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缸
1、“我死后把我装进缸里!”1995年,安徽85岁尼姑圆寂前安排弟子,3年后,弟子打开缸,发现她竟成了肉身菩萨。古代比丘尼不多,而修成正果的比丘尼更为少见,仁义法师姜素敏便是其中佼佼。姜素敏出生于上世纪一大户人家,家中父母富足且传统,自小便培育其琴棋书画,缠足修身,想着长大之后将她嫁个好人家,也算是能平淡一生。可姜素敏自小又和其他大户小姐不同,不知为什么她总喜欢跑到寺庙听僧人诵经,并且记性极好,不过几年便能熟练背诵各路经文,15岁那年,她又虔诚告知父母,自己想要出家。父母哪能答应她这个条件,他们只当是孩子没长大,又加快了为其寻找婆家的进度。找了许久,父母才寻到一户,自己满意的人家,男方家中富裕,且男方本身也是知书达理的知识青年,女儿一定喜欢。姜素敏不想嫁人,又不想忤逆父母,只好百般为难对方,还要求结婚之时要穿着法衣,可男方是真喜欢这个温柔甜甜的姑娘,不管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一一答应。姜素敏因为被对方诚恳打动,索性答应了这门亲事,她安慰自己,既然不能出家,自然有别的方法能够帮助自己修佛。婚后姜素敏便开始学医,想要治病救人,帮助大众,也算是以此礼佛,修身养性。她的丈夫也是个心怀家国的有志之士,竭尽全力支持姜素敏治病救人善举。只可惜这对互相体贴的夫妻只相处几年,便天人永隔。丈夫去世这年姜素敏只有29岁,悲痛下,她认为自己尘缘已了,转身便奔赴五台山落发出家,法号仁义。落发念佛,仁义法师,仍不忘自己年轻时学的技艺,附近穷人小病小灾她都无偿伸出援手,人人口耳相传,都知道仁义法师妙手仁心。仁义明白,出家并不是彻底避世。日寇侵华,五台山这种佛门净地也未能幸免,她看着山河疮痍,心中感慨,想着自己应该为百姓再多做些事情。在信念驱使下,仁义法师又去沈阳中医学院进修,学成后便四处看病救人。她坚守一个念头,哪里有病患她就应该去哪里。几年后,仁义法师又随着军队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一次抢救伤员行动中她的左手腕还被敌军子弹击穿,可她没有半点懈怠,忍着剧痛持续工作。一介女流,居然在此等枪林弹雨环境之下坚守三年,不知挽救多少年轻将士的生命!战争平息,仁义还是没让自己闲下来,带着药箱行走四海,治病救人。为了节约成本,仁义总是带着一副笨重的石磨盘,这是中医里研磨制药的工具,有了它,病人便不用再额外花钱找药房制药,仁义还能根据病人病情灵活制药。她一双裹过的小脚,背着沉重石磨盘从东北走至九华山,又带着石磨从九华山到邯郸、石家庄,到山西浑源……仁义去过的地方不计其数,治病救人更是不收取任何费用,遇到贫困人家,她还会主动贴钱补贴药费。仁义法师这一走就是30年,直到72岁年事已高,她才重回五台山,受具足大戒,再次落发出家。1983年,仁义至九华山通慧禅林,她瞧禅林清幽古朴,气候宜人,可惜年久失修。仁义法师不忍心佛学禅林破败,拿出自己所剩无几的积蓄,将古寺重修,这一修又是三四年。几年间,她用超乎寻常的耐心将里里外外打点妥当,存款不足,她就取出自己的志愿军津贴,再不够,她就变卖家产,终于将破败的古寺修缮一新。礼佛修庙期间,仁义法师也没忘了自己坚守半生的信念,她依旧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下山救人,为掏不起医药费的患者采药煎熬,没有半分埋怨。禅林古庙修好后,人人都以为仁义要于寺中修复,可她却向弟子挥别,带着磨盘又下山救人去了。仁义这一去又是数年,直到1994年,她自觉大限将至,才回到九华山礼佛修养。次年十月,仁义预感限期后嘱咐弟子,千万不要将自己火化,死后要给她“坐缸”。修成肉身的比丘尼极少,弟子们也是将信将疑,但看师父如此真挚,也依旧按指示照做。仁义法师停食7日圆寂后身体坐缸,四年后弟子按规矩开缸时,惊讶发现仁义肉身居然未腐,皮肤如生,牙齿完好。比丘尼极难修成肉身,可人人都对仁义法师心服口服,她用一生时光践行佛道,治病救人功德无数,自然配得上这后正果,消息传出后,更有无数信徒赞叹不已,为其捐助金身。如今仁义金身仍在通慧禅林,保佑家国百姓。参考资料:《她是富家小姐,是中国志愿军军医,也是世界一尊女性肉身菩萨》——故里梦长安作者夹心
