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再捐款
1、在经历了早年丧母、婚姻不幸、丧女之痛后,她一心扑在诗词的传承上。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她前后捐赠了3568万给南开大学。她就是叶嘉莹。1924年,叶嘉莹在北平出生,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父亲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家庭成长,叶嘉莹从小在学习上就很有天赋。3岁时,她开始识字,听父母讲解诗词;6岁时,她跟着家庭老师学习《论语》;10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平市立二女中念书。13岁时,叶嘉莹的生活,因战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七七事变”后,父亲因工作调动,随国民政府西迁,与家里断了联系。母亲因为思念丈夫,身患重病,去天津做手术,手术后不久就去世了。此后,叶嘉莹和两个弟弟被伯父接回了家,伯父、伯母对她们姐弟照顾有加,叶嘉莹的学习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1941年,叶嘉莹考入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读古典文学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国文老师,家里一直催着她考虑自己的人生大事。一天,学校一名老师要把自己的弟弟介绍给叶嘉莹,叶嘉莹想到家里也在为自己操心,就答应了。这位老师的弟弟叫赵东荪,在国民d任职,为了这次相亲,他特意从南京赶来了北平。两人见面后,赵东荪被叶嘉莹的气质所吸引,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叶嘉莹对这位长相儒雅的军官也有些好感,不久后,她就答应了赵东荪的求婚。1948年,叶嘉莹离开北平,去往南京和赵东荪结婚。婚后不久,叶嘉莹就随丈夫去到了台湾,就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刚到台湾时,两人生活很幸福,叶嘉莹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第二年,他们女儿刚出生几个月后,赵东荪因思想问题被抓捕入狱,叶嘉莹也因受牵连被捕入狱。尽管叶嘉莹很快被释放,但她因此失去了教书的工作,只能抱着女儿投奔亲戚。由于亲戚家人口众多,生活也十分困难,她只能和女儿在过道里打地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为了生计,叶嘉莹在一所中学找了一份工作,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女儿。3年后,丈夫出狱,叶嘉莹却没有等来一家三口团聚的喜悦。出狱后的丈夫,性情大变,不仅没有工作,还动不动脾气就来了。后来,叶嘉莹生下二女儿后,赵东荪更是不可理喻,稍有不顺,就对叶嘉莹拳打脚踢。面对养家的重压、丈夫的暴怒,叶嘉莹一直在忍让,甚至还想过自杀,但后,她咬牙坚持了下来,此后,她忽略丈夫的脾气,专注在工作和学术上,成为了台湾有名的诗词老师。后来,叶嘉莹收到了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邀请,成为了大学的客座教授讲授诗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为了远离台湾这个伤心之地,1969年,叶嘉莹迁居加拿大温哥华,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然而,就在她全身心扑在诗词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上时,命运又给了她重重一击。1976年,52岁的叶嘉莹去多伦多看望了大女儿、女婿,回来不久后,她就听到了大女儿和女婿出车祸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她幡然醒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身心都寄情于诗词,为古典诗词奉献自己的余生。1978年,一心期盼回国的叶嘉莹,提交了自费回国讲学的申请。得到批准后,叶嘉莹回国,后辗转各地,在几十所大学免费讲学。后来,她受邀成为了南开大学的古典文学讲师,这一讲,就是四十多年。然而,大众对叶嘉莹的了解,并非来自于她对古典文化的传播与贡献,而是她先后两次的巨额捐款。2018年,叶嘉莹捐出1857万元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第二年,她再次捐赠1711万元,前后累计捐赠3568万元,用以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有一次,在节目中,主持人开口就问捐款的事,叶嘉莹失望地说:“我本来要跟你讲学问,看样子你对学问没有兴趣。”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她的捐款行为,为她点赞时,叶嘉莹却毫不在意,只想尽自己全部力量,把中国诗词传承下去。如今,叶嘉莹先生已98岁高龄,言谈儒雅端庄。董卿在《朗读者》里曾这样评价她:“叶先生的一生,就像一首慢声低吟的长诗,充满着聚散离合各种悲欢,但是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与希望。”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从早年丧母,到婚姻不幸、晚年丧女,她都始终没有放弃过,而是选择用诗词来自己,为诗词传承贡献了全部力量。对于中国后一位“穿裙子的女士”这个名号,叶嘉莹先生当之无愧!#人物#作者/呆呆编辑/毛毛雨#叶嘉莹先生再捐款#
