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的妻子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17 15:50:20 浏览

张贤亮的妻子

1、1981年,《牧马人》拍摄现场,19岁的女主角丛珊眼泪直流,害羞地说:“茂哥胸口上都是毛,我不敢抱上去。”谢晋导演说:“拿剃须刀来!”朱时茂:“刀下留情,我有一个好办法!”在剧中,农场老郭给许灵均做媒说:“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开金口,我待会儿给你送过来!”时隔30年,这句台词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让很多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也爱上了《牧马人》这部电影。《牧马人》的电影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当年这部小说可谓火遍大江南北。1981年,谢晋导演“三顾茅庐”请来了著名作家李凖(zhun),改编剧本,准备把它拍成电影。男主角选了29岁的朱时茂,当时朱时茂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青年男演员,而且已经有了女朋友。女主角却选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19岁的丛珊。当年,谢晋导演筹拍电影《王昭君》时,丛珊和同学吕丽萍等人去参加试镜,演了一个小品。但一晃7个月过去了,一直都没有消息,丛珊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不久后,她收到了谢晋导演的信,邀请她出演《牧马人》。丛珊高兴,但中戏规定大一大二的学生,不准外出拍戏,大一的丛珊自然也不能例外。谢晋导演听说后,亲自找到了中戏的校长,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番唇枪舌战后,谢晋导演说:“女孩身上这种青春气息可谓稍纵即逝,以后倘若演技成熟了,这种气息也就不复存在了。”后,校长还是点头默许了。到剧组后,导演为了让她更加适应角色,安排她单独去一个石灰窑厂体验生活。丛珊一个娇娇弱弱的小姑娘,硬是和厂里的工人们一起工作了一星期,回来的时候,手上磨出了水泡,人也瘦了10多斤。朱时茂再次见她大吃一惊,问她:“你怎么了?”丛珊忍不住哇一声大哭起来,朱时茂连忙劝她:“做演员就是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说完还把买来的好吃的分给她,又拿来药膏给她涂上,两人的关系渐渐拉进,丛珊把朱时茂当做一个大哥哥来看待。为了演好秀芝从少女到少妇的心路历程,丛珊和剧中的小演员方超一同生活,走哪儿带到哪儿,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但到感情戏时,从没有谈过恋爱的丛珊还是会感觉不知所措,害羞的脸通红。有一场在草原上拥抱的戏,丛珊总是进入不了状态,见她害羞,导演鼓励她:“这里没有别人,你大胆一点。”丛珊却开始哭了起来,她说:“茂哥胸口的毛,我有点害怕。”谢晋导演顿时哭笑不得,准备叫人拿剃须刀来,朱时茂却及时拦住了他,细心的教她:“你是一个演员,演员就是要摒弃所有杂念,在这里你不是你自己,而是李秀芝,实在不行你就帮我当做木桩子抱吧!”丛珊顿时破涕为笑,终于完成了任务。《牧马人》上映后,观影人数达到了1.2亿,打破票房记录。先后荣获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佳女主角、佳男配角,第六届“百花奖”佳故事片,佳男配角等多部大奖。丛珊一炮而红,朱时茂也成了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许灵均和李秀芝的淳朴爱情感动了无数80年代的青年人,朱时茂和丛珊也成了佳荧幕情侣。当时的电影制作水平还很粗糙,但演员们人与人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演绎的唯美。就算30多年过去了,还是能感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曾有人留言问:“老许,秀芝,大家都在问现实生活种,你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呢?”朱时茂回答说:“虽然我们没有进一家门,但我们觉得这种关系比亲人还要亲!”你喜欢《牧马人》这部电影吗?#影视杂谈#

