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简介(郑洞国将军)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09:24:57 浏览
1、郑洞国将军

1948年,杜聿明向郑洞国求助,想让他派一架直升机帮助自己脱身,没想到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却说:“真会开玩笑,哪里有直升机呢?”在国共交锋期间,许多国民d官员在遭遇了绝境后,他们才终于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或许站错了营队,郑洞国便是其中一员。1948年,郑洞国与将士们陷入被动的局面,可蒋介石却似乎想放弃他们,这让他陷入了沉思,同时也令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同年10月,曾泽生带领两万余人起义,并将郑洞国等人围困在了防区中,以此来切断他与总部的联系。直到这时,郑洞国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清楚,自己是时候要做出决定了,可他却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来冒险。在经过了整整两夜的思考,他终于做出了抉择。当郑洞国做出了决定后,他便召开了一场会议。郑洞国表示:“各位将士们,这两天所经历的一切让我感到无比难受。其实,在来到长春时,我的心中便陷入了纠结中,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呢?这两天的局势显得越发被动,我也在想,如今才做出抉择,会不会太晚了呢?”听到郑洞国的话后,将士们都感到无比兴奋。事实上,将士们早就产生了投靠解放军的想法,他们也早已达成一致,不过,他们不敢擅自离开。在国民d军队中,许多将士都曾听说过解放军的丰功伟绩,他们也听说过解放军对待将士和百姓的态度。国民d军队严格奉行等级制度,下级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上级。尤其是当郑洞国等人陷入了如此困境后,他们更是产生了“站错阵营”的想法。后,郑洞国郑重地对各位将士表示道,他认为,他们或许是选错了队伍,所以他们应该迷途知返,见郑洞国妥协后,将士们也感到无比开心。很快,郑洞国便与解放军达成协议,并大开城门,将解放军迎进了城中。当郑洞国与解放军将领萧华交谈时,他心中不由产生了几分感慨。萧华虽然贵为将领,可他却并没有架子,无论是对待士兵,还是百姓,他都表现得很是亲切。不过,当萧华邀请郑洞国留下给解放军做事时,他却婉言拒绝了。郑洞国表示自己不想再从军了,他现在只想成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见郑洞国如此坚持,萧华便命人将其送到了哈尔滨,并让其在那里潜心学习。1950年,亲自接见郑洞国,萧华便再次劝他出来工作。终,郑洞国决定“出山”,而他则被安排在水利部工作。经过绝处逢生后,郑洞国终于迎来了光明和希望,虽然郑洞国曾经是国民d官员,可共产d却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总而言之,在解放军队伍中国,郑洞国终于感受到了梦寐以求的平等。

2、郑洞国详细介绍

这位梳着时髦发型,穿着短袖旗袍,坐在凳子上看书的女子正是郑洞国的妻子。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她岁数不大,看上去优雅而美丽

3、郑洞国真实图片

1968年,郑洞国晚年和家人,一张罕见的留影,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抗战时期先后参加了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昆仑关战役、鄂西战役,战功赫赫。解放战争中,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他晚年主要的生活是会朋友、养花、养鸡,后以88岁高龄辞世。

