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坎坷事情多,李商隐的人生履历大揭秘~大家好,我是晚来,白天上班为师,晚上回家伴学,乐于分享孩子学习成长所需营养知识,也愿您走进我平凡生活中的阅读时光。一气呵成,这本200多页的书,让我爱不释手,我们只知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却不知道当时道出这句话时,李商隐的心境如何,这本书里给出了我们关于李商隐的一切。《此情可待-李商隐的人生地理》作者:聂作平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此情可待 - 李商隐的人生地理》是聂作平写的一部李商隐传记,本书通过研究李商隐的诗歌、日记以及历史资料,深入剖析了李商隐不同阶段的生活、情感、思想与文学成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厚重的李商隐人生画卷。李商隐,唐代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以婉约清新、短小精悍著称于世,曾有诗鬼之称。《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名篇千古传诵。本书通过归纳总结,为读者展示了李商隐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及其所代表的文学价值,让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书中,聂作平先生以李商隐的诗歌为主线,展现了他的一生。透过李商隐的行踪、生活、诗歌,文中勾勒出了一个近乎wan美的人物形象:聪慧、睿智、神秘、绝美。书中详细探讨了李商隐的文学成就及其传承影响,令人叹服不已。在本书中,聂作平对李商隐的诗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将李商隐的每首诗都跟他的生活经历、心境等联系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从青涩、欢愉到落寞、孤独的心路历程,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留给后人的珍贵诗歌遗产。《此情可待 - 李商隐的人生地理》,它不仅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诗人形象,更为我们再现了一段恢宏的历史画卷,以及一篇抒发人生感悟的经典之作。读完本书,我对李商隐的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他的诗歌不单是一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时代的反映和历史的见证。我们应该珍惜这位巨匠所留下的珍贵遗产,并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咀嚼,体味其中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总的来说,这本书读起来流畅,不仅有历史价值,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悟。书中对于李商隐生平和文学作品的介绍深入浅出,尤其是诗歌的分析更是耐人寻味。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用的传记,如果你想了解李商隐更深入的一面,那么这本书是你不容错过的好选择。我是晚来,很开心和大家一起阅读,希望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好书分享 #阅读是一种习惯 #读书
2、李商隐简介是男是女白居易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说下辈子让他当爹,于是李商隐儿子的小名叫白老,还真是“不客气”。元代辛文房编撰的评传汇编集,共十卷。记载唐与五代诗人简要的评传,名为《唐才子传》。在李商隐传中写道: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 “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 “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 “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商隐诗云: “衮师我娇儿,英秀乃无匹。”此或其后身也。(《唐才子传·李商隐》)“以后咱俩各论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温飞卿就是温庭筠大儿子相对愚钝,被温庭筠调侃了一番;后来李商隐小儿子李衮师幼年聪慧,被认为这才是白居易的“转世”;但从史书上看,李衮师成年后也是默默无闻,没有留下什么事迹。网友戏称,这是转世过程中消耗太大了。