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简介(金圣叹经典作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1:59:38 浏览
1、金圣叹经典作品

1661年,金圣叹即将被斩首。他小声地对刽子手说:“一会你先砍我,我有200两银票归你。”手起刀落,从他耳朵里滚出来2个纸团。刽子手打开一看,瞬间目瞪口呆。公元1608年的三月,未来的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出生在苏州之地,出生于平凡之家的金圣叹,没有自甘堕落,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有机会读书之后,便开始刻苦读书起来。金圣叹的读书天赋之高,令教导他的老师对他给予了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站在殿试的舞台之上。由于表现优异,再加上老师对金圣叹的喜爱,金圣叹得到了看课外书的机会。可此举却没想到让金圣叹“误入歧途”,金圣叹被课外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开始越陷越深,逐渐对社会主流上的书没有了兴趣,这在当时的人眼中就是明显的“不务正业”。可金圣叹根本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依旧我行我素,《水浒传》是他喜欢的书,他时常百看不厌。后来,金圣叹痴迷于佛教,每天不是读佛经,就是结交各类僧人,但彼时的金圣叹正处于科举的黄金年纪,他的老师和家人都希望他能以科举考试为主,不要浪费自己的所学。金圣叹熬不过身边人的念叨,便去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本就无心科举的金圣叹又怎么会好好在考试中作答呢?在金圣叹的胡乱下笔之后,金圣叹总算完成了考试,考试的结果显而易见,自然是以落榜为结局。但他的家人不死心,但凡一到考试期限,便会逼他去参加考试,金圣叹不厌其烦,但又无可奈何。在一次科举考试之中,金圣叹见此次考题的题目大为新奇,主要概括的是绝色美女西施的故事,金圣叹面对着此等考题,便胡乱写了一通。待科举结束后,阅卷老师看到了金圣叹的这篇文章,顿时勃然大怒,不仅痛斥金圣叹荒唐至极,且禁止金圣叹以后再参加科举考试。金圣叹对于自己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结果倒是乐见其成,但一直对他寄予厚望的老师和家人们都对他十分的失望。周围的乡里乡亲听闻了金圣叹的下场后,都不禁感叹,曾经的神童才子终沦落到无法参加科举,此生仕途无望。这世上不缺的是,落井下石和幸灾乐祸的人。对于金圣叹的遭遇,有一部分人则开始对他冷嘲热讽起来,金圣叹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侵犯,好胜的他随即在第二年改了名字,用金人瑞这个新名字去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金圣叹在此次考试当中,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在此次科举考试之中名列前茅,此消息一出,众人尽皆震惊不已,便不敢再嘲讽金圣叹了。但金圣叹志不在此,便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各类小说的深耕当中。涉猎越来越深的金圣叹,开始名气愈来愈大,为了宣言古文,金圣叹开始组建学堂,传业授道。金圣叹则越来越擅长撰写古文以及各类小说的批注,连顺治帝看了金圣叹所著的批注都大为惊叹。公元1661年,顺治帝驾崩,按照清朝例律,金圣叹所在的苏州大小官员都要为顺治帝祭奠送丧。本地有的官员徇私枉法,不顾百姓的死活,赋税征收的十分严重,当地的读书人为了给百姓们伸张正义,便在祭奠之时,向苏州巡抚上书告状,金圣叹也赫然在此队伍当中。可苏州巡抚却怕惹祸上身,选择了冷处理,这样的结果令这帮一腔热血的读书人十分不满,纷纷跑到文庙喊冤,这让巡抚大怒,当即把这批读书人逮捕,连金圣叹也受到牵连,被判处了斩首示众。金圣叹遇到这种变故,也没有太大的心绪变化,看淡生死的他,待来到了刑场之后,脑子里想的却不是自己的生命,反而想的是砍头会不会疼。他不想看到别人被砍头的场景,因为他看过之后,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金圣叹便想着要第一个被行刑,这样就不会痛了。满脑子新奇想法的金圣叹随即便骗刽子手,说自己耳朵里藏着百两银票。刽子手一听便急不可耐的斩杀了金圣叹,结果耳朵里却不是银票,而是写着好疼的两张纸,这让刽子手又无奈又好笑。一代才子金圣叹的生命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终结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幽默风趣的行事态度和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都十分令人赞叹。参考文献:[1]《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学批评》#历史开讲##金圣叹简介#

