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八一义勇巾帼英雄赖武华刘学敏1911年,何柏华在福建福州城内文儒坊的一户人家呱呱坠地。1924年夏,她考入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园里,进步思潮弥漫,在何柏华心里埋下了革命的种子。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师范学校里的进步学生常上街游行宣传、张贴标语。何柏华虽然只有14岁,却是一名积极分子,也因此引起了d组织的注意。据1998年出版的《中国共产d福州地方组织志》记载,1926年,何柏华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向d领导的革命队伍迈出了第一步。南昌起义、副总指挥、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恽代英夫人文革期间曾来信证明。(何柏华在上海担任中共闸北区妇委书记和杨浦区委书记时期化名何阿英)。同年12月,在北伐中连连告捷的国民革命军克复福建全省。为适应北伐形势需要,黄埔军校分校在武汉成立,并且招收女生学员。国民革命军的重要人物邓寅达将军的战友,福建永定人江董琴(农工d创始人之一)推举了何柏华去参加黄埔军校的学习。1927年1月,何柏华考入了这所学校,成为一支30多人的女生大队的一员。著名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是女生大队中与何柏华朝夕相处的同学战友,同期的还有元帅夫人黄杰、元帅夫人张瑞华、元帅夫人曾宪植(叶选宁生母)及后来成为军旅作家的谢冰莹、游曦(广州起义烈士)、胡筠(元帅的战友、烈士)。“考入黄埔军校,是何柏华革命道路中的关键一步,也是她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缘由。”何柏华曾参加对夏斗寅的平叛斗争,后来从军校编入由中共地下组织掌握、担任军长的20军,担任参谋团宣传员,并且随20军开赴南昌,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在战斗中,何柏华既担当起宣传员的任务,为起义官兵鼓劲呐喊,又承担起传递指挥命令的任务,穿越枪林弹雨,圆满完成使命。1927年8月3日,何柏华随起义军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与敌人浴血奋战,几番转战后与率领的起义军会师。10月,在的带领下,何柏华来到永定,并留在当地开展武装斗争。金砂暴动、白土暴动、金丰暴动……年仅16岁的何柏华,此时已经带领着工农武装开展起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据《中国共产d福州地方组织志》记载,在激烈战斗中接受考验的何柏华,于1928年1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d员。这段在闽西丛山密林中艰苦奋战的日子,给何柏华留下了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1939年何柏华北上准备参加新四军的战斗生活,行至浙江金华,一件意外的出现改变了她之前的行程,但也成就了何柏华另一番革命事业,她参加了共产d领导由台胞李友邦将军组织的台胞抗战队伍,何柏华任台湾义勇队少年团指导员,1940年在李友邦将军的主持下与同为台湾义勇队队员的赵天问结为伉俪,砥砺前行并肩共同抗战。1942年3月浙赣战役爆发,台湾义勇队奉命撤离金华,何柏华率台湾义勇队少年团及部分义勇队先遣队员抵达福建龙岩县东门外码头上岸,义勇队入驻龙岩后多次出击厦门、漳州抗倭杀敌,毙伤敌倭几百。何柏华1945年12月随台湾义勇队李友邦将军光复台湾,完成了全体台湾义勇队员的“復疆”光復国土、恢復疆域之使命,随后还参加了由台湾共产d人谢雪红领导的台湾 2.28 起义 “二七部队”,进行了顽强的革命斗争,后来“二七部队”的起义斗争失败,1949年台湾的政治局面极紧张白色恐怖。当年10月间,在岛内因参加起义失败被困东躲西藏、倍受煎熬的何柏华、赵天问夫妇获知中国共产d在中国大陆已经彻底夺取了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息,伺机返回大陆的心情愈发强烈!赵天问是一介懦弱书生,经常看着三个儿女,涕泪横流,苦不堪言。而何柏华则十分镇定,想方设法寻找出逃路径。