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温庭筠》诗
2、温庭筠的简介资料什么?古代高考竟能找枪手,还能逢考必过!晚唐有位天才枪手温庭筠,看名字起的很诗意,其实长得很随意。有多随意?人送外号温钟馗,不仅丑还能辟邪。温庭筠是个实打实的考霸,考试时只需叉八字手就能立马答完交卷。但他因得罪人被拉入了录取黑名单,不论怎么考都考不过。专业陪考多年后温庭筠悟了,既然自己考不过就帮别人考过,于是温庭筠当起了职业枪手,一次能接好几个单,保真还保过。这可把考官整崩溃了。为了防着温亭云作弊,他们专门将他隔开,全程目光锁定他。温庭筠却在考官眼皮底下考出了历史强战绩,同时帮八个人成功作弊。咱就是说考前改拜温庭筠,还来得及不?
3、温庭筠瑶瑟怨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唐初宰相后裔温庭筠(yun)在广陵被虞侯殴打,脸上挂彩,门牙都掉了一颗,气得要死。回到扬州后,他向镇守淮南的好友令狐绹(tao)告状,可令狐绹并没帮他出气,还放了虞侯,把温庭筠被打的丑事传的满城皆知!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出身富贵,年少有成,但十分轻狂。在文学上的造诣可圈可点,据说他叉手构思就能写出一首应试诗,被唤为“温八叉”,后蜀人赵崇祚《花间集》中,开头就选了温庭筠的六十六首词。他也是唐人中大写特写词的人,也是柳永、李清照、秦观的前辈。但他好喝酒,经常讥讽权贵,屡不得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温庭筠在长安考进士,没中。848年,再去应试的时候,在京城结识了令狐绹。因为温庭筠诗词写得好,所以令狐绹很器重他,经常带他出入自己家。令狐绹是谁?看过我们前面李商隐那篇文章的亲们,可能大概还有印象,他是帮助李商隐顺利考入科举的人。他的父亲令狐楚,曾为唐宪宗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后来宣宗继位,感念令狐楚对父王的忠诚,在850年,将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提为宰相。时间再拉回848年,温庭筠结识了令狐绹,期望能得到帮助。那时恰逢牛李d争,温庭筠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还曾写《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讽刺李德裕: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这一行为加深了令狐绹对温庭筠的好感,所以后来令狐绹升任宰相后,曾推荐温庭筠。856年,令狐绹得知宣宗十分喜欢《菩萨蛮》。《菩萨蛮》是唐朝的教坊曲名,后也用为词牌,以五七言组成,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遇四易韵,平仄递转,用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但令狐绹从小学的四六文,写不出《菩萨蛮》,思来想去他拜托温庭筠帮忙做几首送给宣宗,并且还嘱咐他说,这个事情只有咱们两个人知道,暂时别告诉别人,温庭筠痛快的答应了。作词,对温庭筠来说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没几天他就交了二十多首。其中一首,看过《甄嬛传》的肯定都很熟悉,就是姚贝娜唱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ru),双双金鹧鸪。可大嘴巴的温庭筠,在做完词后,转身就告诉了别人,人尽皆知,搞得令狐绹觉得他不讲信用,于是慢慢开始疏远他。宣宗读到这些词开心,问令狐绹能不能把写词的人叫来一起聊聊,于是令狐绹就带温庭筠一起见了宣宗。酷爱写诗的宣宗遇到了一个问题,在他的诗里用到了一个“金步摇”,可左思右想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对,这时,宣宗就和他们一起探讨,看谁能帮着对出来。站在令狐绹后面的温庭筠小声说了一句“玉条脱”。宣宗大赞。可这时,令狐绹摸不着头脑了,他就问温庭筠,玉条脱是何物?说到这,好好解释不就可以了?可是温庭筠,是这么解释这个词的。这玉条脱取自《南华经》,是女子胳膊上的饰品。金对玉,步摇对条脱,前面的都是材质后面的都是首饰,正好能对上。按说解释到这,已经够了,可是温庭筠还要再加上一句。其实我说的《南华经》也不是什么难懂的书,您贵为宰相,也应该在处理繁忙公务之余,好好读读呢!堂堂宰相,被一介布衣这么嘲讽,肯定面子上过不去,这时令狐绹对温庭筠的恨又加重了些。可神经大条的温庭筠愣是啥都没感觉出来。但温庭筠的文采却给宣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次想要提温庭筠入进士科,在咨询令狐绹意见时,令狐绹都推脱,说温庭筠才华没得说,但是人品方面不值得推荐。宣宗只好作罢。几次科举不中,这时温庭筠也开始对令狐绹有些意见了,埋怨他居高位也不提携自己,有时还做些打油诗,讽刺令狐绹,比如说他逢人就说“中书省内坐将军”。中书省主要负责答复皇帝的咨询,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因此对文学修养比较看重。在唐代,中书省都是由读书人任职。而温庭筠用将军一说,恰恰是暗讽了令狐绹没文化。几次之后,令狐绹疏远了他,而此时温庭筠才意识到问题,连连拍脑袋说“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diyi篇。”后宣宗退位,懿宗继位,令狐绹虽不再担任宰相一职,但在朝中也是有影响力的。回到开头的故事,令狐绹在审讯虞侯时,得知温庭筠是在宵禁的情况下执意外出,还当街醉酒,联想到温庭筠之前的种种做法,令狐绹选择了相信虞侯,将其无罪释放。而此时温庭筠还想要去长安继续告状,没想到这个事儿已经被令狐绹大告天下。自己也没法翻案,只能压抑怒火继续生活。@青年共读会温庭筠才高八斗,身为宰相的亲戚,却高做到国子监助教,长期得不到重用,这和他不羁的性格及生于乱世难以分开。但偏爱他诗词的人却认为这才是他真性情的体现,甚至有人研究发现,温庭筠在广陵被打时,恰逢令狐绹在淮南执政,所以猜测是令狐绹安排虞侯去打温庭筠,借机报复?你怎么看?留言区告诉我!关注我@青年共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文史故事!
