想荼毒明兰和团哥儿,结果害死了自己的一双孙子孙女。落得个独子被乱箭穿身而亡,儿媳远走改嫁,女儿再无娘家倚持,自己也生活无法自理,命不久矣的结局。而秦家也不得皇帝欢心,以子孙不肖为名被夺爵毁劵,见天儿地去廷灿那儿打秋风。小桃:嫁给了石头,不改大智若愚的本性,与大嫂相处甚欢。林姨娘:一朝放逐至庄子上。王氏听从其姐的建议一天给林姨娘一碗猪油拌饭,毁掉了林姨娘看重的容貌和身材,变成面目可憎的胖婆娘。而后三天两头的装病麻烦长枫的媳妇儿柳氏,但柳氏也不是吃素的,刻薄得让林姨娘节节败退。长枫也并非不孝,那年他的嫡子能喊人了,奶声奶气的十分可爱,他就想把林姨娘接回来抱抱孙子,眼看着盛纮都快要说动了,结果碰上长柏回京,计划泡汤,连带着长栋都被训了好一顿,两兄弟抱着长柏直哭。康姨妈:丈夫疏远她,亲娘帮不到,亲妹已成仇,大嫂恨她恨得牙痒痒,甚至下毒让她的元儿不孕。余生只能在粗衣淡饭,繁重劳动中赎她的罪过了。
5、知否细节太绝了!才知道丹橘小桃是这个意思知否里的细节太多了,挖呀挖呀也挖不完……就连丫鬟小厮都不是随便起名,而是暗示着主角的性格和命运。1.小公爷-不为这个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看过名场面。不为挨打,小公爷只一味求母亲饶恕,却不敢扑上去阻拦。导致后不为被打死,这场悲剧就是小公爷没有作为导致的。他对待县主、对待明兰、对待申氏,竟没有一次是有担当的。后申氏是靠着自己的智慧,才留住小公爷的心。2.顾廷烨-石头石头是很硬的,就像顾廷烨的性子。又倔强,又强硬,有时候脾气还很臭。但是同样,也坚强,耐力极高,无惧无畏。认准了的人和事,就一定会坚持到底。3.如兰-喜鹊如兰从小衣食无忧,作为嫡女在大娘子的宠爱中长大。她八卦,看热闹不嫌事大,什么事都想插一脚。平时叽叽喳喳,性格大大咧咧。后她嫁给敬哥哥,虽然与婆婆不合。但是和夫君相爱,有了两个孩子,又有母家庇佑,生活美满喜乐。4.墨兰-露种、云栽这两个名字出自“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原诗写的是写的是进士及第的幸运儿,平步青云,受尽恩宠。然而这种恩宠却虚无缥缈,在天生,在太阳边,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墨兰从小被父亲偏爱,嫁人后却只一味算计,结局凄凉。5.明兰-丹橘、小桃乍一看仿佛和明兰无关,但细细品味,是恰当的名字。丹橘出自“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是颂扬丹橘经得起严冬考验,终成了美好的江南美景。就如同明兰在家中做小伏低,藏拙隐忍,终为母亲报了仇,完成自己的夙愿。后来嫁入顾家,也颠沛流离,一路风雨,但终归于平淡安宁。小桃出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则显示了明兰貌美聪慧,嫁给顾廷烨之后,在澄园里大干一番事业,与顾廷烨恩爱幸福。#分享古装热播剧##知否知否每个人的结局#
6、《知否》大结局,小秦氏在顾家祠堂自焚,顾二时隔多年,终于喊了她一声“母亲”。有没有觉得,小秦氏与顾二,太后与皇帝经历有些相似。太后和小秦氏都是继母。顾二与小秦氏一开始都装得母慈子孝,后来顾二知道了小秦氏的真面目,在顾二迎娶明兰时,拜堂时拜的是白氏的牌位。打小秦氏的脸。皇帝也是登基不久就要尊自己的生父为皇考,也是在打太后的脸。都是继母与非亲生的儿子互相猜忌。小秦氏用一切手段陷害顾廷烨,太后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想废帝。后,继母们都失败了。皇帝和顾二后都原谅了继母。但这性质不一样。