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弘历
1、[给你小心心]乾隆三十一年,五阿哥永琪因病去世,他不仅是乾隆皇帝疼爱的儿子,而且也是继承皇位的佳人选,可惜25岁却英年早逝。不料,一个月后,乾隆突然下了命令:当初给永琪看病的太医,统统灭口。这是怎么一回事?爱新觉罗·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生母是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母子俩在后宫之中从不与人交恶,也是因此,深受皇帝的宠爱。珂里叶特氏在乾隆还是亲王的时候就早早入府,雍正去世,弘历登基后将其封为海常在,生下五阿哥永琪后被晋封为愉嫔,称得上是母凭子贵。能够在尔虞我诈的后宫之中生存下来,足以看出愉贵妃此人手段之高明,那她的儿子定然也不是普通人,只是没想到,永琪远比想象中还要聪明能干。史料中曾经有过记载,乾隆第五子永琪博学多才、熟谙天文地理,而且武艺高强,除了会讲满语之外,还学习了汉语以及蒙古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难能可贵的是,永琪还有一部作品留存于世,那就是《蕉桐賸稿》,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能力在乾隆诸多皇子中称得上是出类拔萃,但或许正因如此,才会遭人嫉恨。乾隆皇帝何许人也,从小深得祖父康熙皇帝的喜爱,当时康熙在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来回挑选,始终挑不出佳的储君人选,布衣宰相方苞回答:“看皇孙即可。”就是这5个字,让雍亲王胤禛被立为储君,雍正皇帝去世后,四阿哥弘历登基为帝,他并不像父亲那样经历过九龙夺嫡的乱象,反倒是轻而易举成了大清江山的掌舵人。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高峰,不仅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多次减轻农民的负担,社会经济文化也因此有了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乾隆的确是一个好皇帝,而他本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高权力长的皇帝,或许正因如此,他才对儿子们寄予厚望。因为曾经目睹过九龙夺嫡的激烈情况,所以乾隆对于皇子们的管教异常的严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虎爸”。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所有孩子中他喜欢的就是五阿哥永琪,或许是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这才对其格外偏爱。而之所以乾隆皇帝对永琪如此疼爱,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次救火事件。古代没有冰块和空调,皇帝和妃嫔们在炎热的夏天会去圆明园避暑,但没想到当时九州清宴突然走水,乾隆被困在房间里,身边连个奴才都没有。所有人都忙着逃命,只有永琪义无反顾冲了进去把皇帝救了出来,从此之后乾隆对这个儿子格外喜爱和信任。永琪能文善武,而且对朝中大事都有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不仅大臣们对他赞不绝口,就连乾隆都觉得这个儿子十分有孝心,将来能堪当大用,于是在心里将其列为太子人选。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他也是诸多皇子中第一个被封为亲王的,可以说受尽宠爱和器重,但没想到,这样一个的皇储人选却患上了一种怪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怡亲王允祥,他是因为常年练习骑射功夫终患上了附骨疮,加上其他疾病一起发作,终抱憾去世的。没想到,五阿哥永琪却走了允祥的老路,终病情恶化,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附骨疮,现代医学又称之为骨髓炎,是因为风寒湿阻于筋骨,气血凝滞而成,可偏偏负责为永琪诊治的太医们医术没那么高明,还以为皇子不过是感染了风寒,于是草草开药便离开了。起初,乾隆和永琪都以为,只不过是普通的腿部感染罢了,很快就能,但当时的医学技术远没有如今这么先进,许多太医都是凭借经验在治病,遇上疑难杂症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方法,一来二去的,自然就耽误了病情。一直到太医张如璠和宋国瑞亲口说出实情,乾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宝贝儿子居然是因为误诊延误了佳的调节时间,终丧命的,于是他大发雷霆,命令把所有负责诊治永琪的太医统统灭口,让他们为儿子陪葬。要知道,乾隆治国的主导思想和风格一直是宽严相济,对于大臣和奴才们也是如沐春风般的体贴,很少有当众发火以及迁怒他人的情况发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温情帝王,却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下场,眼睁睁看着永琪因患疾病去世,却无能为力,换做任何一个父亲,恐怕都不会比乾隆皇帝做得更好。生病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永琪就带着遗憾的离开了人世间,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恐怕清朝历史也会因此改写,乾隆皇帝也不会念了永琪一辈子。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让人感动,也给无数人提了个醒,生病千万不要不当回事,而是要积极调节,绝不能过于轻信他人,这样一来,世间将会减少更多遗憾和后悔。#乾隆##永琪#
2、历史上的高晞月不是歹毒的,没作过妖,也没害过人。她是大清乾隆皇帝的慧贤皇贵妃。她是汉族人,内务府包衣出身,十几岁时参加选秀,被选给四阿哥弘历做格格。她们前后进府的格格有八九个格格,说到底都是奴,福晋侧福晋才是主。几年后,四阿哥和富察氏大婚,她们才有了女主子,府里一直都没有侧福、福晋,她这格格也是当了小十年,可高晞月却沾了她爹的光。她爹会治水,得到雍正帝重用。就在四阿哥封为宝亲王的第二年,一纸诏书将她提拔为王爷的第一位侧福晋,她才由奴变成了主。第二年,雍正帝驾崩,宝亲王继位,她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有的剧里演高晞月跟皇后争宠,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她一直是皇后的好帮手。更不会去谋害别的嫔妃,可惜她身体不好,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皇上继位第十年,她旧病复发。为了给她冲喜,皇上册封她为皇贵妃。可两天后她还是死了。死后,皇上十分伤心,为她上谥号慧贤,还写了十几首诗悼念她。给她上谥号时,皇后还给她自己定下了孝贤这个谥号。七年后,高晞月和孝贤皇后、哲闵皇贵妃一同葬入玉灵帝宫,成为乾隆皇帝合葬的五人之一。好多人都争论高晞月到底受不受宠,你觉得呢?
