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剑】详解陈氏太极拳练习步骤与方法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18 18:56:16 浏览
一、陈氏太极拳的练法和打法

1、所有内家拳中的拳法练法主要是各家内家拳的基本功、站桩、高咐凯盘架子、捏架子、核心技法等等,由于内家简团拳的拳法不同其打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戚唤是要会听劲和化劲,陈式太极拳也是如此。

2、对于陈式太极拳的练法,主要包括基本功(包括缠丝劲)、站桩、盘架子、捏架子、核心技法等等,打法主要是包括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以及听劲和化劲。

二、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那些,如何练习?

1、所有内家拳中的拳法练法主要是各家内家拳的基本功、站桩、高咐凯盘架子、捏架子、核心技法等等,由于内家简团拳的拳法不同其打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戚唤是要会听劲和化劲,陈式太极拳也是如此。

三、陈氏太极拳基础入门教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向后仰,掌心要空。握拳不要用力,勾手手指轻微向下。。

2、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步伐要轻,身体微屈。。

3、基础桩功,基础桩功在陈式太极拳中是重要的,因为站桩有利于培元养气,增加内功。。

4、基础单式:进步,退步,云手,冲拳,打肘。左右云手,左右冲拳,左右打肘。。

5、陈式太极拳讲究气息沉稳,不能浮躁,调节呼吸进行太极拳。动作沉稳,切勿心烦意乱。。

6、基本功都是单个动作,将单个动作练好练熟,将单个动作连接起来就是太极拳章式,所以基本功尤为重要。。

四、陈式太极拳的方法是什么

1、现代的运动中,太极应该算是一种比较好的运动方式,但是,对于很多喜爱太极的朋友们来讲,陈式太极拳一定不是很陌生。

2、现代太极中,陈氏太极拳应该算是流行度比较广的一种太极拳法。

3、那么,陈式太极拳的方法都有什么呢?陈式太极拳的方法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说明气是受意的指挥。

4、此处所谓的气,是一种内气,不是人肺部呼吸的气。

5、这种内气,中医理论认为是从母胎中秉承而来的,叫做元气、正气、先天气等。

6、武术家把这种气叫做中气、内气、内劲等。

7、陈氏称此气谓中气,是人所秉受于天,本来之元气。

8、陈鑫的《中气辩》与《中气与浩然之气血气辨》两篇已讲得很明白。

9、意是意识,是属于精神现象,亦谓之意念,古人谓之心,是脑的代称。

10、因此用意即是用心,以意行气,即是以心行气。

11、所以拳谱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12、”我们知道了意和气的意义,那么打拳时的每一动作,须先要经过大脑的想象,这就是用意,练习日久,自然觉得有气。

13、太极拳的一动一静,促使人体生物电位升降。

14、电位升高,则血液循环加速,血压降低,氧与血红蛋白也就迅速离解,人就会感觉到有气。

15、这就是所谓内气的发生。

16、这个气是听意的指挥,所以说,练太极拳是用意行气。

17、至于呼吸之气,要任其自然,不可故意做作。

18、呼吸要配合动作的开合,开则用呼,合则用吸,并使呼吸之气由丹田出入。

19、陈氏太极拳用腹部呼吸,动作的缓急与呼吸配合,有丹田内转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气沉丹田。

20、太极拳的一举一动用意不用力,先意动,而后形动,这样才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动作沉着,久练之后,气才能收敛入骨,达到深奥的境界。

21、奎于所说的气到劲到的劲,是经过锻炼太极拳后获得的,所以只要意到气就到,气到劲也到。

22、因此太极拳是一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和“用意不用拙力”的意气运动。

23、拳论讲、“心如将军,气如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

24、心是发令的,气是奉令而行的,气再运动身肢,所以叫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25、陈式太极拳的方法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弹性运动提出了将身肢放长的方法。

26、方法是、(1)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2)含胸拔背(忌弓背)(3)沉肩坠肘(4)开胯屈膝的旋转。

