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未央
1、魏鞅从秦国的招贤馆出来,要用三个月到民间去体验生活。他来到一个山区,晚上住在里长的卧室地铺上。半夜,他感觉身上有个东西在动来动去,还在亲他的嘴。魏鞅本是卫国人,他的父亲做一些小本生意,家里的生活勉强糊口。他她父亲认识一个山里的高人,在他临死时,把未央托给了这个高人。魏鞅从此别跟着高人在全国游历学习。成年后,师傅要求他离开下山去独自发展,但是不要提自己的名号,要对外保密。魏鞅想着他的老乡公叔痤,现在魏国当丞相,于是便去投奔他。到了公叔痤的府上以后,丞相让他做他的中庶子。平时替他整理文书案卷,有事情发生时帮他出谋划策。他也就平时在丞相府上,丞相也没有把他介绍给魏王的打算。在这期间他都认识了魏王的弟弟公子昂,两人还成了好朋友。这个公输痤也不是个好鸟。平时从来没有给魏王提过魏鞅,但是在他快要死去的时候,又给魏王推荐魏鞅。还说如果不魏王不不接受商鞅那么就杀了他。以免他流亡到别的国家,攻打魏国。魏王听了后都没有接受。他又给未央说你赶紧跑吧,魏王要杀你。魏鞅说魏王既然不接受我,为啥要杀我呢?因为我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啊。魏鞅摆脱了魏王的魔掌,但是又被庞涓盯上了。庞涓让魏鞅做他的军务司马,魏鞅说他是个儒家弟子,还要给丞相守孝三年,拒绝了庞涓。但是庞涓且派兵驻扎在丞相的陵园,时刻监视魏鞅。魏鞅一次在魏国的王街著名的酒家洞香春游玩。通过下棋认识了秦国的大臣,假扮富商的景监,并成了好朋友。然后又认识了的洞香春主人白雪。这白雪是魏国已故丞相白圭的独生女。白圭是通过经商成为丞相的,虽然他死时候好多产业已关闭,但足够他的女儿白雪的生活。这洞香春就是这王街上好的酒店。很快,白雪就成了魏鞅的红颜知己。她以魏鞅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先是帮他转移了著作,然后在庞涓派来的人刺杀魏鞅以前,把他救了出来。未免夜长梦多,他立刻用马车把魏鞅送往秦国边境。两个人在边境依依惜别,缠绵悱恻。白雪让魏鞅到了秦国后去他家的分店住宿。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些事。和魏鞅亲近的那个小女孩是李里长的女儿二丫,只有13岁。当时秦地的风俗就是这样,如果碰见了觉得可以的男子就让自己的女儿去主动献身。不然让邻居知道了都是耻辱。当时秦国落后,四面受敌。西北有匈奴的虎视眈眈,东边有诸侯六国的刮分之心。秦地人只能打起精神常年作战。人们生活水平很低下。当地的里长的家里也只有一口炕,客人来了只能睡地铺。秦王也只是三天才能吃一次肉。魏鞅让二丫穿好衣服,两个人到院子里坐了半夜聊天。第二天,他起身告辞,告诉里长他是魏鞅,秦国的才子。他要带二丫出去游历,然后带他去秦国都城栎阳找些事情做,等她长大后再回家。没想到,由于二丫是当地人,在魏鞅后来的走访各地的过程中,还给他帮了很多忙,解决了他和当地人沟通上的困难。经过三个月的民间体验,他回到了秦国都城,通过三次谨见秦孝王,后终于实现了他的变法梦。#微头条日签# #我要上头条#以上是历史小说《大秦帝国》起始的部分。此书作者孙皓晖,1949年生,原任西北大学法学教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明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著名历史小说家。自1992年开始,在法学研究基础上转入中国文明史研究,历经16年完成11卷本500余万字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商鞅是扭转秦国衰弱局势的关键人物,他的变法开启了秦国的强大。使处于生死存亡边界的秦国人看到了希望。为以后秦国力战群雄,统一六国鉴定了基础。所以我就特别喜欢讲述商鞅的故事。因为他帮助了老秦人,拯救了渭水河两岸的人民。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的故乡,看这部书,我也了解了祖先老秦人的生活风俗,坚定不移的故事。希望你也喜欢,老秦人的故事。你知道魏鞅的老师是谁吗?欢迎讨论#西安#
2、你要是懂历史,懂地图再来说。请问西安市未央区怎么得名?凤城一路到十二路又怎么来的
3、探寻感业寺 遥思武则天感业寺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的席王村,现在新建的感业寺在旧址以东约500米的地方,对外开放着。旧址上是西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学校致远楼以北即为当时的部分遗址,全部封闭着不对外开放。对唐代历史感兴趣的人一定知道感业寺,那是武则天削发为尼的地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在登上帝位一统天下之前,曾在感业寺里度过了两年多晨钟暮鼓,青灯相伴的岁月。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极富才华、工于算计的女性。削发为尼无疑是她人生的低谷时期,在感业寺她不断调整心境,发挥自己精于书画、富有诗才的特长,写下了《如意娘》一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诗的大意是说:我心绪纷乱,精神恍惚,把红的都看成绿的了。为什么我如此憔悴呢?就是因为整天想着你。