3、[微风]1722年,康熙皇帝指名要见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从不被人关注的钮钴禄氏跪在康熙面前,内心惶恐不安。康熙看着她,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说道:“果然是有福之人。”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出生于普通的官员人家,当时仅仅是低等伺妾,又怎么能被康熙临幸接见呢?这一切都是孙子弘历的缘故。弘历,是四阿哥胤禛的第四个孩子。在普通人眼里,他也就是个寻常孩子,但康熙和他见面后,一眼就看出了他的不平凡。康熙的孙子有上百个,其中只有少数能目睹康熙的尊容,毕竟康熙日理万机。多数孩子直到康熙死后,都不见得能够见上他几面。康熙和弘历的祖孙相见,还得算上弘历的父亲胤禛的功劳。[浮云]公元1722年,康熙遭遇了“九子夺嫡”,看着儿子们反目成仇,再加上其他政务困扰,他身心俱疲。恰好,这时胤禛邀请他来家里赏花。胤禛和其他热衷政治的兄弟不同,他专心在家研究佛法,完全一副对皇位没有兴趣的样子。但其实这只是其伪装,他故意掩盖起了锋芒,因为其后援力量比较少,所以必须出奇制胜。胤禛想到了儿子弘历,这并不是他宠爱的孩子,但确实聪明伶俐,说不定能讨得康熙的欢心。所以,胤禛邀请康熙前来,不单单是游赏那么简单。顺利的是,康熙竟然答应了。父子俩坐在牡丹亭里面,畅快喝酒,赏花娱乐。康熙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放松。胤禛见康熙松懈下来,便适时提出,“要不要见见您的孙子”,康熙心里高兴便同意了。[沙尘暴]胤禛的四子弘历很快被领了过来。康熙一见大为惊喜,眼前的小男孩俊秀非凡,灵气逼人。弘历没有第一次面对祖父的胆怯,对着康熙行了个标准的大礼,举手投足十分稳重。康熙欢喜,决定考察下这位孙子,抽查了他的功课。令他意外的是,弘历对其中晦涩难懂的文章倒背如流,还给出了自家的见解。小小年纪,天赋确实不一般。康熙对弘历感兴趣,回去后就命人去取了弘历的生辰八字,算上了一卦,实属九五至尊之命。康熙大喜,他正为该把皇位传给谁烦恼不已,弘历的出现算是给他打开了新思路。为了培养弘历,康熙亲自将其带进了宫里,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开设了骑马射箭等功课。弘历不负众望,表现得很出色。祖孙关系甚为融洽。促成康熙和弘历生母钮钴禄氏见面的契机,是有一次弘历差点被黑熊吃掉,所幸他福大命大。自那之后,康熙再次来到了胤禛的花园,点名要见见钮钴禄氏。钮钴禄氏家世并不显赫,父亲是个四品官员,她参与了选秀宫女的活动,26岁时嫁给了胤禛做侍妾,在王府中的地位很低,仅次于下人。为此,她还经常受到其他福晋的欺压。这样一个不被关注的人,突然被康熙召见,钮枯禄氏慌张得不知所措。圣命难违,她战战兢兢来到了康熙面前,开始跪下行礼。康熙说了一句“抬起头来,让朕瞧瞧!”。钮枯禄氏哆哆嗦嗦地抬起了头,带着敬意直视康熙。[胡瓜]康熙仔细看了看钮枯禄氏,终于说道,“有其子必有其母,是有福相的人”,还称赞她教子有方。钮枯禄氏诚惶诚恐,她知道是托了儿子的福,自己才有幸目睹康熙的尊容以及受到表扬。但事实上,如果没有钮枯禄氏对儿子弘历不懈的教导,弘历也不会在康熙面前大放异彩。钮枯禄氏虽然位居底层,但她有志气,懂得低调做人,刚进府中时她忍了一段时间。胤禛患水痘期间,只有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悉心照料胤禛。[握手]胤禛这才改变了对其冷漠的态度,开始临幸于她。后来,钮枯禄氏便怀上了弘历。钮枯禄氏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弘历身上,教育他如何为人处世。弘历见过母亲不受待见的场面,从小便养成了懂事的性格,而且聪明好学,让钮枯禄氏省下了不少操心。由于康熙有意将孙子弘历作为接班人,又考察了胤禛的资格,终确定将皇位传给胤禛。康熙驾崩后,清廷改国号为雍正。钮枯禄氏作为雍正身边的“红人”,被封赏为了熹妃。雍正八年,她又荣升为熹贵妃,地位仅在皇后之下。弘历即位时,将生母钮枯禄氏封为皇太后。母凭子贵,在等级森严的皇宫内尤其如此。然而,钮枯禄氏若不具备胆识和勇气,儿子弘历和她的命运,可能又会走向另一个结局。参考资料:[1]九子夺嫡:宫廷斗争没有正面角色——宋石男,《精品阅读》2012.10
4、1741年,和敬公主在花园赏花时,邂逅一个英俊少年。四目相对之下,公主对那少年顿生好感,于是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就是父皇从蒙古接来的王子?”她这时还不知道,少年竟是乾隆为她选的驸马。固伦和敬公主,她的母亲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说起富察皇后,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和乾隆的神仙爱情。富察皇后出生名门世家,15岁时就嫁给了当时还是四阿哥的弘历,成为他的嫡福晋。虽然这桩婚事是雍正安排的,但乾隆对貌美如花,品性俱佳的富察氏,却一见钟情。婚后,他们夫妻恩爱,和和美美。富察皇后也十分贤德,无论是做嫡福晋,还是成为一宫之主,她都能将一切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且得到宫中上下一致好评。