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蜈蚣】人工养殖蜈蚣的方法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19 21:37:54 浏览
一、前几天中央2套,陕西农林卫视都播过蜈蚣养殖致富的事。请问各位知道他是否真实吗?

1、找到路由器。

二、人工养殖蜈蚣中有哪些选择优良品种的方法

1、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够提高少棘蜈蚣的药用价值,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r,坚持选择优良品种,会使蜈蚣越养越好,遗传优势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克服了品利退化和易死难养殖的一些缺点。

三、蝎子蜈蚣养殖方法

1、蜈蚣蝎子的养殖技术具体如下:蝎场选择:蝎舍要建在地势稍高,无农药化肥污染的地方。

2、蝎房四周开窗,以利于空气流通,窗户要有纱窗,防止外界天敌侵害人。

3、注意蝎舍附近方便的水源,蝎子的饮水和环境的合理湿度。

4、蝎子的食物选择:饲料的种类可以促进蝎子的健康成长。

5、不仅有人工饲养的黄粉虫,还有多种食物。

6、一般喂食时间应在天黑前1小时,每次喂食量应根据蝎群大小和蝎龄供给。

7、供水时间应在喂食前两小时。

四、蜈蚣的养殖方法

1、蜈蚣蝎子的养殖技术具体如下:蝎场选择:蝎舍要建在地势稍高,无农药化肥污染的地方。

五、人工养殖蜈蚣

1、蜈蚣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治风毒疮肿、恶血聚积、小儿惊风和痉挛抽搐等,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2、现将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3、饲养与管理  人工养殖蜈蚣有两种方式  半自然状态下室外养殖多采用池养方式。

4、养殖池要建在通风,排水条件好。

5、向阳的地方。

6、从地面向下挖80厘米深,面积为5一10平方米。

7、紧靠围墙内侧绕口周建一条宽10厘米、深3厘米的水沟,靠沟的里侧建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料槽,用来投放饲料。

8、养殖池的上方要搭棚遮荫和防雨淋。

9、为了防止蜈蚣逃跑,养殖池要求四壁光滑和建造水沟。

10、池底铺10厘米左右厚的疏松细沙土,然后填3厘米厚的已发酵的畜粪,粪上撒些鸡毛、鸡骨,后铺上碎瓦片或碎石。

11、室内全人工养殖有缸内放养和室内放养两种  1缸内放养、在室内设置若干瓦缸,缸的底层铺放厚约10厘米的泥土,土面堆若干层瓦片、石块等,上面再覆盖小块麻袋片,缸口用细铁丝网制成的罩覆盖。

12、2室内放养、饲养室用的房间好有天花板,或在屋顶铺设铁丝网,还要设置铁纱门和铁纱窗,以防蜈蚣外逃。

13、室内四周用瓦片、沙、石块和少量泥土堆叠在瓦石堆中,尽量多创造一些适合蜈蚣栖息的缝隙场地。

14、为充分利用空间,瓦石堆可尽量堆叠高些。

15、人工饲养可因地制宜选择饲料,如各种昆虫、蚯蚓、鱼、虾、蛋、肉类、动物血、杂骨和瓜果等。

16、但要求新鲜,腐臭或不新鲜的食物不能喂。

17、可每隔2~3天喂一次,但第二次喂时,需将上一次的残余食物清理掉。

18、蜈蚣有饮水习性,每次喂食时要在饮水器皿内放足够的水。

19、第一批养殖的蜈蚣种源,多来自捕捉的野生蜈蚣。

20、作为种用,要求选择已有3~5年龄,达到性成熟的蜈蚣,并且体健活跃,背乌亮有光泽。

21、雌雄搭配比例以2为宜。

22、蜈蚣视力白昼差于夜晚,大多不合群,晚上8~11时是捕食高峰。

23、适宜的温度为25~30℃,10℃以下蜈蚣不活动,低于0℃对其生存不利。

24、天气闷热、雷阵雨后的夜晚活动频繁,刮风下雨时活动少。

25、故蜈蚣活动程度与气候因素有关,应随时注意调节。

26、为了使蜈蚣安全过冬,可在饲养池中挖一条80~100厘米深的沟,将垃圾与挖出的土以l、2的比例拌匀,将沟填平。

27、然后盖上瓦片、碎砖,将蜈蚣放人。

28、在瓦片碎砖上再盖一层稻草或细土,使土温升高并保持稳定,蜈蚣安全越冬。

29、如在室内养殖,应将门窗关闭并挂上草帘,必要时用炭火加温,提高室内温度。

30、蜈蚣的繁殖  繁殖蜈蚣首先要进行雌雄鉴别,掌握雌雄比例。

31、比较准确可靠的鉴别方法是、用手指轻挤其尾部生殖器,以有无退化生殖肢来确定雌雄性别。

32、雌性蜈蚣前生殖节的腹板无生殖肢,而雄性蜈蚣则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和***。

