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的历史简介(团的历史实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1:51:57 浏览
1、团的历史实例

从抗战时期到现代,你可知中国军队的一个旅有多少人?步兵旅、合成旅、混成旅他们的的不同点又在哪儿呢?带着疑问,接下来请和我们一起探索吧。1948年,我军形成了正式的军制统一,从师、团、营、连、排、班的顺序排列,沿用红军时期的“三三制”,那么我军的编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军权的变化与国家政权分不开,清末时期,家国不保,危急存亡。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终于认清自身的落后,开始学习西方的制度与军制。清政府效仿德国军制建立新军,按照“镇协标营”对照我方的“军旅团营”。当时清政府下的一个旅下有三个营,营下又有两个团,足足有两三千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国民d上台开始使用“三三制”,便是一共三个师,一个师下三个团,一个团下三个营。而共产d这边,由于初人才凋零,这里几百人,那里几千人,全凭自己喊口号,没有一个正规的领导。直到人才不断地加入,人员庞大,才开始着手整顿编制。根据苏联留学回来同志的建议,我们也使用起了“三三制”,随着抗日统一战线行程,国共合作就必须有统一的军制。当时共产d远不如国民d装备优良,正式的军队也没有对方多。于是共产d的军队也加入了国民d的编制,当时国民d正在实行“甲乙丙三级师”编制,共产d的队伍也第一次出现了“旅”。甲乙丙三级师有着不同的“旅”数,其中丙级是小的师。我军被分成三个丙级师,其下一共有六旅。但随着追随红军的人增多,共产d的队伍也逐渐扩大。百团大战之后,丙级师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很快我们便实行了甲级的三团制和乙级的二团制。人员扩大武力增多,也出现了我们在影视作品中耳熟能详的“独立旅”“骑兵旅”等多种编制的产生,这也为后来的军队发展打下了基础。解放战争之后,全军进行整合新编,各地方的战略纵队都变成军,设下师、团、营的编制,恢复了“三三制”,旅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军队建制整体做了改革,也正式确立了我国的军制。时间来到1985年,浩浩荡荡地百万大裁军来了,在大刀阔斧之下,我军整体精简整编,同时为了未来发展,还设置了不少新兴部队,例如电子对抗部队。这时候旅又顺应而生,各军区的集团军下开始出现了步兵旅,后来又按照装备、性能等方式分成了步兵旅、炮兵旅、导弹旅等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旅。再到现在,旅在我军中已经十分常见,很多人好奇,这些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又怎么能做到这么细致呢?其实按照名字,我们大概能猜到几分。步兵旅,人如其名,全部由步兵组成,也是军队中国是常见的旅,不具备辅助类兵种。正因如此,步兵旅的作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复杂环境战士们都没有经过训练,所以一般和其他旅联合作战。混成旅,就在这个“混”字,一般是步兵、工兵、炮兵等兵种混合而成的独立旅。作战灵活,面对敌情能够快速配合面对,在我们初抗战的时候极为常见,是综合型部队,而现在的混成旅一般有海陆空三军协战,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合成旅,是15年军改后出现的,将士兵职责细化,把师精简整编,合成了一个新的旅。作战高效快捷,不同兵种直接相互配合,是一股新兴力量,也是我军发展的中流砥柱,而我国也在大力地培养合成旅的发展,重点建设王牌战旅。除此之外工兵旅、炮兵旅、雷达旅等其他旅都是按照军人职责来划分,大部分都是参与联合作战。正是因为有这些战士们的负重前行,才让我们在后方的生活越来越好。国家大力建设军队,中国的军事储备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军人们赤城忠心,守护身后的家园。只有大力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军事力量,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这百余年来,中国经历得太多,从国破家亡到现在的迅速发展,这背后正是因为有人民的支持,军队的保障才能够大步向前。我军的初心依然是保护好这片土地和人民。#团的历史简介#