《唐才子传》被列为国学入门必读书目之一,是中国二十多位唐代文史学者多年协作研究的结晶,集中代表了世纪唐代诗人群体研究的高成就。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记载得详细﹐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李白、杜甫、李商隐等200多位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也是详细。并且还对里面记载的诗人艺术得失进行了品评﹐其中有些评价精辟,大家对国学有兴趣的可以收藏一本翻着看看。#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打开眼界#
3、夜雨寄北李商隐茂陵李商隐 〔唐代〕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译文汉家王室培育出的良马出自蒲梢,一片片苜蓿石榴,遍布在长安近郊。内苑整日里只知道游猎,帝车为掩人耳目,出行方便,不再插鸡翘旗。怜爱偷得玉桃的东方朔,被汉武帝藏于金屋的阿娇。谁料滞留匈奴十九年后方得返国的苏武,奉旨拜茂陵时只见茂陵松柏,细雨潇潇。注释茂陵:陵墓名。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天马:骏马。蒲梢:古代骏马名。苜蓿:豆科植物,原产新疆一带,因大宛马嗜食,汉武帝遣使采其种子遍植于离宫旁。榴花:石榴花。内苑:内宫,诗里指宫中侍从。凤嘴:胶泥的名称。传说煮凤嘴、麟角作胶泥,可粘合弓弩刀剑的断裂处。属车:皇帝侍从的座车。鸡翘:皇帝出巡时,属车上插有用羽毛装饰的旗,百姓称之为“鸡翘”。玉桃:传说人吃了可长生不老的仙桃。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文人。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传武帝年幼时曾说,如得阿娇为妻,将筑金屋以藏之。苏卿:苏武,字子卿,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回国时武帝已死。赏析这首诗首联以骏马赞扬汉武帝之武功,中间两联写汉武帝好声色、求神仙、恋女色,以体现其欲望颇多,尾联谓苏武年老归国,武帝已逝,拜渴陵寝,风雨凄凄。这首诗综合使用了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借咏汉武帝的功过,在象征和隐寓中抒发了作者对唐武宗的影射式的批评,句句用事,事有出处,字斟句酌,个个到位,达到了典丽、凝练、形象、隽永的艺术高度。“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咏汉武征讨大宛,出使西域,不仅获取了“蒲梢”千里马,在长安郊外到处都种上了从西域进贡来的石榴、苜蓿——这好比武宗皇帝抗击回鹘,迎接太和公主归国,又诛杀了昭义叛将刘稹等一样,均可算得上是名动朝野,“武功”堪夸。“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说汉武一味地爱打猎,弓弦断了,就将西海国献来的用麟角和风喙煮成的“续弦胶”拿来,用嘴濡湿粘好再射;经常微服私游,不用插。鸡翘”标志的随从车队陪驾,而屡冒风险——这又和武宗迷恋游猎,荒废政事,如出一辙。“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感叹汉武空好神仙,重色轻才,不爱惜东方朔般的贤士,却只知宠爱陈阿娇之类的后妃,发展到了“金屋贮美女,窥桃饿贤才”的不公地步;这和武宗不认真求贤致治,崇信道士赵归真,宠嬖王才人等宫嫔相似。“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总承上意作结:等到在匈奴持节牧羊十九载的忠臣苏武回到长安,奉旨哭祭长眠茂陵的汉武帝时,一切都成过去,连武帝陵冢上的松柏也在秋雨萧萧声中,散发出无尽的惋惜和哀愁;从李商隐的角度看问题,同样是想说:我丁母忧刚回京不久,武宗皇帝就大驾归天!从此国家和个人的前途都令人怅望洒泪,忧心忡忡了。这首七言律诗综合使用了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借咏汉武帝的功过,在象征和隐寓中抒发了作者对唐武宗的影射式的批评;句句用事,事有出处,字斟句酌,个个到位;确实达到了典丽、凝练、形象、隽永的艺术高度;加之作者采用了“六二格”结构:即前六句分别叙说汉武帝的生平盛事,一气敷陈,不着议论,后二句掉笔收结,惋叹不尽而议论自出。这种用七言律诗叙述评论人物事件而不显呆板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对所咏和所影射的历史人物认识深刻,了解透彻,加之有用典妥贴笔力扛鼎之功,所以第七句“谁料苏卿老归国”,从“实”事转笔,转得平地波澜,起伏有力,真正起到了一笔抹倒英雄,顿使江河绕道的作用,再用“茂陵松柏雨萧萧”一句景句虚结,这种高妙的“转合”手法,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联想。