27、这四个方法是使身躯、脊背、手臂、腿部的放长。

28、肌肉在受力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伸长,但当引起伸长的外因消除后,肌肉就立刻恢复原状,这是肌肉本身固有的一种弹性,太极拳就是锻炼这种肌肉的弹性,经久放松与收缩的锻炼,也就能自然地加强身肢各部分的弹性,同时也提高了身体的素质对于生理健身说可以使血管畅通,增强新陈代谢和气体的交换,能得到更多的氧气,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对于技击方面,由于曰久锻炼这种肌肉弹性,可以产生一种拥劲。

29、掤劲是太极拳劲的基础,无论是捋、挤、按、採、捌、肘、靠都要有掤劲(推手的拥是对方按我,我以手臂捧住,不使下落,有向上之意的掤)。

30、也可以说周身都要有这种拥劲,才能够做到当外力来时可以抵御和反击,所以太极拳有“拥劲永不丢”之语,在陈鑫著作中说、“沿路缠绵,静运无慌,肌肤骨节,虚虚开张。

31、”这就是说运动时要心静不乱,动作要轻灵细腻,肌肉、皮肤和骨节处处都要放长松开。

32、陈式太极拳的方法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螺旋运动中缠丝劲的实质不是平面的一个圈,而是立体的螺旋上升的。

33、因为每一动作是由掌心内外翻转,表现在上肢是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是旋腰转脊。

34、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其根在脚,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空间旋转曲线。

35、缠丝劲的作用是可以将外来的压力因旋转而落空,在太极拳的术语中叫做化同时还可以牵动对方的重心而乘势反击,术语叫做发。

36、在生理健身方面,这种螺旋形的缠丝劲能促使全身节节贯串地推动,对内脏器官能起一种按摩的作用,使显于外的神气发生鼓荡,因而可以健强大脑皮层,增强全身一切组织器官的功能、缠丝劲的种类可分为基本的顺逆缠丝和方位的进退、大小、里外、上下、左右等五对缠丝。

37、顺逆缠丝劲表现于上肢手臂者,是顺缠手心转向自己面部,逆缠手背转向自己面部。

38、表现于下肢腿部者,是顺缠膝部由内转向外,逆缠膝由外转向内。

39、这个分类是依据陈鑫的著作《太极拳缠丝精论》而来的。

40、陈鑫先生对每个拳势关于缠丝劲运行的线路和经过的经络穴道,都讲的很清楚。

41、缠丝劲的左右和上下的方位缠丝合成一个整圈,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圈变成一个立体圈,这正是缠丝劲的螺旋运动的特色。

42、其次,为了在练拳时有左右逢源、连随于人、节节贯串和周身一家起见,又有大小、进退两对方位缠丝的配合,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需要。

43、陈式太极拳的方法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虚实运动,在这个特点的标题中提出的两个前题是立身中正和上下相随。

44、说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

45、动作能分清虚实地转换,就可耐久不疲,是一种经济的动力活动。

46、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要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

47、这就是上下相随,同时起调节内劲、保持中正的作用。

48、初学时划分虚实的比例费工夫,可以大虚大实,此后逐步练成小虚小实,后达到内有虚实而外面不见有虚实的境界,这是虚实的深功夫。

49、陈氏太极拳对于虚实一事,极为重视,拳论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50、”要以意念的虚实为虚实,还要讲究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51、腿部因为要支撑全身的重量,比较上部手的虚实要显露于外。

52、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站煞,总要使步法的变换灵活迅速。

53、而且不但手与足要分虚实,全身各部都要分虚实。

54、大概说起来,胸部关联着上肢的虚实,腰部关联着下肢的虚实,各部分的虚实,相互呼应且有相吸相系之意。

55、太极拳的动作圆圈,在转圈过程中,虚实在变换。

56、半圈为虚,半圈为实,虚实合成一圈,这就是阴阳变化的道理。

57、陈式太极拳的方法以腰为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串运动拳谱讲、“腰脊为第一主宰,一动无有不动”,说明为了要达到所谓一动全动的目的,必须以腰脊为中心,所以要以腰脊带头。