小秦氏那是真正的阴险狠毒,为了夺取爵位,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大娘娘,我觉得她只是和皇帝政见不和,大娘娘是真心想维护先帝留下来的基业。她看不惯皇帝的执政方式,想坚持先帝一直议和的政策。作为遗孀,想维护自己夫君留下来的基业,是没什么错的。皇帝也没错,想改革,收复失地,必然不能守旧。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政见不同罢了。但是,皇帝是一定不会杀了太后的。皇帝算是过继给了先帝,才拥有江山,太后是先帝遗孀,也是皇帝的继母,不管是因为什么,都不能杀了太后。要不然会让天下人非议,说皇帝是忘恩负义之辈。可是,依附太后,一起造反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不过,皇帝手下留情了,只处罚了王大人,并没有祸及妻女。王家毕竟是有王老太师这三朝元老,皇帝应该不想伤了旧臣的心吧。唉,统治者之间的博弈,受伤深的都是下层的人。每次政变,受伤的都是百姓,兵士。#知否知否每个人的结局#
7、重温《知否》,竟然发现大结局变了,难道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记忆中大结局和原著类似,顾廷炜被杀,一双儿女被余方氏害死,小秦氏病重疯癫,顾廷烨前去探望,说出了实情。昨晚看到的《知否》大结局,顾廷炜被小秦氏捆着扔到井里,然后被顾廷烨救出,等他们发现祠堂着火匆忙赶过去,看到的却是小秦氏站在火中控诉命运的不公。当年《知否》热播的时候,并没有全部看完,毕竟看过原著小说,对剧情也算了解,但是关键片段都是看过的。如今重温大结局,竟然和记忆中差别巨大,难道网上有两个版本的大结局吗?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讨论“是人”与“斯人”,我突然也不记得当初课本上到底是什么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吗?我在网上找到了两个版本的《知否》,一个共78集,另一个共73集,当年看到的是哪个版本的呢?我昨晚看的是78集那版,总觉得集数多了,内容会丰富一些。这个问题从昨晚开始困扰我,让一向睡眠质量良好的我,罕见地失眠了,希望看过的小伙伴能为我解惑,不胜感激。#情感点评大赏#
8、《知否》原著中,小秦氏的结局并没有电视剧中那么痛快。在原著中,顾廷烨还娶了余嫣红,但余嫣红性格跋扈,跟顾廷烨结婚后经常吵架,顾廷烨离家出走,她就跟顾廷炳好了,而且还有了孩子,而她也在打t的时候去世了。这是顾家跟余家的耻辱,只有当事人跟双方父母知道。可是在顾廷烨出征,明兰怀孕的时候,小秦氏去跟余嫣红的母亲余方氏说顾廷烨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余方氏找到明兰,要给嫣红过继昌哥儿,还好明兰猜出了余嫣红的死因,反击了余方氏。余阁老知道这个事情后,震惊到不行,也意识到余方氏是余家的祸害,不能再留了,当然也是为了不得罪顾廷烨,所以就把余方氏休了。因为小秦氏的哄骗,余方氏才有了这样的结局,所以余方氏恨上了小秦氏,故意跟小秦氏接近,然后收买了府里的下人,用得过疫病的人的衣物害死了顾廷炜的一双儿女。而顾廷炜在小秦氏的撺掇下,围攻澄园,导致被乱箭射死。小秦氏终的结局是断子绝孙,自己也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原著跟电视剧两个结局,其实我更喜欢电视剧的改编,她死在火里,她对顾家的痛诉,她说顾家害了她,害了白氏,她悲壮赴死,让人反思,其实她如此心狠手辣的背后,是从来没有被善待过。原著的结局太惨烈了。#头条创作挑战赛#