2、金圣叹为什么被处死

1661年,著名评论家金圣叹将要被砍头,他示意行刑手过来,偷偷在他耳边说了一句话,行刑手立马手起刀落,金圣叹的人头滚落在地,而后双耳里掏出两个纸条,打开一看,令在场的人啼笑皆非。金圣叹于生于公元1608年,祖籍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他自幼聪明过人,但生性顽劣。在别的学生都在熟读四书五经之时,金圣叹却酷爱小说戏曲,博览群书,对《水浒传》更是情有独钟。他十五岁第一次参加院试,考题是“西子来矣”,金圣叹看到试卷后,觉得一个国家却利用一个弱小女子的美色,用美人计打败对手,他有点看不惯。于是提笔写道:开东城也,西子不来,开南城也,西子不来;开西城也,西子来矣,吾乃喜见此美人矣。于是他不仅没有考中,还被禁考了。第二次考试时,他不得改名“张人瑞”而一举考中。但考上秀才的金圣叹并不热衷于仕途,主要靠写作和“扶乩”为生。他自称女仙陈夫人附体,并和好友与戴云叶、魏良辅等人,用“扶乩”的方式与三界中人谈诗论道。金圣叹能够很快就声名显赫,也与其舅舅钱谦益的提携有关。钱谦益是明末著名的文豪,是东林d的领袖之一。他为金圣叹写《天台泐法师灵记》,正是在钱谦益的造势下,金圣叹才很快被江南才子所知。但后来钱谦益背叛明朝,背负一生的骂名,让金圣叹所不能接受。一次舅舅生日时,他写了一副对联:一个文官小白脸,三朝元老大汉賊。气的舅舅当场晕厥过去,从此二人彻底决裂。金圣叹对《庄子》《史记》《离骚》《水浒传》《杜甫诗集》《西厢记》六部书籍逐一进行白话文批注,广为流传,他的书籍刚一出版就被抢购一空,一时间洛阳纸贵。著名的有“金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和“金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被称为他的一生杰作。有人说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他开创了文学评论的先锋,为后人做出了榜样。比如后来脂砚斋评《红缕梦》,就是沿用他的文学手法。金圣叹一生道德高尚,为人正直洒脱,善于以文喻人、借诗讽政,在民间他有很高的粉丝。在清朝初年,金圣叹的名字如雷贯耳,老幼皆知,连身处深宫的顺治帝也十分欣赏他。但是顺治的欣赏对金圣叹来说毫无用处,反而顺治的去世,让金圣叹遭了秧。顺治十八年时,年轻的皇帝染病而亡。按照礼制,江苏省需要在省会苏州举办祭奠活动,全省的大小官员都要参加。于是有一帮秀才利用这个机会,向江苏巡抚朱国治告状,所告之人是吴县县令任维初。此人目无王法,鱼肉百姓,在当地积怨很深。但是他却因为善于溜须拍马,深得知府朱国治的赏识,而朱国治又是个欺上瞒下的奸臣。他以“刁民闹事,惊扰先帝灵位”为理由,把带头告状的秀才们打入监牢。这下惹怒了当地的书生们,他们集体到顺治的陵前去哭诉喊冤,这就是康熙初年“哭庙案”的由来,这些人中就有金圣叹。朱国治为了掩人耳目,同时打压当时吴越一带的文人,将这些人全部带到衙门,在刑罚面前有人屈打成招,说为首作乱的正是江南大才子金圣叹。为了让金圣叹彻底无法翻案,朱国治诬陷他跟郑成功有联系,将金圣叹打入死牢,后来全家也被流放。金圣叹一生豁达,面对生死,从不哭哭啼啼。当探监的儿子,他说出了一句意欲深刻的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把父子当时的心情用“莲籽“比喻怜子,用“梨籽”比喻离子,令在场的狱卒无不落泪。金圣叹为人幽默诙谐,即便身陷囹圄,仍不忘调侃一下当时的朝廷。将被斩首时,他写了一封信委托狱卒一定要交给家人,万不可打开。当局以为一定是重大机密,谁知打开后却是一行字:“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胡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原来金圣叹是知道这张纸不会落到家人手中的,他是在调侃当局,正如当年他调侃主考官一样。因为这次处决的书生很多,金圣叹怕自己看到别人人头落地,就要求刽子手第一个砍他的头,并说将二百两银票塞在耳朵里,行刑后可以取出来做为酬金。1661年8月7日,此时秋风萧瑟,满城尽带黄金甲,大才子金圣叹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这一年他年仅54岁。当行刑手手起刀落,两个纸团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行刑手赶紧捡起来,结果并不是什么银票,而是写着“好”和“疼”的两个纸条。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只是替百姓说了几句话而已。至此世上再无敢于发声的仁人志士,读书人都成了唯唯诺诺听话的奴才。纵观他这一生,有人说他年轻时嘲讽科举,成人后他嘲讽卖国的舅舅,而在生命的后时刻,他用幽默嘲讽了整个清朝。