33、蜈蚣为卵生,每年春未夏初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产卵旺盛期。

34、雌蜈蚣产卵前体态臃肿,腹部几乎贴近地面,行动缓慢,并会自行挖好浅洞穴,产卵。

35、孵化一般在洞穴内进行,也有选择凸凹不平的石块底下或树根附近产卵的,每次产卵20~60粒。

36、蜈蚣生命周期一般是5年,少数个体可达6年,大体长可达17厘米,大体重可达14克。

37、蜈蚣长到4年后性成熟,开始第一次繁殖。

38、第5年进行第2次繁殖。

39、敌害和病害  蜈蚣的天敌有老鼠、石龙子、赡蜍、蚂蚁等。

40、蜈蚣在孵化和蜕皮时动作迟缓,易被蚁群乘虚而入,只要几小时就可被咬死吃掉,故要提早防治蚂蚁,池养蜈蚣还应注意防止鸡和鸟窜入。

41、蜈蚣的病害比较少,但在6一8月高温季节,如果温度过高,易遭绿僵菌的侵害。

42、被感染的蜈蚣皮膜上出现黑色小点,以后小点浸润扩大,体色失去光泽,食欲消失,乃至消瘦死亡。

43、预防绿僵菌的传染,关键是要注意调节温度,不让饲养场过于潮湿。

44、捕捉和加工  捕捉蜈蚣,可先用木棍将蜈蚣轻轻压住,然后用食指准确地重按头部迫其毒胯张开,再用拇指与中指捏住头部,迅速投入容器内。

45、也可用竹夹或铁夹捕捉。

46、捕捉时如被其蜇伤,被蜇处会剧烈疼痛,但无生命危险,可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也可用鸡蛋清或清凉油涂抹,或用大蒜捣烂外敷。

47、蜈蚣的加工方法是、将蜈蚣放人热水中烫死后,用手指从头到尾挤出肠内物,取与蜈蚣等长的两端尖的竹签,一端从腹面***蜈蚣头部与躯干第一节问,另一端***尾部,撑好理直,再用薄竹片按10条一排夹好,晒干或烘干均可,但要尽量避免折头断尾。

48、如不慎有断肢脱落,也可收集起来一并销售,其药用价值不变。

六、逮到一只蜈蚣怎么养

1、蜈蚣人工养殖蜈蚣又叫天龙、白脚、松毛虫、百足虫,千足虫等,有红头、青头、金头等20多个品种,是珍贵的二类中药材,目前紧缺。

2、蜈蚣入药主治风毒疮肿、恶血积聚等症,具有怯风、镇惊、抗癌、解毒、抗肿瘤、抗惊厥等作用,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3、由于畏热喜寒,蜈蚣的主要繁衍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其适应性强,容易人工养殖。

4、蜈蚣喜欢在枝木、淫luan石堆、荒芜阴湿的茅草地及大石下等隐蔽处生活,昼伏夜出,晚秋后钻入离地面10~13厘米深的土中越冬,到翌年惊蛰后才开始活动。

5、我国人工饲养的蜈蚣多为绿头少棘蜈蚣,它的生长快,繁殖能力较高,一条成虫每年可孵出幼蜈蚣一百多条。

6、人工饲养蜈蚣的方法野地养殖法、此方法简便易行,冬天在有蜈蚣出没的地方,挖一条长宽不限的小沟,内放垃圾、碎砖,动物残渣、骨头、肠、鱼刺、鸡鸭鹅毛等。

7、蜈蚣嗅到鸡毛等的腥味,就会聚集而来栖息、繁殖,春天即可捕捉。

8、一般每隔1~2天后就可翻开沟捕捉到蜈蚣,捕捉后再补充新鲜的食物,覆以细土,以便继续捕捉。

9、清明前后是捕捉蜈蚣的适季节。

10、此外,还可用铁耙于淫luan石堆、树根、荒草和岸滩处捕捉蜈蚣。

11、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初次饲养蜈蚣,可以解决种源问题,且特别适合那些没有专业饲养条件的人。