可谓乾隆帝得力的贤内助。不幸的是,富察皇后虽然生下两个阿哥及两个公主,可惜三个孩子先后夭折了。孩子的离去,让她深受打击,整日以泪洗面。加上接连生育,身体透支严重,自此每况愈下。公元1748年,富察皇后因病去世,乾隆悲痛欲绝。此后大半生,更是对其念念不忘。固伦和敬公主,作为富察皇后留下的血脉,爱屋及乌的乾隆,自然是加倍地宠爱这个女儿。何况和敬公主既是嫡公主,又乾隆事实上的长女,本就深受偏爱。乾隆大多时候都充满了严肃,唯有在这个女儿面前,他才会和蔼可亲。就这样,和敬公主在锦衣玉食中,度过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重要的是,和敬公主10岁时,乾隆就开始为她挑选驸马了。经过千挑万选,乾隆终看中了来自蒙古科尔沁部的少年色布腾巴勒珠尔。色布腾巴勒珠尔,出身蒙古贵族,是达尔汗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满珠习礼即孝庄太后的哥哥,乾隆有意将宝贝女儿,下嫁给色布腾巴勒珠尔,也算是亲上加亲。而且,为了早早让女儿和未来夫婿培养感情,色布腾巴勒珠尔年仅10岁,就被乾隆接到宫中,与阿哥们一起读书学习。色布腾巴尔珠尔,聪慧勤奋、为人忠厚,很得乾隆喜欢。公元1743年,年仅13岁的色布腾巴尔珠尔,被晋封为辅国公,成为年轻的蒙古王公。公元1747年,16岁的固伦和敬公主要出嫁了,按理,大清公主下嫁蒙古王子都要去蒙古领地,但乾隆舍不得这个女儿,于是允许和敬公主与额驸留在了京师。为了让女儿住的舒服,乾隆为她修建了豪华的公主府邸。据史书记载,和敬公主下嫁时,公主府共建房就有239间,用银共29880余两。除了嫁妆,乾隆还令大臣拟写了花烛词,专门用来记载和敬公主下嫁的盛典。如此婚礼可见一般!值得一提的是,和敬公主的府邸,是清代一个固伦等级的公主府,她也是居住京师且享受1000俸银的第一位公主。原本只有远嫁蒙古的公主,才能领1000俸银,留京的公主只有400俸银。可见,乾隆对和敬公主是多么偏爱。而和敬公主和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自幼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婚后感情自然是恩爱有加。但尽管和敬公主就在京师,乾隆还是时刻惦念着这个女儿。在和敬公主下嫁次年,乾隆又将圆明园花园赏给她居住。而且,乾隆4次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时,都将和敬公主带在了身边,简直一个妥妥的女儿奴。公元1755年,和敬公主迎来24岁生日。为了祈求爱女平安吉祥,乾隆特意赐“六和敬”宝庄一座,护卫人数增加一倍。另外,还一直为女儿赐护身符,终护身符数量高达5240。不只宠爱女儿,乾隆对外孙也是十分疼爱。和敬公主先后生有五个孩子,乾隆亲自给其中一个外孙取名,仅名字就有12个字:鄂勒哲依忒木尔额尔克巴拜。意思就是:“我外孙有福有寿,身体结实,我视为掌中宝贝。”这足见乾隆对外孙的宠溺。为了女儿外孙生活得幸福快乐,乾隆可谓操碎了心。公元1755年,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犯下不可饶恕之罪。按大清的律法,额驸要被处死,但终在来保的请求下,乾隆心软了,他不忍心女儿守寡,只好免了额驸死罪。之后第二次征讨准噶尔时,色布腾巴尔珠尔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请缨出征。在战场上,他一直冲在前面,以致于被飞铅打穿肋骨,依旧坚持。终,准噶尔被平定。公元1758年,色布腾巴勒珠尔因军功,被封为亲王,兼授理藩院尚书、金川参赞大臣。可惜因为此前受伤,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公元1775年,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因病去世。额驸去世后,乾隆担心女儿太过悲伤,于是又将和敬公主接回宫中,没事时就陪她说话散心。在父亲的关爱,和孩子们的陪伴下,和敬公主一直生活得很好。公元1792年,在额驸去世17年后,62岁的和敬公主走完了她的一生。和敬公主去世后,与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合葬在了北京朝阳区东坝。乾隆还亲自为公主和额驸题写了碑文。固伦和敬公主,一生被父爱滋养,因而成为乾隆长寿的女儿。她是少有的既有生前府邸,又有身后园寝保留至今的清代公主。(注:2021年,考古人员在北京东五环外,发现了一座断为三截的乾隆谕祭驮龙碑。经专家研究,终确定其为和敬公主园寝。)#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在岛屿读书#