58、因为腰与脊是居人身的中部,天然具有中轴的功能,如果能够配合螺旋运动的缠丝劲,就可以达到节节贯串的要求,从而发挥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

59、做到节节贯串以后,就可以达到周身~家的功夫。

60、练成这种功夫,只要腰脊微微一动,就能使全身内外各部配合着动起来,做到内外相合。

61、这种贯串各关节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功能,阻止关节退化,因此太极拳有健身防老的功效。

62、节节贯串运动出来的劲,也是要运用缠丝劲,所以是形成一种关节与肌肉贯串起来的“贯串劲”,这就是节节贯串的实质。

63、节节贯串运动的掌握是在运动时,必须由腰脊作发动机,以腰脊为中心,这样才可以练好节节贯串的功夫。

64、陈鑫著作中对于贯串一事说得很多,大都重于内部的气与显于外的神,他说、“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

65、”“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

66、”“学太极拳着着当细心揣摩,一着不揣摩,则此势机致情理,终于茫昧,即承上启下处尤当留心,此处不留心,则来脉不真,转关亦不灵动,一着自成一着,不能自始至终,一气贯通矣。

67、不能一气贯通,则与太和元气终难问津。

68、”陈鑫所说的神气贯串,一气相生,一气贯通等,也就是要求节节贯串,进而招招贯串,要达到贯串一气,对于所谓拳势之起、承、转、合,必须明白且研究清楚。

69、陈式太极拳的方法相连不断,滔滔不绝地一气呵成运动一气呵成运动,是节节贯串的进一步,也就是做到招招贯串,使在练全趟架子时,能够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

70、这个一气呵成招招于内劲的不断,也是可以使运动量增大的方法。

71、其具体方法是、在手法上遇到往复时,要嵌进折迭在步法上遇到进退时,要嵌以转换在开合、收放时,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劲。

72、这些也是要在缠丝劲的运转中来实现的。

73、如果在发劲之后,出现了断劲的现象,就要将这种发劲的余意接续下去。

74、万一意与动作也脱了节,形成意外驰,动作无主,变成内外不一时,这是意也断了,那就要运用意和劲的余神来接续下去。

75、为了做到这点,劲要有折迭转换,动作要用意不用力,使演练拳架的身法如同长江水流的滔滔不绝,中间毫无御劲的地方,亦无意驰的时候,这样就可自然地达到一气呵成的要求。

76、太极拳《正功解》上说、“太极者圆也,无论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

77、太极者方也,不离此方也。

78、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圆就方之往来。

79、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除此以外哉。

80、”这是方圆相生之理由来。

81、在初学时一切动作要求圆,等到功夫相当纯熟之后,在运劲到达终点时,就要在圆中体现出方来,那就可以表现出各种劲道,亦即是发劲。

82、如果能够练到由大圈收至小圈,由小圈练到没圈,只运用肌肉皮肤的涨缩和骨的微转,变换角度来实施拿放,制敌于不知不觉之中,到了这种地步,那就可以不必顾虑有断劲发生,这是表示已经达到方圆相生的高度境界,而且在练拳时的神气一定随着动作而动荡,能够神气动荡,也就表明内在的意识没有离开动作而外驰,也就是一气呵成了。

83、陈式太极拳的方法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拳论说、“胸中一团太和元气。

84、充周四体,至柔至刚,实备干健坤顺之德。

85、当其静也,阴阳所存,无迹可寻,及其动也,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刚柔皆具,是谓阴阳合德。

86、”在初学拳期间,因为人身原来有一股僵硬劲,要力求柔软来化去这原有的僵硬劲,所以在这时间练拳要越柔软越好,这段时间愈长愈好,一般要二年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之谓求软催僵时期。

87、在毫不用力的原则下慢慢地动作,这时愈柔软愈能催去原有的僵硬劲。

88、要练到一点僵硬也没有,动作起来能节节柔软地贯串起来,那就做到所谓有心求柔,无意成刚的全身松开,是一种有意识的松,不是一种像一堆烂泥的松,同时也不是有丝毫努力鼓劲。