2、相伴55年的妻子去世,作家王蒙一度万念俱灰。然而半年后,80岁的王蒙,却跟认识6天的女记者闪婚,直言:“我想过活人的生活!”18岁那年,王蒙跟崔瑞芳恋爱了。热恋中的王蒙,浪漫极了——一天,两人走在大街上。崔瑞芳有点儿累,便说:“咱们坐电车吧!”电车一进站,王蒙一把将崔瑞芳推上去,自己关在电车外。崔瑞芳又惊讶、又着急,却看到王蒙站在马路上笑。等到电车当当地往前开,他突然跟着电车跑了起来!这不就是妥妥的电影桥段吗?王蒙,真有你的!当然,崔瑞芳的浪漫不输王蒙。一次,王蒙问:“你怎样证明你的真实的人生?”崔瑞芳说:“有你了。”王蒙又问:“怎样证明我的存在?”崔瑞芳又说:“有我了。”不过,他们也闹过分手。王蒙痛苦极了,写了篇名为《初恋》的小说,跑去找崔瑞芳复合。“分手以后的团聚,是命运给人的报偿。”崔瑞芳被他打动了,两人重归于好,这以后便生死相约。23岁那年,王蒙与崔瑞芳结婚了。那天,崔瑞芳穿着绿色镶花边的中式棉衣,王蒙穿着藏蓝色海军呢的中山服。两人拍了一张合照,吃了一顿炸酱面,便算是结婚了。未料,新婚不久,王蒙就被扣上了“帽子”,前往京郊劳动。他不想拖累妻子,让她跟自己撇清关系。可是,崔瑞芳选择跟王蒙同甘共苦。“只要我们在一起,我们不在乎今天,明天我们将会拥有。”29岁那年,王蒙突然给妻子打了一个 电 话:“我正在会上,号召作家们到下面去,我们去新疆好不好?”崔瑞芳一口答应:“我同意,新疆是个好地方。”于是,两人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定下了举家西迁新疆的大事。此时,他们有了两个儿子:长子山儿,次子石儿。到了伊犁之后,他们又迎来了女儿伊欢。之后,一家五口在新疆待了16年。直到1979年,他们回到北京。王蒙被安排在作协,从此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分秒必争,夜以继日地奋笔疾书——一共写了1600多万字,出版了100多部小说。他说:“写作就是休息,写作就是我人生的大快乐,不写作,吃肉喝酒都不香。”王蒙全身心投入写作,那么谁来打理这个家呢?自然全靠崔瑞芳了。她成为一个出色的贤内助,给予了创作期间的丈夫极大的支持和理解!王蒙搁笔的时候,两口子就肩并肩,挨在一起聊天,内容海阔天空:天文地理,诗文歌赋,古今中外,人生感受,世事哲理……两口子都是话痨,只要他们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以至于,女儿伊欢忍不住问:“你们累不累啊?”当然,王蒙夫妇有个原则:“不听、不传旁人说的闲话。”平日里,这对夫妻也会吵架。不过,他们约定:“如果一方真的动了肝火,另一方即使有理也要让三分,待气消了,不那么激动了,再作一次长谈。决不做‘你蹦一尺,我跳一丈’的蠢事。”因此,两人很少真的吵起来。他们还规定:“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一定要跟另一方诉说,然后相互劝解、消融,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正是这样的相处之道,让夫妻俩恩爱两不移。50多年来,两人风里来,雨里去,云里飞,地上走,始终在一起,彼此不曾分开。后来,崔瑞芳写了回忆录,谈及两人的爱情:“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人生旅程,结婚以来,我们从没有婚外的风流故事,他更不会去拈花惹草,我们珍惜的是我们自己。”朋友张贤亮对王蒙的不沾绯闻,“愤愤不平”:“一个作家,怎么可以没有绯闻!转念一想:好的女人被他娶到了,你有什么办法?”然而,就在王蒙的作品遍地开花之时,崔瑞芳却先走一步了……2012年,崔瑞芳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告别遗体时,王蒙忽然大吼一声:“瑞芳!”发妻去世后,王蒙“一度万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怎料半年后,80岁的王蒙与60岁的女记者单三娅,认识仅仅6天,就登记结婚了……他直言:“我想过活人的生活!”当然,找个老来伴,互相陪伴彼此照顾,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毕竟,崔瑞芳在世之时,王蒙对她一心一意,从来没有风流韵事。那么,崔瑞芳走了,王蒙为什么不能续弦,不能勇敢追爱呢?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友友们留言讨论~参考书籍:《凡生琐记:我与先生王蒙》——方蕤(崔瑞芳的笔名)#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3、据说,某报今天出了一篇“深度报道”,题为《农民工译海德格尔走红后:收入低怕妻子看不起,获高校面试资格》,让“农民工”陈直先生再度成为热议。可我始终不能理解,何以“农民工”爱好阅读,竟也会成为石破天惊的新闻。我是1980年代后期生人,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在那个广东东北部小农村里,这几乎是一个常识:工厂打工人几乎都爱阅读,几乎都是“文学青年”。《故事会》《读者》《知音》《人之初》《婚姻与家庭》《今古传奇》自然是热销的,诸如《青年文摘》《江门文艺》《佛山文艺》等等比较“文艺”的,“农民工”群体也是大受众之一。甚至包括《十月》《收获》《芙蓉》《花城》《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小说界》《杂文选刊》这些被“白领”视为“高级读物”的,几乎在每一间工厂、工地床头都能找到。我为什么敢这么武断,因为那些时日,我所有的“精神读物”都是返乡“农民工”看后丢下,我捡起来成为己有的。我家附近很多工厂,我时常会溜进去瞧一瞧;而我的父亲则就是俗称的“包工头”,整整10多年暑假,我都是随着四处迁徙,也不断迎来送往着各省各地“农民工”。他们看什么,我也很了解,什么王朔张贤亮红楼梦鲁迅飘红日家春秋儿女英雄传,应有尽有。