12、室内全人工养殖法、室内养殖可采用水泥缸,缸底面积好为50×40厘米。

13、将水泥缸以“品”字形叠放2~3层,用玻璃板作缸盖,缸内均应铺上松软的细土,厚度视季节而变,一般春、秋季10厘米,夏季5厘米,冬季20厘米左右。

14、上层上放置碎瓦片或小石块、小槐祥木块等。

15、缸的四角可用玻璃粘制成三角形小水槽,也可用盛水器皿代替,以供应蜈蚣所需要的饮水。

16、放养的密度与个体大小,不同生长期以及饵料情况有关,一般每缸可饲养1~2龄幼体蜈蚣200条,或3龄蜈蚣75条,或4龄以上蜈蚣40~50条左右,每缸约有4条雄性成体即可。

17、其它方面,可参照室外半自然状态下的人工池养法进行。

18、室外个自然状态池养法、(1)蜈蚣池要建在比较阴凉湿润,背阳避风,僻静的山坡地方。

19、池用砖、石、水泥等材料砌成高80~100厘米的池壁,池壁要用水泥勾缝隙,池的长宽大小根据养殖数量而定。

20、大池内应分隔成“田”字形小池,以便分别饲养。

21、池的四周应设排水沟,池底面不浇水泥,先垫上6厘米左右的细泥土,上面铺上细石块或碎瓦片,并留有隙缝,池内也栽种杂草、树木,并在池内放置饮水盘供应清洁的饮水,尽量造成适应蜈蚣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

22、池口四周用玻璃片镶一圈15厘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伸出,防止蜈蚣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侵。

23、(2)第一批放养的蜈蚣可来源于野生采集,也可购买种苗。

24、一般种苗应选择3~5龄性成熟的蜈蚣,要求体壮活跃,背乌亮而有光泽,雌雄搭配以1为宜,但雌蜈蚣产卵孵化时应将雄性蜈蚣全部择出另养,池养蜈蚣的密度为每平方米350~450条为度。

25、池内湿度以60~70%较为铅搏合适,不宜超过75~90%。

26、若湿度过大蜈蚣易受病菌的感染和侵害,导致脱壳和饮食困难,不仅妨碍正常发育,而且会发生生理性病变,甚至不繁殖或少繁殖。

27、他内温度应保持在26~29℃间,夏季当气温上升到40~42℃时,蜈蚣体内的水份蒸发迅速,应随时注意降温,一般方法是经常朝池内洒水降温保湿。

28、冬季应向池内抛掷稻草保温,创造一个适合蜈蚣生长的潮湿、温暖、饲料充足的环境。

29、(3)蜈蚣为肉食动物,喜食各种昆虫,如蝗虫、蟋蟀、蝉、蚱蜢、蜻蜒、蜘蛛,虫蛾等,饲料应以禽、兽肉食为主,如泥鳅、黄鳝、蚯蚓、蜗牛、蝙蝠、鼠类、壁虎、蜥蜴、蛇类、蝇蛆、白蚁、地鳖虫等,以及其它动物性食品所剩下的脚废料,如鸡血、杂骨、肠肚、禽毛、鱼虾小杂等。

30、蜈蚣有时也屹瓜果、胡萝卜、西瓜皮及植物嫩草,因而可适当搭配25~35%的莲子草,叶叶绿等青饲料。

31、夏秋季节傍晚,还可点灯诱虫、蛾供蜈铅激搏蚣捕食,并可适当投放一些昆虫类在池中的杂草里繁衍,供蜈蚣批食。

32、不过蜈蚣也耐饥饿,十几天不给食也饿不死,但要注意蜈蚣极度饥饿或严重干扰时会互相残杀而咬食饲类。

33、并且蜈蚣可以几天不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要在养殖池内设置水盘,以供应充足的饮水。