89、由松开的放长来使身肢产生一种富有弹性的搠劲。

90、练拳练到极柔软以后,再用功练习,使这种具有弹簧劲的掤劲加强弹性,就成了太极拳的刚。

91、这种刚是经千锤百炼出来的富有弹性韧性的刚,这种刚也是要从缠丝劲的绞来绞去中练出来的。

92、有了由柔练出来的刚,就可以达到忽柔忽刚,亦柔亦刚的境界,这个时期称之谓练柔成刚时期。

93、达到了可刚可柔,忽刚忽柔,亦刚亦柔的程度,更进而配合着拳势的开合变换刚柔。

94、原则上是在神气上隐的时候是柔,显的时候是刚在拳势上是通过开与合,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劲到达落点时,则表现为刚。

95、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劲势开合的配合,刚柔就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

96、落点是运劲到达尽头之点,乃是神显气聚之处,所以此时此处运用刚法,可谓恰到好处。

97、除此以外,在一切开合转换过程中,因为都是神气鼓荡和圆活转换变化的过程,此时均宜用柔法。

98、概括起来说,每个拳势动作都有开合,每个开合过程中都有运劲的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他都用柔劲,这样就会达到刚柔相济。

99、陈鑫、“运动似柔而实刚,精神内藏而不露,此为上乘。

100、”陈式太极拳的方法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拳论、“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也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

101、”又说、“此拳之运,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

102、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103、”快慢的涵义有一指练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二指每一个拳势中的运动速度快慢。

104、在转关处慢,过了转关后逐渐加快,运到落点时快,发后复转慢。

105、第一个含义是练拳快慢的发展程序。

106、在初学阶段,万不可快,慢可以揣摩姿势的正确性。

107、不过慢也不是慢无限止,不能慢得痴呆,必须在神气鼓荡和意气灵换的条件下求慢。

108、这个求慢的练习时间,大概要经过一二年。

109、以后随着熟练程度的加深,渐渐加快速度,也就是缩短练一趟架子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是锻炼劲的时间。

110、但快不可发生浮飘与错乱。

五、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陈式太极吧】

1、熟练套路 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

2、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 。

3、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

4、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5、经过一段 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 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6、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 项。

7、   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

8、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 内外干扰。

9、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10、《拳论》说、“静养灵根气 养神”。

11、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12、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 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3、“静则养根”,也就是说, 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收藏,从而使五脏健运, 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14、   注意身法。

15、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 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

16、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 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17、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 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 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

18、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正确, 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19、   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

20、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 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

21、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 的正确与否。

22、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 第二阶段了。

23、 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

24、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 在放松上下功夫。

25、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 “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26、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 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

27、二是腿的支撑力不 足,难以放松。

28、《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

29、以周身自然为妙。

30、”也就是 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

31、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 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

32、另一种是身体 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

33、所谓“放松”就是 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

34、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 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

35、可通过 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 功来克服上述毛病。

36、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

37、随着腿部力 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 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38、   这一阶段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

39、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 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40、 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 内气运行的通道。

41、“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 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 体现它的存在。

42、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 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 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

43、《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 经不通则气不行。

44、”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 一气贯通”。

45、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 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46、   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 觉,练拳也有兴趣。

47、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

48、经过一 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

49、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 不力之故。

50、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习中必须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 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51、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 。

52、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

53、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

54、外形尽量与内气意 识保持一致。

55、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 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 荡,达到一气贯通。

56、  。

57、厉害,受用了。

58、是一篇好文章,但关于呼吸论述,我的看法不同.文中说拳练到第五阶段"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这一点是永远做不到的.拳路每式动作是按攻防,阴阳,开合..等编创,如何做到蓄吸发呼,"严密配合"?。

59、学习了,我自己感觉处于第二阶段。

61、好!再次学习了!。

62、这样练习怕要70以后才见功夫了。

六、陈氏太极拳练习步骤与方法【陈氏小架吧】

1、熟练套路 明确姿势 所谓“套路”,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

2、所谓“姿势”,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结构。

3、初学时主要重于套路熟练,方位正确。

4、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

5、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套路已熟练,这时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这样才能产生内气,发挥健身及技击上的效果。