2、大山里的小诗人(叶嘉莹好评,鲁豫落泪,王耀庆读诗。诗歌也许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它可以改变一个人)120首真诚乡村童诗,73张大幅有爱插画。来自7—15岁山里孩子的声音,来自31位画家的无私奉献。适读人群 :7-14岁山里的孩子缺乏关爱,当他用诗歌说出心里话,却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有眼泪,有温存,有爆笑,有脑洞……孩子心里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公益组织“是光诗歌”4年68020多孩子诗歌课的成果,从中精选120首小诗来自全世界500多位画家投稿,遴选出31位画家,为小朋友的诗“量身定制”人民日报、央视网、北京卫视、凤凰公益、腾讯大学……纷纷报道,百万网友转赞评给每位读者的“爱心天使证”,用公益诗集唤起社会关注,用购书捐款为更多孩子带来改变据统计,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近1/6一年也见不到父母一面。他们缺乏教育资源和物质保障,但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由于缺乏关爱,很多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不会表达,一些孩子误入歧途,更有一些孩子受到伤害却只会沉默。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现,写诗可以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内心,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爱与温暖。截至目前,他们已经为全国823所乡村学校,68020多个山里孩子带去诗歌课,很多孩子发生了明显改变,有些甚至考上了很好的高中。而即使是永远走不出大山的孩子,也可以将诗意代代相传,温暖他们的孩子。120首诗,73张画。用一首诗改变一个孩子,用一个孩子改变一个未来。因为他们什么样,中国的未来就什么样。内容简介《大山里的小诗人》是由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起,果麦文化编辑制作的乡村儿童配图诗集,全书共收录了120首儿童手抄诗,配有73幅随书插画,由来自世界各地的31位画家分工完成。诗集中的作品,均出自7~15岁的留守儿童或乡村儿童。这些作品有些字字感人、惹人落泪,表达了孩子对父母家人的思念和爱;有些古灵精怪、天马行空,表现了孩子眼中充满童趣的世界。“是光诗歌”的故事在《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众多媒体的推荐下,已逐渐被更多人了解、熟悉。相信这本书中的诗歌可以唤起人心中纯粹、原始的感动,同时也能呼吁更多人关注乡村儿童的情感世界。
3、人生追求差别有多大近闻,朋友年近60岁长相尚可身体健康的妻子,去省城花几万元做了面部“拉皮”美容手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本无可厚非。可众人闻之还是感叹颇多:不同的人,人生追求真是大不相同。7月24日,杭州103岁女教师方爱兰去逝。方老师终生未嫁,无儿无女,对自己有近乎苦行僧的节俭,晚年花光30余万积蓄捐助寒门学子,又在生命后捐赠遗体为国家医学做贡献。去年5月13日,江阴长泾第二中学退休女教师季梅英,在去逝先一天叮嘱家人捐出自己一生节省下的全部积蓄上百万元和一套房产,设立奖学基金,房产供学校教师居住。2018年6月,教书70年后,94岁的叶嘉莹先生将1857万全部财产捐助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毕生心血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这样让我们敬佩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4、一女子“克死”父母子女,却被称为“中国后一位女先生”这是这么一回事?这名女子名叫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叶嘉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叶嘉莹一些诗词和一些平仄韵律。