34、特别是蜈蚣对食类要求较讲究,腐臭的食物即便是昆虫也不吃。

35、投放食料应视季节增减,春夏季蜈蚣活动量大,应多放,晚秋初冬则可适当减少。

36、一般一条成体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可2~3天喂食一次,成体蜈蚣则需每天喂食一次。

37、放饵时间以傍晚为好,要先将前一天吃剩的残渣清除掉,并要把较大的食物切段分散放置。

38、蜈蚣的繁殖蜈蚣为卵生动物,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

39、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

40、对有产卵迹象的母体应于3~4天前用直径约10厘米的无底罐头筒一一罩住,筒口用纤维板或玻璃盖好,既有效地利用了养殖面积,避免相互干扰和噬食,有利于蜈蚣在安静的环境中顺利产卵,也便于幼蜈蚣与母蜈蚣的分缸(或分池)饲养。

41、一般每条母体产卵20~60粒,顺利产卵过程约需2~3小时。

42、卵粒相互粘连在一起,如花生米大小,呈椭圆形。

43、蜈蚣母体抱卵监护期长达43天左右,在此期间若受到惊扰,或其它外来刺激,就容易激动暴躁,会将正在孵化的卵块全部吞吃掉,导致孵化失败。

44、故应保持孵化池环境的安静。

45、特别要注意的是,蜈蚣产卵前几天要停止给食,尤其在孵化过程中的40~50天内更应严格禁止喂饵,否则蜈蚣吃食时会因食物沾染在卵块或胚胎上而将卵块或胚胎一起吃掉。

46、卵团的孵化过程较缓慢,15~16天后卵粒形成腰子形,中间始裂开,此阶段为第一次蜕皮。

47、20天后第二次蜕皮成月牙状,初具幼虫形态。

48、35~40天幼体进入第三次蜕皮,能在母体怀抱内上下爬动。

49、再过5~7天,幼体表皮几丁质逐渐加厚,体色变黄褐,在母体的保护下生活,经过一个月后就能脱离母体独立生活,自行觅食。

50、注意事项养殖蜈蚣应注意蜈蚣本身所可能遭受到的病毒侵害,另一方面养殖人员应防止受到蜈蚣的螫伤中毒。

51、防止蜈蚣遭受病害、由于家禽、老鼠、石龙子等会噬食蜈蚣,特别是蚂蚁是蜈蚣的主要天敌,因此要经常观察蜈蚣场内外有无害虫等出现,防止这些天敌进池侵袭蜈蚣。

52、防止蚂蚁进池,可用灭蟑蚁粉笔在池的周围多画上几圈,或取樟脑丸、植物油各一份和锯未五份混在一起拌匀,然后经常将这种药粉在饲养池的外墙撒一圈药线。

53、特别是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力很弱,易被蚂蚁咬死,一旦有蚂蚁进池,应速将蜈蚣转移,用沸水烫死蚂蚁。

54、受绿僵菌感染的蜈蚣、部分关节的皮膜上会出现黑色小点,以后稍浸润扩大,导致蜈蚣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后消瘦死亡。

55、因此,发现患有此病的蜈蚣应迅速挑出另养,将病缸土壤(室内缸养)全部倒掉,曝晒消毒,换上新土再放健康的蜈蚣,并用少量氯霉素片研碎拌饵喂养患病的蜈蚣,以及改良通风的条件。

56、或者,对室外池养的蜈蚣采取转移换池,喂药除病措施,并对原池土进行消毒,撒石灰粉杀菌的清理。

57、铁丝虫为蜈蚣体内的寄生虫,大多因喂大青蝗虫所致,故应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和搭配。

58、同时,所用的饲料切勿沾染农药,以免蜈蚣被毒害或致病及妨碍蜈蚣的繁殖。

59、由于蜈蚣有大吃小,强吃弱,互相残杀的恶癖,主要发生在缺水、缺食或雌蜈蚣在孵化期受惊扰的情况下,故除应注意饲养管理措施外,还应按个体的大小分池饲养,并对发现有蜕皮的个体马上隔开。

60、饲养人员防止被蜈蚣螫伤中毒、饲养人员在捕捉蜈蚣时应使用小铁铲或其它农具翻开上块或碎石,发现蜈蚣时迅速使用铁制、竹制的专用夹子挟抓蜈蚣,防止被其螫伤受毒。

61、如在捕捉时不慎被螫伤,可根据情况先挤出毒汁,再用如下几种方法调节、(1)用盐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62、(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63、(3)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伤处。

