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朱自清从国外游学回国,和他的续弦陈竹隐女士在上海的一个旅馆举办了婚事,紧接着和陈竹隐来到扬州。到了十八岁的时候朱自清就离开了离开扬州,除非家里有事情才会回到扬州住上一段时间,朱家在扬州曾住过七个地方,而他的故居是他在扬州生活的后一处,是时间长的一处,也是整个扬州市保存完好的一处。朱自清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东海,4岁时父亲到邵伯做小官,将家人接到那里。6岁那年,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18岁时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从此就不常在扬州了。在朱自清故居的纪念馆中,有一面墙是专门用漫画的形式表现《背影》这部作品中朱自清和父亲分别的场景。朱自清故居建于清代,共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朱自清在扬州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文学梦了,家里头有一些藏书,到扬州中学以后,学校有藏书,又看了大量的古代书籍,比如《汉书》《资治通鉴》《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等等。他感兴趣的两种书有:一个是《聊斋志异》,一个是林译小说。扬州对于朱自清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在这里应该可以说是他文学梦起飞的地方,扬州给他的影响很大。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涌现了一大批像朱自清这样的名人。另外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多、种类全,扬州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我家乡的人物文化##扬州头条##朱自清简介及作品#
2、朱自清简介及作品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本集所收入的,并非作者本人的著作,而是作者为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所编著的,曾是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材料。这个集子,除收入《古谣谚》一书的“凡例”和郭绍虞研究论文的摘要,对歌谣的定义、歌谣与谚语的区别、歌谣的分类和缘起等有所说明外,作者还编选了《歌谣举例》,收入140多条歌谣及有关资料,是关于我国民间文学很有价值的资料。
3、朱自清简介及作品匆匆民国文豪朱自清,真的是因为辛劳饥饿而去世吗?电视剧《觉醒年代》已经播出了不短时间,但里面的剧情,随便一个镜头都可以说是名场面。在电视剧前期,有一段关于北大教授月薪的介绍,其中北大的文科学长陈独秀,每月可以拿到300大洋,胡适每月也有280块大洋,这些民国大文豪的月薪,放到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大钊先生还会拿出自己额外的钱去贴补底层工人。但与这些民国大文豪处于同一时代的朱自清,后人却一直认为他是因为连日的辛苦劳作,又无余钱填饱肚子,终得了胃穿孔而去世。让我们来看一下,朱自清到底经历了什么?朱自清这个人,想必我们从小就接触过他,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散文,都曾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可以说,朱自清也是才华过人了!拥有这样令人艳羡的才华,朱自清的出身也称得上是官宦之家。父亲曾是清朝官员,并且家境富裕,接受过好的教育。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后,北大成了众多学子向往的神圣之地。朱自清也不例外,他1917年进入北大,凭借着作品《睡吧,小小的人》,开始展露头角。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很多年轻学生的喜爱。因为朱自清的老家在江苏,所以三年后,他也回到了故乡,来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教书先生。朱自清,他志在学问,心向祖国,对功名利禄等不感兴趣。但他的父亲朱鸿钧却志在功名,并且对朱自清寄予厚望,一心希望朱自清可以继承产业,光耀门楣。现如今,却看着儿子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便觉得儿子不思进取,父子关系一直不好。在这其中,还有一件轶事。朱鸿钧本是担任着一个“肥差”,但是却不满足于现状,瞒着妻子娶了一房姨太太,按说在那个年代,男人纳妾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他的原配妻子知道后,却大闹了一场,坏了朱鸿钧的名声,把“肥差”也给丢了。自此之后,朱家算是家道中落了,朱鸿钧也是经常对人发脾气。朱自清在这几年当中,一直都是一个教书先生,本来薪水就不高,再加上父亲的从中拦截薪水,朱自清的日子并不好过。当然,这不只是是他一个人,这时的朱自清,已经有了妻子和六个孩子,养家的重担落到了朱自清一个人的身上,为了改良生活水平,朱自清在工作之余还经常写稿赚钱,但是可想而知,这份兼职并不能挣多少钱。“屋漏偏逢连夜雨”,夫妻二人的生活本就清苦无比,妻子却又因为连日劳作,营养不良,导致积劳成疾,并且还不幸染上了瘟疫。这对这样一个家庭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瘟疫本就是不治之症,就在同年,妻子永远地离开了他。虽然他和妻子武仲谦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武仲谦贤惠识大体,即便朱家没落也丝毫没有怨言,一心一意照顾家庭,是朱自清的贤内助,所以,在妻子逝世后,朱自清也十分悲痛,经常想起和妻子的点点滴滴。正值壮年,又有六个孩子需要抚养,他的同事也经常劝他续弦,可他却怎么也没有续弦的心思。但终究还是有一天,在同事的“鼓励”下,他遇见了第二任妻子。朱自清在赴约之前,还一直心想着,要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说清楚,不能耽误了人家女孩子。可见了面之后,朱自清却被眼前这个姑娘吸引住了。她名叫陈竹隐,人如其名。不仅是个女画家,还十分漂亮,声音如同百灵鸟一般,动作优雅从容,相处起来让人如沐春风。朱自清还来不及解释自身的情况,陈竹隐就向朱自清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并且愿意和朱自清一同养育孩子,分担这人间的苦楚。陈竹隐的到来,使朱自清的生活又重新充满了希望,但日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清贫。只不过,两人相互扶持,也算有了精神依托。但是战争,饥荒,奔波,使得夫妻二人想要过上平常的生活都是如此困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再加上紧接着的国共内战,他们一家奔波了很多地方,只为一间房子,一日三餐。陈竹隐看着这一切,不惜瞒着朱自清去偷偷卖血,身体迅速消瘦。抗战胜利之初的美国,为了拉拢自己的阵营,对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实行了救助政策。但是朱自清十分清楚美国的心思。不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罢了。”所以朱自清果断地拒绝了美国的救济粮。朱自清得知妻子卖血后,为了养活孩子们,自己经常不吃饭,又要坚持工作,也不幸染上了严重的胃病。因为长年累月的营养不良,即使在动过手术后,朱自清也还是没能坚持下来。两袖清风,铁骨铮铮,可以说是他一生的写照。即便这一生过的清苦之极,却依然能够被后人铭记,被后人敬仰!#历史#