3、金圣叹评水浒传

公元1661年,金圣叹被斩首。临刑前,他神秘兮兮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藏了200两银票,先杀我,银票归你。刽子手大喜,一刀下去,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捡起一看,顿时呆若木鸡!众所周知,《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共100回,现今流行的70回《水浒传》,是由金圣叹删改后的版本。金圣叹是谁呢?他是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通俗小说的倡导者。金圣叹是个神童,他看不上传统教授的八股文,11岁开始读《水浒传》。金圣叹恃才傲物,是个怪才。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幽默大 师。他认为:人生快乐的事,是新婚和考学。但是婚只能结一次,所以他选择,在考学的路上乐此不疲。怎么说呢?以金圣叹的才华,中举简直易如反掌。然而他参加过数次科举考试,却次次落选,只是因为他只要享受考试的过程,而不在乎后的结果。一次考试,试题是:“吾岂匏( páo)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语出《论语》,意思是:我怎么能像葫芦瓜一样,只能看,不能吃呢?生而为人,应做利国利民之大事。其他考生神情肃穆,奋笔疾书。而金圣叹却花一分钟,画了一个和尚,和一把剃刀。他解释匏( páo)瓜就是秃瓢,也就是和尚,和尚只能避世,不会做大事。阅卷老师一听,气得喷血,当场把他轰出了考场。《虫鸣漫录》说金圣叹:“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时文,或于卷尾作小诗,讥刺试官”。所以,每考一次,他就被拉入黑名单一次。他下次就换个名字,乐呵呵再来一次。金圣叹如此游戏人生,直到20岁时,他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游戏:扶乩降神,才停止了科考。金圣叹假称法师附身,能与鬼神沟通,竟然博得了,上流社会许多大人物的青睐,装神弄鬼长达十余年。靠扶乩名利双收后,金圣叹忽然“改邪归正”,开始了为后人所熟悉的文学评论活动。金圣叹像百晓生列兵器谱一样,给天下书籍都排了个名次。其中排名前六的“六才子书”,直到今天仍是经典:《离騒》,《南华经》(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水浒传》和《西厢记》这种白话小说,属于小众文学,上不得台面。正是有了金圣叹独具慧眼的点评,才使得它们,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连顺治皇帝,都成为《西厢记》的狂热粉丝,他赞美金圣叹:“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如果没有意外,文学大家金圣叹,应可从此平平安安,寿终正寝。可幽默大 师金圣叹,又怎会走寻常路呢?他的玩世不恭,注定了他的结局不会完满。说起来,金圣叹后的结局,还与他的狂热粉丝顺治帝有关。公元1661年,苏州吴县县令任维初为了政绩,采用手段追收欠税。他命人用竹片鞭打百姓,甚至打死了一人,引起民怨沸腾。适逢顺治帝去世,举国哀悼。金圣叹和一百多吴县书生,集聚到文庙,向巡抚哭诉罢黜任维初。没想到,巡抚和县令早已勾结,颠倒黑白,以惊扰先帝之灵为由,将金圣叹等18名主犯,全部抓获,判处斩首。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哭庙案”。“哭庙”是自明代,盛行于苏州的习俗,由有一定社会地位文人士子,组成一股民间监察力量,每当他们发现官府有苛政、冤案、恶行等时,便会集聚在孔庙,向圣人哭诉。但是金圣叹他们没有想到,以前在明代“哭庙”那一套,到清朝完全行不通了。这些士子被判后,个个傻了眼,有的呼天抢地,有的心如死灰。而怪才金圣叹却在监狱里,琢磨起了对子。2年前,金圣叹批注成瘾,忽发奇想,要到寺里点评佛经,住持拦住他说:“只要你对出我的上联,佛经随你批注:半夜三更半。”不料,一向自负的金圣叹,竟没能对出下联。这件事,整整困扰了他2年,眼看自己秋后就要问斩,他一个激灵,想到了下联:“中秋八月中”。这下他高兴坏了,忙找来儿子,让他去寺里告知住持。儿子以为他有什么交代,匆忙赶来,听到他的要求,坐地痛哭。金圣叹看到,还安慰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藏风书肆#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临刑前,金圣叹把刽子手叫来,神秘兮兮地说:“我耳朵里藏了200两银票,你先杀我,别让我遭罪,银票是给你的报酬。”刽子手一听大喜,特意磨了下刀,利落的一刀下去,头颅骨碌碌滚到脚边,两个纸团甩了出来。刽子手捡起一看,顿时呆若木鸡!哪有什么银票,分明是两张字条,一个写着“好”,一个写着“疼”。“好疼!”金圣叹留给世间,后一次幽默,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至今仍无人看懂,他的疼痛到底指什么?金圣叹一生特立独行,喜欢他的人,对他顶礼膜拜,憎恶他的人,视之为魔。无论何种评价,都交织成了金圣叹的生命本 色,他在文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毋庸置疑。