5、公元1723年,13岁的包衣奴才黄氏参加了宫女选秀,并被顺利选中。只是,雍正皇帝并没有将黄氏纳入后宫,也没有将她留在宫中做宫女,而是将其赐给了四阿哥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其实早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乾隆皇帝便已经成婚了。在继位之前,乾隆皇帝身边还有八九个侍妾,其中有一位深得宠爱,她就是仪嫔黄氏。清朝时期,皇帝会给皇子指定嫡福晋或侧福晋,除此之外,还会赐予数量不等的官女子,这些官女子大多会被皇子纳入房中,成为侍妾,如果某位侍妾生下儿女,是有机会成为侧福晋的。据史料记载,仪嫔本姓黄氏,祖父是内务府营造司掌印郎中佛公保,父亲名为戴敏,原本没有官职,还是乾隆皇帝继位后给了他一个圆明园额外副总领的差事,也只是一个七品小官而已。从仪嫔祖父佛公保的官职来看,仪嫔只是一名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奴才,而且还是包衣管领那一种,包衣管领即我们所熟知的辛者库。其实,清朝有许多出自辛者库的妃子。比如说康熙朝,曾被视为“辛者库贱妇”的良妃,她是第一位出身辛者库得封妃位的妃嫔。雍正朝,五阿哥弘昼的生母裕妃也是包衣管领下人,乾隆朝,有名的包衣管领下人出身的妃子是令妃,即嘉庆皇帝的生母,嘉庆的生母是辛者库人,而且还是辛者库包衣汉人,这您应该想不到吧。如此看来,出身高低有分别,但造化靠的是自己,为何同样是出自辛者库,有的就能获得皇帝宠爱,甚至生下大清天子,有的就籍籍无名,以宫女身份混迹终生。除此之外,仪嫔黄氏还有一个叔叔名叫黄阿琳,是正黄旗参领兼佐领,也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女婿,不过,李煦在雍正皇帝继位之初就倒台抄家了。由此看来,仪嫔似乎是来自内务府的包衣汉人。从出身来看,黄氏应该是低的,她的出身还不如后来盛宠一时的令妃,令妃的祖父武士宜、父亲清泰都在内务府任职,而黄氏的父亲戴敏没有任何官位,出身之低,可见一斑。不过,对于黄氏来说,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就是参选宫女,万一被皇帝看中了,家族门第会得到一定的提升。既然是包衣奴才,那就必须要参加内务府组织的宫女选秀。而相貌出众的黄氏不负父母期望,如愿被选中。只是,黄氏被分到了四阿哥弘历身边服侍。关于仪嫔在乾隆继位之前的事迹,史料中几乎没有记载,不过有两件事与她是有关系的。第一件事是雍正九年四月十二日,黄氏怀上了弘历的孩子,但是却没见生育记录,推测应该是小产或流产了。第二件事是在仪嫔后来的祭文中有“习娴女史”和“勤妇功于紫掖”的描述,由此可知,仪嫔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还擅长刺绣等针线活。直到雍正十三年八月,为大清国操劳了十三年的雍正皇帝突然驾崩于圆明园。随后,宝亲王弘历即位于太和殿,他潜邸的十位妻妾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当然其中也包括黄氏。同年九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对后宫妃嫔进行了诏封,黄氏被初封为嫔,因在先帝大丧期间,并没有举行册封礼,因此黄氏的封号未定,暂称“黄嫔”。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仪嫔的初封为嫔位,与纯惠皇贵妃的初封是一样的,在乾隆皇帝初封的后妃中排第五位,排在孝贤皇后、贵妃、娴妃与纯嫔之后。就在乾隆继位后的九月二十五日,皇后富察氏、贵妃高氏等后妃前往田村殡宫祭奠,所用轻车只有七辆,不见仪嫔的身影,推测此时的仪嫔应该是已经处于病重状态。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年底,黄氏的名字却突然消失在了后妃名单之中,也就是说,入宫仅不到三个月的黄氏突然就去世了,那她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当然,按照正常的逻辑是病逝的,但也不排除受到后宫某位妃嫔的陷害,因为当时黄氏所受到的宠爱非同一般。话说,在黄氏被诏封为嫔的当天,乾隆还下了一道旨,将黄氏家人由正黄旗包衣管领移到正黄旗包衣佐领下,这是一种抬高后妃出身的做法,这个荣耀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享有的,皇恩浩荡,能够显示出乾隆皇帝对黄氏的宠爱。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后来的盛宠一时的令妃,令妃在乾隆十年之前已经入宫了,但一直到乾隆十六年才由包衣管领移到包衣佐领,抬入满洲镶黄旗,可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主要是因为她的儿子嘉庆做了皇帝。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待黄氏比对待令妃更加特别。因此,可以推测,这个仪嫔当时是得宠的,她在初次诏封中,与纯惠皇贵妃相同,都被封为嫔,也就是说,假如仪嫔平安地活着,她至少也是个皇贵妃。可惜的是,就这样一个备受乾隆皇帝宠爱的女人,却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以致于人们都忽略了她的存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黄氏没有早逝,她必定是乾隆初期宠爱的一名妃子,她的位分也不可能只停留下嫔位,极有可能荣至皇贵妃位。不久之后,乾隆皇帝亲自为黄氏挑选了封号,将其追封为了“仪嫔”。直到乾隆十七年,乾隆皇帝的陵寝竣工,仪嫔黄氏才被葬入了裕陵妃衙门,成为了第一位入葬裕陵妃园寝的妃嫔。这也算是她的殊荣吧!只是有点伤悲!资料参考《清史.后妃传》#四阿哥弘历#