64、(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65、(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6、(6)用清凉油搽抹。

67、(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68、(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69、(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70、(10)用碱水或葱头切片涂在伤处。

71、蜈蚣的捕捉与加工捕捉加工蜈蚣以春、冬两季为好,捕捉前先将竹片锯成长15~20厘米,宽5厘米的薄竹签,两头用刀切削成箭形备用。

72、用开水将捕回的蜈蚣烫死,然后将尾部剪开,挤出粪便,再把竹签的两端分别插进蜈蚣头部与躯干第一节下腭和尾端第二节腹面,借助竹片的弹性使其撑开绷直,然后放阳光下晒干或用文火烘烤瓦片或其它金属板把蜈蚣放在上面焙干即成商品蜈蚣。

73、加工时应防止折头断尾,但如不慎有断肢脱落也仍可收集出售。

74、凡准备出口的蜈蚣,应选个体大的先晒至九成干,再将竹签去掉,以一百条一包用厚纸包裹,再每十包为一箱,箱内衬油纸,箱皮以猪血涂封。

75、不出口的则不要去掉竹签,以50条为一包,然后用木箱包装。

76、贮藏期间,应放在干燥处,并在箱内加些樟脑丸或花椒,以防虫蛀。

77、此外,饲养蜈蚣与饲养苍蝇结合起来混养。

78、效益会更大。

79、加工蜈蚣如使用红外线处理既可较大规模生产,又能提高商品蜈蚣的质量。

80、如需知道蜈蚣雌雄的分辨方法,只要把正在交配的蜈蚣成双择出专养,然后视产卵的蜈蚣即为雌体,不产卵的蜈蚣即为雄体..。

七、如何饲养蜈蚣的养殖方法|蜈蚣养殖技术

1、蜈蚣有很大的药用价值,那么蜈蚣怎么饲养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蜈蚣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2、蜈蚣的饲养方法  蜈蚣养殖池的建造  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风条件好而又比较阴湿、僻静的地方。

3、养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

4、养殖池用砖或石块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80厘米为宜,池内壁四周用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粘贴,或在池口镶一圈玻璃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宽15厘米为宜。

5、以防蜈蚣外逃。

6、池内靠墙壁四周挖一条宽10厘米深4厘米的水沟,在水沟内侧再挖一条宽30厘米深3厘米的料槽供投放饲料用。

7、池内可栽上杂草和树木,并堆放一些石块、瓦片等供蜈蚣栖息。

8、放种苗后池上要盖一层草帘遮光。

9、池内应保持干净、潮湿、荫凉和卫生。

10、饲喂方法  蜈蚣一般每隔2~3天喂一次,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11、喂食的时间是每天的30~00之间。

12、喂食后的次日早晨须将残余食物拣掉。

13、蜈蚣投喂饲料可参照下列配方、①各种昆虫类动物70%,熟土豆20%,碎粒、青菜或面包碎片10%②各种禽畜类或其它动物的肉泥70%,鱼粉或蚕蛹粉20%,青菜碎片10%。

14、每天在喂食的料槽内放置盛有清水的小碟盘,供蜈蚣饮用。

15、蜈蚣的繁殖与孵化  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7月份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产卵后蜈蚣将卵抱在怀内孵化。

16、孵化20左右天出壳,45天后才能离开母体独立生活。

17、孵化期间应保持安静和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2℃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70%之间。

18、蜈蚣的捕捉、一般在清明节前捕捉为好。

19、蜈蚣属卵生昆虫,根据蜈蚣喜阴湿、安静,怕强光等生活习性,选择丛林蔽阳或山坡向阴的地方作捕捉场地。

20、在这些地方放置鸡毛、杂骨或枯草树叶等引诱蜈蚣栖息产卵,于清明节前拣卵。

21、拣卵时连土带树枝杂草一起拿回,放人饲养池或饲养缸内覆盖后进行孵化。

22、孵化期间要经常轻轻翻动覆盖物,防止其他虫害侵入,以幼体顺利安全孵出。

23、蜈蚣养殖饲料、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

24、蜈蚣食源广泛,从野外观察和试养观察结果,综合各地饲养经验,蜈蚣的饲料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菸虫、金龟子、稻苞虫、牛,角虫、蝉、蚱蜢、蜻蜒、蜘蛛、蝇类和蜂类等的成虫、蛹、幼虫和卵。