在遭到她的舅舅,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派往台湾的首批国民政府"接收大员"林则彬,无情拒绝帮助后,秘密联系了巳擢升为国军陆军中将的李友邦将军。在这位极富人情味、有正义感、有十分担当的黄埔系将军开路条并亲自驾车护送下,何柏华一家平安前往码头登船,至此,何柏华全家人历尽凶险与千辛万苦,1949年12月全家得以安全撤至香港,由中共南方局接送北京,、谢雪红亲自接见并安排到军政大学学习,十月后返闽任福州市政协副主席。可怜李友邦将军却因多种“通共罪和掩护匪谍出逃罪”,在班师回台的第六个年头被处决,把一身壮骨丢回了从日本人手里光复了的故乡台湾……台湾马英九数年前为李友邦将军高规格平反,举行了隆重安葬仪式。大陆这边政府,对李友邦历史虽一直模糊定位,却也从未否认他在抗战时期的功绩。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共中央发文,更是直接把“台湾抗日义勇队”定义成中国共产d领导下的抗日武装。这两年来,闽省多地特别是何柏华曾经生活战斗过的福建龙岩,开始纪念已经故去的何柏华。在抗战时期何柏华曾居住处所设立冠名纪念舘、室。着力宣扬了她的生平事迹。
2、冰心与谢冰莹上联:大雅盈怀,玉树临风谈月色;下联:小家碧玉,玲珑剔透谢冰莹。谢冰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谢冰莹简介#
3、谢冰莹符号1950年,28岁的萧明华因被叛徒出卖,惨遭国民d追捕,面对敌人的严苛酷刑,她做了两个举动,让情报安全送出。萧明华出生在1922年,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因而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很是关心,在几位子女中,萧明华又是聪明的一个,深得父亲的喜爱。萧明华上小学后,内地战争就开始频频爆发,父亲只能带着萧明华四处躲避。几年后,萧明华考入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文章中,因为文笔不错,还结识了《黄河》月刊的主编谢冰莹。谢冰莹参加过北伐战争,也发表过很多文章,因此,在看过萧明华的文章后,两人便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如果萧明华在写作的路上,继续坚持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历史上又会出现一名著名的女作家。但随着国家战事的紧张,萧明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弃笔从戎。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萧明华只是告诉父母,自己去担任老师。殊不知,萧明华是以老师的身份掩饰自己的革命工作。此时,全国的解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各地都唱响了解放的号角。萧明华意识到,无论从军事还是政治上,我d还需要开辟新天地,于是她借机向自己的领导,提出想到台湾展开地下工作。在组织的同意下,萧明华来到台湾,在台湾师院担任老师。为了工作方便,她还和自己的上级于非假扮夫妻。在两人的合作中,他们截取了近50多份情报,其中为重要的属于《台湾兵要地志图》,这份地图按照十比一的比例绘制而成,如果拿到这张图,就相当于掌控整个台湾的地形。为了情报传送不会有误,萧明华和于非将地图分成六次连续送出。但没想到就在准备后一次送情报时,因为叛徒出卖,萧明华危在旦夕。很多人都劝萧明华赶快逃跑,但萧明华却表示自己一旦逃跑,战友就危险了,所以,她选择原地不动,掩护战友。没多久,敌人就敲响了萧明华的住所,但萧明华一脸镇定,对着敌人说,等我先把衣服收完再和你们走。官兵哪曾想到,萧明华收衣服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战友发布信号,让大家赶快撤离。就这样,萧明华在被捕前还保护了自己的战友。在关押期间,国民d对萧明华各种威逼利诱,却没想到萧明华软硬不吃。但是,突然有一天,萧明华对着狱馆员说道,自己愿意投降,但希望在这之前能见自己家人一面。狱管员听完大喜,为了能够获取萧明华嘴里的情报,马上安排她与家人会面。萧明华见到于非,说道:“鱼肝油快吃完了,只剩下七粒了,快照这个牌子再帮我带一瓶。”于非含泪点点头,明白这是萧明华的暗号,读懂暗号的于非,只能以大局为重,带着情报赶快离开。