如果你不相信我每天因为思念你而默默落泪的话,你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的石榴红裙吧,那上面可是洒满了我斑驳的泪迹呢。这首诗写得情真意切,据说此后大诗人李白看到后,不由得爽然若失,觉得自己不如武则天。诗歌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传唐高宗李治看到这首诗后,回忆旧情,欢心异常,在机缘巧合下就把武则天接回到宫内了。回到了李治的身边,她便开始了自己帝王之路的潜心设计,终成功登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正统的女皇帝。走进感业寺,虽然旧迹不在,但武则天的不凡经历却萦绕心头:她独自奋斗,矢志不渝,从才人、武媚、昭仪到天后、太后、再到武周则天大帝,后还政于李唐、又成为则天大圣皇后。她一生精于宫斗也明于政治,任用酷吏也使用贤臣,死后墓前却立起无字碑任人评说,这需要多高的智商和情商啊……而眼前的感业寺,重复着兴盛、衰败、荒废和重建的轨迹……2023.3.26后注:后一张是封闭旧址上的照片,为网络选图;其余全部在新址自拍。
4、未央先生在《宋徽宗时代·东京往事》里写道:“历史,无情。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历史从没有眼泪。”1021年前的北宋咸平五年,在风雨飘零的西北边陲沙州,懦弱的曹宗寿仍奉宋为正朔,深感周边强敌环伺,朝不保夕,他命人将领地的佛教经典、佛画度牒、各类书籍近五万件,封存入莫高窟。900年后藏经洞震惊世界,那位如履薄冰的敦煌之主,一不小心就给世界贡献了一笔巨大的文化宝藏。
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 (四)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未央”一词早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诗中的“未央”作“未尽”、“不尽”、“未已”解。作为吉语,“未央”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汉人喜以此命名,反映了当时追求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社会思潮的盛行。建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多、存在时间长的皇宫。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就是在未央宫领取汉武帝的旨意出使西域,从而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展示了位于丝绸之路东端的东方文明发展水平,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未央宫是中国古代规模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未央宫总面积有北京紫禁城的六倍之大,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布列其中,其建筑形制深刻影响了后世宫城建筑,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宫城建筑的基本格局。有明确纪年骨签的发现,提供了大量有年代的标型资料。长安骨签使今人对汉代中央档案管理制度有了多方面了解和认识,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档案史的研究内容,中央官署遗址及其骨签的发掘是中国档案史上迄今重大的发现。#历史上的李未央#
6、浅析对石钟山石窟第二窟刻画的研究阁陂和尚座后撑着的曲柄伞作为吐蕃和南诏往来的历史见证,亦可证明这一点。在南诏归附吐蕃时期,吐蕃由赤德祖赞和赤松德赞执政。赤德祖赞一心向佛,在佛教与苯教的斗争中全力支持前者。赤松德赞也全力兴佛抑苯,佛教对苯教逐渐取得上风,在吐蕃地区大为盛行。吐蕃佛教自然也伴随着双方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交往向洱海区域传播,对南诏的佛教产生影响。吐蕃文化对南诏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及促进作用,吐蕃赞普赏赐给南诏许多物品,南诏仿其形制造成物品使用。这其中的“扛伞”就是吐蕃的一种曲柄伞,指佛伞或佛幡,是藏传佛教所奉用的法器。叶蕃在赏赐锦袍、金宝带、金帐床诸物外,赐“扛伞”于南诏,当然是与传播吐蕃佛教有关。扛伞成为了吐蕃佛教在南诏影响的见证,而在敦煌吐蕃时期代表洞窟——莫高窟第159窟的吐蕃赞普礼佛图中吐蕃赞普头上也打有伞盖。天宝之战中,助战僧人除阁陂和尚外,尚有凤妃白氏及乾陀僧:“是役乃白妃妖术展帕……乾陀僧用钵法,王师乃溃。”同样在《阁罗凤议政图》中,王者右侍立七人,其中之一的手捧瓶女子,即是凤妃白氏。阁陂和凤妃作为王室僧徒都在石窟中拥有一席之地,足见其在南诏王室享有崇高的威望。在此期间,佛教应该已经流行开来,底层百姓对佛教也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僧人做法不会鼓舞士气,也不会把这场战争的胜利归功于阁陂和凤妃。剑川地处南诏吐蕃之交,佛教僧侣曾多次参与双边战争,易在剑川传播佛教。这一时期的南诏佛教有浓厚的密宗色彩,僧人持咒作术,行军助阵,亦巫亦密,故概称为“妖术”。