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王懿荣不是安阳人。其次,他是官员,在北京当官。还有,他之所以发现甲骨文是因为他生病了,医生给他开的药中有龙骨,而他本身就是金石专家,而不是因为他是药材商人。后,甲骨文的内容主要师占卜和祭祀,还凄美的爱情故事,你以为他讲民间志怪传奇吗?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大放厥词,随意误导人,真让人受不了。我想,发文之前百度一下,有那么难吗?
2、王懿荣的地位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祖籍山东福山。出身官宦世家,清光绪年间进士,曾三任国子监祭酒,著名的金石文字专家。王懿荣于1899年首先发现甲骨文,并确认为商代文字,被誉为“甲骨文之父”。释文:鹊笑鸠舞大喜在后,麐子凤雏和气所居。
3、王懿荣简介大全1899年,王懿荣病了,家仆抓药回来,他突然想看看药材。正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让他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秘密——甲骨文。隋唐时期其实就有人用龙骨入药,为什么直到1000多年后,才被偶然生病的王懿荣发现呢?这还要从王懿荣的知识储备说起。王懿荣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出了好几任大官。他自15岁起开始参加科举,但是接连参加了7次乡试,都没能中。第8次参加乡试时,他已经30多岁了,这一次他终于考中,而他此后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过了乡试之后,他又一举考中进士,此后入翰林院,当国子监祭酒,深受学子喜爱,被人称为“太学师 ”。其实,王懿荣在没有中进士之前,就已经是有名的金石学家了。为了搜集更多的文物古籍,他曾经走遍了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什么古玩字画,铜器印章,残石碎瓦,都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可以说当时的王懿荣已经是金石界的资深专家了。所以,当他看到药材“龙骨”上有像字一样的符号时,深埋于骨血之中的职业素养突然被唤醒了。他意识到这将是中国文化界内的又一重大发现。只见这些像字一样的符号,暗含着某种规律,常年研究金文的他敏感地察觉到这是要比篆文还要古老得多的文字。这下,他连病也顾不上了,只是痛心,千百年来不知道人们吃了多少这样的“龙骨”。他赶紧四处收集龙骨,好进行抢救性的收藏。一开始,药铺都以为王懿荣是要买药治病,所以都是称斤两,然后以药材的价格卖给他。买的多了,渐渐有人传说,王懿荣是要买有字的龙骨。于是,药商们纷纷坐地起价,龙骨的价格一度涨到了每字二两银子。即便如此,王懿荣也毫不吝惜金钱。他还拜托自己的好友,同样为金石学家的刘鹗,去大量的收购铜器。好比对铜器上的铭文和甲骨文之间的区别,以便深入研究。可惜他没能等来。第二年,他便死了。1900年,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八国联军闯进北京。在毗邻王府井的锡拉胡同11号里,55岁的王懿荣尝试了各种求死的方法。他先是吞金,很痛苦,但是没能死成。紧接着他又选择了服毒,依然活着。后,他带着决绝的求死之心,拉着自己的妻子和守寡的儿媳妇张氏一并跳入深井。此前,王懿荣的儿子曾苦劝他离开北京,但他始终坚持坚守。在绝境中他写下遗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他才刚刚撬开甲骨文世界大门的缝隙,却生不逢时,再也不能向前一步了。1901年的春天,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扶父亲、继母和寡嫂的灵柩回乡安葬。而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不断流失。他们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走。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当中,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其中日本多,多达12443片。著名学者,郑振铎感慨:“史在他邦,文归海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单靠几个人的奔走呼号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知道,唯有大国崛起,方能护佑华夏。#打卡挑战局#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4、王懿荣个人资料简介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芒。经劳春燕这么也说,“王懿荣”该出名了!