6、现分两个方面,谈谈这一阶段的练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7、1、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

8、练陈氏太级拳必须保持思想上的清静,排除一切内外干扰。

9、只有这样才利于收敛内气,引动鼓荡。

10、《拳论》说、“静养灵根气养神”。

11、所谓养根的“根”,就是根本,也就是肾脏。

12、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根”,内藏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13、“静则养根”,也就是说,只有在意识清净的条件下,才能有助于肾气的旺盛与藏,从而使五脏健运,内气充沛,神得所养,动作矫健。

14、2、注意身法。

15、初练太极拳,不应要求过高,操之过急,就和初学写字一样,能写成横平、竖直、点、钩等笔划,组合成方块就行。

16、初学练拳,身法上只要求头部自然端正,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17、步法上只要能做好弓步、虚步、开步和收步,知道方位即可,至于不可避免出现的毛病,像挑肩架肘、横气填胸、呼吸发喘、手足颤抖等现象,不宜深究。

18、但运行方位、角度、顺序必须正确,力争做到姿势柔软、大方顺随。

19、每天坚持练10遍左右,两个月即可将套路练熟。

20、这时要进一步考虑动作要求,从头至足,一招一势进行纠正。

21、在动作速度上尽量放慢,以利于揣摩思考动作的正确与否。

22、每天坚持10遍拳,再练习一个时期,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了。

23、。

24、调整身法 周身放松 所谓“身法”,是指练拳时对周身各部位要求的原则。

25、要调整身法,首先必须在放松上下功夫。

26、为了使骨节松开,伸筋拔骨,可选练些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摆脚跌叉”等,但要尽量放松,不要用拙力。

27、 这一阶段练习出现的主要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产生这些毛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放松”这个含意理解不够。

28、二是腿的支撑力不足,难以放松。

29、《拳论》说、“身必以端正为本。

30、以周身自然为妙。

31、”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

32、所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意、一是指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

33、另一种是身体在歪斜情况下,保持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引下进动作。

34、所谓“放松”,就是说在腿的支撑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气沉丹田。

35、初学时由于对这些问题没有理解和注意,加上功力浅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上述毛病。

36、可通过增加练拳遍数放低身法,加大运动量,并且做一些单腿或双腿下蹲运动及站桩功来克服上述毛病。

37、同时注意松胯、曲膝、圆裆,保持立身中正。

38、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身法的放松,可使胸部、背部,肋部及膈肌自然下沉,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强,其毛病就会消除。

39、这一阶段的练习,需有3至4个月时间。

40、届时,身法已得到调整,姿势已基本正确,并且随着练习质量的提高,已有内气活动的感觉。

41、。

42、疏通经络 引动内气 经络遍布周身,内联脏腑,外系肌表,从而沟通人体上下表里,是调节机体和内气运行的通道。

43、“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极其微小的物质微粒,很难直观察觉,只能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根据事物的各种变化而体现它的存在。

44、人体的气,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禀赋于先天父母之精气,二是饮食物化生的水谷之精气,以及存在于人体内的精气,通过脾、肺、肾三脏的生理功能综合作用而生成。

45、《拳论》说、“气者,生之本,经者,气之路,经不通则气不行。

46、”又说、“以吾本身自有之元气,运行吾身”,“以气运形,一气贯通”。

47、说明气是本身固有的本元物质,只有在经络畅通无阻的情况下,才能引动与鼓荡,达到一气贯通,从而产生防病健身和技击效果。

48、前面已经说过,在“调整身法,周身放松”阶段后期,体内已有内气流动的感觉,练拳也有兴趣。

49、但是这个感觉如波浪起伏,时有时无,时隐时现。

50、经过一段时间,甚至会全然无有。

51、这是经络之气通流不畅,气机运行不利,内气引动不力之故。

52、因此,在这一阶段练习中必须重于意念引导,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以意运形,使内气节节贯穿。