就此,叶嘉莹就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叶嘉莹上大学时,北平爆发“七七事变”,父亲在战争中没了音信,母亲又患有癌症,不久后就去世了。在丧母与父亲走失的悲痛中,叶嘉莹开始书写诗词来慰藉心灵。之后,叶嘉莹成婚,但在女儿出生后,丈夫却因思想问题被抓捕入狱,出狱后丈夫性情大变,时常对叶嘉莹打骂不止,更是每日躲在家中不见人,叶嘉莹只能扛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叶嘉莹在三所学校连轴转的教人诗词来赚钱养家。婚姻中的苦痛并没有打倒叶嘉莹,反而让叶嘉莹更加喜爱诗词,常通过诗词抒发和慰藉心灵。后来,也算是苦尽甘来吧,美国学者邀请叶嘉莹去到哈佛大学进行中国古典文化传播。就此,叶嘉莹离开了她那个婚姻不幸的地方,定居在国外。但没想到的是,甘来过后还有苦。叶嘉莹的女儿女婿因车祸去世了。叶嘉莹不明白,她这一生为什么这么悲惨,亲人相继离世,自己的婚姻也不幸福,或许自己是个“克星”吗?无奈,她只能通过自己喜欢的诗词来减轻自己的痛苦。之后,叶嘉莹决定回国传授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古典诗词。并在南开大学做了一名讲师。叶嘉莹还给主席写过信,希望能够倡导青少年学习古典诗词,以提高国民素质。叶嘉莹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诗词,诗词就像是她的救赎一样,总能让她在悲痛的情绪里振作起来。而因为叶嘉莹在诗词方面的贡献和对古典文化和古典诗词的传授,被人们称为了“中国后一位女先生”。90多岁的叶嘉莹给自己立下遗嘱,死后把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了“迦陵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叶嘉莹作为一个中国人,她生时传播和教授中国古典文化和诗词,死后也为想要继续古典文化事业的人予以帮助。叶嘉莹先生就像一首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5、叶嘉莹一生都与诗词在纠缠。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叶嘉莹,幼年就读完了《论语》,从小就在诗词里摸爬滚打。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兵荒马乱。叶嘉莹的少年时代就在动荡不安中渡过。1941年,叶嘉莹17岁,就在这一年她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寒冬。父亲失去了音信,母亲因病去世,尚未成年的叶嘉莹成了孤儿。但是曾经学习的诗词给了叶嘉莹无数力量面对人生的苦难。她咬牙坚持考入辅仁大学,有幸师从顾随老师学习诗词,这也为叶嘉莹日后的学习道路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据说,顾随老师的讲课笔记,叶嘉莹一直随身携带,即使后来去了台湾,老师的笔记也是如影随形。为了追随丈夫赵钟荪,叶嘉莹后来去了台湾。然而,生活却令叶嘉莹陷入困境。丈夫入狱,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养活家人和女儿。好不容易等到丈夫出狱,性情大变的丈夫却时常对她施以家暴。就在这时,王安石的一首诗:“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让叶嘉莹瞬间找到了生活的出路。人生只有选择原谅,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叶嘉莹开始潜心研究诗词,而且工作的成就让她体会到了生活的些许甜味。据上过她课程的白先勇说,她的课堂常常人满为患,那时候听过叶嘉莹讲课的还有席慕容、小说家陈映真、大学者吴宏一、作家陈若曦、学者林玫仪等。后来因为叶嘉莹在诗词方面的过人成就,她去了美国、加拿大开展诗词教学。1976年,叶嘉莹54岁。俩个女儿长大成人,叶嘉莹的生活总算安稳了,她也想像着悠闲的晚年生活。可是,没想到,大女儿和女婿却因车祸去世。失去女儿的悲痛,叶嘉莹只有通过一首首诗词表达。在人生的黑暗处,诗词又一次挽救了叶嘉莹。虽然人在海外,但是叶嘉莹一直牵挂着故土———北京。1979年,叶嘉莹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北京。年初,叶嘉莹受邀开始在南开大学任教。她站在课堂上总是精神奕奕,即使92岁的高龄,讲起诗词来,她依然滔滔不绝,一口气可以讲述90分钟。叶嘉莹一生与诗词打交道,她极尽所能推广普及中国诗词,她的眼里只有诗词。如今近百岁的叶嘉莹生活极其简朴,至今仍住在南开大学的教职工宿舍,身边只有一个阿姨照顾。然而,2018年6月,叶嘉莹却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并设立“迦陵基金”,只为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叶嘉莹是时代的楷模,也是中国“后穿裙子的士”。致敬叶老!#头号周刊# #头条创作挑战赛#
