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个人资料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15 14:17:15 浏览

梅兰芳个人资料

1、10月7日,北京终于晴了天,我前往北京护国寺街,参观了我国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故居(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从那时起,直到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他在这座幽静、安适的小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后10年光景。1961年,梅兰芳逝世后,总理曾提议将梅兰芳故居改建为梅兰芳纪念馆。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1985年7月,修缮工程竣工;同年12月,正式建立梅兰芳纪念馆。1986年7月10日,同志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86年10月27日,纪念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梅兰芳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在梅兰芳故居的朱漆大门上悬挂着亲笔题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塑像前鲜花盛开。在梅兰芳故居第二进院落的正门后,有一个木质红色照壁,照壁的后面有石雕鱼缸。在梅兰芳故居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梅兰芳纪念馆正院北房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外院南房展览室以大量珍贵图片扼要的介绍梅兰芳一生的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和西房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馆藏资料,以及国内外友人赠送给梅兰芳的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

2、沈阳解放后,一锅炉工娶了了漂亮媳妇,就一个缺点,成天喝酒闲逛不爱干活,梅兰芳得知后感慨:我们相见恨晚。沈阳解放后不久,以烧锅炉为生的李振海李老头捡了个漏,娶了一个叫张洗非的漂亮媳妇,老李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当年给大帅府烧锅炉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女人是某个东北军将领的姨太太。后来这个东北军将领投靠了日本人,李老头知道这姨太太是落了难了,因为两个人都喜欢听戏,有共同语言,就搭伙过起了日子。谁知这张洗非跟老李头一块过后,那日子过得叫一个稀碎,什么活也不愿意干,只有兜里有俩钱,不是去下馆子去喝点酒,就是买几尺漂亮的布。整日里打扮的那叫一个妖娆,老李头的儿女们实在是不明白,老父亲这是色心病犯了,为啥就要娶个官太太回家当祖宗供起来?对于儿女们的质疑,老李头几次欲言又止,只是说道:“她可不是普通人。”让老李头的儿女们不敢相信的是,1951年初,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团赴朝鲜,慰问前线作战的志愿军,途径沈阳时,下榻在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梅兰芳得知他们的后妈住处后,立刻设宴邀请,后来还给张洗非安排了一份工作。直到多年以后,大家才从梅兰芳留下的资料中发现这个叫张洗非的女人确实不是普通人,她的真实身份就是曾经名动京华的小凤仙。说起小凤仙,必须提到蔡锷将军,在袁世凯有了称帝的野心后,十分忌惮蔡锷,于是邀请蔡锷入京,实则将其软禁。蔡锷在入了袁世凯的圈套后,为了脱离袁世凯的控制,蔡锷决定麻痹袁世凯,让袁世凯放松警惕,于是选择混迹于八大胡同,在此期间结识了云吉班的小凤仙。在相处中,蔡锷了解到小凤仙的悲惨身世,便出钱替小凤仙赎了身。蔡锷的行为显然麻痹了袁世凯,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逃出袁世凯的掌控,在袁世凯称帝后,回到云南公开反对帝制,并在1916年春以劣势兵力击败袁军,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然而蔡锷却病情恶化,于11月8日上午医治无效后病逝。自蔡锷逝世后,小凤仙的名字便开始频繁出现在报刊和戏剧舞台上,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梅兰芳与小凤仙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1926年秋,梅兰芳在地摊上买了一幅有题字“出于污泥而不染,绿叶碧水映红斑”的《水墨荷花》画,摊主是一位30来岁的俊秀女人。几天后,梅兰芳请一位客人到家里作客,客人看到画后发现署名为“凤仙”,便猜测很可能是出自小凤仙之手。第二天,梅兰芳领着客人去买字画的地方寻访,却没有找到,隔了几天后,却看到一条新闻:“小凤仙出卖字画捐资欢迎北伐军……”小凤仙也属于半个梨园的人,对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也是十分佩服,有一次,她在剧场看完梅兰芳主演的《霸王别姬》后,十分感动,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了一封信寄给梅兰芳。梅兰芳看完信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说道:“写得真好,她对虞姬的感受和我一样啊!”然而梅兰芳始终再没见到小凤仙,直到1951年,梅兰芳在沈阳意外地收到小凤仙的来信,当即设宴邀请小凤仙。在宴会上,小凤仙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不幸遭遇,以及坠落青楼的经历,梅兰芳则恳请她讲述当年在北京结识蔡锷将军并掩护他脱困的经过。梅兰芳听完后,激动地握着小凤仙的手说:“我今天才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相见恨晚!”为何,梅兰芳如此敬重小凤仙呢?究其原因,梅兰芳的主要表演形式为花旦,也就是戏曲中年轻的女性形象,梅兰芳的代表作中,有《贵妃醉酒》《嫦娥奔月》《霸王别姬》等,呈现了杨玉环、嫦娥、虞姬等经典女性戏剧形象。小凤仙早已成为梨园的戏曲形象,但是梅兰芳知道很多表演都是脱离实际的,他希望能够从小凤仙那里获得更真实的历史,然后重新创作一部小凤仙的戏剧。梅兰芳还找来青年剧作家鹤云翔,请他根据小凤仙的素材写一部剧本,鹤云翔经过一年时间的创作,终于写出了以小凤仙生平为题材的京剧现代戏《凤仙传》。可是,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这部剧终也未能上演,此事也成为梅兰芳的一件憾事。#好腔调戏曲季#