4、作家作品春朱自清【《经典常谈》:载你“航到经典的海里去”】有位学术史家曾说:一部作品50年后还得到读者广泛的阅读和好评,这部作品就具备了进入经典行列的条件。长久不断的赞赏确是一部经典颠扑不破的证据。写作史的完成便是阅读史的开始。1942年初,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大完成了《经典常谈》并写了“序”,迄今这部书已有80多年的阅读史。80多年来,叶圣陶、季镇淮、吴小如等著名学者对《经典常谈》作了高度评价和精辟阐释。经过80多年长久不断的阅读阐释,这部“谈经典”的书自身也成了一部经典。80年之后,这部当年为中学生写的书,被正式指定为今天的中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读书,从此将开启其阅读史的新阶段。经典的本质“经典常谈”之“常”的第一层含义,当是“经常”之常、“恒常”之常。“经典”为什么要“常谈”?这是由经典的“恒常”本质决定的。《文心雕龙·宗经》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经”,就是恒久长存的至高之道、不可磨灭的伟大教训。令人困惑的是:几千年前的古书,还可能为现代人指点迷津吗?还可能给现代人以智慧启迪吗?《经典常谈》所谈的经典,不是科学经典,而是文化经典;科学是范式的革命,文化则古今相通。关于文化经典的古今相通性,谢灵运作了肯定回答:“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钱锺书作了肯定回答:“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为什么文化具有古今相通性?为什么今人需要到古典中获取重新出发的“精神动力”?朱自清说得好:“人情或人性不相远,而历史是连续的。”我们可以根据文化经典的生命本质,对朱自清的这句“常谈”作进一步阐释:文化是生命实践的理性升华,而生命的一次性,决定了文化的重叠性和古今相同性。换言之,个体生命的有限一次性,决定了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族类生命的无限重复性,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层累重叠性。细言之,人类文明五千年,个体生命一百年;个体生命是重复,文化生命是重叠。五千年的哲学史,是百年人生问题反思史;五千年的文学史,是百年人性情怀咏叹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千年的人类文化,只有一百年的生命长度。因此,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以个体百年生活史,理解五千年人类哲学史;都能以个体百年情感史,体验五千年人类文学史。每一个现代人,不但能够,而且必须,从文化经典中汲取人文智慧,滋养自己的精神生命;否则,除了父母赋予的肉体,我们则一无所有。1825年5月12日,歌德谈到自己的学养和所受的影响时,意味深长地对爱克曼说:“除掉精力、气力和意志以外,还有什么可以叫作我们自己的呢?如果我能算一算我应归功于一切伟大的前辈和同辈的东西,此外剩下来的东西也就不多了。”这是值得每一个傲慢的现代人沉思品味的警句。伟大前辈的人文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人和文化人;离开了伟大的前辈,孤立的个人,“除掉精力、气力和意志以外”,确实一无所有。经典的价值是多样的:经典是传统的载体,传统依赖经典得以延续,读经典就是学传统,学传统必须读经典;经典是智慧的源泉,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没有经典,我们就会停止思考;经典是心灵的导师,个体的精神发育史,是一个人的经典阅读史,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品味和阅读经典的水平;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既学会一种方法,又成就一门学问。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借诗文书画展示才华,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人文学养。详见原文:网页链接(陈文忠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5日第9版#教育##教育微头条##读书##阅读的温度#
5、朱自清春作品简介不知友友们是否还记得这篇散文,是不是只记得那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昨天无意中看到对此篇文章有很好的一个诠释的视频发给大家看看。8.94 Rxs:/ 复制打开抖音,看看【邵鑫老师的作品】朱自清万万没想到《背影》竟然被删除,你怎么看?# ... 网页链接
6、朱自清的朗诵作品《朱自清散文精选》一书完整收录了朱自清6部散文代表作中的32篇经典。朱自清的散文平实而蕴藉温情,细腻又不失率真,在通俗与清雅间写尽人生况味,是公认的“白话美文典范”。作为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的好文章,远不止《背影》《荷塘月色》《春》《匆匆》。细腻清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挚感人的《给亡妇》,恬淡温暖的《冬天》,诗情画意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妙语如珠的《论自己》,风趣幽默的《我是扬州人》,为你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朱自清,诠释散文之美。本书所选作品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一生的一角”所选的4篇文章《正义》《论自己》《论别人》《论诚意》很具代表性,是其他选本所没有选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