4、郑洞国到底怎么样

1954年,毛主席特意摆下家宴,邀请国民d将领郑洞国参加。伟人主动邀请,郑洞国不敢怠慢,特意好好整理仪表,但还是临时有事耽搁,迟到了几分钟。郑洞国本以为会受到指责,没想到毛主席一脸笑意地招呼他坐下说:“你这个名字很响亮!”看到郑洞国十分拘谨,毛主席还主动为他点烟,还关心他的日常生活。郑洞国完全没想到,共和国领袖毛主席如此平易近人,内心大受感动。后来,郑洞国的思想发生转变,开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一直到1991年病逝。由于历史因素,很多人对国民d心存偏见,认为都是一帮热衷于牟取私利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国民d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其实,国民d内不乏忧国忧民之人,他们心里也装着国家和民族,郑洞国便是典型代表。郑洞国和毛主席是老乡,早年考取黄埔军校,凭借突出的军事能力,在部队里晋升速度极快。抗战爆发之后,郑洞国率部奔赴前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而且他还带领部队远赴中缅边境,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和日本鬼子作战。郑洞国是一名纯粹的军人,对政治和权谋不感兴趣,他只想保家卫国。但是蒋介石挑起内战,用委员长和校长的身份,逼迫郑洞国前往东北和解放军作战。国民d腐败透顶,即便拥有郑洞国、孙立人、杜聿明这样的优秀军人,也是兵败如山倒,郑洞国出于“一臣不事二主”的思想,决定自我了断。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冲入指挥室,阻止郑洞国寻短见,他成了我军的俘虏。后来在我d的安排下,郑洞国被送去接受思想改造,那段时间比较清闲,酷爱读书的他便把大量精力都用在研读著作上。郑洞国读了很多书,其中也包括一些,马列主义著作和毛主席的作品。慢慢地,郑洞国意识到老蒋的主张完全是出于私利,国民d内部的腐败和混乱,也让他十分失望,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爱国爱民,而是爱钱爱权。郑洞国开始反思过去的行为,特别是带领部队打内战这件事,让他十分愧疚,很快就病倒了。d中央得知后,马上特批郑洞国前往上海休养,周总理亲自出面邀请他作客,两人进行了一次深谈。郑洞国在黄埔受训的时候,是政治部主任,两人算是师生关系。对于,郑洞国充满尊敬,也很听他的话,经过这次交谈,他进一步了解到共产d的主张,彻底认清了自己。很清楚郑洞国的才能,鼓励他走出思想困境,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中来。起初,郑洞国受到传统封建礼教思想的禁锢,再加上老蒋长期对黄埔系军官实行错误引导,使得他心里过不去那道坎,不敢背叛国民d。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郑洞国想开了,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从那之后,郑洞国便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并积极推动两岸和平统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5、郑洞国夫妇