3、鲁迅先生的地位自不用说,伟人已经定性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是也必须承认,鲁迅先生是个刻薄的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挖苦起来也毫不留情,那个时代的很多名人都和鲁迅关系不好。其中梅兰芳大师应该是著名的一位,鲁迅天生的讨厌京剧,讨厌男旦,进而讨厌梅兰芳,有资料可查的鲁迅讽刺挖苦梅兰芳的语言就好几次。但到底是梅兰芳多活了几年,在鲁迅去世后的悼念活动中,梅兰芳从来表现都是消极的,也只能如此了,斯人已逝,再发表任何言论都会让自己处于被动。要我说,鲁迅单纯讨厌梅兰芳这个人是不妥的,但是他的思想是先进的,活学活用到现在就是反感那些流量明星及其粉丝,反感那些没有阳刚之气的小鲜肉的不男不女的造型。看来还是鲁迅先生比我们先进,比我们看的远了。#鲁迅# #梅兰芳##梅兰芳个人资料#

4、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宣布沙俄与中国签订的条约无效。1924年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建交。1929年7月“中东路事件”两国断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于远东安全考虑,苏联主动提议复交,1933年初,中苏复交,苏联向中国提供抗日援助。1934年,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和列宁格勒冬宫举办中国画展,徐悲鸿负责组织,展品包括唐代到1930年代的326幅中国绘画作品。1935年初,中国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渔光曲》获得第九名。1935年3.12-4.15,梅兰芳任团长,张彭春任总指导的24人组成的剧团赴苏演出六出正剧,以及歌舞或武戏为主的副剧,既可以方便国外观众接受,也能表现梅派“唱做并重、歌舞合一”的表演特色。苏联派出强大的官方接待团:苏联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席阿罗谢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爱森斯坦、梅耶荷德、塔伊洛夫、特列季亚科夫......《苏联艺术报》1934年12月开始宣传,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街头张贴广告,印刷梅兰芳的相关图书,苏联百姓对中国戏剧充满期待,演出时一票难求。1935年3月19日,《真理报》以“梅兰芳在莫斯科”为题预告梅兰芳剧团将于3月23日起在莫斯科演出,4月2日到5日在列宁格勒巡演,并称所有演出票均售罄。剧团一共在苏联演出八天,后续演七天,1935年4月13日,梅兰芳又被邀请在莫斯科大剧院加演一场,一直演出到14日凌晨三点,梅兰芳应观众要求返场18次。苏联艺术界知识分子高度赞赏梅兰芳表演艺术,认为俄国戏剧里现实主义的原则优点在中国戏剧里面差不多都有。电影导演爱森斯坦把《虹霓关》拍做有声电影留下作为资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梅兰芳的手势有极大的诱惑力。芭蕾演员乌兰诺娃被梅兰芳的眼神、手势和台步吸引。