25、另一类是蠕虫、蚯蚓、蜗牛、蛤蝓等无脊椎动物及蛙、蛇、蜥蝎、壁虎、麻雀、鼠、蝙蝠等脊椎动物的肌肉、骨骼、内脏等。

26、再一类是在以上食源不足时,也食少量幼嫩的青草、枝梢、根尖和西瓜、黄瓜等瓜果以及蛋类、牛奶、面包等熟制品。

27、此外,浙江人工饲养的蜈蚣主食泥鳅、黄鳝、小鱼、小虾和小蟹等。

28、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

29、所以人工养殖时,必须每隔2~3天就应投一次新鲜饲料。

30、投料前,要彻底清除前次剩余的食料。

31、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

32、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

33、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

34、同时,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

35、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

36、蜈蚣产卵与孵化、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

37、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

38、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

39、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

40、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

41、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

42、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般直径约3~5mm,米黄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

43、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

44、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

45、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

46、在整个孵卵期间,母体早已蓄足养料,不必给食,否则反而易造成卵或幼虫被食物污染而被母体食掉,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

47、母体在孵卵期间,一直不离开卵团或幼体,精心孵化和守护。

48、不时用触角左右摆动躯赶近身的其他小虫,并常用食爪拨弄或用口吮舔卵团或者幼体。

49、据观察,这是母体食爪的基节腺或口腔腺分泌的液体在清洗卵团或幼体,以防止卵团或幼体遭细菌和其他污物的沾染。

50、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

51、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

52、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

53、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54、蜕皮与生长发育、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

55、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

56、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

57、在胚胎发育中要蜕皮三次,成体一般每年蜕一次,个别蜕二次。

58、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

59、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

60、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后蜕出尾足。

61、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

62、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

63、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

64、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还要防止成群蚂蚁等对它趁机攻击,否则易被蚂蚁等咬死咬伤。

65、蜈蚣发育的速度较慢,从第一年孵化的幼体到当年冬眠前体长仅约3~9cm,第二年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体长也只约9~6cm。

66、所以蜈蚣从产出的幼体发育至成体性成熟一般需3~4年的时间。

67、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食料是否充足和进食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68、人工养殖中发现同一年产出的蜈蚣,室内养殖的比自然放养的生长发育得快。

69、所以养殖时供给充足的新鲜饲料是提高其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70、蜈蚣的越冬、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

71、寒冷的冬季威胁着它的生命。

72、为了逃避寒冷冬季的威胁,它就钻入地下,以冬眠的方式越冬。

73、冬眠期间不食不动,身体呈“S”形或“L”形。

74、冬眠时钻入层的深度与气温、土温的高低直接相关。

75、气温、土温越低,钻入土层则越深气温、土温较高,则钻入土层较浅。

76、在一般气温、土温条件下,多在土层15~40cm处冬眠气温、土温低时,可在土层80~100cm处冬眠。

77、若土温升高,不仅可以推迟冬眠时间,而且可在土层浅处或土表冬眠。

78、由此可见,土温的高低是影响蜈蚣冬眠时间长短、潜伏土层深浅的关键。

79、因此在养殖中,人为的提高冬眠场所的土温,不仅可以缩短它冬眠的时间,使之安全越冬,而且可相对的增加蜈蚣正常的生活期,有利于提高养殖蜈蚣的产量。

80、比如在蜈蚣越冬前夕,在养殖场开挖80~100cm深的坑,把挖出的泥土与收集的垃圾泥灰按1的比例拌和均匀,倒入坑内,把坑填平。

81、然后铺上适量的砖瓦碎块放人蜈蚣。

82、再盖一层细土,后覆盖树枝枯草。

83、这样改良了蜈蚣越冬的环境条件。

84、越冬环境条件改良前,土温低,早、中、晚土温升降变化大,改良后土温大幅度升高。

85、早、中、晚的温差变化小,能基本保持土温在同一天内无大的变化,有利于蜈蚣安全越冬。

86、蜈蚣越冬环境条件改良后的好处很多,主要有、①经过深翻,疏松了土壤,土层中空气流通,因土表盖有细土枯草,砖瓦碎块下的土中热量不易散失,增强了保温能力并且土中热量易在砖瓦碎块间散发,缩小了一天内早、中、晚的温差。