53、如有不顺之处,可以自行调整身法,以得劲为准。

54、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

55、一招一式要精力专注,活泼无滞。

56、外形尽量与内气意识保持一致。

57、这样进一步练习一段时间,内气就会自然畅通,僵劲拙力也会慢慢克服,逐渐达到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内气会按拳势要求,产生有规律的鼓荡,达到一气贯通。

58、。

59、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

60、《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

61、”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62、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

63、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其之意,也就是下盘。

64、《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

65、所说的“下盘”,就是指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

66、另一咱说潮“根本”指元气。

67、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

68、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

69、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

70、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

71、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72、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还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

73、在第一至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

74、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

75、在这一阶段的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

76、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

77、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隔肌等来参与完成的。

78、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

79、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

80、这咱腹式呼吸的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突出。

81、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

82、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

83、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

84、呼气时小腹外突,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

85、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结合一致。

86、发劲时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87、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助功。

88、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发展力量和耐力。

89、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

90、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情况下的蓄发力。

91、。

92、触觉灵敏 知已知彼  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全身空灵,身体皮肢感受的灵敏性,也就是接受信息传递采取行动的应激反射。

93、练习太极拳的人,随着功夫的加深,这个应激反射的过程也随之加强,直至接受信息传递如闪电,应激反射如雷霆。

94、人体的反射活动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部分、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95、简单地说,反射过程的进行,是由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接受,感受器发生兴奋,兴奋由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活动产生兴奋。

96、兴奋又经过特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

97、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加强加快这个反射过程。

98、练好这种功夫,必须以充实的内气做中流砥柱,使内气充盈丹田,贯注全身,内至脏腑经络,外至肌肤毫发,周身各部如电充身,触觉极其灵敏。

99、格斗时才能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100、“彼微动,已先动,后发先至”。

101、这一阶段,仍应按前段练习套路和辅助功,还应经常练习推手竞技,在实践中,锻炼听劲、灵劲,周身上下结合劲。

102、在练习拳时,功应内收,气行于外的表现和缠丝劲的外形动作,也庆内收与缩小。

103、也就是由大圈到中圈的练习方法。

104、拳架练习,应缓慢柔和,平稳舒展。

105、陈复元说、“学时宜慢,慢不家痴呆,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

106、快后复缓,是为柔,柔外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和济。

107、”这段练习,就是“快后复缓”阶段。

108、积功日久,就可做到静如山岳,急如闪电。

109、就象射箭一样,慢拉弓弦开满月,力聚弓背,松弓弦,矢疾出,威力大,其快无比。

110、这一阶段后期,可以做到、眼神如捕鼠之猫,动作如翱翔这鹰,身形轻灵矫健,意识反应及皮肢触觉十分灵敏,运动出于无心,鼓舞生于不觉。

111、。

112、得机得势 舍已从人  “得机”,就是利用恰当的时机,“得势”,就是得到已顺人背的形势,“舍已从人”的意思是舍掉自己,以顺从别人,随顺化解,不顶不抗。

113、对方控制住我的手(梢节),我以肘肩来化解。

114、控制住肘肩,我以胸腰来化解。

115、控制住胸腰,我以裆劲与手臂来化解。

116、陈鑫在“单鞭”一势中写道、“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117、”形象地说明要周身相随,蓄发相变,舍已从人,顺随化解。