5、1942年,为了庆祝所谓的胜利,日军“邀请”梅兰芳赴日演出。自知不好再躲的梅兰芳使出了“杀手锏”。毛主席赞叹:梅兰芳是有民族气节的大艺术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名满中国、蛮声海外的梅兰芳曾率队到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演出。他精湛的表演和无私的大爱,不仅让外国人迷上了中国传统戏曲,许多人还深深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特别是1924年,梅兰芳赴日演出,正遇上日本关东大地震灾后重建,他当即慷慨解囊,并联合程砚秋、郝寿臣、俞振飞等梨园名角,义演3天,为地震灾区百姓筹集重建资金,让他在日本人中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但梅兰芳根本不知道,那时的日本就像一条冷血的毒蛇,随时准备着反咬一口。1931年,日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社会声望极高、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梅兰芳,也被侵华日军惦记上了,一心想让他成为他们掩盖罪行、粉饰太平的宣传“工具”。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倍受欺凌、惨遭蹂躏,但凡正义之人,如何能昧着良心去捧仇人的臭脚?!于是,梅兰芳以各种理由,坚决拒绝为日本人和汪伪政权登台,甚至躲到香港,一度不顾旦角大忌蓄起了胡须,以表明不为日伪演戏的决心。日军始终不愿放弃利用梅兰芳这张活招牌的打算,在派出汉奸、特务纠缠、引诱、威胁不奏效后,无耻地冻结了他的银行帐号、破坏他的经济来源,欲逼他登台。1942年11月,日军以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中日亲善为由,相继派大汉奸褚民谊、朱复昌等找上梅兰芳,命他带团赴南京、长春、日本等地演出。梅兰芳指指自己沙哑的嗓子,说实在唱不了。汉奸朱复昌阴沉沉地笑:“梅先生说唱不了,那在电台上做一番演讲总是可以的吧?”并威胁他:不听话就军法处置。特务头子吴四宝更是摆下“鸿门宴”,请梅兰芳赴宴,劝他给日本人演出。为了让“劝说”有效,吴四宝还带梅夫人参观了带血的刑具和硝镪水,劝他们夫妇“识相”。没想到梅夫人跟梅兰芳一样油盐不进:梅兰芳是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但梅兰芳深知不破釜沉舟,就躲不过日军的逼迫。左思右想后,他找来朋友吴医生:“你给我打针,打三针伤寒预防针,让我生病!”朋友看着他瘦弱憔悴的身子,忧惧交加:“一针就足以让人生病,三针下去,死的可能比活的可能更大啊!”可梅兰芳坚定地说:“打!我就是不给日本人演出!哪怕死,我也毫无怨言!”望着梅兰芳坚定的眼神,朋友狠狠心给他打了三针,让他很快就高烧到40度,直接卧床不起。日军派军医上门查看的时候,梅兰芳已烧得神志不清,梅夫人正握着他的手默默流泪。就这样,梅兰芳终于又躲过“一劫”。1945年,肆虐中国大地的日军终于宣布投降,梅兰芳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刮掉胡子,拉着友人说:“抗战胜利了,我就要重返舞台了!”这是抗战以来,梅兰芳第一次如此高兴地想要演出。自1931年起,梅兰芳为了民族大义,一次也没为日军演出过。这对钟爱京剧艺术、以演戏为生的他而言,是多么地煎熬;但能以艺术家的影响力进行抗战,于他而言,又是何等地自豪!时穷节乃现,为国而战,俱是英雄,让我们向铁骨铮铮的人民艺术家致敬!【资料来源】:1.、《2021年7月13日《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居然给自己注射伤寒针,还是三针》.硬核故事汇. 北京电视台2.《梅兰芳先生为拒绝给日伪演出,竟连打三支伤寒针险些丧命》.河北卫视#知识辞海计划#