2、团的光辉历史

沙陀部落:唐朝的救星还是祸星?谈沙坨雇佣兵团对唐朝的影响沙坨部落的崛起与唐朝的衰落沙坨,是指唐朝末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存在于今天的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这个部落是由突厥人和中原汉族人混杂而成的,经过长期的生活和交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沙坨曾经是唐朝的边疆,但是由于唐朝的衰落和内外交困,沙坨得以崛起,并逐渐发展壮大。在唐朝时期,沙坨部落一直是唐朝的附庸,但是由于唐朝的衰落,唐朝政府无法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御。沙坨部落利用唐朝的这种虚弱,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建立起自己的政权。这种政权的特点是以军事力量为支撑,以首领或者酋长为统治者,没有明确的国家机构和制度,但是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渐成规模。对于唐朝来说,沙坨的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唐朝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力量逐渐减弱,而沙坨却逐渐壮大,具有了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唐朝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持边疆的稳定和防御。唐朝政府对沙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官员的任命和经济贸易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由于唐朝政府的腐败和贪污,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沙坨逐渐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主。沙陀雇佣兵团在唐朝的军事贡献沙坨雇佣兵团的出现填补了唐军力量不足的空缺,其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唐朝政权能够在危机中求生存,同时也为唐朝后期政治的稳定打下了重要基础。唐朝晚期,民变频发、外族入侵,使得唐朝内忧外患。在这种情况下,沙陀人的投名状成为了一份及时雨。在唐武宗时期,沙陀人向唐廷投名状,表示愿意为唐朝出力。由于沙陀人出身草原民族,骑马射箭技艺高超,因此得以得到唐廷的信任。沙陀人活跃在平定藩镇叛乱、镇压农民起义以及抵御边疆外敌骚扰各个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代表性的战役莫过于平定黄巢叛乱。当时,黄巢起义造成天下大乱,唐朝四面受敌,而沙陀骑兵却帮助唐军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对于恢复唐朝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沙陀骑兵还曾经参与过解救唐昭宗的战役。当时,唐昭宗被宦官软禁,唐朝社稷岌岌可危,唐廷几经周折,终组织了一支由沙陀骑兵为主力的军队,成功地解救了唐昭宗,绵延了唐朝的国祚。总的来说,沙陀人在唐朝的军事帮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平定藩镇叛乱、镇压农民起义以及抵御边疆外敌骚扰的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沙陀人的加入为唐朝提供了新的力量,帮助唐军在战争中屡屡取胜。沙陀部落对唐朝的影响分析然而,沙坨的帮助并非是毫无代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坨逐渐从一个臣属国转变为一个雇佣兵团。唐朝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财富来支付沙坨的军费,这对唐朝的财政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沙坨的存在也让唐朝内部的贵族势力感到威胁,他们担心沙坨会成为唐朝的竞争对手,危及唐朝的权力和统治。在唐朝末年,沙坨的存在和发展加速了唐朝的衰落,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可以说,沙坨对唐朝的帮助是双重的,既有利于唐朝的稳定和发展,也给唐朝带来了隐患和不利因素。沙陀部落的入主北方,极大地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唐王朝的衰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末时期,沙陀部落逐渐成为北方地区的霸主,先后与唐王朝和其他藩镇展开了多次军事对抗。而沙陀部落在这些战争中表现出色,凭借其骁勇善战和出色的谋略,不断扩张势力范围,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强势力之一。尤其是在唐朝晚期,沙陀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不仅掌握了重要的兵权,还可以通过联姻等手段渗透到唐朝朝廷的核心部门,这使得沙陀部落在政治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沙陀部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也对唐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沙陀部落的入侵使得北方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了重创,这也间接导致了唐朝的衰落。但同时,沙陀部落也将自己的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了唐朝的北方地区,这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北方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历史开讲#

3、共青团的光辉历史简介

八路军129师有多少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129全师13000人。一部分主力被留下来编成陕甘宁边区的留守兵团。带上前线的是一个旅和另一个团,9000多人,实际上是一个旅的兵力。关于129师抗战时的一些情况,中共d史出版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有详细的史料记载。该书曾名列中国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一名。

4、团的历史以及代表人物

天呐!第一次看到这么全的文化常识大集合,太实用了,比如1团:1800人左右=三个营,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等等,家里有孩子的赶紧保存下来吧,好多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太实用了[赞][赞][赞]。

5、团的历史事件由来

【越南历史】1978年12月25日,越军集中使用18个陆军师团又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余万人的兵力对柬埔寨发动全面进攻,终结束了红色高棉在柬埔寨的政权。1989年越南军撤出柬埔寨彩照:柬埔寨人夹道欢送。