6、她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穿裙子的先生 在生命废墟开出诗意之花。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经历诸多磨难,依然清气若兰。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还原了叶嘉颖,是她坎坷传奇人生写照。叶嘉莹自小饱读诗书。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J授,受聘于多所大学任客座J授。2019年叶嘉莹将历年稿酬及变卖北京、天津房产的收入,约3600万元,慨然捐赠予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推动诗词教育,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她17岁父亲远走,赴天津看病的母亲离世在返程的火车上,钉棺木盖的锤击声如钉在她心;带着襁褓中的女儿被丈夫连带入狱,释放出来的丈夫性情大变,常常家暴于她;年过半百本以为人生该平静了,女儿女婿双双毁于车祸的噩耗,让她悔不该那平静的一念之想。学生评价她是穿裙子的先生,有着贵~族气质。身体是女性,品格是士大夫的“士”,有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她对待人生的态度,意暖神寒。特别是女儿女婿的离别,让她对事物的悲喜,保持了一种距离,她用一种态度面对所有事物变化,心有暖意,但神态淡然镇定,不惊不喜不悲不泣。“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是她的人生写照。意思是上天让诗人经历很多痛苦磨难,创作出“沉痛”、“真挚”的文学作品,也是上天对诗人的馈赠,不幸、挫折、耻辱、失败,这一~切都是诗人的创作动力。叶嘉颖会这样讲诗词:李商隐有一首诗,“飒飒东风细雨来”,飒飒是风雨的声音。东风春天的风伴随着春风,伴随着飒飒的风声,还飘来了春雨飒飒,东风细雨,春天真的来了,不再是那寒冷的风雪了,“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芙蓉就是荷花,那荷花塘上响起了春雷。我们古人说,冬天万物都伏藏了,虫子都藏在了地下了。春雷一响,惊醒起蛰,把那些昆虫都惊醒了,植物惊醒了,人也醒了,什么醒了?你的感情就醒了。《人间词话.叶嘉莹评》是知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部词学批评著作,叶嘉莹通过精心梳理呈现出来的解读。这是一本大~师讲大~师的书,在两位词学研究者的观念碰撞里,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词的品鉴方式和发展脉络。她足以成为女性内心的灯塔,坚持不下去,生活亏待你,心里苦难,可以读读她的哭女诗、哭母诗,足以让你平复疗愈内心。哭女诗十首(搜集到七首)噩耗惊心午夜闻,呼天肠断信难真。何期小别才三日,竟尔人天两地分。惨事前知恨未能,从来休咎难明。只今一事馀深悔,未使相随到费城。哭母髫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谁知百劫馀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历劫还家泪满衣,春光依旧事全非。门前又见樱花发,可信吾儿竟不归。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早经忧患偏怜女,垂老欣看婿似儿。何意人天劫变起,狂风吹折并头枝。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哭母诗八首(搜集到七首)噩耗传来心乍惊,泪枯无语暗吞声。早知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年年辛苦为儿忙,刀尺声中夜漏长。多少春晖游子恨,不堪重展旧衣裳。叶已随风别故枝,我于凋落更何辞。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本是明珠掌上身,于今僬悴委泥尘。凄凉莫怨无人问,剪纸招魂诉母亲。飒飒西风冷穗帷,小窗竹影月凄其。空馀旧物思言笑,几度凝眸双泪垂。寒屏独倚夜深时,数断更筹恨转痴。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凄绝临棺无语,漫将修短破天怪。#头号周刊# #真知新坐标##叶嘉莹先生再捐款#
7、2019年,95岁老人叶嘉莹卖掉家产,向南大捐款3568万,几尽囊空。消息传出,轰动全国。有记者却质疑这笔钱的来处和用途:当老师有这么赚钱?面对提问,老人只说了一句话,记者立刻羞愧难当。。。叶嘉莹一生,充满了传奇。她26岁,带着女儿,寄人篱下,饱受贫寒之苦。却在95岁时,捐款过千万,视钱财如无物。在《朗读者》上,董卿说: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她站在那,就宛如一首古典隽永的诗词。1924年,叶嘉莹在北京的一户书香世家出生。她3岁开始识字背诗,6岁跟随教师诵读《论语》,十岁就开始写诗填词。大学后师从著名作家顾随,可以和顾先生唱和诗词。只是当时时局频乱,很多人生活颇难。而叶嘉莹的父亲在一次工作外出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了他们兄妹和母亲,艰难地活着。