6、在甄嬛传中,甄嬛搞死了皇帝,但是却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而且在雍正的葬礼上对各位大臣说,先帝有亲密旨四阿哥弘历,人品贵重,历练有成,以继承大统。虽然四阿哥也是甄嬛的儿子,但那毕竟是养子,终归不如自己的亲生儿子。关系近,但为什么甄嬛会那样做呢?第一,甄嬛的儿子鸿雁年少,若当了皇上,不仅不能服众,可能也会遭到四阿哥的谋反。在甄嬛还没有表明谁是皇帝时,就有亲王质问道,你别当我不晓得黄口小儿为国君怎能服众啊。虽说这只是他一人所言,但又何尝不是朝廷中众多大臣的想法呢?但在前朝到底缺少朝廷的制衡,还执意立自己的儿子为皇上,他的皇位也坐不稳,更何况还有一个四阿哥在旁边虎视眈眈。当时皇上病重,四阿哥被授权监国已经在朝中经营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威望。从小不受重视的四阿哥尝到了权力的味道,怎么会甘心拱手把皇位相让,必定会与甄嬛的儿子相争。可是把四阿哥抚养长大的甄嬛清楚的知道四阿哥的心计与手段。此前,四阿哥日夜苦读,成绩逐渐优于三个阿哥,但是他隐藏自身,故意向他人展示自己,什么也不会放松对皇后等人的警惕。后来在甄嬛的体验下,四阿哥更是误导三阿哥,让他为八爷求情。后三阿哥被贬为庶人,四阿哥失去了太子之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此种种,让甄嬛怎么放心自己还年幼的儿子与他相争,与其当时被迫退位,不如主动相让。如此,还能让四阿哥记得甄嬛的好,不会亏待他们母子。第二,皇帝是一个高危高压职业,尘寰,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经历这些。其实,皇帝虽然是一国尊贵的人,但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要做一个明君更是如此。不仅每天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还要善用玉臣之术,时不时地还得处理后宫的勾心斗角,肯定是忙碌的。先不说雍正在位这么多年,乌拉那拉氏害了他的多少子孙。先说甄嬛自己不仅给雍正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联手其他妃嫔害死了皇上,让他死不瞑目,多可怜啊,也难怪后甄嬛对皇后说,皇帝未必是天下第一的意识。先帝生前受了后宫多少算计,连他自己都算不清,哀家可怕极了。因此,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经历这些尘寰并不乐意让自己的儿子来当皇帝。第三,鸿雁是果郡王的亲生孩子。甄嬛想让他认祖归宗,在甄嬛出宫的这段时间里,他和果郡王相爱,便怀上了爱情的结晶。可是天不遂人怨。再一次,皇上派果郡王出差的时候,不幸传来了他遇难的消息,甄嬛本就伤心欲绝,又听到自己的父亲病重。为了找到杀害果郡王的凶手,也为了自己的父母,甄嬛毅然地开启了回宫复仇之路。可不曾想,这边甄嬛刚和皇上旧情复燃,那边果郡王就平安地回来了。面对眼前的这盘死局,甄嬛尽管十分的不舍,但也只能将错就错,把自己的孩子改成雍正户口,可是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后来皇上还是怀疑起了甄嬛和果郡王之间的关系,并命令甄嬛毒死果郡王,甄嬛怎么忍心呢?很想自己喝下那杯毒酒,却被果郡王看出了端详,偷偷地换了过来,自己喝了下去,后果郡王毒发吐血。甄嬛悲痛欲绝,说自己还爱他,要让果郡王带自己走,可是一切都完了,果郡王死在了他爱的女人手里。在果郡王后一丝气息断绝后,甄嬛目光凄然,甄嬛在果君王死后说出了真相,但谁也不能确定果君王到底能不能听到。对此,甄嬛也不清楚,但甄嬛心里明白,这两个孩子是自己和果郡王的,是他们俩的延续。当初甄嬛无奈之下给孩子改了雍正户口,但现在雍正去世了,为什么不让孩子认祖归宗,弥补当年的亏欠呢?果郡王生前风流潇洒,不受规则牵绊,一心只想做个闲散王爷,并没有什么追名逐利的心。所以甄嬛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就是想让他能像他父亲那样能够肆意地生活下去。第四点,甄嬛仍然顾念和雍正的那点情分,还是把雍正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不知道观众老爷们还记不记得甄嬛在雍正皇帝死后对他说了一句话。那个新花园你说你是过去,也许从一开始也都是错的。当时甄嬛眼神微微放空,语气低缓自在,回忆过去,甄嬛恨雍正吗?无疑是恨的甄嬛对他真心实意,可没曾想终被当成了替身,断送了这么多年的情爱。甄嬛的家族不玩儿心,可因皇上猜疑,便将他的一家都流放边疆。尝遍苦楚。这些怎能让人不恨,而让甄嬛恨的恐怕就是雍正让他亲手杀了自己爱的男人。因为恨甄嬛后对雍正出手,让他死不瞑目。但甄嬛对雍正真的毫无感情吗?年少之时,甄嬛便带着彷徨入宫,无意间与皇上相识相知、相爱。少年的感情为纯粹。那段初恋的时光,那些年的甜蜜欢笑,甄嬛难道真的就能说忘就忘吗?显然是不能的,否则真怀疑不会在雍正死后怀念一般的人。叫了他一声四郎也不会再说皇上驾崩的时候,神情凄哀,眼泪不绝。甄嬛对雍正还是有着几分情意的。也正是因此,甄嬛并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来当皇上,而是让雍正真正的血脉继承皇位,如此也算是成全了那些年的情爱吧。总之,甄嬛不让自己的儿子来当皇上,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年纪小,还没有实力继承大统,也只因为甄嬛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生活的那么辛苦,想让自己的儿子认祖归宗,同样也顾念当年对雍正的几分情意。