随着后一次情报的发出,使得人民解放军获得了重要军事部署信息。也为后来的解放工作,解决了不少难题眼看革命的胜利马上就要到来了,萧明华则又开始遭受了新的酷刑,在经过敌人的拷打后,萧明华全身多处骨折,满身鲜血。敌人还强迫她连续几天几夜都不能睡觉,企图让萧明华神经崩溃的时候交代情报。然而,几天后,当敌人靠近萧明华的嘴边,只能听见她喃喃地说道:“拥护共产d,拥护革命。”酷刑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但萧明华只要睁开双眼,她始终对敌人保持着轻蔑的微笑。甚至在行刑时,萧明华已经不能拿起梳子给自己梳头发。周围的爱国人士流着眼泪为她梳洗头发,她却安慰周围的人说:“不要为我感到悲伤,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的。”次日,萧明华被带上了黑色的头套,随着一声枪响,她倒了下去,享年28。因为战争原因,萧明华的骨灰直到32年后,才被送回大陆,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在墓碑的背面,曾经的同志战友于非,写下了“归来兮”三个大字。看着这三个字,几位老人不禁眼泪直流,萧明华孤身远赴台湾,为祖国传送重要情报,也为祖国解放台湾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如今会看这些历史,总让人会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这些革命前辈们,用星星之火燃烧成中华大地一片红。很多人说这是信仰的力量。的确如此,当一个人心怀高尚的信仰,她即使身处黑暗,也从不畏惧。因为当一份事业是为全人类服务时,我们感到的幸福就不是一点一滴的快乐,而是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战争# #英雄# #洛子帅#作者:云朵云云编辑:薄荷
4、谢冰莹近消息1895年5月,福建黄家大宅,产房外一片死寂,丝毫没有添人进口的喜气。“将这个灾星抱走,我……不要见她!”这个女孩就是后来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之一的庐隐,庐隐出生的那天,恰逢外祖母去世,母亲视其为不祥的小生物,不愿亲自哺喂,雇了一个奶妈喂养。六岁时,她的父亲突然病故,庐隐随母亲到北京投奔外祖父和舅舅。庐隐虽然有一个乱七八糟的童年!却也拥有比同时代的人更大的自由,她的感情生活比别人跌宕起伏。17岁那年,认识了舅父家一个表亲林鸿俊。林鸿俊聪明英俊,本来在留学日本,后因父亲病逝,经济困难,只好到北京投亲谋生。庐隐对林鸿俊的遭遇很同情,两个人渐渐地亲密起来。林鸿俊很欣赏庐隐的聪明、干练和善良,他试着托人向庐隐的妈妈黄夫人提亲。黄夫人觉得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又穷,便拒绝了。庐隐当时莫名其妙地憎恶和恐惧婚姻,想过一生独身。但是她性格叛逆,加上到底是情窦初开的年龄,母亲的反对激起了她的一腔义愤,偏要把爱情进行到底。母亲无法,只好让步,但提出,林鸿俊必须学有所成后方可成婚。林鸿俊欣然接受,并且考进了北京工业专科学校,学费是庐隐家里帮着筹的。1916年,庐隐高中毕业,因当时还没有女子大学,别的大学也不招女学生,暂时不能继续升学。母亲希望她工作帮助家庭,于是,她开始游走于北京、安徽、河南之间,在中小学教书。1919年秋,北京女高师招生,庐隐攒足学费前去报考,却错过考期,只好在国文部旁听。一学期后,她便凭借优异的成绩转为正式生。庐隐才思敏捷,文章也写得俏拔,每次老师发下作文题目,别人还在冥思苦想,她已经写成。庐隐此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纵论社会,阔谈人生。而蓬勃的五四运动给了她展示的土壤,很快她也成了“新人物”。她曾和几个好朋友自称“战国四公子”,她被封为孟尝君,后来又和十几个志趣相投的人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一一社会改良派。她还悄悄地将自己与林鸿俊的恋爱过程写成《隐娘小传》,以表达她不计门第、地位以及金钱的恋爱观。但现实是多变的。林鸿俊是个勤奋好学的青年,但思想保守,要求庐隐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贤惠女性。庐隐也对林鸿俊沉溺于物质享受也相当厌恶,甘当军阀的政客。于是,她断然解除了与林的婚约。初恋就这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了。