后来母亲因为身患重病去天津开刀,不幸感染,放心不下他们三个,强行回去。结果在路上,不幸离世。她为母亲写了《哭母诗》共8首,这是她命运的蜕变与诗词之前的融合。24岁时,她嫁给了丈夫赵东荪,婚后随迁台湾。一年后,遭遇白色恐怖,夫妻双双入狱。她很快出来了,丈夫却留在了狱中,一关就是三年。家散了,房子没有了,叶嘉莹独自带着女儿投奔丈夫的亲戚,寄人篱下。当时叶先生为此写了一首诗《转蓬》:“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丈夫出狱后,他们的婚姻经历了低谷。丈夫的性情大变,叶嘉莹 一度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后来她说:那一段时光,是诗词陪伴我,给了我勇气,让我坚持走下去。1969年,他们一家离开台北,来到北美在多所高校任教。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她每天坚持学习到凌晨。后来在学校开启了大课的教学,主要就是教诗词文化,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欢。1976年,52岁的叶嘉莹在等候女儿的婚礼时,却接到了女儿和女婿车祸离世的消息。料理完孩子的后事,她闭门不出,神情落寞。后来她写了《哭女诗》,共10首,来表达自己对女儿的思念,其中一句: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一世逼人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后来去工作的时候,同事回忆说:那个时候很担心她,但是看到她的样子,仿佛内心的伤痛已经被诗词抚平了。1978年,老人思念祖国,申请进入北大教书。她可以自己出差旅费,免费教书,只要能给她一个课堂就行。不久之后,又接到了南大的信件。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课堂下听众爆满。叶嘉莹为此写诗: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就这样,每年3月温哥华大学停课期间,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往返奔波的日子,长达30年。直到2014年,身体吃不消了,才正式回到国内,定居南开。在2018年和2019年间,叶嘉莹先生两次向南开合计捐赠3568万元。这是她毕生的积蓄,包括变卖了天津和北京两地的房产。这些钱本来可以保障她富裕的晚年,却全部拿出来。可是这样的善意举动,却被有心的记者刁难,问出了令人气愤的问题。对此,叶嘉莹老人只是淡淡地说:我本来是想和你谈谈文学,谈谈诗词。没想到,你只是关心我的钱。一句话,让记者羞愧难当。叶嘉莹老人在提起诗词的时候说:诗词是我们祖国的瑰宝,更是孩子们在文学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的确如此,不只是叶先生,很多名人大家都很关注孩子的古文化学习。据统计,2019年的语文卷子中,古文占据34分,而北京卷更是占据44分。古诗词虽然课本上总会出现,但是很多学过就忘记了,不再提及。而好的学习方式,莫过于日常的沉淀。如果把古诗词与时光结合,那日久天长之后,孩子的古诗词文化水平一定会与日俱增。现在果麦文化开发了2022.诗画历,就是把诗词和时光结合的不二之选。365天,每天都有精选自古文化当中的365首经典诗、词、画,融入四季,与时光相映。让孩子在时光流逝的瞬间,感受到了古文化的美。365天,每天一副名画,孩子不仅可以欣赏到美,还可以临摹,提高作画技能。而配有的十大传世名帖,更是增加了文学类旁支领域的兴趣。365天,每天可以收获一个精美的书签。日历页面上面有断点,可以轻易拿下,进行收藏。不论是诗词、名画、还是字帖,都可以作为书签锦盒。对于家庭来说,这本日历不只是实用。更是孩子在诗情画意的一年中,与美好的生活相伴。2022年,用文字来记录时光的相遇。2021年只剩下40多天了,在新的一年开始,用 一本精美的日历,送给家人、孩子、父母、朋友,不只是有面,更走心。现在参加活动,原价128元,现在只要64元即可拥有。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带回家。
8、打卡抄书第1天,看到很多朋友头条抄书,也想凑凑热闹,无奈不知选什么书,不知如何抄,心浮气躁,思绪纷扰。打开手头的读者,《心中有诗》的小文映入眼帘。首句便击中了我。“你如果是个心中有诗的人,那么你就拥有了一份表达生命的厚礼,生命不止,就受用不尽,真正是幸福无边。”是啊,我的心中满是如何写头条,如何挣点零花钱,整个都钻到钱眼里了,怎么能变成一个输出正能量的人呢!那就从这一段文字开始吧,这一段文字让我想起中国后一位先生叶嘉莹,她一生历经童年丧母、父无音讯;中年丈夫入狱,独自一人抚养儿女,百年女儿女婿车祸身亡等悲惨遭遇,但先生说,正是诗歌让她走出这些伤痛,疗愈了她的一生。她在94岁高龄将自己的全部积蓄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教育。叶嘉莹先生这种不忘初心,一生与诗歌为伴的传奇人生是怎样的呢?那就从明天起从先生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吧。各位友人们有好的作品可以推荐给我这个新手小白哦!