2、仁义法师19岁穿法衣嫁人,29岁遁入空门,留下遗嘱要求死后进行“坐缸”,三年后开缸发现她的女性特征竟全部消失!1995年的初冬,在九华山的慧通禅林内,仁义法师预感到了自己大限将至,便召来侍者弟子们嘱咐说,自己圆寂后不可火化,而是要为她进行“坐缸”。“坐缸”就是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将遗体放入陶缸中用木炭、石灰、香料等填充并且封缸。如果几年后开缸,僧人的肉身不腐修成了全身舍利,就代表这位僧人的福报到了,会被再塑金身成为“肉身菩萨”。这位笃定自己因缘已到的仁义法师是谁呢?她到底成功了没有?仁义法师俗家名叫作姜素敏,出生于辽宁沈阳。时局动荡之下,姜家却过得还算富足,父母不但送她去私塾读书,还单独请了先生来教她琴棋书画。但是她对当千金小姐丝毫提不起劲。在偶然接触了一些禅学书籍后,姜素敏就对佛法越来越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跑去寺庙中听僧人们讲禅。看女儿乐善好施、温和有礼,父母也就没有对她学习佛法过多干涉。然而到了15岁的时候,别的姑娘都在准备出嫁,姜素敏却想要出家。这下父母哪里肯依,连忙给她订了一门亲事。姜素敏在19岁还是妥协了,但还保留了一点“任性”,身穿法衣嫁了人。但姜素敏并未放下自己的追求,在婚后第二年考入了沈阳中医学院,潜心学习针灸。这一学就是6年过去了。学成回家后,她渐渐对这个丈夫也没有初那么抗拒了。然而好景不长,两人的感情正在升温的时候,她的丈夫因反对国d政府专政的行动失败,一病不起后郁郁而终。姜素敏心中悲凉,却忽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天意要她了断尘缘呢?1940年秋天,29岁的姜素敏终于完成了少女时的心愿,在五台山显通寺剃度出家,法号仁义。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不安分”的姜素敏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当志愿医疗兵,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作为一个裹了小脚的女性,她在战场上面临的危机,丝毫不小于其他战士们。就这样,医者仁心的姜素敏在战火中穿行,救下了一个又一个负伤的战士,用双手跟阎王爷“抢人”。有一次,姜素敏正在前线抢救伤员,一颗流弹突然飞来,直接打穿了她的左手腕,顿时血流如注。她却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只用纱布粗略地包扎了一下,就继续救治起了伤员。3年后,战争终于结束了,而姜素敏的悬壶济世却没有结束。她并没有选择回到寺庙,而是在沈阳202军医院继续行医,一直工作到了72岁的高龄。姜素敏再次“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带上她的石磨盘又云游了十余年。期间,她免费为病人诊治、制药无数,百姓们都尊称她一声“活菩萨”。行医途中,姜素敏偶然来到了慧通禅林,看着这座破败的寺院,她毅然拿出了这几十年的全部积蓄,誓要将慧通禅林修缮重建。她甚至迈着小脚,不顾年迈的身躯,亲自在工地上帮忙,直到建成后才安心在此礼佛。1995年,仁义师太留下了开篇的嘱托,停食7天后安然圆寂。僧人们按遗嘱为她举行了“坐缸”仪式,并于1999年再次开缸。只见仁义师太的遗体依然端坐,没有丝毫腐烂,还有两种“奇观”出现。一是仁义师太的女性特征全部消失了,胸膛平整,下身也呈长合的状态。二是她的姿势发生了变化,原本双手是放于膝上的,现在却变成了一手垂下,一手略略抬高呈捻针状,和她生前行医的姿态一模一样!仁义师太成了中国一例修成“肉身菩萨”的比丘尼,慧通禅林为她重塑了金身,供信众瞻仰参拜。从千金小姐到救世“菩萨”,仁义师太的圆满正是由自己的无私大爱修成的。以仁义之心济天下苍生,也难怪她能够求仁得仁了。