所以,至少据我了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并没有尔等“非农民工”想得那么贫瘠。是智能手机普及后,才让很多群体慢慢告别了阅读。在我的记忆中,“海德格尔”确实没见人读过。但尼采叔本华克尔凯郭尔我就知道有一位十分热爱,也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也是在自学英文。他大我几岁,和我一度是很好的朋友。他上高中时,母亲病逝,家境又太差,不得已退学,从此流落汕头东莞各大电子厂。我则以不同的方式走入“大城市”,交集越来越少,近乎失联。6年前,我再度见到他时,他孩子都12岁了,自言做着小生意,志足意满之状。他是否还熬夜看周作人散文,是否还会为了康德一句话热烈流涕,我没有问。读什么不再重要了。我也没资格问。2005年,我还在上中学。那个夏天,快要暑假了,班上两个同学拉我去汕头礐石玩。当晚,托同学关系,是在一家电子厂借宿的。宿舍里头有一个男生,来自四川,约莫十五六岁,听说我也爱阅读,喜不自禁的样子,连连拉着我到他床头,翻箱倒柜欣赏他藏书。他特别喜欢张爱玲,张爱玲作品和研究著作见一本买一本,足足有半个人高,谈起阅读体会神采飞扬。次日告别,他依依不舍,还送了我一本。倏忽17年过去了,我经常怀念他。不知道他是否过得好,是否还在读张爱玲。

4、当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因为有大量亲热戏,而被禁止出版。那为什么我们还能看到它呢?因为对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如果你只关注亲热戏,那你就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作家劳伦斯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倾注无数心血的一部。故事讲述了贵族阶层的查泰莱爵士因为参与战争而受伤,导致无法进行夫妻生活,因而也无法生育后代。他美丽大方的妻子康妮本打算和丈夫来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整日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变得越来越神经质。大概生病越久的人,心理总会有些变化。突然有一天,查泰莱爵士对康妮说:“你去找人生一个孩子,来继承我的家产与爵位。”康妮听到这些话,十分恼怒,她不能理解,丈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在共同生活的这两年里,康妮已经肉眼可见的衰老了。生活的压抑让她不能呼吸,可她又无处可逃。这样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可是,这一切她还能忍受,直到丈夫明确说出,让她出去找别的男人生孩子。仿佛是压倒骆驼的后一根稻草,康妮心里也有怨气,她想那不如我就去试试。说来也巧,查泰莱爵士刚聘请了新的守林人,他就住在小树林的木屋里。有一次,康妮单独出来,刚好看到守林人在小屋里洗澡。看到这一幕,康妮并没有捂着脸跑开,反而是怔住了。守林人身材匀称,肌肉结实,这是一种健康的美,一种有活力的美。对比整日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康妮的心动了。特别是,在当天晚上,康妮回到房中,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已经干瘪的身材,她有了新的冲动。康妮和守林人在一起了,在一次次亲热之后,康妮觉得自己的身心又重新活了过来。守林人叫梅勒斯,是一名退役军官。开始,他并不想成为像康妮这种贵妇人的情人。可是,在和康妮的接触中,他们彼此心灵相通,越发觉得对方是不可多得的爱人。后来,康妮怀孕了。但是,康妮决定不把孩子给查泰莱爵士。哪怕是离婚,康妮也要和梅勒斯在一起。虽然,在庄园里,康妮的物质生活十分优渥。但是,没有精神生活的滋润,康妮就像一具行尸走肉。劳伦斯所描写的时代,正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崇尚物质追求,金钱至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机器代替了人工。而查泰莱夫人的背叛,恰恰是无法忍受这种冷冰冰的关系。丈夫查泰莱仿佛和他那个电动轮椅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机器人。他对于康妮没有感情,只有命令和执行。康妮在情人梅勒斯身上,才体会到那种作为女人的幸福。这部小说以风格大胆露骨著称,劳伦斯的朋友曾多次劝说他,将一些“激情”场面删减。可是,劳伦斯反复斟酌,还是舍不得删除。也因此,《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直被封禁。直到1960年,在35位社会名流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证,力证它的文学性,才得以解禁。而刚一解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风靡英国,出版社一再加印,短时间内就销售300万册。而它对于我国作家也有很大影响,像林语堂、陈忠实、贾平凹、张贤亮等人都曾受其影响,而在自己作品中创作出和康妮相似的人物。真心推荐大家欣赏劳伦斯这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看一看健康的婚姻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相信读了这部小说,你会对时代、婚姻、人性、有更深的认识!#张贤亮的妻子#