这时候的庐隐蔑视流俗,快意恩仇,好不痛快。1919年初冬,庐隐在北京学界福建同乡会成立大会上认识了郭梦良。郭的睿智、简短的发言引起庐隐的极大兴趣。同乡会上,为弘扬五四精神,大家决定创办《闽潮》杂志,郭梦良任编辑部主任,庐隐是编辑,他们由此相识、相知、相爱起来。这场恋爱大抵符合当时的校园爱情模式。但是郭梦良在老家有一个包办的妻子,在那个年代,妻子被休可能就意味着再没有活路,庐隐不忍伤害一个无辜的女人,况且郭梦良也不愿意伤害家里的妻子。经过思考后,她对郭梦良坚定地表示:“只要我们有爱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紧。”1923年夏,二人在上海以“同室”的名义结婚。当时庐隐已正式进入文坛且小有名气,她的这一举动震动了文坛乃至社会。但是好景不长,郭梦良本就有肺病,由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于1925年10月6日撒手人寰,把10个月大的女儿留给了庐隐。为了生计,庐隐于1926年夏天回到北京师大附中教书,在这里她认识了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李唯建,他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人长得帅,文章也好,与徐志摩、沈从文、邵洵美等名流都有交往。李唯建早年丧母,而庐隐长他9岁,个性独立,又是成功人士,正是他冥冥中寻觅的对象。李唯建对庐隐由同情、崇拜而发展成爱,在给庐隐的信中,他大胆地表白:“我愿你把你心灵的一切都交给我,我虽是弱者,但担负你的一切我敢自夸是有余的!”李唯建的热情烤化了庐隐心中的冰峰,她再也无法招架,投入李唯建的怀抱,她说:“请你用伟大的同情来抚慰我吧!“爱情又一次照亮了庐隐,她眼前的世界变了颜色,宇宙从此也不再暗淡。1930年秋,庐隐不顾一切地与李唯建结婚。他们将恋爱期间的 68封“没有一句,甚至没有一个字是造作出来的”情书,发表在陆晶清、谢冰莹合编的《华北民国日报》,庐李之恋,再次轰动京师。1931年8月,庐隐夫妇由杭州到上海,庐隐实现了她的“三窟”教书、写作和做家庭主妇。此后四年是庐隐幸福快乐的时光。这一时期,她的作品乐观、开朗,她自认为跳出了苦海。可惜,天妒英才。1934年5月13日,庐隐分娩时难产而亡,年仅36岁,身后留下两个女儿。庐隐离世后,27岁的李唯建悲痛欲绝。庐隐说过:“我就是喜欢玩火,我愿让火把我烧成灰烬。”她的三段感情虽然都短暂而悲情,却火光迸射,而且她是的主角。生活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本就是乐少苦多的,庐隐的婚姻虽然悲楚,但能心甘情愿,苦中作乐,大概也算幸福吧。
5、广西政协谢冰莹“我们不能当包办婚姻的奴隶,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谢冰莹在成婚之夜苦苦劝说着丈夫萧明。而萧明却看着眼前的妻子,一言不发。连续几天几夜,谢冰莹不停地劝说丈夫,萧明后妥协,谢冰莹如愿恢复自由身。在黄甫军校,谢冰莹和符号相恋,成婚后,为了养活一家人,符号外出找工作,却阴差阳错被捕入狱。谢冰莹只好一边为革命事业奋斗,一边留学日本,两个人始终联系不上。后来,谢冰莹以为符号已不在人世,便嫁给了贾伊箴,伤心的符号也另娶了妻。真是造化弄人啊。
6、谢冰莹个人资料1974年,71岁的梁实秋和73岁的妻子程季淑去西雅图市场购物时,程季淑发现丈夫的鞋带松了,于是就俯身弯腰替他系鞋带,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从此两人天人永隔。1901年,程季淑出生在北京,原籍安徽绩溪。她的祖父早年来到北京,发奋读书后高中官场,官至直隶省大名府知府。程季淑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在北京经营笔墨店。出生在书香门第的程季淑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的性格很是温良贤淑后来程季淑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毕业后她去了北京女子职业学校教书。程季淑有个叫黄淑贞的同学,巧的是黄淑贞和梁家也认识。黄淑贞觉得程季淑和梁实秋很般配。1921秋,黄淑贞到梁家提亲,当时的梁实秋还在清华读书。梁父是个开明人士,他认为年轻人喜欢自由恋爱,家长好不要包办婚姻。但梁父也不好驳黄淑贞的面子,于是他让妻子和大女儿去了趟程季淑家,结果她们对程季淑相当满意。