至于一、二句用“三肴”韵部的“梢”、“郊”,而四、六、八句用“二萧”韵部的“翘”、“娇”、“萧”等韵字,应当看作是晚唐语音变化,李商隐等名家有意扩大律诗理论上的“首句邻韵可通”的范围,为合韵写诗作词创造先例的一种贡献,不必认为是“出韵”。创作背景此诗是李商隐结束各处幕府飘泊,晚年梓幕罢归返京经茂陵时所作,其时约为公元856年(大中十年)归抵长安,任盐铁推官前。历来认为《茂陵》诗是诗人李商隐借咏汉武帝功过来隐寓他对唐武宗李炎的凭吊之情的一首七言律诗,细忖不无道理。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十月,李商隐正好守母丧三年后,复京职秘书省“正字”官;此时虽然“牛李d争”仍在继续,而所谓“李d”首领李德裕仍为宰相,先后辅佐武宗抗击回鹘侵扰,平定昭义叛乱,建立了一定的武功;但武宗喜好游猎,宠幸宫嫔,迷信神仙,服食方药,终于三十三岁早亡——对武宗寄有希望的李商隐,这时颇感惆怅。于是乎,他借咏汉武一生的功过来委婉曲折地评论了一番武宗皇帝。#李商隐简介资料#
4、李商隐老婆王氏简介古代诗人【背景介绍】: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韩愈、李商隐、刘禹锡等[玫瑰]
5、李商隐十首名诗【通过一本人物传记,了解李商隐的悲剧人生】【诗人档案】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据史料记载,他有 600 余首诗歌流传下来,有 22 首作品入选《唐诗三百首》,数量仅次于杜甫、王维和李白,他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与同朝代的诗人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作者简介】聂作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史作家,已出版著作40余部。【本书亮点】1.历史作家聂作平的历史传记作品《此情可待: 李商隐的人生地理》,是根据李商隐的生活轨迹创作而成。2.书中描写了李商隐的生活旧址、旅行足迹,甚至他歌咏过的山水景物等。这种以人物生活轨迹为叙述线索的写作手法,令人在阅读体验上感觉十分新颖。3.本书包括了丰富的文史知识,让读者深入了解晚唐时期的历史发展逻辑,并且,作者还对李商隐人生重大节点上出现的历史大事,进行了十分详尽地说明。4.本书作者聂作平根据当时的朝堂形势结合李商隐的性格认为:李商隐自从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后,便不得不卷入牛李d争,由于在青年时代,李商隐受到过牛d核心人物之一令狐楚的提携与照顾,因而,李商隐与王氏的结合便被人们视为“忘恩负义”之举,这桩婚姻使得李商隐在朝廷上备受排挤。5.《此情可待: 李商隐的人生地理》并不只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在展现李商隐这郁郁不得志的一生的同时,也对历史中那些并不光彩的一面进行了无情揭露。【读后随想】1.读历史人物传记,不只是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耀眼的“文化明星”,更是为了洞悉人性、以史为镜。2.李商隐这位文学大家这坎坷不平的一生,远比他的诗文更值得我们关注。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被迫卷入朝堂漩涡,以至于后郁郁而终、抱憾终身,这真是令人痛心!3.在本书作者聂作平看来,李商隐这一生的悲剧与他个人性格并没有直接关系,李商隐的悲剧人生恰恰说明,朋d之争给真正有才学的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书中金句】“他就像一只向往青云的鸟儿,终却在抑郁与哀愁的打击下困死蓬草之间。”#阅读的温度# #历史#
6、李商隐简介及名句近看了很多李商隐的生平和诗词,又发现一首他的悼亡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行,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这首诗推测与《夜雨寄北》同样写于851年,是思念亡妻所作。当时诗人受邀前往西川节度使柳仲郢治下担任幕僚,路经散关,即现在我们宝鸡市秦岭大散关,遭遇大雪,自感自伤于天寒地冻,无人可再送寒衣。思念妻子,午夜梦回,竟梦见她仍坐在织布机前。但这首诗一出来,与《夜雨寄北》的成诗时间似乎有点矛盾。如果《夜雨寄北》也写于公元851年,且从诗中“秋池”字眼来看,大约是十月到十一月的秋季左右,说明此时作者已经到了秦岭以南的巴山地区。而这首《散关遇雪》按成诗时间,说的是公元851年冬,此时作者却还在位于秦岭以北的陕西宝鸡大散关,这就有些说不通。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诗人应该不会在短短的从秋到冬的一两个月内,既在巴山,又到散关。读此疑惑,不知有没有同道中人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