9、又刷了一遍《知否》,78集意犹未尽,恨不得有100集。大结局盛家蒸蒸日上,明兰过上了她想要的日子。盛家和明兰有今天,祖母功不可没,她像一棵大树,为子孙撑起了一片天。我觉得明兰祖母什么都好,就是太重情,心特别软。我这么说,完全没有diss祖母的意思,只是觉得她承受得太多,付出得太多。先说重情。时常纳闷祖母为什么没有离开盛家,按理来说她是个刚毅之人,发现探花狼宠妾灭妻非良人,提出和离回娘家是明智之举。但她没有,我觉得她可能爱惨了探花郎,对他始终存有幻想。虽然大家都骂恋爱脑,都恨渣男,但人年轻时真的很难不恋爱脑,也未必能像看剧时那样理性能精准识别真实生活中的渣男。后来,祖母的亲骨肉和探花郎相继离世,她依然没离开,独自把红狼抚养成人。我猜想多半源于念旧情。我的认知里,祖母不是个容易为外界因素左右的人,什么事情,必须是她发自内心才愿意去做。她嫁给探花郎,是发自内心,留在盛家,肯定也是发自内心。没准探花郎临终恳求祖母留下来照顾红狼。红狼的鸡贼算计不是祖母教的,他生母椿小娘又早逝,那多半是和亲爹探花郎学的。说不定探花郎是个操控人心的高手,算准了祖母重情又心软。情,是祖母人生重大选择的决定因素。再说心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墨兰和梁晗东窗事发,祖母暴怒,本来根本不想管,墨兰怎么处置都行,结果大娘子扯开嗓子一嚎,她就心软了。之后,祖母出面去找吴大娘子谈妥了墨兰和梁晗的婚事。不过,墨兰可没念祖母的好,反而记恨上祖母说要打s她的气话。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祖母这一生,肯定是经历了诸多风雨,在漫长岁月中踽踽独行,在尘世的炼狱中不断修炼自己,才达到了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时的朗阔潇洒,既能以平常心看待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又能适度地释放本性中的善与真,爱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子孙,与此同时也结下善缘,真的得到了亲情,可以安享人间天伦。祖母的一生,有遗憾和痛苦,但她真的爱过,也为自己所求所愿用尽全力过,我觉得她的生命是波澜壮阔的。以上仅是个人看剧后的感受,未必正确,仅供娱乐。#冬日生活打卡季#
10、一尸两命无人喊冤,儿子胎死腹中,她走了没多久,由于下人疏于照顾,亲生女儿盛明兰也去世了,这就是知否原著里卫姨娘真正的结局。在剧版《知否》里,卫小娘是一个戏份虽然很少但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活得通透,懂得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狠下心来让女儿去服侍盛老太太,就是为了让父亲不宠爱、又即将失去生母庇护的明兰得到盛老太太的庇护,可以在这吃人的深宅大院里平安长大。明兰明白母亲的用意,小小年纪学会了隐忍藏拙,学会了看透人性。一开始她对父亲盛紘抱有希望,希望盛紘还记得自己小娘的好,希望盛紘可以给卫小娘一个公道,可是盛紘根本不把卫小娘的死当一回事,让明兰失望了一次又一次,终不再对父亲抱有希望,选择靠自己的能力为母亲讨回公道。终明兰如愿以偿,在她的精心筹划下,林噙霜与盛墨兰掉入了她的陷阱里,一个惨死在乡下庄子,一个成为了盛家过得不幸福的姑娘,明兰也成功为母亲卫小娘报仇雪恨,讨回了公道。然而在《知否》原著里,卫姨娘的死悄无声息,女儿盛明兰变成了穿越女姚依依对其并无太深的感情,并未为其报仇雪恨讨回公道,害死她的林噙霜只是被盛紘冷落了一段时间,很快凭借着自己的手段重新复宠。读懂了原著里卫姨娘一尸两命无人喊冤,就读懂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性。