118、所谓“借力打人”或“四两拨千斤”,就是利用杠杆、滑轮、离心力、向心力、摩擦力等力学原理,使对方之力又加于对方之身,以我之小力击倒对方。

119、这一阶段,是由中圈到小圈时期。

120、《拳论》云、“要想拳练好,除非圈练小。

121、”在这一阶段练习时,外形要求轻松自然,舒展大方。

122、内劲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123、应用时劲由内换,一般人难以看出。

124、这些内劲在体内的表现,象是一股热流发于丹田,随着意识的引导,由根到梢。

125、由内到外,绵绵不断地遍布全身。

126、每时每刻都有肌肤发胀,手指发麻、脚跟发重、拳顶发悬、丹田发沉,膀胱发热的感觉。

127、对敌时得机得势,舍已从人,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128、。

129、身如火药 一动即发“身如火药,一动即发”是内气充实饱满阶段技击的形式表现。

130、此段是太极拳的基本成功阶段,功夫已基本达到刚柔相济,周身肌肤充满了内气,已具有强大反弹力。

131、只要对方之力一加我身,犹如火药见火,烘然而发。

132、达到了这层功夫,周峰内外已成为混圆一体,犹如太极这象。

133、在这个充盈的太极圈内,有纯厚的真气为根基,有旺盛的机能之气为动力,有十二经络联系内外,在意气鼓荡的作用下,使一切外业之力无法加于自身。

134、不但不能使这个混圆的太极整体遭到丝毫破坏,反而由于太极内气的无穷威力,产生强大的反弹作用,使进击者得到相反的效果。

135、这好象去击打充满气的皮球一样,用力越大,它跳得越高。

136、另一种是太极混圆一体的球形圆滑作用,遇有外力接触其身,就会象旋转着的圆球将它引化落空。

137、如陈发科在北京教拳时,弟子们纷纷传说,陈老师背部有弩弓(所说的弩弓即是反弹力)。

138、有一天,发科公便对几个好奇的弟子爽快地说、“来,你们一摸便知。

139、”说着面壁而立,让两个身强力大的徒弟,分别按住背部,只听“哈”的一声,将二人发出2米多远。

140、发科公则屹然而立,脚步丝毫未动。

141、接着又叫徒弟们往他身上撞,不但丝毫不能撞动他,反而被他在两脚未动的情况下,将徒弟们发出了3米多远。

142、这说明太极内气充盛了,就可以“遭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

143、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除了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外,主要以培养本元为主,陈鑫说、“心为一身之主,肾为性命之原,必清心寡欲,培其根本之地,无使伤损。

144、根本固而枝叶荣,万事可作,斯为至要。

145、”所谓“清心寡欲”,“培其根本”,“无使损伤”等,都说明在此阶段,更应注意、心静、神安、精固。

146、只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

147、《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瞻虚无,真气从之。

148、精神内,病安从来。

149、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150、”。

151、变化无方 神鬼莫测“变化无方,神鬼莫测”,是形容拳术已达到炉火炖青,登峰造极的境界。

152、运动变化及其技击表现难以看出,难以意测。

153、玄奥渊博皆在其中。

154、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155、 练拳到此阶段,功夫已经成熟,出神入化,奥妙无穷,举手投足,皆能阴阳平衡,八面支撑。

156、内气已达皮肤之外,毫毛之间,外力虽未接触皮肢,动触毫毛即有感觉,随即化劲发出,威力无穷。

157、陈鑫有诗赞云、“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沦,虚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近,纵有那勇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陨。

158、岂有别法门。

159、只要功夫纯。

160、全凭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人军。

161、”。

162、沙发抢一个。

163、如果实施,有名师指点,功必成啊。

164、可眼下又有几个能按照这种方法来练功呢。

174、这是陈正雷的文章,不过确实需要明师亲手指导才有可能实现。

七、陈氏太极拳教程太极拳基础入门

1、首先,介绍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向后仰,掌心要空。握拳不要用力,勾手手指轻微向下。。

2、然后,介绍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步伐要轻,身体微屈。。

3、之后介绍,基础桩功,基础桩功在陈式太极拳中是重要的,因为站桩有利于培元养气,增加内功。。

4、然后,了解基础单式:进步,退步,云手,冲拳,打肘。左右云手,左右冲拳,左右打肘。。

5、接着,陈式太极拳讲究气息沉稳,不能浮躁,调节呼吸进行太极拳。动作沉稳,切勿心烦意乱。。

6、后,基本功都是单个动作,将单个动作练好练熟,将单个动作连接起来就是太极拳章式,所以基本功尤为重要。。

7、握拳不要用力,勾手手指轻微向下;步伐要轻,身体微屈。培元养气,增加内功左右云手,左右冲拳动作沉稳,切勿心烦意乱。单个动作练好练熟,将单个动作连接起来就是太极拳章式。。