5、王懿荣真实图片1899年,王懿荣抓了几副药,其中一味叫龙骨的药奇怪,上面竟刻有规则的划痕,像是一种神秘的文字。王懿派人收购全城的龙骨,他有预感,这些龙骨将引起轩然大波。事实证明,他的预感准确。王懿荣,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同时也是近代金石学家和鉴藏家。1899年,他患了伤寒,家人为他抓了几副药,吃过几次后病情缓解了不少。王懿荣看着药方上有一味叫作“龙骨”的药,顿时来了兴趣,于是找来一包龙骨左右观看。这些所谓的龙骨也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早已被捣碎,不过还是有几块指甲盖那么大的。令王懿荣感兴趣的是,这些龙骨上面竟有一些划痕,而且似乎是人为刻上去的。虽然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在骨头上刻下痕迹,但王懿荣越来越感兴趣了,于是叫人去药店再买一些龙骨回来,同时叮嘱龙骨不要捣碎,一定要完整的龙骨。很快下人在药店带回了几片较为完整的龙骨,上面果然刻着一些神秘的文字,虽然暂时无法解读出这些文字,但王懿荣知道,这些龙骨的意义十分重大。接下来,王懿荣派人去京城所有的药店不计成本地收购龙骨,后收集到1500多块。这些龙骨有些是动物的骨头,有些则是龟甲,大多都刻有文字,王懿荣很快就解读出了雨、日、月、山、水等较为简单的文字。这就是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王懿荣也因此成为发现、收藏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遗憾的是,一年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王懿荣眼睁睁地看着洋人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却无可奈何,遂投井自尽,以身殉国。王懿荣死后,他的儿子将这些甲骨转卖给了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刘鹗对这些甲骨一直都很感兴趣,早在王懿荣生前两人就经常在一起探讨和研究。除了从王懿荣儿子手里买来的甲骨,刘鹗还从别的地方搜集了数千片。经过长期的研究,刘鹗得知这些甲骨是商朝统治者用来占卜或记事的工具,上面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时期诸多方面,包括政治、军事、习俗甚至天文、历法等。1903年,刘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成册,出版了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是研究甲骨文的珍贵史料。几年后,刘鹗遭人陷害,被发配至新疆充军,次年因脑溢血病死于乌鲁木齐。刘鹗死后,他的家人因生活困难开始变卖刘鹗的收藏,一些外国收藏家盯上了那些甲骨,于是一部分落入英国人手里,一部分落入日本人手里。随着甲骨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倒卖甲骨的风气也愈演愈烈,在此期间有大量的甲骨流入海外。刘鹗有一位好友叫罗振玉,也是甲骨文的爱好者,看着大量甲骨流落海外,他十分心痛,却无计可施。他突然想到,要想防止甲骨流入海外,必须弄清楚甲骨来自哪里,只要知道甲骨的出土地点,自然就能遏制这种现象。只是那些古董商为了垄断甲骨市场,哪里肯透露甲骨的出土地,罗振玉四处打听,终于在灌醉一个古董商后,从他嘴里打听到了一个地名——安阳小屯村。小屯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安阳河畔。安阳河,又名洹河、洹水。罗振玉想起《史记》中记载的“洹水南,殷墟上。”再结合这些刻有远古文字的甲骨,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小屯村就是商代都城遗址殷墟所在地!事后证明罗振玉的推测完全正确,而甲骨的出土也颇具传奇色彩。甲骨在小屯村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村民们锄地的时候经常能挖到一些兽骨和龟甲,起初并没有人在意。有一个叫李成的村民,他身上长了疥疮,奇痒难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或许是听说了什么偏方,他捡了几块甲骨用刀子刮出粉末,然后洒在疮口上,神奇的是,症状竟然减轻了不少。得知甲骨有药效的作用,他挖了一些拿到药店去售卖,后来干脆做起了贩卖甲骨的生意,经他手毁坏的甲骨不计其数。罗振玉的发现震惊了学术界,同时也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1928年,中央研究院开始对安阳殷墟展开考古发掘。此后,中国对甲骨文的研究从未停止,一百年来,通过考古发掘或其他途径获得的甲骨共计154600多块,其中大约26700片在海外。从甲骨上发现的汉字约4500个,被释读出的约2000个左右,仅一半不到。如今从事甲骨文研究的中外学者多达500余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甲骨文对历史、文字、考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甲骨文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6、王懿荣的简介清•王懿荣书法欣赏王懿荣(1845~1900)字廉生、濂生、莲生,号正孺、养潜居士,室名天绘阁、天壤阁、正读亭、求阙斋、翠墨园、明监斋。祖籍云南,生于山东烟台。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入直南书房。历官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谥号“文敏”。与顾子远(复初)、罗雪堂(振玉)、黄云鹄(庆临)相友善,与吴云、潘祖荫、吴大瀓、陈介祺等人文字交尤密。工行、楷书。尚方贴络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钦后必令懿荣书。隶书法礼器碑,兼攻训诂、金石之学。著有《天壤阁丛书》(20种,增刊6种)、《汉石存目》、《王敏公遗集》等。
7、关于王懿荣的资料〈金榜题名〉(634)· 清朝 进士 谢隽杭谢隽杭(1841一1916年),字澹卿,号南川。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下夼村人。光绪六年(1880年)与同乡王懿荣、王乘燮同为庚辰科进士,又同入翰林院。一县同科三翰林,这空前的大喜事使福山人倍感荣耀。光绪九年(1883年)授记名御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湖南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五年(1889年)任山西乡试主考官。后任湖广道、福建道监察御史和东城、西城巡视。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补授云南曲靖知府,谢隽杭到任后,减轻捐税、鼓励经商,恢复贸易,在当地广设“清节堂”,收养家贫无人奉养的寡妇。曲靖有认为妇女生孩子是一种秽事的陋习,不准在家,而要到野外接生。谢在任期间,倡建产房,一改旧习,倡导文明。他处理民事诉讼案件,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在任四年,为官清廉,兴利除弊,平反冤狱,深得百姓爱戴。离任后,曲靖为其建生祠。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60岁致仕,家居十数年,自奉俭约,爱好文学,著有《槐荫书屋文集》、《退思斋诗集》,其书法刚劲,行楷皆优。他待人谦和,求书者众多。1916年卒于家中,享年75岁。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图文,也请关注、点赞和转发。谢谢。#王懿荣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