3、星云法师过世“圆寂封龛”这个原理就是简称坐缸 ,打坐方式隔绝空气,等待氧气耗尽厌氧菌就开始活跃 ,下面会放大量木炭和石灰吸水,之后空气就会变得干燥 厌氧菌停止活动 ,腐烂过程很快停止,遗体变干尸。
4、百岁老人死后用,儿子用水缸将其安葬。三年后儿子又将父亲挖出,当打开水缸后,让所有人都震惊了,遗体竟然完完整整地摆在眼前,没有一点腐烂的迹象。江西林先生的老父亲因病到了弥留之际时,家人都守在了老人身边,生病后很少说话的老父亲,一天夜里突然叫醒了儿子。跟他说了一句很神奇的话,老父亲说:“我要坐缸”。这是100多岁老人临终前的一句遗言,其它什么都没有说。据史料记载,民间用水缸来安葬死者的习俗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而林先生所在的江西省,至今依然有少部分地区还保留了这个习俗。但是往往这类遗体处理的过程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外人很少了解其中的奥秘。而这个“坐缸”一词对于林先生来说,别说看了,就是听也没有听说过。由于自己常年在外工作,自己平常很少回家,直到这次父亲生病严重,这才急急忙忙赶回家,所以对于“坐缸”一事他是一点都不知情。但这是父亲临终前的遗愿,再怎么都要满足父亲。于是,他找来邻居在邻居的帮助下,林先生很快找来了知道如何处理遗体的民间防腐师。来帮老父亲处理遗体。随后他找来两个大小不一的缸体,他先将父亲遗体放入大一点的缸里面,后再将小的缸体的盖子给盖上去,外面用水泥密封。然后外层用砖堆砌起来封好,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操作,父亲就已经埋葬好了。在三年后,林先生突发奇想,想打开水缸看看自己的父亲,当打开缸盖的一瞬间,惊人的一幕发生了,林先生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除了肤色黑了一些,相貌身体上基本没有任何的腐烂,虽然父亲身体的水分已经干了,但是皮肤还具有一定的弹性。真是不可思议,百岁老人被安葬在水缸里面,尸身能够保存三年不腐,不仅让所有人都质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老人下葬用的水缸仅仅是用了几块石头堆砌而成的。要说密封效果肯定不太好,而且在江西夏季温度可达到三四度,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老人的遗体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在众人都疑惑不解的时候,有人一再询问林先生,林先生这才告诉大家。原来在遗体放入水缸后,再用木炭和生石灰填满整个缸体,而木炭和石灰粉正是防腐的关键所在,因为它们有吸附作用。它可以让尸体的水分完全被吸干,也隔绝了外界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了尸体的干燥。通过这一简单的方法,达到了尸身不腐的效果。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坐缸#
