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西游记》中除了唐玄奘三藏法师是真有其人以外,悟空和八戒也都是真有其人。(沙悟净的原型不太明显,按唐僧、悟空、八戒原型都是西行求法的著名僧人这个习惯,我从沙悟净这个名字的线索,找到的是义净法师,也是唐朝时去印度求法的僧人,是继法显、玄奘之后西行路上有贡献的代表。)悟空禅师,俗名车奉朝,法号达摩驮都,谥号悟空。唐京兆人,今泾阳人。生于开元二十年(公元733年),圆寂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后魏拓拔氏之后代。朱士行,三国魏高僧(203—282)。法号八戒,祖居颍川(今河南禹州)。魏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学沙门昙柯迦罗到洛阳译经,在白马寺设戒坛,朱士行首先登坛受戒,成为我国历史上汉家沙门第一人。魏景元元年(260),从雍州(今长安县西北)出发,越过流沙到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一带),得到《大品经》梵本。就在那里抄写,共抄写九十章,六十多万字。晋太康三年(282),派弟子弗如檀等,把抄写的经本送回洛阳,自己仍留在于阗,后来在那里去世。义净(635~713),唐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俗姓张。字文明。唐代译经僧人。《求法诗》义净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若不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注:正如诗中提到“沙河”,真正的“流沙河”其实叫“莫贺延碛(qì)”,又称“八百里瀚海”,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现称“哈顺戈壁”。据记载,此地“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谓:“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当年的玄奘法师苦熬四夜五日不得一滴水,命悬一线,硬是拼着后的一点勇气和意志,终走出了八百里瀚海。)义净法师,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经由海道(今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天竺(今印度)勤学十一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作传四十条寄归。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曾参预实叉难陀译场。旋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为中国佛教著名翻译家之一。共译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他在归国途中逗留室利佛逝时,写出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书。“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新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这是义净对法显、玄奘功绩的评价。其实在探险、求法、翻译,著述等诸方面,义净正是继法显、玄奘之后有贡献的代表人物。另外,关于流沙河,在钱文忠的讲述中,玄奘曾在途经敦煌西方长达800余里的流沙地带时,无意中打翻了水袋,差点丧命。昏迷中,玄奘梦见了一个数丈高的大神,手执兵刃,对他怒喝。玄奘随即被惊醒,连夜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当玄奘取经被演绎成神话故事后,这800余里的流沙地带变成了“鹅毛飘不起”的流沙河,而大神,也变成《词话》中的深沙神。(注:流沙,演变成“流沙河”。大神,戏剧化成“深沙神”,则是宋《取经词话》,那时西域已被西夏和辽所占,路已不通,中原人对流沙到底是什么,已无法得知,想象成河也不奇怪。在宋代士人阶层,对于“流沙”一词,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已经无法理解了,于是在《取经词话》里附会成一条混着黄沙的河流,需要架桥通过——“良久,一时三五道火裂,深沙衮衮,雷声喊喊,遥望一道金桥,两边银线,尽是深沙神,身长三丈,将两手托定;师行七人,便从金桥上过。过了,深沙神合掌相送。”在元代杨景贤的杂剧本《西游记》中,沙和尚已经自称水怪河神,猴子到流沙河边还在寻找渡船……)另附:悟空禅师生平同《西游记》中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相似,悟空禅师经历了因染疾病而在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包括阿富汗临近地区)落发为僧、终取回真经回唐的历史。据记载,悟空禅师名为车奉朝,19岁入朝为官。21岁时,车奉朝奉唐玄宗敕命,随中使张韬光一行40多人,带着国书和礼品出使西域的罽(ji)宾国。顺利完成使命即将启程回国时,车奉朝却因为感染疾病只能留在健陀罗国,病中他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这一愿望在他病愈后成真。随后车奉朝皈依佛门,拜舍利越摩为师,赐法号“达磨驮都”,名法界。之后游历北天竺、中天竺等地,访师求道,觐礼佛迹,苦习梵文,潜心于佛门圣地,悉心研究佛学经典,翻译了《十力》、《十地》、《回向轮》等经书。悟空禅师在外近40年后,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回到京师长安,唐德宗敕命住在长安的章敬寺,并赐法号“悟空”。#历史开讲#