6、团的历史简介100字

这是00313部队82年新兵连训练结束时,荆门籍的101名新兵和带兵的连长指导员及各班排长们,还有团政治处丛主任的一张合影照。荆门籍的这批新兵他们所在的部队有着悠久的光荣历史。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这个团排以上干部担任过毛主席的外围警戒。这个团曾多次完成国防重点工程的施工任务,被基建工程兵总部授予“基建工程兵团”的荣誉称号。81年7月在驻地汉中参加抗洪抢险救灾,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救灾先进团”。奉中央军委命令,这支部队XX年X月在深圳集体转业,担负起了建设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设中,这支主力军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并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为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年各大新闻媒体都纷纷作了铺天盖地的报道。随着深圳特区的崛起和繁荣,照片中的这群年轻兵们,纷纷跨进了深圳的各行各业。他们历经磨练,各自的发展顺风顺水,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单位的领导,有的成为了商界大佬,还有的在边境口岸的重要岗位上担任着要职。时代和机遇造就了他们。2012年—2015年间,应家乡政府的邀请,他们有的回到家乡承接房地产工程,有的回到家乡投资办厂,有的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为家乡政府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岁月匆匆,一晃40年过去了,照片中当年风华正茂,阳光帅气的年轻兵们,现已奔花甲之年了。他们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军营和深圳这片热土。他们无悔青春,不负韶华。此刻,凝视着这张刻有岁月痕迹的照片,我收不回的思绪还沉浸在当年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里……

7、团的发展历史

革命熔炉铸初心 台青干部聚申城——台湾干部训练团的历史使命【简介】本文简要梳理了台训团的“一生”历程,记述了在中国共产d的领导下台湾干部训练团的革命业绩,其中也包含了台盟组织、台胞青年的不凡历史功勋。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国民d军队兵败如山倒,主席、总司令发出“解放全中国”、“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号召。在这样的形势下,自1949年8月10日起,为解放台湾和培养台湾干部,第三野战军各兵团产生了台湾干部训练团这样的临时编制,当时的主要做法是把参加过“二·二八”事件后退到大陆的干部,和解放军中的台籍士兵,集中在台湾干部训练团学习。期间,台盟等各界大力配合组织台湾青年到台训团参军学习,为解放台湾准备干部条件。一、创建伊始 由“班”成“团”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吴银山说还有五兵团)政治部驻上海部队,根据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在沪召集台湾省籍人士参军。1949年8月10日,经过考试等环节,九兵团台湾干部训练班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的青叶庄正式成立,由上海地区一些台胞青年知识分子组成,当时只有12-13个人。指导员为叶丛,组长为庄传鸿,副组长为李玲虹,成员有杜长庚、刘文浩、陈碧娇、蔡瑜、庄传霖、庄德润、黄幸、洪瑶盈等。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后,台训班逐渐扩大。1949年11月,全国各地从各部队各部门选调台籍干部以及有关人员集中到上海,再后来各野战军的台胞指战员(如吴银山等)也陆陆续续集中到台训团,后达数百人,台训班扩大为台训团,编为6个队(中队) (一说编为4个队),蔡啸任团长,驻军在上海闸北区西宝兴路民生路的仓库。1950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第二工作队青训班的成员编入台训团,还相继从各野战部队调集台湾籍官兵近千名进行集训。1950年元旦刚过,台训团派出5人先遣小组抵福州和厦门前线开展工作。1950年初夏,台训团从市区转移到郊区莘庄。二、积极组建 人才云集台训团人员多时总数达1000多人,由蔡啸任团长、李荣松任副团长、张秉玉任政委、张严任政治部主任、唐镕任政治部副主任。团部有政治处、后勤处。台训团编为六个队(中队):一队指导员王珏、队长曾振通,队员以上海地区台胞青年知识分子和解放军部队中有一些文化水平的台胞干部战士为主,如郭沫若的儿子郭复生;二队指导员陈伯煕,队员以参加台盟青训班的同志为主;其余四队由解放军中台胞干部战士组成。台训团业务上归属总参二部。蔡啸同志是台湾人,早年为生活所迫离开台湾参加革命,后来任总政联络部副部长、台盟中央主席。副团长李荣松,福建人,早年在福建打过游击。而台训团(班)的干部和学员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谢雪红协调推荐,输送了一批当地台籍知识青年给台训团。1949年,谢雪红与校长联系,将华北军大台湾队的一些人如田富达等调到台训团。二是通过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华东总支部李伟光、李乔松等介绍和推荐,输送了一批当地台籍知识青年给部队。如,李伟光支持女儿李玲虹参军,李乔松送李玲虹到台训班;盟员庄子铭送两个儿子庄传鸿、庄传霖参加报考台训团;盟员蔡国嘉送女儿蔡瑜参军,并介绍在沪乡亲参加部队;黄幸也被台盟介绍到台训班。9月份,蔡啸同志来到台训班。1950年4月,台盟班、青训班的学员,如张厚恺等,徒步行军60里,到达台训团莘庄驻地,与一批经“华北革大”学习过的大学毕业生一起编入台训团二队。三是1949年11月,中央从全国各地、各部队、各部门选调台籍干部以及有关人员集中到上海,如在浙江省泰顺县人民政府担任军事科长的杜长庚,以及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台湾籍老干部蔡啸,台湾台南人,早年参加革命,后参加抗日战争。四是1947年后被俘的国民d279团和280团的一批台湾籍士兵。1946年12月国民d自台湾各地招募新兵千余人,组成279团和280团。抵上海吴淞口后,急速开赴徐州,赶到山东鱼台一带投入战斗。这批台湾籍士兵在战斗中被俘而相继编入我军,并随军参加解放战争,成为英勇善战的我军基层指战员,如吴银山、叶邦基等。五是1951年7月,招收上海、青岛和苏北等地的一批学生充入台湾干部训练团,在六合县进行两个月的入伍教育后,经考试编入南京游府西街的台训团。当时设有三个中队和一个独立区队。第一、第三中队的学员基本都是新参军的学生,学习专业不足三个月,台训团编制就宣告撤销。为此,二中队和独立区队的台湾籍老兵提前南下参加工作,新学员则集体分配到华东军区防空军各部队任文化助教。#两岸寻宝#