6、1942年,梅兰芳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梅夫人正握着他的手默默流泪,突然一群日军闯进梅宅,手持冲锋枪,气势汹汹朝里吼叫着:“要么唱戏,要么军法处置”,可谁知,梅兰芳却使出了比日本人更狠的一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924年,梅兰芳赴日本演出时,正巧遇上日本关东大地震灾后重建,当梅兰芳先生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慷慨解囊,不仅仅捐献物资,同时还联合同行的梨园名角一起举行了赈灾义演活动,为日本的灾后重建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让他在日本人心中影响很大。但是梅兰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善举,会被日本人从此盯上,并且反咬自己一口。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一心想让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梅兰芳成为他们掩盖罪行、粉饰太平的宣传“工具”。可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他对民族的情、对国家的义全都蕴含在死活不给日本人演戏的行动中。上海沦陷后,日寇得知梅兰芳在上海,便让他到电台讲话,表示愿意为日本服务。坚决不当亡国奴的梅兰芳,为了躲避日本人的无理纠缠,梅兰芳带着家眷来到了香港,过起了“隐退”的日子。因为唱旦角,梅兰芳从没有蓄须的习惯,一天他打破惯例,没有刮胡子,他的儿子很疑惑:“爸爸,您不是每天都刮胡子吗?今天怎么不刮了?”“我留了胡子,日本鬼子还能强迫我去演戏吗?”梅兰芳这样解释。对于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梅兰芳,日伪们怎能放过呢?日军依然没有放弃对梅兰芳的纠缠,为了庆祝 “大东亚战争”一周年,他们威胁梅兰芳:要么唱戏,要么军法处置。“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事先得知消息的梅兰芳,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狠心让医生朋友为他连续打了三次伤寒预防针,使自己持续高烧达到40度,连日昏睡不醒,令日军无计可施。梅兰芳用危及生命的办法,再一次粉碎了敌人的妄想。抗战八年,梅兰芳从未给日军唱过一场戏,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铁骨铮铮。梅兰芳先生的至高荣誉,实至名归。#中国历史人物#“卖艺不卖心”是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和气魄,也是梅兰芳对国家对民族的大情大义。他是柔弱的,但在残暴的日寇面前他的骨头是坚硬的,没有丝毫的卑躬屈膝,拥有如此艺术家的民族,是会让任何侵略者胆寒的。【资料来源】:《2021年7月13日《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居然给自己注射伤寒针,还是三针》.硬核故事