5、“你可以找别人生孩子,让孩子来继承我的财产”,男人对自己年轻漂亮的妻子劝说着。没多久,妻子果然和丈夫的好友举止亲密,随后又和守园人深入交流,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女人名叫康妮,是英国一家爵士家庭的千金,肤白貌美身材玲珑有致,是一位很有涵养和学识的姑娘。15岁的康妮曾经被母亲带到巴黎、罗马等地去学习交流,开拓了视野,18岁被姐姐带出去玩,她就露营期间和男同学同宿。所以,在嫁给29岁的男爵之前,康妮就已经从女孩变成了女人。1917年,23岁的康妮还沉浸在新婚蜜月之中,却被告知了一个巨大的噩耗,丈夫在战场上受伤半身瘫痪,她必须要从此守活寡。一开始康妮仍对丈夫不离不弃,可时间长了难免心生怨怼。丈夫整日闷在家中迷上了写作,呼朋唤友结交了一些作家书友,康妮只能闷闷不乐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一日比一日颓废下去。父亲心疼女儿花枝招展的年纪却已经渐显出老态,只好建议她去寻找一位情.人,“你没有被滋润,整个人一点活力都没有,就像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父亲的建议给了康妮一点光明,她开始寻找伙伴。恰好丈夫经常往来的书友里有一名男子很得康妮欢心,一时耐不住寂寞的康妮便和这位男子成为了伴侣,久违的愉悦让康妮忘了负罪感,她和男人约定私下见面的时间,频频幽会。但,两个人毕竟没什么感情基础,康妮只是图一时享乐,时间长了,难免有些厌倦,男人对于康妮的目的过于直接,也没有什么情感上的宽慰,于是康妮选择和他分手开始搜寻下一个目标。一天,男爵丈夫在和作家们交流写作时谈到了关键问题,压抑太久的男爵忽然萌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让貌美的妻子去和别人生个孩子,当然,这个想法一出,首先震惊的是康妮。她不确定丈夫所说是真是假,没有哪个男人能如此大度,而男爵继续劝说她,这偌大的家业总要有人继承,我不介意血缘关系,但是这个孩子必须得咱们一起抚养,将来承继我的男爵职位,也是挺不错的选择。康妮试探地问丈夫是否真的不介意自己和别人生孩子?男爵:“我相信你选人的眼光、口味和能力,你不会让不搭轧、下人、或和我格格不入的男人碰你的,我希望你找一个有品位的……”墨菲定律说你越担心发生的事情,往往就一定会发生。康妮得到赦令后,竟然爱上了一个低等仆人,男人身体健壮,压抑许久的康妮迷恋上了仆人不可自拔。偶然的机会下,也是合该有事的天时地利人和,仆人和康妮发生了超越道德的关系,没多久,康妮就怀孕了。男爵自然不能接受这个下等的孩子,而仆人的妻子也发现了这段不堪的关系,开始大肆宣扬,不仅让仆人颜面扫地,也让康妮陷入了两难......这部小说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劳伦斯所写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仆人名叫梅勒斯,实际在小说之中关于康妮和梅勒斯之间的故事大幅度铺垫开展多达七次,这七次之中,从细节的描摹和放大,表现了主人微妙的人性转折,也意味着康妮的觉醒。这部小说是劳伦斯的绝笔之作与大成之作,对整个20世纪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单就中国文学来说,现代作家林语堂受它影响写下了《红牡丹》,郁达夫同样深受这部小说的影响。当代作家中受到直接影响的人就更多了,比如陈忠实受女主人公康妮的启发在《白鹿原》中塑造了田小娥这一角色,张贤亮受启发写下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贾平凹受启发写下了《废.都》,王小波受启发写下《黄金时代》。劳伦斯着重在人物情节处进行大笔墨的渲染,同时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极为充分,写的又具有美感,又动人。当然,也正因为劳伦斯的不吝笔墨,导致这本小说要经历许多坎坷才能上市销售,出版商建议他删减,劳伦斯表示每一处都是精心创作,删除犹如割肉,坚持不肯妥协,于是这本著作始终无法出版。劳伦斯重病在床时,他实在担心自己离世之前无法看到心爱的著作出版,只好忍痛做了删节版。可是,出版商们已连删节本也不愿意出。1930年3月,劳伦斯被肺结核夺走了生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45岁。劳伦斯去世后,伦敦的出版社的未删节本开始销售,第一天就把印刷的20万册卖完了。之后,加印的300w册也瞬间销售一空,从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劳伦斯的这本小说都在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6、【老电影《牧马人》突然走红,37年前的电影凭什么击中这个时代人心】“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儿给你送来。”