八、陈氏太极拳的练法和打法

1、所有内家拳中的拳法练法主要是各家内家拳的基本功、站桩、高咐凯盘架子、捏架子、核心技法等等,由于内家简团拳的拳法不同其打法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戚唤是要会听劲和化劲,陈式太极拳也是如此。

2、对于陈式太极拳的练法,主要包括基本功(包括缠丝劲)、站桩、盘架子、捏架子、核心技法等等,打法主要是包括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以及听劲和化劲。

九、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传统流派,陈式太极拳在技击与健身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以下分享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来了解下吧,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1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

4、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

5、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6、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

7、这时就要反复得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

8、然后要求动作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后达到自己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阶段。

9、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连续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10、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11、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

12、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

13、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14、腿部的支撑力不够导会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15、另外,要搞清楚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

16、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结合各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势的基本正确,使体内的气机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的毛病就会自然消除。

17、捏架子(调整姿势,准确到位)捏架子即将整套拳的每一个定势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要求,并且能按要求将动作做的准确无误。

18、如虚领顶劲。

19、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等要求,都要对照到位,恰当适中。

20、顺架子(顺随自然,突出风格)顺架子是将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标准定位的基础上,把每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21、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22、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之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23、拆架子(用法明确,变化自如)通过以上学、正、理、顺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已达到一定水平,即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

24、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掌握的恰到好处。

25、这个时期在对每个动作的用法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进行对抗性的训练,先进行太极推手的训练,在推手中,相互喂劲,相互拆招,使自己能真正掌握在拆拳时所学的东西。

26、定架子(拳架定位,久练自成)通过以上一步步地训练,已较系统、规范得掌握了太极拳架,后进入将拳架定型的`定架子阶段。

27、这个时期是将各个阶段训练所掌握的东西进行规范,每个姿势的标准动作在脑海中形成概念,使整个拳架在演练中能够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要求,不加思索地完成。

28、将意念、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内外要求和运动规律将拳架基本定型。

29、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要放松的心态去学习。

30、不要急。

31、也不要勉强自己“标准”,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自己身体的轻松灵活,周身一体。

32、开始的时候学会,立身中正,虚领顶劲。

33、然后开始慢慢练。

34、练上1年多,身体的控制能力强了,体验多了,就能够理解其它的基本拳理。

35、比如周身一体,腰的应用,还有身体合劲,还有阴阳。

36、理解阴阳可能还要练1年才能知道一些。

37、不过,所有这些练习的前提是找到一个明师。

38、一个明白的老师。

39、自己明白,也能让学生明白的好老师。

40、如果找不到,不要自学。

41、这个很关键。

42、不要自学陈式太极拳。

43、陈式太极拳要从传统套路入手。

44、建议你先学北京陈式太极拳1路,再学北京陈式太极拳2路。

45、用2年时间,让自己身体熟悉太极的劲。

46、3年时间让身体有太极的一些本能。

47、慢慢你就会体会到,那种轻灵,绵转,螺旋缠绕,轻活弹抖,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感觉。

48、太极拳是一个学习型的拳,研究型的拳。

49、拳理与体会,练习都可以做一辈子。

50、所谓10年不出门。

51、化僵,可能开始根本不会理解什么是僵,更不要说化僵。

52、我差不多2年才理解,什么是僵,然后开始化。

53、一开始自己不懂就不要勉强自己去懂。

54、时间长了,练到了,理解到了,就明白。

55、寻找自己的运动本能是一直都贯穿的。

56、不要人云亦云。

57、要找自己的运动习惯,优化运动的习惯。

58、找本能。

59、至于四两拨千斤。

60、这种东西,如果没有武术基础,练几年也做不到。

61、甚至连感觉都没有。

62、通常练4-5年才会有感觉。

63、这是一个训练过程。

64、根本不是具体的技法,不是学来的。

65、是自己悟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