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对李绩说,“为了江山社稷,朕要把儿子托付给你!”李绩感动得把手指都咬破了。可是,太宗离世前却做了一个决定。不仅让李绩差点儿性命不保,还意外的改写了武昭仪的命运。李绩原名徐世绩,是隋唐演义里徐茂公的历史原型。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后因战功显赫,被赐李姓,更名为李世绩。李世民登基后,为了避太宗的名讳,又更名为李绩。李绩家本就是富豪,史称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他与父亲的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救济贫苦之人。隋朝末期,天下形势大变,各地都处于战争纷乱当中,17岁的李绩加入翟让的瓦岗军,并得到翟让的重用。瓦岗寨粮饷不足,李绩便建议翟让,可以占领商人往来频繁的宋、郑两州,定能事半功倍。翟让听取他的建议,并以掠夺的形式迅速积累大量的财宝。此后,又在各地招纳人才,绿林军很快便成为一支拥有一万余人的正规军队。隋朝听闻,便派遣名将张须陀攻打瓦岗寨,翟让听后闻后,竟然想逃跑。但是被李绩制止,并献计可诱敌军深入,成功击败隋军。李绩因此名声大噪。经此一战,李绩越发觉得翟让不能堪当大任。便与浚仪人和王伯当三人,“逼宫”翟让,终翟让只好主动让贤,至此,李密成为瓦岗寨的老大。有一次,突发洪水,饥民遍地。李绩向李密献策道,“如今生逢乱世,战争无数,百姓饱受饥荒,如果能攻陷处在黎阳的隋朝国仓,那么大事指日可待。”【《新唐书•李绩列传》卷十八:绩言于密曰:“天下之乱本于饥,今若取黎阳粟以募兵,大事济矣 。”】李密采纳李绩的建议,并任其为先锋,当日便攻下粮仓,开仓赈灾,十日间便招募到兵士二十万人。公元619年,隋朝派骁将王世充攻打瓦岗军,隋军势如破竹,李密大败。无奈之下,李密只好率余兵归属大唐。但当时大片土地和许多人马仍掌握在李绩手中。李绩完全可以趁机自立,或者是将其视为资本,献给唐朝来为自己邀功。但是,他没有这么做。【《旧唐书•李绩传》绩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后来,李绩将自己接管的土地和百姓详细记录成册,全数交还给李密。然后由李密献给大唐。李绩亦归顺大唐。李渊听闻此事,大为感动。随即将他封为国公,赐予李姓,并委以重任。李绩归唐后,便跟随秦王李世民征讨各方的割据势力,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0年,李绩跟随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至公元621年,李绩就占领了虎牢关,并且击擒窦建德、降伏王世充。同年七月,李渊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绩为下将。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以后,边关深受突厥的侵扰。贞观四年,李绩与李靖合力作战,打败东突厥。后来李绩被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随后,便以大都督府长史这一官职,镇守并州16年。在并州任职的这16年,李绩令行禁止,称职。突厥畏惧他的威名,不敢来犯。了边关的稳定。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绩任太常卿,十天后,又拜其为太子詹事。太宗与李绩虽是君臣关系,但实际上却是情同手足。贞观十七年,四月,据说李绩得了一种怪病。太宗听说胡须灰可以调节,竟然将自己的胡须剪下来送给李绩。李绩感恩戴德的进宫拜谢,太宗对他说:“我这也是为了江山社稷。朕要把儿子托付给你。你不曾辜负李密,也不会辜负我。”李绩当场感动得把手指都给咬破了。可是,太宗终究是没能摆脱雄猜之主的惯用伎俩。为了在他死后,自己的儿子李治能够拿捏得住这位功高震主的老臣。太宗在病重期间对李治说:“李绩才智有余,但你对他并无恩德,我死之后他未必对你效忠。所以,朕现在就把他贬到天荒地老去。如果他立即上路,你就提拔重用,日后他定会因此而感激你;如果他观望犹豫,那就只能杀了!”李绩接到调令,他突然被掉调任到距离长安一千三百多里的叠州,他自是个聪明人,怎么可能猜不透皇上的心思?虽然内心七上八下,但是他却没有片刻的观望犹豫,甚至连家都没有回就立即赴任去了。一个多月后,高宗李治已经即位,他便突然又奉调回京了。不过,从此李绩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李绩的心凉了。你不仁,也休怪我不义。江山社稷与我无关,远离是非才是全身之道。这应该是太宗皇帝始料未及的吧。李治当时想“废王立武”,本该与跟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站在一起,极力反对的李绩,却及时的生病了。他不想搅和了,爱咋咋地吧!本来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这件事遭到了三省的一致反对,高宗都打算放弃努力了。但是,李绩病了。李绩的态度也很关键啊,李治便去问李绩,“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大臣都不同意,怎么办?”李绩说,“这是陛下家事,何必再问外人?”这句话点醒了李治,也改变了武昭仪的命运。武昭仪在31岁这一年,成为大唐的皇后。或许这就命运吧!欢迎留言