2、读西游记有感400字《西游记》漫谈(十九)既然《西游记》是取佛经的小说,那么我们来浅谈谈佛教入中国。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为纪念白马驮经,建白马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白马寺一则,写是汉明帝梦见丈六金神,神号曰佛,才派使者向西域求经像。摄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翻译出第一部汉文版佛经《四十二章经》。《西游记》中唐僧骑白龙马去取经,后来取到经书也是给白龙马驮着,未必没有影射这一段历史,而且现实中的唐玄奘,归来后也翻译了很多佛经。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简直就是国教的地位,统治阶级如北魏贵族皇室,大量开凿山洞,建佛像,施舍供养僧尼,如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并非虚言。梁武帝不顾国内贪腐严重,民不聊生,自以为自己吃素念佛,舍身给寺院,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中国僧尼吃素和过午不食之类就是从梁武帝开始的,一是修行不杀生,二是为了减轻施主的负担。佛教影响过大,积聚大量财富和人口,统治阶级就开始抑佛,灭佛,著名的唐武宗灭佛,就是佛教和世俗政权的矛盾激发。后来明朝道教比较盛行,佛教受到一定的限制。#西游记简介400字#
3、西游记400个字作文为什么会有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近在看《西游记》,然后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唐三藏西天求取真经故事。本人史学功底比较差,对于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几本历史书和演义小说中知道一点点——大致的就是为了弘扬佛法。我们都知道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也就是今天的尼泊尔,毗邻我们国家的西藏,创始人是释迦牟尼,西汉末年传入到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候慢慢盛行,还记得杜牧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到巅峰。作为求知好学的玄奘法师,翻译过来的佛家经典,以及前代高僧所撰写的著作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同时对于这些说法不一的佛家经典,玄奘法师也有疑惑,再加上古人所提倡的读万卷书不如行路思想的影响,玄奘法师决定亲自前往佛家的源寻求答案。从演义小说中,我们知道玄奘之所以去西天求取真经还有其他几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皇帝饱受打天下、玄武门之变、泾河老龙王这些冤魂的骚扰,本土的道教画符打醮不能解决皇帝的困扰,需要外来的大乘佛教普度冤魂;二是佛祖二徒弟金蝉子人间十世历劫已满,重塑金身,顺利归位;三是佛祖说:“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近翻越资料,看别人评论,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在这里分享出来,权当一笑。唐三藏之所以西天求取真经,是因为天庭的编制超编了,需要裁员,而西天极乐世界人才凋零,需要引进人才,这是东西方人才的流动。唐三藏西天求取真经的源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按道理孙悟空不能发展到威胁到天庭的程度,从一开始从石头蹦出来,千里眼和顺风耳就你发现了孙猴子的不同之处,然后是孙猴子学成归来以后大脑龙宫和地府,龙王和地藏王都上奏天庭,但天庭一再纵容,包括孙猴子要求上天承认它的齐天大圣封号,后面和天兵天将的对抗就不说了,都可以看出孙猴子就是一祸胎,天庭神机妙算的人不说一千也有八百,但是都没有说要把孙猴子咋地,因此可以看出这是天庭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想当初织女下凡,瑶姬下凡,天庭可是不遗余力的赶尽杀绝。多年沉静的天庭希望来一次雷霆般的改革,所以借助孙悟空的大闹天空联合西方极乐世界来整顿天庭的秩序。孙猴子被压在五指山后,卷帘大将因为打碎琉璃盏被贬妖道,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贬畜牲道,龙王三太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处极刑,肯定还有其他的神仙因为各种原因被贬的贬被罚的罚,然后正好给了观音菩萨一个差事,接着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机会,收编这些被天庭贬黜的神仙,让他们证金身罗汉,充实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库!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都是因为现在把《西游记》当做创业的小说来看了,所以权当一笑!
4、西游记书评400字四百多年,无人看懂西游记,无人敢说西游记,这是吴承恩的悲哀,还是吴承恩的悲哀?#西游记简介400字#
5、西游记简介400字左右天呐,果然学霸就是不一样,整理出来一份超详细的《西游记》思维导图,包含作者吴承恩个人简介、主题、地位、主要人物、取经历程、几种典型磨难等知识点全都一目了然,看完之后,真是让人大涨知识。家有孩子的,保存下来,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好资料,适合孩子阅读学习,没事让孩子看一看,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西游戏》的知识点全掌握了,考试随时都会用上场。#头号周刊# #大有学问#
6、西游记的读后感400字《西遊记》是我抄录的第五部古典名著,完成于2005年年末。至此古典四大名著抄录大功告成,其全部用工都是业余时间。刚开始时每小时能杪不到三百字,越抄越快,后达到四百几十字。四部书估计约有三百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