7、这一天,雍正正陪着怀孕的甄嬛吃饭,一向八面玲珑的苏培盛突然上前道:“敬事房的来人问,今晚是否翻牌子?”皇帝听后阴沉着脸,面露不悦。直到棋嫔出事,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甄嬛和苏培盛做的局。为什么说这句话不合时宜?皇帝正陪着熹妃吃饭,此时甄嬛刚回宫圣眷正浓,但因怀孕无法侍寝,若是皇帝翻了其他人的牌子就是在打熹妃的脸,让她当众难堪,如果要是不翻牌子,可能皇帝也不愿意和熹妃盖着棉被纯聊天。可苏培盛偏偏这么问了,于是,皇帝沉声回答:“不用翻了,就在熹妃这里。”熹妃故作懂事的劝他去别处,皇帝也假惺惺地说:“陪着你呆着也是好的。”这一切都在甄嬛的筹谋里,她早和苏培盛策划好,就在这一唱一和间,顺水推舟的让皇上去了拽妃宁嫔处。二人客套了一番后,皇帝想了想说:“那就,春禧殿吧。”事情到此为止,才真正的放了大招,于是苏培盛趁机说:“只怕经过储秀宫,可又要听祺嫔在那儿嘀咕了。”皇帝自然要顺着苏培盛的话深思,朕宠不宠谁哪轮到着你一个小小嫔妃指手画脚,还在背后议论。皇家忌妇女嚼舌根,这一番话就让皇帝对棋嫔的怒气值上升,为后文发飙埋了一个伏笔。祺嫔一向爱使小性子,装病博皇帝欢心,就在气头上,小厦子进来通报:“储秀宫来人说,祺嫔身子不打痛快,皇上可要去看一看。”皇帝直接怼了回去:“不痛快就去找太医!朕又不会治病!”就是这一句话,甄嬛这一步一步连环套就让皇帝套进去了。刚回宫的熹妃自然要表现得大度一些,便和事佬似的劝皇帝好歹看望一下棋嫔,别真的病了。就这么一去,正好瞧见了祺嫔拿下人撒气的一幕,雍正一怒之将祺嫔降为贵人,迁出储秀宫。钮钴禄甄嬛和苏培盛这一唱一和就把皇帝当了枪使。自从甄嬛被皇帝伤透了心,一门心思搞事业,步步为营,一路开挂,后“四郎”撒手人寰,她将过继的儿子弘历捧上皇位,成为了后宫争斗的后赢家。而历史上甄嬛的原型熹贵妃,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但她却没有甄嬛这样步步惊心,经历这么多曲折。譬如回宫生下的这对双胞胎,其中之一爱新觉罗·弘曕在历史上是雍正帝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他的生母是刘谦,一个不起眼的妃子,因为果郡王允礼无后,过继给王允礼做继子,并命其承袭果亲王。熹妃长相端正娴静,她的上位不是工于心计而是在于其教子有方,并且福泽厚。四阿哥弘历就是她好的作品。早在她六七岁的时候去街上做小生意,不管走到哪,生意都红火,连带她周围的商家都能一起跟着沾光,从小就被人称为“吉祥鸟”。钮钴禄氏出身于镶黄旗,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出身正统,但是父亲的地位不高,所以12岁的钮钴禄进宫参与选秀也只能从宫女做起,1704年康熙将她指婚给当时26岁的胤禛,由于出身卑微只能做藩邸格格,相当于侍妾,连侧福晋都算不上,而且这一做就是十来年,而雍正当时也不怎么瞧得上她,临幸的次数少之又少。可钮钴禄的命数就在于天要让其飞黄腾达,自有福报帮你排除万难,就在做格格期间的一次临幸中,钮钴禄就怀孕了,这个孩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11年8月13日,钮钴禄生下了生皇四子弘历,从此人生开了挂。一次时疫流行,雍正不幸患病,其他妃嫔都束手无策,唯有钮钴禄挺身而出日夜照看,煎汤熬药,无不周到,此番所为让雍正大为感动,开始真正注意到了这位“王府格格”。一次,康熙皇帝在圆明园牡丹台赏花游玩,此时刚10岁的弘历正好也在,他背了一首《爱莲说》,朗朗上口,一字不错。康熙见这位皇孙聪颖过人,大喜,便要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也就说福气会超过康熙,这是一句极高的评价,钮钴禄也因此出现在康熙面前,谢恩之时,康熙见女子端庄娴静,儒雅秀气,连声称赞她也是个有福气之人。于是钮祜禄氏从牡丹台之后,真正的获得了雍正的恩宠。雍正登基后,立刻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行了册封礼,但是雍正八年的时候,熹妃就已经是享受了贵妃的待遇,但是历史上却没有册封礼的相关记录,不过,这并不影响雍正对她的敬重和对他们儿子的喜爱。此时,年贵妃早逝、齐妃失宠,熹妃儿子又被立储,地位仅次于皇后。册封不册封已然不太重要。雍正帝崩逝,从正大光明牌匾后取出谕旨,宣布25岁的弘历即位。此时的熹贵妃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乾隆帝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凡是以皇太后为重,有言必遵。乾隆帝的四次南巡,四次东巡以及其他出游,都奉陪太后同行,遇到太后寿辰,乾隆必然彩衣蹈舞,承欢膝下。钮钴禄氏86岁寿终正寝,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有句话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纵观钮钴禄氏的一生其实没有多么波澜壮阔,但是从后期乾隆皇帝的种种表现,我们也能看出,她的福运来自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也是来自她教子有道。如果她的修养不够,乾隆不会如此尊敬和孝顺,熹妃这一生为人母,为人妻,都是称职的。#头条故事会##四阿哥弘历#