2、李绩是不是徐茂公徐茂公便是李绩,与苏定方的出身低微不同,李绩乃是早期的瓦岗三巨头之一。他原名本是徐世绩,后得李渊赏识,被赐予李姓,改名为李世绩。之后李世民登基,为避李世民的名讳,改名为李绩。李勣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 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3、李绩军事能力645年,安市城久攻不下,李世民气急败坏,李绩趁机劝说道,“陛下,等攻下安市城后,将城内老少全部坑杀,女子财宝分给将士们吧,”,盛怒之下的李世民,下达了洗劫安市城的命令。李世民率3万大军大败高句丽的15万援军后,嘚瑟,于是写信给太子李治和高士廉吹牛,“朕为将如此,何如?”,但不久后又被打脸了,没有援军的安市城,攻打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打下来,这让李世民愤怒。李绩趁机劝他破城之后纵兵劫掠,用来鼓舞士气,盛怒之下的李世民答应了李绩的请求,下达了洗劫安市城的命令,这一道命令很快就取得了反作用,安市城军民知道难逃一死,反而更加坚定了守城的决心。趁着唐军疲惫不堪,他们还精心的策划了一场夜袭,结果被猪泄露了这天傍晚,李世民正在前线巡视,突然听到不远的安市城中有鸡鸣猪叫声,他马上就意识到了不对劲,急忙给李绩下了道命令,让他严加防范。原因很简单,唐军围城已经一个多月了,城里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如今却在杀鸡宰猪,那肯定就是在犒劳士兵,想要搞偷袭了,半夜时分,几百名高句丽士兵顺着绳子爬下城墙,结果刚下来,就被唐军包围了,李世民亲自带队等了好久了,丢下几十具尸体后,其他高句丽士兵逃回城中。之后半个月,李世民多次率兵攻城,都被挡了回来,无奈,李世民只有命李道宗率军修筑跟城墙一样高的土山,想从土山上攻入城内。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筑,土山终于距离城墙只有几丈远了。在这个的时机,李道宗突然脚受伤了,于是他便让手下的果毅都尉傅伏爱领军驻守山顶,自己回去养伤去了。就在这时候,唐军修筑的土山坍塌了,压垮了城墙,山上的唐军大喜过望,大喊着就准备冲进城去,夺得首功。可是,他们却发现傅伏爱不见了。这下该轮到高句丽士兵高兴了,他们立刻冲出来了几百人,把没有将领的唐军赶下了土山。李世民听说之后大怒不已,谁能想到一会不在前线,就能出现这么大的意外。他立刻将傅伏爱绑了起来,斩首示众。然后命令迅速组织力量反攻,想趁高句丽军未稳之际,拿下土山。只是很可惜,战机是稍纵即逝的,一旦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有了。唐军连续攻打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拿下这个土山。这个时候,已经是秋天了,天气已经转凉,到了零度,显然对高句丽更有利,而唐军粮草已经快耗尽。李世民于是召集武将,商量下一步对策。刚刚投降过来的高延寿等人,出了个馊主意,甚至不仅仅是馊主意,而是阴谋。他说:“我们可以绕过安市城,直接打乌骨城,然后再一鼓作气,拿下都城。”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认为和张亮的四万水军汇合,10万大军可以直取对方都城。乌合之众里说的好,群体是无意识的,一群蠢人做的决定,可以影响李世民这样的智者,李世民不知是病急乱投医,还是被他们带偏了,居然同意了这个行动。幸好还有李绩和长孙无忌这样清醒者,李绩一听李世民想绕过安市城,吓坏了,对李世民说“这样太危险了,难道你忘了隋炀帝当年是怎么失败的嘛?”当年杨广首征高句丽,不听宇文述的劝告,非要绕过辽东城打高句丽都城,结果30万大军只回来了几千人,这才过去了多少年,那些隋军的尸骨,还躺在辽泽之中呢,你怎么就能给忘了呢?李世民一听,也惊出一身冷汗,终于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断绝了兵行险招的意图。九月,李世民只好极其不情愿的下命班师还朝了,为了防止高句丽偷袭,他让俘虏的7万多高句丽人先走,自己带一万大军再走,李绩和李道宗率4万大军断后。临行之前,他赐给了安市城城主一百匹绸缎,奖励他能够坚守城池。幸好大军撤的及时,因为仅仅半个月后,唐军刚刚到达辽河下游,就赶上了天降暴雪,被冻死了数百人,如果再晚撤几天,恐怕后果难以想像。军队回到大唐边疆重镇柳城,李世民盘点这场战争的成败。收获:1、攻占玄菟、横山等10座城池。2、俘虏辽、盖、岩三州百姓约七万人。3、新城、建安、驻跸三次大战,共斩首高句丽士兵4万多人(斩首是为了记功,真实死亡人数远远高于斩首的),缴获牛马10万多匹。损失:唐朝将士死亡近2000人,其中步兵近千人,还包括冻死的几百人,张亮的水军渡海时被淹死几百人,战马损失十之七八这样的战绩,绝不算很差,但对于李世民这样动不动就灭国的人,他认为是耻辱。于是凡尔赛了一番,“如果魏征还活着,绝不会让我出兵啊!”随后,他又将这次征伐高句丽阵亡的士兵的尸骨,埋到了柳城东南,亲自写文祭奠亡灵,并在灵堂之上痛哭不已。李世民没有灭亡高句丽,有几个原因。一,为了凸现王者之师,对占领的城池秋毫无犯,还大量赏赐敌方百姓,导致后勤压力太大,二,没有出现重量级带路d,这种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拔,太耗时间了,后来高宗能轻松灭亡百济和高句丽,是因为出了重量级带路d。三,李世民太轻敌了,以为灭高句丽就很容易,想想隋炀帝,带百万大军,而他仅仅10万大军。