牧民郭piǎ子跑到了许灵均屋里,问了他这句话。这是电影《牧马人》中的片段,近突然在抖音上火了起来,并配上了木心的诗句: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牧马人》这部电影拍摄于1982年,男主角就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小品演员、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不得不赞叹,人家年轻时竟也是小鲜肉一枚。这样一部电影,竟然时隔37年后再次走红于网络,不免令人心生诧异——它的“爆点”到底在哪里?仅仅是像片段开头讲的那样,许灵均不劳而获了一个老婆吗?恐怕观众还没有浅表到这种地步。《牧马人》的再次爆红,我相信一定是与这个时代产生了共鸣,也击中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部电影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故事讲述了知识分子许灵均因父亲是资本家而被错划成右派,并被下放到西北敕勒川牧场接受劳动改造。初时,绝望的他也曾想过一死了之,但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此后20多年中,他与当地牧民一起劳作生活,并与四川逃荒而来的农村姑娘李秀芝结婚生子。“文革”结束后,许灵均得以平反,此时他的父亲许景由也从国外回来,想带他回美国去继承财产时,但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投身建设祖国的大潮中。这是一部有着深刻时代背景的影片。比如,片中就连小孩子都会喊许灵均一声“老右”,这个称呼饱含蔑视,当事人更是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这里的时代背景便是60多年前的“反右运动”。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除了从历史课本上简单了解过那个时代之外,很少有机会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很难对许灵均所遭遇的磨难感同身受,进而在这方面产生共情的机会也就很小。正如前面所讲,影片中的那段时期并不是一段美丽的过往,这从同时期的其他“伤痕文学”作品中也能感受的到,基本上都是揭露岁月苦难与人性丑恶,控诉自己遭遇的精神创伤。但你只要看过一遍电影就会发现,与那些作品相比,《牧马人》有着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在岁月苦难中,每个人都坚守着人性美好,牧民质朴善良,秀芝识大体、明事理,难能可贵的是,越是苦难,越能绽放生命的光芒,压迫磨难没有消磨掉许灵均对祖国的热爱,反而锤炼出了他的坚定毅力与报效国家的决心。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一扫“伤痕文学”固有的阴霾底色,让《牧马人》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基调。这种基调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实现了契合,即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国家愈发欣欣向荣,繁荣强盛。但是,光这一点还略显单薄,正如开篇所说,《牧马人》的再次爆红,还因为击中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便是我们对“纯粹”的向往。所谓纯粹,便是对一件事的专注投入,不为外物所移。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纯粹就能够成为一种力量,而这部电影展现出的便是“纯粹的力量”。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许灵均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他为什么放弃出国?就是因为他对祖国纯粹的热爱。这种热爱,让他能够把自己的根在这片土地上扎得足够深,让他感受到自己和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反过来,这片土地也给了他向上生长的力量,让他满怀抱负,并坚信这个国家有扭转乾坤的生机。许灵均和李秀芝两个人的爱情也是纯粹的。二人相识于彼此落魄之际,面都没见过,别人就帮他俩把结婚证领了。但是秀芝对许灵均一直是真诚信赖的,她不会因为“老右”的帽子而否定这个人,相反,她一开始就认定自己“遇到了一个好人”。后来,当许灵均欣喜于自己得到平反,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的时候,秀芝说在她眼里,他一直是许灵均,“他就是当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马我也不嫌弃。”秀芝话语质朴,却堪称劳动人民纯粹的爱情宣言。