4、温庭筠南歌子花间集·温庭筠#温庭筠的简介#
5、温庭筠个人资料简介公元858年,温庭筠参加科举考试,却被监考特意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因为他作弊实在太有名气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温庭筠就是有这个本事,所以不少想图个功名却才智平平的人,就想找温庭筠来当枪手,当然这并不是免费活。温庭筠出身名门,祖上曾出过宰相,不过到了温庭筠这一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仍然没有被丢弃。果然是天赐聪颖,温庭筠不仅读书快,而且领悟力也比同龄人强百倍,因此,他读书的效率高。读书却并不是死读书,温庭筠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将书中的知识化为养料来武装大脑,才华横溢,出口成章是温庭筠身上的一大亮眼标签。他多次科举却不曾一中,不是因为考题太难下不了手,恰恰是才思敏捷,轻而易举就写完了答案惹的祸。据传当其他人还在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之际,温庭筠却神色轻松,拿起毛笔开始点蘸墨水,在纸上写好一句诗,而后重复同样的动作八次,答题就完成了。一手按住试卷,一手往斜方蘸墨,看起来就像是双手交叉,所有人送“温八叉”。三根蜡烛的时限对温庭筠来说绰绰有余,闲下来的功夫他就喜欢东张西望,看看左边的,看看右边的,当时的监考不像现在这样严格,遇到不是特别严重的,考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在温庭筠边上的考生纷纷向其发求救信号,温庭筠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就帮他们也答了题,不过由于他作弊方式太过明显,每次都能被监考官抓个正着,而失去考试资格。人都是多面体,温庭筠也不例外,他生性叛逆,又恃才傲物,平日喜欢和纨绔子弟们厮混在一起,频繁流连于花街柳巷。他无所顾忌,玩得尽兴的同时也从青楼的所见所闻里面汲取灵感,其题材多取自于烟花女子的故事,在描述艳情离愁上,用词极为华丽,温庭筠以此成为了“花间派”鼻祖,影响到了整个北宋词坛。才高八斗的温庭筠并不是怀才不遇,只要他好好考试,就凭他的能力,肯定能大有所为,前几次初试他便是名列前茅,只可惜再试时因作弊作废。温庭筠作弊上了瘾,也可能是因为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求助的人络绎不绝,他又可以借此拿到工钱,何乐而不为。公元858年,温庭筠再一次征战考场,他浑身散发着自信,其他考生仰慕已久,纷纷为其开道,考试的题目越来越难,想进朝廷做官竞争愈加激烈,心怀侥幸之人自然希望能和温庭筠做隔壁,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这次温庭筠却被做了特殊的安排,首先他的位置被放置在了第一排,而且位于正中间,只要一抬头就能和监考官大眼瞪小眼。另外,在他的书桌左右两边,还放置了两块隔板,高度在一人高以上,莫过于修筑了两堵围墙。此外,为了公平公正起见,朝廷加派了人手守候在考场四周,以防有人从外部传纸条进来,考生进场时也要脱光衣服鞋袜,查看有没有带小抄,被发现者,当即取消考试资格。现场就有好几个被劝退的,温庭筠淡淡看着,撇了撇嘴,望了望坐在对面的主考官,还有身边不时走过的副考官们,心里没有丝毫波澜。他已经老大不小了,参加科举入朝为官能带来稳定的生活,不过他不是个贪图安稳的人,在他的字典里面,及时行乐,享受当下才是重要的事情。试卷发了下来,蜡烛也点了起来,考试正式开始,温庭筠瞄了一眼考题,比去年难了两个等级,不过这对他仍是小菜一碟,他洋洋洒洒写上答案很满意。主考官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温庭筠身上,“今天在我的眼皮底下,我看你还怎么作弊”。主考官有些得意,认为这次肯定能治得了温庭筠,却低估了对方的实力。两根蜡烛燃烧完毕,温庭筠没有做出任何违规的,引人质疑的动作,主考官借鉴了前几次的教训,还是没有对他放下戒备。温庭筠从容冷静,不慌不忙在结束之际将考卷交了上去,至此留下了有关他更神的传说。原来,温庭筠再次给人作弊,而且还不止一个人,竟然有八人,跟之前的人数相比有下降的趋势,可鉴于此次考试的严格程度,温庭筠实在让人大开眼界。至于他是如何做到,并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只能让人感叹他神乎其神的技艺,不过也让人惋惜,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没有物尽其用,是大唐王朝的一大损失。参考资料:[1]通过用典看温庭筠其人其诗——宋立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背离与超越--论温庭筠词的意义——杨彭荔,《理论导刊》2005.10#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