4、李绩简历此人有多狠,别人家是巴不得后代出高人,他却临终前居家交代家人,如果有后代出高人一定将其杀掉。此人是唐朝时期的徐茂公,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后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讳改名李绩。徐茂公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功勋卓著,被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君王,深得帝王的信任与器重,是一个睿智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睿智的人,居然在自己临终前交代家人,如果后代出了高人,一定将他杀掉,不然的话必致造返,祸及全家。原来徐茂公有个孙子叫徐敬业,徐敬业一表人才,仪貌堂堂,自幼聪明伶俐,深受徐茂公的欢喜,并且亲自传授他马术、箭术、兵法等等。徐敬业天赋异禀,尽得自己的爷爷徐茂公的真传,但同时他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徐茂公担心他的莽撞冲动会给家族带来祸端。根据资治通鉴记载,669年,此时七十六岁的徐茂公自知命不久矣,便将自己的兄弟徐弼叫到跟前,对他说道:“房玄龄、杜如晦辛苦建成的宠大家业,却不曾被自己的后世子孙败尽家产,如果我的后世子孙中也出现了一个能力出色,交友个阔的,请一定要将他杀掉,不然的话他必造反连累全家。”别人家的子孙中有优秀子弟,高兴还来不及,徐茂公居然要杀掉自己优秀的子孙,此话一出既古怪又毫无逻辑,家人以为他糊涂了,就没有放在心上。十四年后,也就是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先后废立,中宗、睿宗,终自己登上帝位,武则天的擅自废立,引起诸多人士的不满。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就是其中之一,同年徐敬业联合骆宾王,唐之奇等人组织十万人马对抗武则天,但他终究没有传承祖父徐茂公的才智,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派兵平叛。徐敬业也被部下杀害,他的造反失败连累了整个徐氏家族,武则天盛怒之下,剥夺了徐茂公一家的勋爵,收回了李姓,多人获罪下狱,甚至将徐茂公的坟墓都被挖了出来,真如徐茂公当初所预言的那样,一人为祸,殃及全族甚至前人。#李绩简介#
5、李绩历史功绩徐茂公临终前交代家人,若后代出了高人一定要杀掉,不然必造反。若后世子孙出了高人一定要杀掉,不然必致造反。结果一语成。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之后避讳李世民名讳而改名为李绩。徐茂公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功勋卓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君王。但如此睿智的一个人,却在他即将寿终正寝之时交代家人,若后世子孙出了高人,不然致造反。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徐茂公有个孙子叫徐敬业,相貌不凡,尽得爷爷真传。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骄傲自大刚自用。徐茂公一直担心他的莽撞,冲动会给家族招惹祸端。据资治通鉴记载,669年年已76岁的徐茂公自知命不久矣,将自己的兄弟徐弼叫到跟前,对他说道:房玄龄杜如晦辛苦建成偌大家业,却没想到被后世子孙败家荡尽。如果我的子孙中也出现一个能力出色,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一定要将他杀掉,不然必造反连累全家。皆先挝杀.然后以别人家的子孙中有优秀子弟,高兴还来不及,徐茂公竟然要杀掉自己优秀的子孙。这话说的古怪又毫无逻辑,就没有放在心上。14年后即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洗后废立,终自己登上帝位,中宗睿完,终自己登上帝位。武则天的擅自废立,引起诸多人士的不满,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就是其中一位,同年途敬上联合适弃狂。唐之奇等人组织10万人马对抗武则天,但他终究没有祖父徐茂公的才智,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派兵平复。徐敬业被部下杀害,他的造反失败连累了整个徐氏家族。武则天盛怒之下,剥夺了徐茂公一家的勋爵,甚至连徐茂公的坟慕都被挖了出来。当真如途茂公当初新预言那般,自容是音部预会部。其实徐茂公临终的预言已经意有所指,指的就是徐敬业。可惜其家人并没有在意他的话,一个太过于优秀的子孙,终究毁掉了他的毕生心血,可惜可叹。
6、李绩的生平简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三大名臣,名将李靖,托塔天王,李绩,秦琼,蔚迟敬德,程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