但梁父还是觉得要由梁实秋自己做主。于是他把程季淑的情况都写在了纸条上,周末回家的梁实秋看到了父亲写的纸条。他还从母亲和大姐口中知道了一些程季淑的情况。梁实秋很想见程季淑一面。在黄淑贞的安排下,两人见面了,只一面梁实秋的心里就再也放不下程季淑了。此后他经常到程季淑工作的地方看她,慢慢地两人便难舍难分了。1923年,梁实秋要去美国留学,程季淑万般不舍,但为了梁实秋的前程,她必须忍受相思之苦。临别前,梁实秋送给程季淑一块手表,程季淑亲手为梁实秋绣了一块手帕,两人约定三年后结婚。1926年,梁实秋回国,第二年初春梁实秋和程季淑举行了婚礼,年底他们的大女儿出生。程季淑把全部精力放在了相夫教子上,婚后他们的生活不稳定,她带着孩子心甘情愿跟着丈夫漂泊。看丈夫工作辛苦,程季淑每天早上都要监督丈夫吃早餐,必须让他吃得饱饱的,晚餐她会尽量准备的丰盛一些。晚饭过后,是夫妻两人的幸福时光,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谈天说地。程季淑教育孩子很有方法,她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让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她还给孩子们足够的游戏时间。她良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从小就很优异。梁实秋从未为孩子的教育操过心。1937年,梁实秋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单,他决定离开北京南下,可当时程季淑的老母亲身体不好,受不了颠簸之苦,程季淑决定留下来照顾母亲和孩子们。直到1943年,程季淑的母亲病故,她才带着孩子们去和丈夫团聚,此时他们已分别了6年。当时的日子不好过,程季淑特别勤俭持家,东西不破,不换新的,连一根破绳子、一张纸片,她都不舍得扔。但是对待朋友,程季淑却又是大方的梁实秋说,家里无论内外都是由妻子一手操持,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程季淑持家的观念让丈夫很佩服,她说:“衣食无缺之后,更不该‘量入为出’,应该‘量入为储’,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不时之需”程季淑就像一位大姐姐一样呵护着梁实秋,在相濡以沫的时光里,两人爱得越发深情。1967年,梁实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作家谢冰莹曾说:“莎氏全集的翻译之完成,应该一半功于梁夫人”1972年,梁实秋和程季淑卖掉了台湾的房子,来到美国西雅图和小女儿一起居住。两位老人享受着岁月静好。1974年4月,梁实秋和爱妻去市场购物,在市场门口时,程季淑俯身给丈夫系鞋带,不幸发生了,市场门口的梯子突然倒下砸向了程季淑,她被紧急送医,然而躺在手术台上的她却再也没有醒来爱妻突然离世,梁实秋无法接受,他把程季淑葬在了西雅图槐园,悲痛的他写下了《槐园梦忆》一书来怀念妻子,书中记述了他和程季淑的点点滴滴。然而妻子去世半年后,梁实秋便爱上了小他28岁的歌星韩箐清。一开始韩箐清是不接受她的,因为已离过两次婚的她不再相信爱情,她劝梁实秋不要对爱情太过盲目。然而梁实秋却说:“谁说爱情是盲目的?一点也不盲目,爱是由眼睛看,然后窜入心窝,然后爱苗滋长”梁实秋开始频繁给韩箐清写情书,韩箐清沦陷了,她给梁实秋回信道:“我愿爱你,像你爱我”两人的恋情曝光后,舆论四起,然而两人却爱得更加浓烈。1975年5月,两人举办了简单的婚礼。有人说韩箐清看上了梁实秋的财产,她反击道:“我一天的收入相当于教授一个月的收入”。再婚后,韩箐清细心照顾梁实秋的饮食起居,即便后来梁实秋身体每况愈下,韩箐清也没有离开的念头。婚后12年,梁实秋去世,他留给韩箐清的后一句话是:“我对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梁实秋去世后,韩箐清在书中写道:“我此生没有白活,直到如今我仍沐浴于爱河中,因为他永远在我的心底”1994年,63岁的韩箐清去世。@玫瑰与暖风 :在爱人去世半年便爱上他人,有人说他薄情,但他说:“我只是一个凡人”不管怎样,他做到了人在身边时,他都在好好爱,好好生活。挚爱离开,快速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中,到底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