8、《甄嬛传》中,华妃的一句话就铺垫了四阿哥弘历的心机,当时华妃对着皇后说:“刚才我过来的时候,看见四阿哥在湖边背书,那书背的,可比三阿哥顺溜多了。”华妃一向是直来直往的性格,她说这句话就是为了气皇后和齐妃,可是这个四阿哥的出场却并不是巧合。四阿哥一直不被皇上待见,正常的话,他不会出现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华妃自视甚高,也看不上四阿哥的出身,所以华妃不可能派人盯着弘历,而四阿哥能出现在华妃视野里,很大可能就是弘历自己设计的。而在嫔妃们给皇后请安离开后,原本在湖边读书的四阿哥,突然从石头后面探头探脑地出来,并且叫住了剪秋。这里的细节就说明了,弘历是有意引起华妃注意,让华妃在皇后和嫔妃面前提起自己的存在。后来,四阿哥对剪秋说:“嬷嬷们好久不管我了,我能向皇后娘娘请安吗?”看过后面剧情就知道,有一次皇后想要毒害四阿哥,是四阿哥的嬷嬷救了他,也算对他无微不至,所以四阿哥这里明显说的是假话,四阿哥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为了引起剪秋的同情,另一方面说明自己没有亲信,谁抚养自己都不会担心其他问题。后面确实如四阿哥所想,剪秋建议皇后抚养四阿哥,可惜因为皇后顾及四阿哥卑贱的出身,并不愿意。由此可见,四阿哥想要得到甄嬛的助力,也是筹谋已久,甄嬛赢了后宫所有人,却唯独被四阿哥利用,四阿哥的心机,果然是从华妃嘲讽齐妃的时候,就铺垫好了啊。#甄嬛传里的经典情节##影视杂谈#
9、弘历被秘密立为储君,而他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并不知道此事,雍正为了更好地保密并且保护弘历,决定在对待诸子上不再有任何异样,给他们相同的待遇。但是没过多久,为了弘历顺利继位,雍正亲手为弘历处理掉了竞争对手,雍正的另一个亲儿子——弘时。毫无疑问,这是因为雍正自己继位时遭遇的腥风血雨。九龙夺嫡,兄弟非兄弟,父子非父子,那种惨烈,唯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知凶险,才知残忍。雍正自然不想自己的儿子再次经历那种惨烈,所以早早替弘历打算好。为了让弘历继位,他甚至亲手设计了自己另一个亲生儿子弘时。雍正不像康熙,子嗣众多。史料上,雍正留有姓名的儿子仅仅只有十个,而且,雍正大部分儿子都早夭,并未活到能够与其他兄弟争夺帝位的时候。待雍正登基时,仅有四阿哥弘时、五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昼三子有能力争夺皇位。其中,六阿哥弘昼是出了名的荒唐。他对权力似乎根本没什么兴趣,他大的爱好是办丧事,因为他特别喜欢吃祭品。为了能吃到祭品,他就在自己家里办丧事,让家丁们站成一排,穿着丧服哭泣,自己则坐在上边吃着祭品,喝着茶,笑得甚是开心,当真是毫无忌讳可言。这样的皇子,自然是不会去争夺什么皇位的。那么,弘历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弘时。弘时比弘历年长,自认为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他野心很大,为人放纵,但是行事却不谨慎。为了彻底打击弘时,以免他威胁弘历继承大统,雍正做了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将弘时过继给了曾经的竞争对手八皇子允禩做儿子。雍正下了一道旨意,说允禩因为犯罪已经被撤去了黄带,玉牒内也除了名字,弘时作为允禩的儿子,怎么能不撤黄带呢?于是便把撤了弘时的黄带,交给了允禩,让其看管弘时。弘时就这样被列了大概四十条的罪状,革去黄带,去了宗籍,还改了名字叫阿其那,连老婆都被休了。一个月之后,雍正又下令幽禁弘时,只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弘时便郁郁而终,死在了高墙之内。雍正对弘时不可不谓狠心至极。雍正为何会如此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弘时呢?这是因为弘时曾为了皇位办了一件特别对不起雍正和弘历的事情。弘时自知弘历是大的竞争对手,他担心雍正会传位给弘历,便偷偷联合了八皇子允禩。允禩在争储的斗争中败给了雍正,心有不甘,他擅长韬光隐晦,收敛了锋芒,想借机生事。允禩看出弘时的心思,故意拉拢弘时,想要利用弘时架空雍正。弘时竟然真的投靠了允禩,还信誓旦旦许给了允禩,若他有朝一日登了大统,定会让允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大逆不道,那个曾经历血雨腥风的雍正,曾在争斗漩涡中的雍正,那个改变继位传统,就是为了避免孩子自相残杀的雍正,怎么会允许有人再次掀起风浪?