9、她是一名女子,却被人尊称为“先生”,忍受家暴几十年,又为教育捐款3568万。她叫叶嘉莹,1924年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可这样的出身并没有让她逃过命途多舛、颠沛流离的命运。受家庭影响,叶嘉莹三岁就开始读书写字、背诵诗文。叶嘉莹也很聪明,记忆力强,不管是多么复杂的诗词歌赋,她很快就能学会。这样一个聪明过人的漂亮女子,在学校被不少男同学的爱恋,可叶嘉莹却从来没有回复过他们的情书。叶嘉莹的表兄曾这样评价她:“黜陟不知,理乱不闻,自赏孤芳,我行我素”。在叶嘉莹17的时候,她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叶嘉莹悲痛万分,流着泪写下了《哭母诗》:“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高中毕业后,叶嘉莹顺利考取了北京恭王府的辅仁大学国文系,在这里叶嘉莹遇见了对她影响深远的老师——顾随。叶嘉莹极其崇拜顾随,也曾这样形容过顾随:自从上过先生的课,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每每有新的作品,叶嘉莹都会拿给顾随批阅。顾随也会将她的作品拿去发表,署笔名“迦陵”。在顾随的影响下,叶嘉莹也立志要成为一名老师。1945年,叶嘉莹毕业。因为成绩出众,被聘为初中的国文老师。那年,她只有21岁。1948年,在堂姐的介绍下,叶嘉莹认识了国民d海军赵钟荪。叶嘉莹没有谈过恋爱,对爱情是空白的。一篇好的诗文会令叶嘉莹心动,而一个男子的照片并不会让她心生好感。可赵钟荪却不一样,他在看到叶嘉莹的照片后便心动不已,经常坐火车去往北京,和叶嘉莹见面。后来,叶嘉莹还听说赵钟荪因为自己,差点丢了工作。这让善良的叶嘉莹有些愧疚,后还是同意了赵钟荪的求婚。可是,善良二字可以用在很多地方,但唯独不该用在自己的人生上。1948年,叶嘉莹和赵钟荪结婚。那年叶嘉莹24岁,她离开了北平,和赵钟荪一起去了上海。不久后国民d战败,叶嘉莹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台湾,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他们在台湾的生活极其艰难,只能住在军营旁临时搭建的木屋里,在寒风中颤抖。在女儿4个月大的时候,赵钟荪在台湾的“白色恐惧”下,被关入了监狱。为了生活,叶嘉莹便开始在台湾教书。三年后,赵钟荪被释放出来,可这三年的牢狱之灾却令他性情大变。赵钟荪没有收入,脾气暴躁,终日酗酒,还常常殴打叶嘉莹。多年后,叶嘉莹曾说道:“爱情诗词里那种几近无法言传的幽微美妙,我都可以讲得很好。可是我自己,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为了补贴家用,叶嘉莹一直在教书。因为她的课讲得很好,也受到了不少学生的爱戴。同时,名师叶嘉莹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来。1966年,叶嘉莹被台湾大学派往美国讲学,她先后去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在她不幸的婚姻生活中,三尺讲台是她大的慰藉。因为丈夫不愿再留在台湾,于是叶嘉莹接受了加拿大的一所大学聘请,和家人在温哥华定居。1976年的春天,叶嘉莹在美国参加亚洲学会时,却接到了大女儿出事的消息。大女儿和女婿在开车旅游的途中遭遇了车祸。叶嘉莹悲痛欲绝,几度哭晕过去。在悲痛中,叶嘉莹写下了十首《哭女诗》。“她这一生,是诗词救了她。”1970年,加拿大跟中国正式建交。1978年叶嘉莹向中国政府申请回国教书。在信中她说:“我这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结婚不是,去加拿大也不是,而回国教书,是我一次争取的事情。”第二年,国内批准了她回国教书。她迫不及待登上了回国的家乡,那时,她的鬓边花白,年过半百。叶嘉莹先是去了北大教书,后来又受邀去了南开大学。之后,叶嘉莹又去了十几所大学教书,她的课上学生很多,就连窗户旁也趴着很多学生。鲜少有女性被尊称为“先生”,叶嘉莹是一个,她被学生尊称为叶嘉莹先生。2014年,叶嘉莹在南开大学建造了一栋中式书院:迦陵学舍。在迦陵书舍,叶嘉莹停下了奔波教书的脚步。叶嘉莹教书七十余载,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地淋漓尽致。2016,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2018年,叶嘉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1857万捐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第二年,叶嘉莹再捐1711万,积累捐赠了3568万元。2021年2月17日,叶嘉莹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荣誉。在她的颁奖词上这样写道:“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10、被称为中国后一位女先生,忍受家暴57年,96岁为教育裸捐3568万,他们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生!