5、“我死后把我装进缸里!”1995年,安徽85岁尼姑圆寂前安排弟子,3年后,弟子打开缸,发现她竟成了肉身菩萨。安徽的九华山风景秀丽,山峰奇秀,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上有一座“通慧禅院”,禅院香火旺盛。在这里供奉着一尊金身菩萨,这尊菩萨与别的菩萨不同,并不是用石料或者塑胶制成,里面是比丘尼所化的肉身菩萨,她是谁?为什么会化身肉身菩萨?围绕着她的一生发生了很多神奇的故事,这要从头说起。这个人就是仁义师太,她的原名叫姜素敏。1911年,她出生在沈阳的一个有钱人家里,虽然当时社会不太平,但是父母为她创造了良好的成长条件。由于家里是书香门第,思想也比较传统,家里人从小便给她裹了小脚,父母还送她去读了书,让她学习刺绣、女工等,想把她培养成琴棋书画皆通的大家闺秀。可是,聪明伶俐的姜素敏对这些都不太感兴趣,倒是家附近有一个寺院,她常偷偷地溜进去,听和尚念经,听大师讲佛,并对佛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社会比较混乱,百姓日子不好过,依靠香火度日的寺院也很是艰难,看到寺院里的师傅们总是吃不饱,姜素敏就从家里带一些物资帮助他们。父母知道这件事后,也没阻止她,反倒觉得她心地善良。就这样,小素敏渐渐长大了。她经常整天待在寺院里,父母觉得这样下去可不行,便给她订了一门婚事。对方家庭也很富裕,而且小伙子饱读诗书,很有修养,嫁过去之后,两个人相敬如宾,虽然说不上多恩爱,但是日子过得也算平静。丈夫家很开明,她提出想要学医,一家人都很支持。可是,结婚十年后,突然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姜素敏的人生走向。她的丈夫在一次群众游行中不幸被镇压者打伤,不久后就因伤势严重不治而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姜素敏始料不及,原本以为结了婚就跟佛门无缘了,可是命运又一次给了她机会。由于她和丈夫结婚一直没有孩子,在丈夫死后,她也没了其他牵挂,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出家。1940年,她到了五台山,正式削发为尼,法号“仁义”,也由此开启了自己的佛法修习之路。在修行的同时,她悉心为香客问诊,从来不收任何费用,这让寺院的人和香客都很尊重她。1942年,她得到机会到沈阳中医学院进修,经过四年苦心学习,医术有了很大的提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组成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开赴朝鲜,让人惊讶的是,她这个小脚的仁义师太也积极报名参加了。她想的是自己学医多年,可以在战场上帮忙救治伤员。到了战场上,在枪林弹雨中,她不顾自己安危,跟着战友们一起抢救伤员。一次,在救助伤员的时候,她的左手腕被敌人的子弹射穿,但是她沉着冷静地帮伤员处理好伤口后,才给自己包扎。三年的时间里,她拖着一双小脚救治了无数志愿军战士。战争结束后,她被安排到了医院工作,直到1982年才回了五台山继续修行。不久后,仁义师太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修复了破旧不堪的通慧禅林。之后,她又辗转各地,一路修庙、一路行善,给病人治病。在仁义师太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无论走到哪,她总是带着一个宝贝,那就是她的石磨盘。这个石磨盘大概有两百斤重,是她碾制草药的重要工具,每当她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后,她就会立刻去买各种中草药,用石磨将它们碾成粉,用来配制各种治病的药丸。因为石磨盘太重,很多人都劝她出门时不要带了,可她却说带着方便,毕竟,出门在外,这石磨盘也不是到哪里都容易买到的。后来,年纪大了,有人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她总会爽朗地笑着说她看到病人痛苦的样子,心里不好受。因为不忍心看到人间有痛苦,所以带着石磨走南闯北,悬壶济世,给病人减轻痛苦,送去健康。1994年,仁义师太病重,电报通知弟子思尚师太将她接回通慧禅林,没过多久她就吃不下东西。临终前,她交代弟子不要将她火化,等她圆寂七天之后把她坐缸,三年后再开缸。