7、满世界都在喊创新,不错,历史是创新者创造的,没有创新,历史就停滞了。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者,是没有出息的。但是,一个民族要想多些创新的人,不是灌点儿古今中外创新成功者的励志鸡汤就行的。创新,需要一些基本的制度条件。其一,是自由的允许度。唐诗是国人的骄傲,直到今天,能背几首唐诗的人还是不少。但是,同样为古代的流行文体,八股文今天谁还记得?明清时节的时文名篇,当时的读书人耳熟能详,到了科举结束,就被人遗忘了。唐诗和八股,都是当年的应试文体,但一个为人喜闻乐见,一个不过是考试资料。个中的关键,在于八股文有严格的政治禁律,只能按照四书上朱熹的注释的路子,代圣贤立言,不能偏离半步,否则将被治罪。如果离经叛道,是要被杀头的。而当年的唐诗,即使进了考场也没有太多的禁忌,只要合乎律诗的规则,尽可以自由发挥。历朝历代,清朝的文字狱为严苛,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的整体衰落,文学艺术,只有作为个别案例的小说得以漏网,而学术上,只有考据学一枝独秀。其二,要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古代,发明创造者不少。但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又从中得到什么好处了吗?没有。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者找不到了,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到死也不过是个印刷工人。没有专利保护的结果,是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反而没有发扬光大,终花落旁家。古代的手艺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绝活儿不被人偷走,自己想出了保守秘密的土法子,就是传子不传女。可一旦子孙不肖,无法领会其精髓,绝活儿也有消失的可能。在那个时代,师傅的手艺,如果实在需要传给徒弟,大多会留一手,留来留去,手艺也就越来越差了。工匠如此,艺人也是这样。余叔岩跟谭鑫培学艺,每次都得贡献家藏的宝贝一个,否则谭老板就不好好教。梅兰芳之所以牛,是因为有行外的文人帮他,引进了西洋歌剧的因素。如果师傅倾囊相授,那么很可能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种师傅带徒弟,绝活儿只传子嗣的模式,不仅科学无从产生,技术也只能在民间低层次运行。李约瑟说,古代中国有两个关键的东西没有发明,一个是螺丝连接,一个是曲柄连杆。缺了这两个关键东西,中国的制造业就成不了气候。不是中国人缺乏发明这些东西的聪明才智,而是师徒作坊式的工艺模式,阻碍了人们向前跨越,突破障碍。而历朝历代,政府从来没有想过设置一种制度,来保障工艺上的产权。这其中,保障创新自由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民国战乱不已,国力衰落,民生凋敝,但就是因为有一点儿创作的自由,文学艺术乃至学术上都有不凡的成就。今天所谓大师者,基本上都是民国产物。对于精神产品的创造者而言,即使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只要有那么一点儿自由,他们依然会创造。

8、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国文代会期间,四位大师在一起的合影。照片从左至右是华罗庚、老舍、梁思成和梅兰芳。华罗庚是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69年,他推出《优选学》一书,作为国庆20周年的献礼。他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罗庚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他是北京人艺编剧,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梁思成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曾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和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兰芳创作演出了大量的京剧剧目,代表作有《穆桂英挂帅》、《凤还巢》、《龙凤呈祥》、《霸王别姬》等;他在京剧音乐、唱腔、台词、舞蹈、舞美、服饰、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梅兰芳创作的"梅派"表演艺术是京剧旦角影响大,流传广,观众多的流派。四位大师都是各自领域的代表人物。#梅兰芳个人资料#