而乾陀僧,傅永寿认为或许就是由吐蕃前来南诏的西域僧人,因绝大部分西域僧人逃往乾陀国而把到本地的西域僧人也当做是乾陀僧,因不属于王室而在石窟中无其身影。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乾陀僧逃到洱海一带的记录,但从吐蕃和南诏的联系和洱海佛教的存在来看,这个可能性很大。这大概就是《南诏图卷》中所说的“由胡梵而来”的南诏佛教的源头之“胡”。阁罗凤造像身侧有左右武士五人各执一旗,右侧近前之羽仪长环颈系虎头披膊。据《旧唐书·吐蕃传》云:“凤翔节度使李晟使将王侣夜袭吐蕃营,命候其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则其中军也。”窟中五人持旗应是南诏归附吐蕃后,进行文化交流,学习吐蕃的“五方旗”军事体制的反映。吐蕃以虎皮旌勇、定为章锦的制度也普遍流行在南诏。南诏曾多次北联吐蕃合兵抗唐,对吐蕃军制有所吸收自是顺理成章,当时的工匠们也将这种联系雕刻在了石窟中。由此看来,石钟山石窟第二窟刻画的当是阁罗凤北联吐蕃抗击李唐的场景。早在天宝战争之前南诏就有吐蕃有着佛教文化交流,经吐蕃传来的密教对南诏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天宝战争后,南诏臣服吐蕃四十余年,伴随着双方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交流,吐蕃佛教影响也由滇西北地区向洱海地区扩散。石窟的雕刻者以匠心独具的构思和非凡的技艺,将现实素材刻印、保存在石窟之中,为研究南诏大理国经吐蕃道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微头条生活养成计划#参考文献(明)倪恪辑,(清)王崧校,胡蔚增订,木芹会证:《南诏野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陈兆复:《剑川石窟》,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海涛:《南诏佛教文化的源与流》,杨仲录等编《南诏文化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7、浅析吐蕃时期韦氏家族达到其家族权力的巅峰除了受到弅达延制约,此后,718—721年间,大相韦·乞力徐(dBa’sKhrigzigs)的盟会召集权也受到尚族元老代表尚赞咄热拉金(Zhangbtsantorelhasbyin)的分割和制约。无独有偶,在此期间,《吐蕃大事纪年》记事同样以尚(赞多热)为首席盟会召集人。除此之外,就在706年大论乞力徐(dBa’sKhrigzigs)被任命为相的当年,在韦·乞力徐与弅达延(dBonDargyal)一起召集盟会的同时,尚加朵(Zhangrgyalrdo)也开始负责召集多麦地区的盟会。同样的,在710年大论与弅达延(dBonDargyal)共同主持吐蕃中部地区盟会之时,尚加朵(Zhangrgyalrdo)再次负责召集多麦盟会。除了召集盟会权,韦氏任大相期间,其财政权和领军权同样受到制衡。噶氏执政之际,大料集往往是由大相征发。然而韦氏时期,大料集的征发常派其他官员单独前往负责。据《吐蕃大事纪年》,714年,蕃廷专门派部分“尚论”往吐谷浑(’Azha)地区征集军需(大料集,mKhos)。这显示大料集征集之责已被另行分派。同年,大相乞力徐与弅达延(dBonDargyal)一起出军前往临洮方向。720年,大相乞力徐与弅达延(dBonDargyal)召集当年盟会后,蕃廷再次派“尚论”往大藏地区征集马料。显然,在为军事行动作准备而征集大料之事上,大相已不复专责。细查《吐蕃大事纪年》,乞力徐任相时期,我们可以注意到很多制衡大论措施的存在。当然,相当程度上,这要归因于噶氏秉政时期大论之过度专权,确有牵制之必要,但与此同时,如此多方的平衡甚至带有压制意味(盟会召集方面大相屈居第二位)的措施的存在,无疑表明尚族在与韦氏分享权力的过程中,对韦氏显然有意加以制衡。赤玛蕾和没卢·琼桑斡尔芒先后逝世以后,没卢氏家族并未退出政坛。尚赞咄热拉金(Zhangbtsantorelhasbyin),如Richardson所言——赤玛蕾兄弟,或至少其族人,于714年与一名努氏成员一同召集当年的盟会。《吐蕃大事纪年》显示,此后,他自718年起一直负责盟会召集,直至于721年逝世。至于琛氏家族,琛·赞玛脱(mChimsbrtsanmathog)——赤都松之妃以及赤德祖赞之母,在其于721年身故之前无疑也在政坛发挥着重要影响力2。尽管在琛·尚结息任大相之前,《吐蕃大事纪年》中并未见太多关于琛氏其他成员政治角色的直接、明确记载,但琛氏家族显然也很活跃。此前多次提及的负责召集多麦盟会的尚加朵,很可能正是琛氏一族的重要成员。此外,尚赤聂门松——很可能是琛氏成员——和尚蔡邦·哲恭则是另外两名活跃的尚族成员。前者活跃于715-716—740-741年间,而后者自714年任负财政之责的仲巴(Brungpa),一直任职至745-746年,任职长达三十一年。但是,随着一些偶然的意外因素出现,721——725年间,尚族精心设置的权力平衡局面突然被打破,由此一度引发相当严重的权力结构失衡态势。为说明此一时期权力失衡的严重程度,以下我们将分析在此期间的五大核心家族代表人物自712年至728年间的活动及其家族变动情形所引发的吐蕃朝局中权力结构的变化和各大家族势力的消长。随着所有足以制衡韦氏的显赫家族的领袖因不可抵抗因素——死亡——而一一退出政治舞台,在721年到725年间,韦氏家族因此几乎不复受牵制,由此,在此期间达到其家族权力的巅峰。具体而言,这一局面的演变过程如下:712年,没卢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赤玛蕾逝世。