01.原著里的明兰没有为卫姨娘报仇,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姚依依一穿过来,卫姨娘就不在了,她对卫姨娘并无感情,因此报仇一事无从谈起。而卫姨娘的死,跟三个人脱不了干系,那就是盛紘、林噙霜和王氏。首先,林噙霜是害死卫姨娘的罪魁祸首,一手策划了卫姨娘的死亡。她先是打着关怀卫姨娘的旗号,故意送很多滋补的食物和药材给卫姨娘吃,导致卫姨娘胎儿过大,为她难产埋下了伏笔。接着,林噙霜借助卫姨娘生产的时候盛紘和王氏都不在家、盛老太太吃斋念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机会,故意延迟救援卫姨娘,让本来就陷入难产已经危在旦夕的卫姨娘无人帮助,终一尸两命。林噙霜为什么要害死卫姨娘?原因很简单,她想要铲除竞争对手,保住自己在盛家一人独大的地位。卫姨娘长得十分漂亮,荆钗布裙难掩其绝色,加上她出身不错,是良家出身,懂得识文断字,有些文学素养,因此她得到了盛紘的宠爱。在林噙霜看来,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女儿的卫姨娘再生下儿子,跟自己一样有一儿一女傍身,就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抢走盛紘的心让自己失宠,因此她一定要置卫姨娘于死地。其次,盛紘这个一家之主太糊涂太拎不清,宠妾灭妻坏了规矩,给了林噙霜谋害妾室子嗣的胆子。如果盛紘拎得清,治家很严,对林噙霜不是那么纵容,在以前林噙霜犯错的时候不偏袒她,那么就算再给林噙霜一个胆子,她也不敢谋害盛紘的儿子。她之所以敢谋害卫姨娘,就是因为知道盛紘不会为了卫姨娘重罚她,只要王氏抓不到她的致命把柄,她就有把握既成功害死卫姨娘又全身而退。后,王氏这个当家主母太鲁莽,没有心机,终坑惨了自己。卫姨娘是怎么成为盛紘妾室的?她其实就是王家找来的,是王家用来帮助王氏对付林噙霜的棋子,也就是说,她与王氏是利益共同体,是林噙霜的竞争对手,这也是林噙霜一定要她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卫姨娘是王氏的帮手,是对付林噙霜用的棋子,王氏就应该保护好这颗棋子,全心全意助卫姨娘顺利生产,让卫姨娘的势力变大跟林噙霜继续争斗,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可是王氏偏偏起了坏心思,想要看看林噙霜会如何应付卫姨娘生产,便故意在这个时间点带着盛紘回了娘家,把盛家交给了林噙霜,给了林噙霜害死卫姨娘的机会,自己也没抓到林噙霜的致命把柄。于是,林噙霜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除掉了王氏对付自己的棋子,王氏损失了卫姨娘这颗棋子,被林噙霜压得更加喘不过气来了。02.除此这三个坑死卫姨娘的人外,还有一点促成了卫姨娘的死亡,那就是卫姨娘自己太软弱无能了。丫鬟们曾提到,卫姨娘毫无主子的样子,十分懦弱,哪怕是下人也敢踩在她的头上欺负她。她除了一忍再忍想要海阔天空外,根本毫无反击之力,也全然不懂得谋划。如果卫姨娘懂得打算,有主子的威严管得好自己的院子,有心腹帮忙,林噙霜不一定可以害死她。如果她懂得争宠,敢为了自己和孩子拼一把,加强在盛紘心里的地位,林噙霜也不敢轻易谋害被盛紘放在心里的宠妾。终她一尸两命,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而且害惨了孩子,肚子里的儿子没保住,至于女儿盛明兰,在姚依依穿过来的那一刻,真正的明兰其实已经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