坐缸是佛教中的僧人圆寂后举行的一种仪式,思尚师太按照她的吩咐做了,三年后,当大家打开缸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仁义师太的肉身并没有腐烂,皮肤上的毛孔清晰可见,牙齿也是完好的,衣服也是紧贴在身上,并没有松垮,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还长出了黑头发,而且没有了女性特征。仁义师太是比丘尼修成肉身菩萨的第一人,接着思尚师太遵照当初的承诺,为她的肉身贴金,信徒们捐款筑成了她的菩萨金身,如今她的金身还被供奉在通慧禅林中。作为佛家弟子,仁义师太慈悲为怀,救苦救难;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当国家面临危难,她挺身而出,战火中救治同胞;她出身富裕之家,深明大义,赠医施药不求回报,仁义师太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令人尊敬的,受得起信众的供奉。#人物##洛子帅##2022生机大会#作者:陌上花编辑:梦晴空微蓝
6、2000年,江西一农民去世后,儿子将父亲的遗体装进了大缸。邻居们都说儿子不孝,但是3年后打开大缸时,所有人都傻眼了。这位农民叫林观荣,是江西上饶人,自小在山村里长大。由于村子临近佛教圣地灵山,山上佛寺林立,受这种佛教文化氛围的影响,村里很多人都信仰佛教。而林观荣则是其中特别虔诚的一个,他幼年时就有出家为僧的想法,但寺院住持说他俗缘未了,不能出家。而他就像佛寺的编外人员一样,一有空就和僧人一起打坐,诵经,做义务工,还把微薄的收入捐入功德箱。他发现上山下山的道路泥泞难走,就到山上开凿花岗岩,磨成石砖,再背到山上,铺设石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铺成了一条长达2000多级的石阶路。当僧众和上山礼佛的人,走在这条路上时,都会称赞他是“大善人”。突然有一天,他不想吃肉了,甚至闻到荤腥味就想呕吐,只能吃素。他到寺院请教住持原因,住持说:“可能是你与佛有缘,佛祖点化你,或者是你身上的佛性,让你不能再享受荤腥了。”林观荣抬头望着佛祖的塑像,仿佛被佛光照耀全身,他忍不住又问道:“既然如此,我什么时候才能功德圆满,死后灵魂升入极乐世界?”住持解释说:“光有佛性和佛祖的点化还不够,还要看圆寂后能不能成为舍利。死后将遗体装入大缸,密封千日,如果肉身不腐,就成为肉身舍利,可以塑金身,供千秋万代朝拜,这样灵魂就会往生极乐。”住持的一番话,让林观荣对成佛向往,他下定决心:自己死后不火葬,要缸葬。2000年,75岁的林观荣突发脑出血,住进医院。前20天里,他一直处在昏迷当中,后来突然清醒过来,对儿子林上水说:“我挺不了几天了,我死后只有一个心愿,就是缸葬。你如果不按我的遗愿做,我一生的修行就白费了。”林上水是个孝顺儿子,他不敢违背父亲的遗愿。在父亲弥留之际,他就去准备大缸。因父亲身材高大,小缸盛不下,他就找了一个大缸和一个口径相同的小缸。得知缸准备好了,林观荣才闭上了双眼。尽管周围的人都反对林上水这么做,连寺庙里的僧人也不赞同,他们认为林观荣没有超离俗世,还是入土为安才好。住持也担心,开缸的时候林观荣的遗体化为白骨,会遭人耻笑。但林上水对这一切不管不顾,他要坚决按照父亲的遗愿,分三步将父亲缸葬。首先是坐缸。他找来匠人,先在大缸里放入一个木凳,用清水给父亲擦净身子后,再给身上仔细地抹了好几层石灰,然后将父亲请进大缸,使他盘腿坐下。接着是封缸。在大缸里面放入木炭和黄纸包好的石灰,塞满后,再盖上小缸,用桐油和石灰密封接口。后将缸移到院中一个闲置的小屋里。对他这种做法,村民们都骂他是不孝子,父亲死了不入土为安,却把遗体装入陶缸。林上水的心里也忐忑不安:如果父亲遗体真化为白骨,不仅他功德不能圆满,自己不孝子的名声也会永远背下去。2003年11月29日,是封缸满1000天的日子,林上水把缸揭开后,发现林观荣的遗体竟然未腐,只是变黑变小了许多。林上水大喜过望,他请匠人先以石膏固体,再塑金身。