还有秀芝教育儿子要有志气那番话: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才有意思,花的才心里安逸。像我买盐,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换来的;我买辣子,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赚来的;我给你买小书,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钱,一个也不要,这叫志气。秀芝这番话讲出了一个朴素纯粹的道理:生活是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的。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用一份付出换取一份回报。回到现实,李子柒视频为什么能走红海外?不也是展现出了生活应有的样子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敕勒歌》不仅描绘了北国草原的壮丽风光,更是抒发了草原牧民热爱家乡的雄阔豪情。影片结尾,许灵均回到了敕勒川牧场,回到了他用汗水浸过的土地,回到了患难与共的亲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让我们看一眼自己脚下的土地,这样的故土家园、大好河山、至亲好友,我们又怎能不爱怎能不热泪盈眶?!

7、《灵与肉》是我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中主人公许灵均的坎坷人生和他与妻子李秀芝的感人爱情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上映于1982年的影片《牧马人》由著名导演谢晋先生执导,剧本就是改编自张贤亮先生的短篇小说《灵与肉》。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由朱时茂和丛珊饰演。辽宁美术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的连环画《牧马人》根据同名电影编绘,由著名画家李林祥先生创作。李林祥先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擅长年画和连环画,曾任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

8、说,《人世间》是伤痕文学,真是冤枉梁晓声了。剧中周氏工人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五口(老婆没工作后来还成了植物人),这能叫伤痕?周家的三个孩子活的风声水起,有理想有追求满满的正能量,这能叫伤痕?甚至剧中的道上人物,也有侠肝义胆,这种剧如果也叫伤痕文学,那人们也太容易受伤了吧!有意思的是,真正的伤痕文学《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却几乎没听到过类似的批评。当然,这里面有作者张贤亮是亿万富翁,万民景仰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幽默。包括严歌苓的《陆犯焉识》,都是以幽默的笔触,来反映人类的挫折与困苦。虽然这微笑中含着眼泪,却成功击中了人性的柔软。而梁晓声同志则正能量爆棚,从他的成名作——三十多年前的《今夜有暴风雪》,到今天的《人世间》,都给人以强烈的忧国忧民、却壮志未酬的悲哀印象,太沉重了,这大概就是被误解为“伤痕文学”的原因吧。#张贤亮的妻子#

9、张贤亮——出名的作家,成功的商人,风流的男人,真实的文人,作家里会做生意的,商人里会写小说的。他1936年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盱眙,1951年他15岁到北京读书,1954年他18岁,读高中的他因为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在学校备受欺辱,不久后就被迫辍学。张贤亮的祖父是国民d政府的外交官,父亲张友农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来弃政从商,开过工厂,做过证券交易;母亲同样出身官宦世家,曾是哈佛大学和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她长得很漂亮,在大学里被无数男生追求。所以张贤亮曾说自己是真正的贵族,“也只有贵族的血统,才能养出我这样的人物。”1954年18岁的张贤亮携老母弱妹被迫离开北京,来到宁夏贺兰县,当了干部文化学校的语文教员,1957年21岁的他因为一篇诗歌被下放到农场劳改。1979年,43岁的他终于被平反,当了杂志社编辑,他说那22年他想的多的就是活下来,像个牲口一样活下来。1980年44岁的张贤亮以饱满的激情创作出了《灵与肉》等蜚声文坛的作品,创作呈井喷式状态。他三次荣获小说奖,九部小说被搬上银幕,其作品被翻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也挣了好多钱。1961年冬天,25岁的张贤亮从宁夏贺兰县的一个农场到距镇北堡集市买盐时,他发现在荒滩上耸立着的两座古堡废墟有特殊的视觉形象,研究之后发现,那两座土堡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戍边城堡。