8、团的历史历程简短

冀东15团的历史沿革(至1949年):1945年6月,冀热辽军区第十八军分区以四区队一个连、十区队为基础组建了冀东15团。首任团长邢程,政委王恕吾,全团编制5个连,共1300余人。9月20日参加收复玉田战斗伤亡较大,战斗结束后补充兴隆反正新兵300多人,扩编为设有3个营、1个警卫连、1个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共12个连的建制团,共1500余人。扩编后,未及休整,就日夜兼程开赴东北沈阳。1945年10月,进至沈阳附近的冀热辽、晋绥等军区部队组成辽宁保安司令部,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以15团为基础扩编组建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政委邓东哲。15团为保一旅一团,团长邢成,政委王怨吾。团属2个炮兵连(九二步兵炮、八二迫击炮各1),1个重机枪连,1个警卫连,3个步兵营。每个营编4个步兵连和1个重机枪连。全团3500余人。45年12月撤离沈阳在辽西建立根据地并在法库成立了辽西军区,46年2月保一旅一团投入秀水河子战斗,3月参加收复四平,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6月辽西军区改称辽吉军区,1947年1月,辽吉军区组建保安第2旅,3月组建西满军区独立师。保安第1、第2旅和西满独立师合编组成辽吉纵队,5月改称西满纵队,保1旅1团改称独立第1师1团,6月参加四平攻坚战,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19师55团,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19师55团,10月参加锦州攻坚战,11月改称四野44军130师388团,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冀东15团是先期出关的部队,担负沈阳市警备任务,先从苏军手里接受了崭新日式轻重武器装备部队,这是东北我军装备好的部队,部队战斗力提升神速。冀东15团的子弟兵先后参加了收复四平、四平保卫、四平攻坚、解放四平等四战四平战役,为东北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冀东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东北的黑土地。首任团长邢程在二战彰武中负重伤,一年后才归队,邢程曾任130师代师长,建国后转业地方工作。首任政委王恕吾55年大校军衔,曾任珠江军分区政委。致敬英勇的冀东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