721年没卢氏的另一代表人物尚赞咄热拉金以及琛氏家族的头面人物赤都松之妻、赤德祖赞的母亲琛·赞玛脱以及曾主持704年盟会的另一名重要尚族代表人物尚赤桑达擦一并谢世。与此同时,达布小邦之主弅达延也已于714之后退出吐蕃历史舞台。由此,我们发现,截至721年,来自没卢氏、琛氏和弅达延氏族这三支制衡韦氏的重要家族的领袖已全部退出吐蕃政治舞台。与此同时,由于新一代家族领袖一时尚未及积累足够影响力登台参政,以上三族在朝中竟同时处于家族影响力过渡时期。#微头条生活养成计划#参考文献阿贵. 吐蕃小邦时代历史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阿旺加措,张霞霞.PT1038 汉译及其专有名词“蔡”、“觉”考释[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6, 3.巴桑旺堆.关于吐蕃史研究中几个“定论”的质疑[J].西藏研究,1983, 4.
8、#头条家时光# 今天继续聊西安市各区区名来历——未央区。“未央”二字出自《诗经•小雅• 庭燎》,原句是“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就是没有尽头。汉高祖刘邦八年,命丞相萧何主持修建未央宫,取名未央是汉高祖希望自己的大汉王朝可以千秋万载,繁荣兴盛,不尽不衰。可惜,刘邦到死都没享用过未央宫,只是在未央宫前殿设宴款待群臣,在他父亲面前炫耀他比几个哥哥更有本事。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是第一个入主未央宫的皇帝。后来吕后专政,汉家天下岌岌可危,直到周勃、陈平迎接汉文帝刘恒到未央宫,天下才重新稳定。历史上未央宫是王权的象征,在这里,宫廷斗争残酷,历史故事频繁发生。未央区因境内有未央宫而得名。中国历史上先后有秦、汉、唐等11个王朝建都未央,区域古遗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为全国区县之。其中秦阿房宫(现划归西咸新区)、汉长安城、唐大明宫等三大遗址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多、存在时间长的皇宫,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张骞先后两次从这里出发,凿通“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外通商和大范围国际交往的大门,使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除此之外,未央区还有浐灞湿地公园、四海唐人街等大型休闲娱乐场所。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安医学院等高校。随着市政府的北迁,城市重心北移,未央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9、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过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ruì)即位后,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239年,魏明帝临终前将养子曹芳托付给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司马懿流着泪,点了好几下头,魏明帝这才咽了气。八岁的曹芳登基为帝,即魏少帝。曹爽让魏少帝下诏擢升司马懿为太傅,夺了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开始提拔自己的心腹和兄弟,一时权倾朝野。司马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不干涉,只推说自己年老有病,不肯上朝。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半信半疑,派亲信李胜到司马懿家打探虚实。李胜进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仆人伺候他喝粥。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司马懿的嘴角流了下来。李胜看了,觉得司马懿真是病了。李胜将自己看到的情形报告给曹爽,曹爽便不再提防司马懿了。249年正月初三,司马懿趁曹爽和他的两位兄弟及朝中的文武大臣出城祭拜明帝陵,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一起发动兵变,铲除了曹氏集团,从此权倾朝野,无人能及。#历史# #历史故事# #故事##历史上的李未央#
10、#西安未央湖、未央区的未央是什么意思#“未”——未尽,未已,没有完结之意;“央”——说文解字注:央,中也;动词:尽、完结;形容词:永远。“未央”——未半,不到中央也就是没有尽头。未央区名源自境内大汉皇宫未央宫,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秦、汉、唐等11个王朝建都未央,未央区是西安市所有的区里边是能代表西安历史文化的一个区。#头条创作挑战赛##城市观察员##西安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