郑洞国跟着蒋介石20多年,在1954年第一次和同席吃饭之时,他忍不住好奇,拿蒋介石和比较。郑洞国是国民d投诚将领。1948年5月,解放军已经完成对长春的合围,国民d的军机无法进入长春空投军粮,城内饥民暴乱,士兵军心涣散。郑洞国沮丧迷茫之时,蒋介石只有一条条密令,要求郑洞国立刻突围,他不忍心饥肠辘辘的官兵去送死;沈阳方面要求郑洞国使用毒气弹,他严词拒绝,不屑用这种日本人使用过的卑劣方式对待同胞。紧接着,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起义,长春一分为二,不久新七军也选择投诚。曾泽生等投诚将领都打电话劝郑洞国放下武器,杜聿明也在联系郑洞国,说蒋介石马上就会派直升机来救他。郑洞国在枕头下面准备了一把手枪,打算随时自杀。一天晚上,司令部外面一阵枪声,郑洞国一模枕头下面手枪已经没了。他急着在房间里找用来自杀的东西,被卫士们紧紧抱住。郑洞国的侄子、时任吉林省政府秘书处处长的郑安凡也跪着求他别想不开,赶紧投诚。郑洞国这才知道,他的侄子和卫兵们,这些身边亲近的人早就已经选择了投诚。门外的枪声是他们放的,枕头下的枪是他们藏的,郑洞国就这样被身边人架着去“投诚”了。他不甘又羞耻,我军两位大将萧劲光和萧华热情设宴招待他,他只顾着低头喝闷酒。终,他向解放军提出了2点要求:第一,不会去广播、登报;第二,不去参加公开的宴会。郑洞国说要当老百姓,萧劲光和萧华答应了他,两位将帅一点都不着急,还帮他联系上了妻子,让他们夫妻俩团聚。蒋介石让国民d报纸发出消息说郑洞国已经自杀了,此时的郑洞国在解放区“享受悠闲时光”,他可以去大街上看解放区欢喜鼓舞的人群,可以到任何地方参观,还可以看到每天的报纸。他很烦闷、生气,又禁不住反思自己,反思国民d的失败。闲了一阵子,他终究坐不住了,去找的著作阅读、研究,想要知道国民d到底差在哪里。后来听说他原来的下属全部在新中国有了工作,他又开始惆怅起来。1950年,郑洞国生病了,组织安排他去上海看病,路过北京之时,萧劲光和萧华专程请他去全聚德吃烤鸭。也想要见一见这位黄埔军校时期的学生,郑洞国这才知道,曾经在他被困在长春时写过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有所转变。他很感动,如果当年看到这封信,他肯定不会如此固执。郑洞国嘴上说着要回家种地,而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他又忍不住出来向和详细介绍美军。他曾任中国驻印新一军军长,是个“美国通”,对美国的战术战法太了解了。不知从何时开始,郑洞国总是在自嘲:郑洞国啊郑洞国,你过去跟错了人啊!1954年9月,邀请郑洞国吃饭,郑洞国太紧张了,以至于那天还迟到了几分钟。一看到他,就从沙发山站起身来,迎到了门口,对他说:“郑洞国,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一旁的、、鹿钟麟也乐的哈哈大笑起来。落座后,随口问了一句郑洞国:“你抽不抽烟?”郑洞国已经轻松很多,说了一句:“抽。”的烟正好在手边,郑洞国拿出一根想要点上,没想到站起身,直接擦亮一根火柴,亲自给郑洞国点烟。在场的干部们都习以为常,郑洞国却很惊讶,心中满是震撼。他跟了蒋介石20年,摸打滚爬,从来没有一位上级会这样亲切地对待他,蒋介石更是不可能。在国民d的官职越高,越是盛气凌人,根本不情愿和下级平起平坐。郑洞国后来在回忆录之中如此写道:毛主席——共产d的一把手、国家元首、人民拥戴的领袖居然为我点烟,这不能不使我感到共产d的不是官,而是朴实的人民公仆,既平凡又伟大。作为一名心不甘情不愿的投诚将领,郑洞国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转变。他想去种田,去做老百姓,其实带着自暴自弃的情绪;他为中国抗美援朝出谋划策,出于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尊严;而他在回忆录之中写下这段话,是真的对心服口服,是真的开始转变立场,为人民服务,走革命之路。后来,和郑洞国聊了许多,有向人民学习的观点,也有对马列主义的看法,影响了郑洞国的后半生。多年后,郑洞国还会和孙子们说起这件事:“我这个人过去固执得很,但是我服从真理。现在我认识到,只有在共产d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才会有希望。这个信念,我是不会再动摇了。”下图为国军将领刘嘉树,郑洞国,邱清泉,黄杰,徐庭瑶,杜聿明