然后供奉在家里的二楼厅中,日夜祭拜。来观望的村里人也震惊不已:难道林观荣真的修成了佛教所说的肉身舍利?其实,这是因为陶缸封闭性好,阻隔了外界的空气和细菌,石灰杀菌、木炭吸潮,三年之后成为干尸,不足为奇。从此以后,村里无人敢登他家的门,路过时都绕道走。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是死者的身份和“肉身佛”出现的地点都不适宜。如果死者是得道高僧,而他的“肉身佛”又出现在寺庙里,人们不但不会恐惧远避,还会前往瞻拜。但是林观荣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其“肉身佛”摆放在家里,这就让人感到阴森恐怖了。给主客都会留下心理阴影。人可以有信仰,但不能因为迷信,就在丧葬上标新立异,带累后辈儿孙,使他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其实环保的还是火葬,丧葬形式应该与时俱进。您如何看待林观荣的缸葬?欢迎留言讨论。作者:尤愚编辑:浅月琉歌资料来源:《江南都市报》2007.12.10《江西一孝子遵遗愿把父亲制成“木乃伊”》#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坐缸#
7、坐缸肉身不腐,主要是石灰,木炭,和密封的作用,在加上放缸位置的气温适宜的原因。
8、1995年11月28日,安徽九华山上年满85岁的仁义师太停食7天后圆寂,徒弟按照遗嘱要求进行“坐缸”。没想到3年后,徒弟打开坐缸,眼前出现惊人一幕,众人默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修成中国佛教史上首尊比丘尼肉身的仁义师太。正如她的法号一般,师太一生仁义无双。1911年,她出生在沈阳一所医院内,父亲姜福庆对她疼爱有加,取名姜素敏。小素敏懂事乖巧、性格温柔,琴棋书画、诗词文墨样样精通,尤其酷爱书法,虽然如此优秀,却也逃不过年代的束缚——“三寸金莲”。在一次跟随母亲去寺庙祈福时,她喜欢上听佛经,后来经常偷偷到庙里听僧人诵经念佛,她看庙里度日艰难,直接从家里搬粮食接济寺庙。逐渐长大的素敏找父母索要很多佛经学习研究,父母干脆找了一位佛法高僧教导她。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她竟在18岁时提出要削发为尼,父母被她的想法吓到,立马为她寻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不想让父母伤心,她只好答应结婚。19岁,她嫁到吉林通化,丈夫是当地有名的实业家,家境富裕。婚后,她经常乐善好施,帮助贫苦人家,原以为丈夫会不理解,没想到竟十分支持,还让她多多帮助难民。谁知好景不长,正当两人渐渐接纳对方时,丈夫在一次活动中不幸被伤,不治身亡。因为没有为丈夫一家延续香火,她被婆婆赶出家门。她想,这是佛门在召唤,于是前往山西五台山。1940年秋季的一天,蒋素敏在五台山显通寺削发为尼,取法号仁义。从此,她一面开垦农事,一面参悟佛道。她发现身边贫寒疾苦的人太多,却无力承担看病吃药,于是她决定潜心学医。1942年,32岁的仁义来到沈阳中医学院自费钻研医术,4年后学有所成,回到五台山。之后,她经常下山为村民免费治病。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救更多人,她报名加入志愿军,前往一线。为了全力抢救伤员,她冒着枪林弹雨,迈着小脚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有一次,她正在救助伤员,她的左手腕被打穿,顿时鲜血直流,可她竟默念大悲神咒,简单包扎伤口后继续抢救伤员。从1950到1953年,她多次受伤,却毫不在意,她挂念的是将士的安全。1953年,她回到国内,进入通化206医院,随后的23年时间,她不断辗转在各家医院,之后被下放到村里,虽然日子艰苦,可她仍然坚持治病救人。