没有什么悬念,弘时必然被雍正从皇位继承人的名单中去除姓名,而且为了防止他再兴风作浪,连他皇家的身份都一并抹去了。不过,与其说,雍正打击弘时,是为了弘历,不如说雍正是为了朝堂的稳固。在雍正眼中,弘历不仅仅是他的儿子,而是未来的天子。他保护的不是儿子,而是大清未来的主子。那么,雍正为何如此偏爱弘历,要选他继位呢?雍正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康熙特别喜欢弘历。康熙六十一年时,雍正带着弘历去宫中赴宴,康熙临驾了雍正所在的园子,第一次见到了还不满十二岁的弘历。康熙很喜欢弘历,甚至把弘历接到了宫里面。康熙对弘历也是费尽了心思,不仅亲自教他读书,还特意请了名师教他各种技能。得到康熙重视的弘历,文学骑射无一不通。康熙更加喜爱他,甚至夸赞弘历的福气比自己要大。因为宠爱弘历,康熙还特意召见了弘历的母亲钮祜禄氏,夸赞她是有福气的人。至此,雍正更加疼爱钮祜禄氏和弘历了。康熙作为一代帝王,不会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在皇权的聚集地,这么明显的夸赞,如果不是心中有意,不可能如此。所以后世便有传言,康熙是为了把皇位传给孙子弘历,才终选择了雍正继承大统,这也许就是雍正选择弘历的原因吧。#历史开讲#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
10、康熙42年某夜,四阿哥胤禛在府上独饮。酣畅淋漓之时,一个面容姣好的女子冲到他的面前,不由分说地抢过他手里的酒杯,两杯烈酒下肚,她面不改色道:“爷,妾陪您喝吧!”胤禛虽然被这个莽撞的丫鬟惊扰,但心里生起了几分兴致:我府上何时有这号人物?看她的穿衣打扮,要说是奴婢,倒也不是;但若是侧福晋,倒也未曾见过啊。眼下自己喝酒也是没趣,不如就遂了她的心意,让这位女中豪杰陪自己赏月喝酒吧!就这样,两人一杯接一杯,到醉眼惺忪的时候,就相互搀扶入了寝宫。在这之后,女子也成为了四阿哥的专属陪酒格格。这位大胆的女子,就是耿氏了。她出身卑微,父亲耿德金不过是一介小小管领。当时耿氏入宫选秀,心里原本做着当奴婢的准备。没想到,因康熙见三十出头的胤禛子嗣稀少,耿氏就被钦点,嫁入四王府当陪侍。不过,那会儿胤禛无心儿女情长,正为夺嫡之事蓄力谋划。就算是皇帝御赐,府上来了哪些人他照样没有过问。所以,真正和耿氏初见之时,胤禛并没有认出耿氏的身份。他能看得上耿氏,不仅因为她的酒量胜过一般男子,还因为耿氏懂得收敛锋芒。胤禛素来不喜后宫女人为了是是非非争斗不休,耿氏正是这样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深夜冒犯王爷,是她这辈子做过出格的事情。她知道女子入了深宫,命不由己,还是得留下一儿半女,才能保自己后半生性命无虞。所以她并不奢望能够得王爷多大的恩宠,只想靠自己的肚子,留下一个子嗣。胤禛后来和她生下了五阿哥弘昼,也遂了她的心愿。有了儿子以后,耿氏的日子过得闲适。她除了带娃、画画,还喜欢和好姐妹一起聊聊天。在耿氏生产之前,钮祜禄氏诞下了四阿哥弘历。因为四阿哥和五阿哥生辰相近,两个母亲自然就有了聊不尽的话题。后来,耿氏也教育儿子,要珍惜和四阿哥的手足之情,好好追随于他。没想到,原本是一句普通的教导,竟变成了押对宝的选择。钮祜禄氏后来深受胤禛恩宠,一路受封晋升,儿子弘历也继承了大统。和钮祜禄氏走得很近的耿氏母子,自然也就受到了荫蔽。耿氏后来活到了96高寿,体面风光地入葬。她这一生,有过幸运眷顾,有过努力一搏,在这之后,都是风平浪静的平凡日子。说真的,很多深宫女子,再怎么心有成府,野心勃勃,也活得不如耿氏那般智慧。她能够善终,靠的不是选对了人,而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这个故事出自于《中华野史》,本书记录了古代帝王将相,姬嫔妃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不同朝代的文人采撷了正史不敢讲述的内容著成此书,如今又由由百名大学教授整理而成,可谓是看点满满。秘史未必不可信,因为正史是在统治者的监督下,文官删减美化撰写而成。在正史中语焉不详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记录者的不同表述窥见一斑,可以还原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有人评价道:“野史未必野,正史未必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中华野史》不仅涵盖了正史不敢记录的内容,对各个朝代的风土人情,习俗见闻也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长见识。在有趣又八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加深对于某段历史的理解,突破自己的既定认知,从名人的另一面去理解复杂的人生。本书在翻译的可靠性上,有学者的反复推敲验证,其接近文本原义,是值得信赖的历史读物。如果你对后宫秘闻、名人轶事感兴趣,我建议你看看这本引人入胜的《中华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