87、②砖瓦碎块易吸水,造成了蜈蚣要求的阴湿环境,且砖瓦碎块间空隙较大,有利于蜈蚣的出入活动和栖息。

88、③垃圾泥灰与土壤拌和后,垃圾迅速腐烂、分解,散发出大量热能,使土温升高而较恒定,缩短蜈蚣冬眠的时间。

89、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利于各种小虫的繁殖,为蜈蚣增加了新鲜的天然食物,起到了为蜈蚣“自然投食”的作用。

90、因此人为改良蜈蚣越冬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帮助其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应予推广。

91、此外,蜈蚣越冬后,恢复了活动能力,要严密封闭饲养场所,防止蜈蚣外逃。

92、蜈蚣的疾病防治、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问题是疾病防治,现将蜈蚣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绿僵菌病、在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使蜈蚣受绿僵菌的感染,而得此病。

93、受感染的蜈蚣早期主要在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

94、调节方法是、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到病愈。

95、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

96、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后死亡。

97、调节方法是、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用饲料300克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98、脱壳病、由于蜈蚣栖息场所过于潮湿,使真菌在躯体寄生引起。

99、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

100、调节方法是、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101、蜈蚣的生活习性  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

102、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

103、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

104、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

105、总之,蜈蚣畏光羞明,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

106、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就要据其生活习性,尽力创造它要求的生活条件。

107、如在饲养场内栽树种草,放置砖块瓦片等都是为满足蜈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108、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单独活动。

109、它虽有8只单眼,但视力弱,尤其是白天视力极差。

110、单独活动时至到触角相碰才绕道而行,各自回避。

111、在晴朗无风的夜晚,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

112、其活动的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0C日活动少10℃以下活动更少甚至停止活动天气闷热,雨后的夜晚活动多,气温低的夜晚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

113、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

114、所以人工养殖蜈蚣时都要注意以上气象因子对它生活的影响。

115、同时蜈蚣钻缝能力很强,因此蜈蚣能顺利钻过岩石、土坎等的隙穴,并能栖息在这些缝隙中。

116、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

117、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良,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

118、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

119、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

120、蜈蚣饲养要点  严防逃窜、蜈蚣饲养池等容器的内壁,应经常保持清洁、光滑,及时清除雨后池壁所溅附的泥土、污垢及积水,注意防护网罩的严密,以防蜈蚣逃逸。

121、调温防渍、夏季高温干旱时应注意遮荫防晒,傍晚时洒水保持环境湿度暴雨后应及时检查,注意排水防渍,覆土保巢。

122、冬季应注意防冻,饲养池等容器内的蜈蚣栖息处,应加厚覆土或加盖草袋、芦席、薄膜等,以维持温度,防止雨雪侵入,保护蜈蚣冬眠。

123、室内养殖还应注意关闭门窗,保持一定室温,但不必人工加温否则可致蜈蚣中止休眠而外出活动,此时若食物供应不足,会过多消耗自身营养,进而造成死亡。

124、繁殖监护、(1)隔离保护在同一饲养池等容器内,雌体产卵时间不一致,未产雌体间、雌雄体间常可发生干扰、破坏其产卵与孵卵环境的宁静,影响雌体产卵与孵卵的正常进行,甚至发生雄体掠食或雌体自食卵粒现象。

125、因此对怀卵雌体应于产前隔离护养,将其单独分开饲养或用破璃片、无底玻璃杯、罐头盒、瓦片等进行有效分隔,形成人工巢穴,加以保护饲养。

126、(2)产前精养由于蜈蚣抱卵孵化和育幼期间不进食、不饮水,纯靠消耗自身体内储存的营养来维持活动,所以于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则宜精养,及时供给足量食料,注意调节食物品种,雌体需要。

127、(3)监护孵化雌体孵化期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特别灵敏的反应,要求孵化环境为安静、阴暗场所,防止意外惊扰。