俗语说“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在如今的中国人身上不难看出中华文明5000年的沉淀。在学堂中我们知书礼人,在家庭和生活中我们尊老爱幼。中华文明传承了5000年,它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篇篇诗词,还有中国魂。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在2022年我国文盲比例直线下降,如今的青少年少也能使得半斗字,本科生在社会上已不足为奇。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中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的教育开创人,曾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先驱者’。他主张的学风是“学术”与“自由”之风,这阵风吹醒了当时的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实行教授治校,更是在当时社会吹起了一股科学救国之路。蔡元培曾在清朝时期获得过贡士学位,后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是蔡元培第一次接触西方先进思想和学问,为了救国图存蔡元培去了美国学习更加先进的思想。在1989年9月返回绍兴,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男女平等的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更是在当时袁世凯复辟时参加了反清朝帝制的斗争。蔡元培曾在在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在抗日期间积极组织发动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及其中国人民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先河,更是为后人学者树立了一个爱国榜样。“生活即教育”“社会既学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合一,这是淘行知的教学思想。陶行知毕业于杭州广济医学院,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回国后曾担任南京师范学校教授教,国立东南大学教务主任等职位。陶行知出生于贫寒家庭,所以陶行知深刻地了解教育对农村的重要性,于是在1926年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注重农村教育的教育家。在抗战期间,受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投身于抗日运动。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敬业的教育家。卅年离家几,思乡情在无时己,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内心狂喜。这是叶嘉莹在长达22年的国外教育回国后所做的《祖国行》。叶嘉莹毕业于辅仁大学,回国后为国家教育事业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叶嘉莹从小受到诗书熏陶和中国古典文化的教育,在西方又受到先进思想的教育后回国发展,终为中国诗学做出贡献,对于中国诗学的贡献为谓是“当世第一人”。叶嘉莹虽是女儿身,但不仅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贡献精神,更是视金钱如粪土,将自己的3568万捐赠于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文化的研究。5000年来中华人民之意志薪火相传,靠的是一代传一代的教育。儒学倡导仁义礼智,其思想更是流芳千古,影响着每一段华夏人。它的创始人孔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开创学堂的人,提出尊师重道的人文主义,为后世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应以“教育”的形式传承,中国青少年不仅需要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还要像吸纳百川的大海一样学习更加先进的知识。善学者如其海乎,更当立旗帜:善于学习的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一样,更加应当树立自己的原则,清楚为什么而读书。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言。当代读书人更应当知道自己为什么而读书,知识要用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