6、桂庭郑洞国

1953年,郑洞国收到妻子寄过来的离婚协议,辗转反侧几天后,终签字离婚。30年后,前妻要求复婚,郑洞国说:“不行,我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她花。”郑洞国,国民d国际将领,蒋介石的得意门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国民d内部炙手可热的人物,却在辽沈战役时,临阵投诚解放军,他的人生也从此一路开挂。彼时,郑洞国是东北保安副司令,统领着东北几十万大军,恪尽职守,坚守着已成“孤城”的长春。各路部下被解放军“维护百姓安宁,反对内部战争”的真诚,深深地打动。纷纷放下武器,转向了解放军。身边的部下,虽不敢明里劝他投降,但也有意无意地总是帮解放军宣传和平大义。郑洞国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回天乏术,作为军人他愧对上级,但是,作为中国人,他从骨子里更痛恨内战。纠结中,郑洞国想到过以死明志,被部下劝住。无果后,他决定金盆洗手,回家务农,安稳安心了此残生。知道情况后,亲自劝说他:“多年战争,国家百废待兴,正在用人之时,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能回家种地?我们要一起为人民做些事情嘛。”事实上,郑洞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之所以放弃家里优渥安逸的日子,而选择在黄埔军校刚成立时,作为第一批学员参军,就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回家务农只是他纠结心里不得已之选。如今,自己曾经黄埔军校的老师如此劝导他,他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份邀请。郑洞国打点行装,准备前往北京工作。但是,妻子陈碧莲却给他出了一个大难题:北方太冷,打死也不去。陈碧莲并不是郑洞国的原配,但是是他这一生的真爱。原配夫人覃腊娥是父母为他精心挑选的,两个人虽无爱情,但也算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可惜覃腊娥英年早逝,为他留下3个儿女。覃腊娥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郑洞国都郁郁寡欢。直到陈碧莲的出现,他的生活仿佛一下子有了生机。他开始对陈碧莲展开疯狂的攻势。尽管他比陈碧莲大了13岁,但是,此时的郑洞国早已是国民d内部炙手可热的名将。况且,陈碧莲的哥哥和很多家族成员都在国民d内部任要职,十分赞成二人的婚事。郑洞国顺利地抱得美人归。婚后两个人的感情融洽,郑洞国走到哪里,陈碧莲就跟到哪里,她当时的想法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连年征战,郑洞国与陈碧莲聚少离多。郑洞国在前方浴血奋战,陈碧莲在后方,担惊受怕,日夜思念。只有频繁的书信,才能安抚他们彼此的思念和挂牵。陈碧莲做梦都想战争早日结束,郑洞国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从此过上安稳的生活。她等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他等来了丈夫的功成名就,她也等来了蒋介石的出尔反尔。内战爆发了,陈碧莲再一次开始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相思煎熬生活。起初,国民d一路势如破竹,占了上风。陈碧莲认为战事不会持续太久,于是,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丈夫可以早日归来。1948年,国民d在战场上的处境一泻千里,急转直下,各地战况频频告急。陈碧莲担心郑洞国,更加频繁地给他写信,关切和安慰他。很快,陈碧莲就接到郑洞国的来信,说自己已经决定退出国民d,前往北京工作,要她一起到北京生活。陈碧莲沉默了良久,打起精神,给郑洞国写了一封回信,试图说服郑洞国不要退出国民d,回到南京。但是,没有动摇郑洞国想要为新中国做些事情的决心。陈碧莲感到心灰意冷,在她心里固执地认定:退出国民d,就是不爱她了,因为她的一切都与国民d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时,陈碧莲已经有了离开郑洞国的打算。就在郑洞国起身前往北京时,陈碧莲淡淡地说:“北方太冷,我不去了。”郑洞国去意已决,坚定地回了一句:“不去,就离婚。”于是,郑洞国与陈碧莲这对昔日如胶似漆的恋人,从此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此后,两个人又各自组建了家庭,然而造化弄人,他们又双双成为了寡居老人。或许在陈碧莲的内心深处,始终没有放下郑洞国,又或许是两个人冥冥之中的缘分未了。1983年,陈碧莲与郑洞国意外相逢。一对两鬓斑白的老人,紧握双手,老泪纵横。陈碧莲感受到了久违的温度,他鼓起勇气向郑洞国提出:我们复婚吧,让我陪你走完余生。郑洞国沉思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昏花的眼睛凝视着窗外。平静地说:“不必了。”或许,几十年过去了,郑洞国始终无法释怀陈碧莲当初的决绝。为什么明明相爱,却不能相守?郑洞国决定将这份遗憾永远地带走。1991年,郑洞国走完了他曲折的一生。得知消息后,80岁高龄的陈碧莲默然良久,然后对身边的孙辈说:“这辈子,我后悔的,就是当年和你们的祖父离婚。”其实,郑洞国与陈碧莲之间的爱情不是败给了岁月,也不是输给了距离,打败他们的是缺乏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站在他们每个人自己的立场上,或许当时的选择都是对的,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或许都多了几分自我和自私。其实,夫妻之间想要长久,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真的不容忽视。对此,你怎么看?#头条创作挑战赛##郑洞国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