128、其孵化缸应于产前安置好,一旦开始产卵则不能移动,观察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不能移动任何遮护的物体(如瓦片或玻璃片等),也不能用手电筒直接照射观察,更不要随意给正在孵化的母体掷食但可顺着池壁缓缓地加些水,使孵化巢周围略显湿潮,但不可将水直接洒在孵化巢内。

129、(4)适时分离孵幼结束,当母体离巢时,应及时将母体移出或将幼体单独分开饲养。

130、若分窝过迟,则易出现母体吃掉幼体现象,造成损失。

131、幼体摄食能力差,应饲喂体软多汁的小昆虫,并因小蜈蚣攀缘能力强,要特别注意防止其逃窜。

132、另外,随着小蜈蚣不断蜕皮,个体不断增长,还应及时做好分窝饲养工作。

133、饲养防护、蜈蚣外形凶恶,毒液毒性强,饲养或捕收时若被螫伤,轻者可出现短时间的灼烧状痛疼、红肿,并有发热症象,有时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局部坏死,重者可致发热、头痛、呕吐、眩晕等全身症状。

134、一般虽不致生命危险,但应注意防护。

135、被螫后应立即挤压伤口,挤出含有蜈蚣毒液的血滴,并可搽涂消毒酒精、氨水或风油精、清凉油或大蒜汁、鲜桑叶汁或香烟丝捣烂拌菜油外敷等,重度的螫伤应立即就医对症调节。

136、>>>下一页更多精彩“蜈蚣饲养环境”。

八、蜈蚣养殖爱好者进来看看,交流交流_蜈蚣养殖吧

1、  目前,我国很多传统中药材在国际上受到追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加大。

2、以我国名贵的传统中药材蜈蚣为例,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每年从我国进口蜈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3、而比黄金还贵的蜈蚣毒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受欢迎,每盎司的售价可达数千美元。

4、    但蜈蚣市场需求上升却与野生蜈蚣数量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

5、这也直接导致国内蜈蚣的价格不断上涨。

6、目前,一条入药蜈蚣的价格高达5~20元,如此高昂的价格吸引了很多养殖户投身其中。

7、人工饲养蜈蚣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养蜈蚣致富的热潮。

8、    近年来,有不少养殖企业洞悉这一商机,纷纷进入人工养殖蜈蚣的领域。

9、这些人工养殖蜈蚣的企业规模不同,良莠不齐,养殖技术也是高低不一。

10、甚至还有不少非法经营的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采取恶劣的欺诈手段,致使养殖户受到不小的经济损失。

11、    对此,有关国家部门呼吁广大的蜈蚣养殖用户在选择合作的养殖企业时,应向其索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国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这两项证明。

12、只有拥有这两项资质认证,养殖企业才具备合法的特种动物养殖资格。

13、因为审查严格,目前绝大多数养殖蜈蚣的企业并未获得这两项资质认证,在湖北省也仅有一家公司获取,那就是国内早从事蜈蚣养殖的企业--武汉龙丰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

14、    武汉龙丰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在全球生物科技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以培育优良品种、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规模化养殖蜈蚣上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

15、武汉龙丰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头蜈蚣良种"龙丰5号",因生活习性简单,适宜各地气候,食性广,喂养成本低,生长快,繁殖率高等特点很适合家庭养殖或规模化养殖,能给养殖户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现已得到大面积的推广。

16、    武汉龙丰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在08年推出的人工无土立体养殖法是国内的人工无土养殖方法,三年来不断完善,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被其他蜈蚣养殖企业所模仿。

17、人工无土立体养殖法是一种专利蜈蚣床养殖,通过营造出蜈蚣适宜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垃圾,发现病虫,还可以同时种植部分新鲜植物,如芦荟,白菜等,使蜈蚣生长更为健康和快速,8~12个月就能成为商品虫,较野生蜈蚣2至3年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不少时间,养殖效益较普通瓦片养殖大副提高89%以上。

18、目前,很多养殖户都与武汉龙丰源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展开了长期合作,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19、。

20、可参考网址、www.504811com。

21、蜈蚣出售  QQ81655509。

22、  发货数量严重不足   还不让数说一定够  结果差的多  打电话问情况  都是推迟~。

23、楼主,5-10元是多大的?你要多少?有谁的蜈蚣是这个价钱出售的。

九、人工养殖蜈蚣能成功吗?

1、  目前,我国很多传统中药材在国际上受到追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