9、? 在北戴河火车站的一列火车上,我见到了秦始皇、梅兰芳和张学良。? 过去数次来北戴河基本都是自驾而来,所以从未与北戴河火车站有过交集,这一次是来接站,乍一到达就被一列“老旧火车”所吸引,这列火车的“火车头”刻有“北戴河1917”的字样,我赶紧查阅资料才知道它记录了一段非凡的历史。1917年,北戴河火车站至海滨旅游铁路北戴河支线开通,也就意味着条旅游专用铁路支线在北戴河诞生。? 我瞬间就对这列“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登上火车头,马上见到两位人物雕塑,资料介绍中显示他们可都是世界铁路史和中国铁路史上的重要角色。火车“司机”是詹天佑,手里还拿着工程图纸,目光凝视着西北方的燕山山脉,似乎在构思着津榆铁路的未来。 “司炉”竟然是瓦特,手里握着铁锹,在给蒸汽机车加煤。? 我再往后面走,竟然率先看到了秦始皇雕像,这就有些奇怪了,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寓意又是什么?原来距离这里不远处的鸽子窝,就是秦始皇当年求仙入海之处,那里位于秦皇岛市区东南侧的海边,相传是历史上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等人出海的地方。这幅雕塑展现了秦始皇面向南方,雄心勃勃的气概。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遗址也在北戴河附近,秦皇岛的名字也因此而来。综上所述,秦始皇出现在这里也极为恰当。? 刚刚弄明白秦始皇身处此处的原因,他身后的又一位古人竟然是曹操,这回我就已经清楚曹操在此的理由了。曹操的雕像好似正在奋笔疾书写下《观沧海》,曹操曾北征乌桓,乌桓山在大兴安岭南端,北戴河是必经之地,传说当时曹操在北戴河附近的万家海边,书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火车头后面拖挂的车厢,依次挂着“秦汉”、“大清”、“民国”的铭牌,据记载1893年驶入北戴河站的第一列火车,火车头为“龙号”机车。1898年,清政府划定北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向内三里,及往东北至秦王岛对面,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允许中外人士杂居,因此北戴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国家政府宣布建立的旅游避暑圣地。? 严格地讲先有的北戴河火车站,后有的北戴河旅游区。据史料记载, 清光绪年间(1893年)开始修建的唐(山)-胥(各庄)铁路就已经修至北戴河。到了1917年,北洋政府重修此线,北戴河火车站至海滨旅游铁路北戴河支线开通,全长约10公里,专门用于北戴河旅游避暑度假区,像辛柏森这些洋人都是在这之后才来到中国、来到北戴河定居。? 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徐志摩,于1923年夏天来到北戴河度假,后来在《晨报》上发表了散文《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有人说历史上关于北戴河的诗篇,为多情的当属徐志摩。? 我已经如痴如醉的在车厢里游走,完全沉浸在关于北戴河以及这条铁路的历史记忆中。我走下车来,见到车厢下的雕塑更为生动,像这一组所表现的就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到火车站为梅兰芳送行的场景,梅兰芳于1929年夏天来北戴河避暑度假,恰好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也在,这不禁引发人们许多猜想,民国著名的美男子、风流半生的少帅张学良以及风情万种的梅兰芳,他们与北戴河之间到底还有多少故事啊?? 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于1934年夏天来北戴河游览,这组雕塑的场景是郁达夫步行、王映霞骑骡子来到火车站。郁达夫的表情极为生动,王映霞望着夫君的表情也充满了恩爱。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这幅雕塑再现了郁达夫大义凛然的气质,真不错。? 这列“老火车”的后端,是手持信号灯的列车长,他身后列车上题写有“共和国”的字样,这个场景画龙点睛的诠释了这辆列车的主题:告别与启程。我们挥手与一百多年的历史话别,展望未来,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祖国的铁路越来越发达,早已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看到这里,作为中国人由衷的自豪。? 如今,徜徉在避暑胜地北戴河的游人,可曾想过能够与历史上如此之多的“名人雅士”一同寄情山水,着实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我再放眼望去,北戴河火车站雄伟的建筑,处处彰显着人性化和现代化的气息,再感受北戴河的发展和巨大的潜力,感慨这里是历史的宠儿,更是时代的强者,打心眼里为北戴河高兴,也由衷的祝福它。#云游风物之旅#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头条旅游 @头条生活

10、1955年,导演岑范执导《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电影开头就是梅兰芳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岑范觉得从视觉效果来说,演楚霸王的刘连荣身材太矮,缺少霸气,想要换演员。没想到,梅兰芳一口回绝。这部电影拍摄时,梅兰芳已经61岁了,因此这部电影的意义就类似梅派的“立法”性质的影像资料,分量很重。照道理,这样的影片应当更多的照顾艺术的传承,但在换演员这件事上梅兰芳却异常严肃,异常坚持。他说:“刘连荣和我合作了几十年,不能到拍电影的时候把人家给换了。”如今,我们都知道娱乐圈的各种乱像,其实演艺界一直如此,只是那些有德的艺人懂得恪守一些规矩,绝不越界。梅兰芳这一辈子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好的名声,一方面靠深明大义,另一方面就是防患于未然。例如,梅兰芳自己和军阀的往来,只限于唱戏和听戏的关系。像什么“吃吃喝喝、打打麻将,杀了他他也不会去”。为什么,因为在这种局上,觥筹交错之间难免落下口舌,那名声就毁了。现在的这些劣迹艺人不明白:名声是他们作为演员和艺人的核心资产。还好,国家如今已经开始大力整治“演艺圈”各种乱象了,所以你对国家的这次重拳打击怎么看呢?#饭圈##梅兰芳##支持网络清朗行动#欢迎关注@遇见小mi,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