张贤亮由此想到,那地方距银川市区只有30多公里,可否办一个影视基地?1993年兴起下海经商热,张贤亮到银行78万元,买下了那片土地和古堡,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后来影视城发展成为中国西部著名的影视城,是宁夏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体验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和中国西部题材、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佳外景拍摄基地。有钱以后的张贤亮曾说羡慕的人是007,可以理解他为什么羡慕007,从21岁到43岁没有女人,肯定是性压抑性饥渴的,他的很多作品也反映了这点。他结过婚,有一个儿子,后来又收养了一个女儿,但他和妻子长期分居。2012年,一则“知名作家张贤亮包养5位情人”的微博在网上传开,沸沸扬扬,张对传闻不屑一顾,他说自己至少有20个女人。”张晚年时接受采访,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人生大的回报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我没有刻意地想要什么,但老天都给我了。”2014年张因肺癌去世,享年78岁。

10、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35年前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先生的“土地渴望生命和智慧”——为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所编的报告文学集而写的序(节选)公元前525年,释迦牟尼痛切地感到人生须臾却苦海无边。浩瀚的哲学著作又使人无所适从,而抛妻弃子,逃离宫庭,流浪到菩提迦耶的一株菩提树下修行。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思想发生了飞跃,也就是达到了顿悟,创立了佛教。佛教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现在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如果没有那一株菩提树呢?稍后,中国的孔夫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改革政策遭到失败,回到老家办起了教育。中国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就设在今天山东曲阜县的一方杏林里。弟子三千、圣人七十有二,皆出于郁郁葱葱的杏树园。西汉以后两千多年,孔子学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正宗。如果我们的嗅觉再灵敏一点,就可以闻到儒家经典里其实有一股苦杏仁的清香。在西方,生于公年前428年的柏拉图,待自己的思想已初步形成体系时,在雅典创立了他的传播基地,名为柏拉图学园。园内林木葱茏,据后世记载很像是一处风影优美的“旅游点”。这一片树林中结出了一颗硕果,就是亚里斯多德。他从公元前367年开始在这片林中倘佯了二十多年之久,终于成为继柏拉图之后的西方圣哲。现在,当我们评论西方文化时,追根溯源,总会寻到柏拉图身上。从亚里斯多德到圣奥古斯丁,从巴斯卡到怀特海,无不受了他的影响。正如怀特海所说:整个西方文化,如果要找一个恰当的概括,那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释而已。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整个西方文化,是在希腊的一片小树林里诞生的。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人类是树林里的猿猴变的。树林养育了猴子,当然还有其它动物,可是唯独猴子变成了人。变成了人的猴子们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就是走出树林。《圣经》的说法又不一样。据《圣经》记载人是上帝造的。上帝造了亚当和夏娃之后把这一对活冤家放到伊甸园。伊甸园名之为“园”,可以想像那是一处有树有水有花有草的好地方,我们的老祖宗就优哉游哉地过着不愁衣食的生活。可是老太太夏娃如目前某些时髦的女士,物质的牛富不能满足她精神的需要,竟受蛇的诱惑吃了禁果。她有了智慧不要紧,却害得亚当和我们这些当子孙的从此失去了伊甸园,“以致于人人都要“自谋出路”了。”不管是科学也好,神话也罢,我们都可以看到相同的两点?第一;人成为人的过程是在树林里进行的;第二,在人成为人,长了智慧之后人就走出了树林。那么,“人走出树林以后又怎么样呢?这是我看到过好的序,没有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至今对我们都具有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