1976年,她终于再次回到通化,在当地办起诊所,行医施药。1983年,仁义师太来到安徽九华山,她路过通慧禅林,被禅林的寂静雅致吸引,想要在此修行。1986年,已经77岁高龄的仁义师太拿出几十年的积蓄修建禅林,为了质量和节省费用,她每天在工地干活,同时也在禅林空地上接诊患者,得空了就拿出陪伴自己几十年的石磨盘为患者制药配药。从来到九华山开始,除了修行参佛,重修禅林,每日问诊,她还不顾高龄,先后去往邯郸、石家庄、浑源、五台山,不管走到哪儿,她都背着这副200斤的石磨盘。有一次,一个徒弟不明白师太为何每次都要带着这石磨盘,师太说:“它是我的老伙计,我要用它为病人碾药制药。”徒弟又问:“可您不缺钱,为何要这般辛苦?”她一边碾药一边笑着说:“治病不是为了赚钱,看到病人痛苦,我心里难受。”1995年4月,85岁师太感知自己将不久于世,速速回到九华山通慧禅林。11月21日,她叫来徒弟们:“我将停食7日,待我圆寂之后,将我坐缸,3年后开封即可。”28日晚上7点,仁义师太圆寂。徒弟们遵照师太指示,将其坐缸。坐缸是圆寂后举办的一种仪式,先坐缸,再封缸,后开缸。如果几年后开缸,缸内的僧人颜面如生,肉身不腐,就会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1999年1月2日,仁义师太已经圆寂3年又2个月,师太的徒弟思尚法师小心翼翼地打开缸盖,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只见仁义师太与圆寂时并无异样,纹丝不动地坐在缸内,头上已经长出黑白相间的寸发,皮肤毛孔清晰可见,牙齿全部完好,手指上长出长长的指甲。放在腿上手指的姿势与之前不一样,右手是扎针形状,这分明就是她生前为病人扎针的姿势。思尚法师大喜,随后缓缓剪开师太的衣服,只见前胸已经平坦,腰部和臀部竟还有弹性。思尚法师大喊:“此乃肉身菩萨!”很快,仁义师太修成“肉身菩萨”的消息传遍佛教,她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夏谈古今其实仁义师太之所以能够修成“肉身菩萨”和她五十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和佛心有关,她严格执行比丘尼戒律,每日诵经念佛,每餐都吃“白斋”(清汤寡水,不放盐)。师太圆寂后,受她救助的世人纷纷上九华,感念师太恩德。纵观师太一生,她进入佛门,本想以佛心渡人,却看不得世间疾痛苦楚,行医救人。她说:“看到病人痛苦,我心里就难受。”她一生渡人,一世救人。她解救的何止是世人性命,更是留下宝贵精神,普度世代众生。#头条创作挑战赛# #历史开讲#
9、不是坐缸,是封龛纪念,然后火化!很多人应该是文章没看清没理解!
10、2000年江西儿子将父亲制成“木乃伊”,供奉在自家厅堂,今已有新家!“你听说了吗,隔壁林家小伙子竟然把他爸做成木乃伊了?”这样惊悚的话破天荒地出现在了江西的一个小村庄里,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听上去像是谣传的话竟然句句属实。那么在这个以慈悲为怀崇尚佛教文化的家庭里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才会让年过七十的父亲尸体被放入缸中做成肉身菩萨,儿子又将父亲以石膏塑起供奉于家中呢?故事的主人公叫林观荣,这位出生于灵山脚下一个的世代务农家庭的老农民自小就与土地打着交道,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逐渐让他感到枯燥,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恰巧的是,灵山不仅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更是著名的佛家圣地。林观荣从小在这里长大,受到了佛家文化的熏陶,在空闲的时候,就经常跑到山上的寺庙里去,学着庙里的和尚打坐,跟着僧人一起诵经,不知不觉中,佛教的思想就已经渗透进了林观荣的脑子里。长大后,林观荣依旧没有忘记礼佛这个习惯,即使他的收入微薄,也不忘捐出一些香火钱,寺庙的和尚都称他为心善的施主。结婚后妻子为林观荣诞下一字,秉持着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善良的心思,林观荣以著名的佛教典故“上善若水”为儿子取名:林上水。林上水出生后,父亲更是鞍前马后的给他灌输起自己喜欢的佛教文化,想让儿子也培养起跟自己一样礼佛的习惯。在他的努力下,林上水很快也对佛教兴起了浓厚的兴趣,而林观荣则是在这样狂热的熏陶下对佛教文化的热衷更进一步,他开始吃不下荤腥,变成了素食主义者。林观荣对自己开始吃素的行为感到开心,对他来说,这是他礼佛更加虔诚的征兆,可对他的家人来说,事情就没这么乐观了。因为林观荣也不强迫自己家人吃素,所以每次做饭都要单独做一份全素餐给林观荣吃,家人们叫苦连连。为了不那么麻烦,林观荣索性收拾了东西上山和僧人们一起住去了。由于经常性的上山,林观荣逐渐觉得人们上山需要一条更干净,更方便的石板路。想法产生之后他说干就干,花了多年的努力,亲自一块一块地把石板搬上山。石板路落成后,那些从前说他是个怪人的街坊也停止了讨论,开始纷纷夸赞他是个大好人。随着对佛教文化的深入了解,林观荣了解到了“缸葬”文化,也就是把肉身安放在陶缸中下葬,是佛家的一种特殊文化。许多大师在圆寂后也选择了缸葬,成为肉身菩萨。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渐老去的林观荣也考虑起了缸葬,他觉得自己一生诚心礼佛,也能修成肉身菩萨。尽管遭到了寺里僧人的反对,2000年2月,75岁突发脑血栓的林观荣在病床上依旧叫来了自己的儿子林上水,笃定地告诉他,自己想被缸葬。以前就听过父亲说这一想法,可是当时的林上水自以为父亲是说说而已,没想到如今父亲竟已将此愿望写进遗嘱,秉持着佛教文化的孝道,深受父亲思想熏陶的林上水决定,不管遭到了什么样的阻挠,自己都要完成父亲的遗愿。首先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父亲的遗体太过庞大,无法放进一个小陶缸里,林上水灵机一动,找来一大一小两个陶缸,将寿衣和一张木凳放在大缸的底部,接着把林观荣的遗体放进缸内,扶着他坐好,后将他的双手整齐的摆放在膝盖上,坐缸的第一步算是完成了。当村里人知道林上水竟然用这样的方式安葬自己父亲时,指责的声音炸开了锅。村里人的舆论压力,是林上水要扛住的第二个困难。对于大家的不孝指责,林上水缓缓解释了父亲的遗愿,并告诉村里人不指望他们理解,只要能接受就行。想到林观荣这一生无欲无求,还做了这么多好事,村里的动静慢慢平息了下来。接下来就是坐缸重要也是后一步,防腐处理。林上水打算用邻居家借来的竹炭粉和石灰粉混合填满缸内,再用石灰和桐油混合封住两缸接口处,这可是他花时间走访寺庙得来的好的坐缸防腐方式。坐缸前期的准备做好,林上水就静待三年之后在父亲嘱咐好的2003年11月29日开缸。时光荏苒,光影如梭,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既定好的开缸日期也到了,仪式甚至吸引来了很多当初反对的村民来观看。开缸后,本担心坐缸失败父亲变身一堆白骨的林上水惊奇地发现,父亲的遗体除了氧化变黑以外,一切都与入缸之日毫无变化。兴奋的他立刻找来师傅把遗体涂上石膏换上衣服,供奉在家中。当说起佛教时,鲜少人会知道如此仁慈的宗教竟然还有这样听起来有些惊悚的特殊文化,所以广大听说此事的人都将此事视作猎奇事件。其实不管是林观荣对佛教诚挚的信任,还是林上水出于孝道对父亲遗愿的尊崇,都有着自己背后的原因。所以看待此事的态度,基本都取决于个人,有些人认为这件事就是传统文化不免糟粕的好的案例,也有些人认为林观荣父子二人做事的诚恳态度很让人感动,无论如何,在看待一件事情时,好还是了解事情的全貌再做判断,而不是捕风捉影谣传猎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