4、金圣叹故事

1661年,金圣叹临刑之际,凑到刽子手耳边小声说:“一会儿你先砍我,我身上的200两银票就都归你!”果然,手起刀落后,从他耳朵里滚出来两个纸团,刽子手捡起来一看,却哭笑不得!说起清初才子,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编纂《四库全书》纪晓岚,可是,在他之前还有一位奇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原名张采,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可是父母去世得早,家里生活举步维艰。九岁进入私塾读书后,便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尤其沉迷于《水浒传》。很快,这等怪才将自己的才智用到了《水浒传》的点评上,他可不按套路出牌,经常语出惊人!尤其注重思想内容的阐述,借题发挥,议论朝政,针砭时弊是他评判的主题!因此,胡适说他是“大怪杰”,林语堂则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判家”满清入关以后,金圣叹面对民生涂炭,他感叹道:“金人在上,圣贤焉能不叹!”就此,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金圣叹!其实,性格叛逆的他,早在15岁时就已经闯了大祸!那年他参加童试,成绩突出,可到了岁试时,却因为自己的不正经被取消了成绩!岁试的题目是:如此则心动乎!金圣叹一看这题目,就来了性质,这有何难,一番奋笔疾书后,直接就交了试卷!你当他写得什么?他写得是:在空无一人的山谷之中,有黄金万两,在白露绿苇地之外有一美人,试问孟夫子心动否?不仅如此,他还在《孟子·公孙丑上》有一句:我四十不动心,后边故意写了39个“心动”这样就表示,孟子心动了!保守而封建的主考官,哪能看得下去这个,这简直就是对圣贤的亵渎!二话不说,直接勾了金圣叹,并且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也正是这种不计后果的性格,为他以后的结局埋下了隐患!满清入关后,他拒绝入朝为官,专注学问,点评《西厢记》《史记》等著作,同时创作了大量诗歌,多是为农民发声。1660年,刚刚上任的县令任维初,为了突显自己的政绩,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动不动就鞭打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金圣叹早就看不下去了,于是他联合众文人到孔庙聚集,强烈要求罢免任维初的职位!可是,他们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也小看了巡抚朱国治!朱国治上来就把这些文人先抓起来,随后,不等这18人有任何辩解,就上报朝廷说这些秀才抗纳兵饷,并且去孔庙闹事,惊扰了先帝!这两条可都是死罪!本来朝廷就有意要治理江南士族!当时,江南士族仗着才华名气公然对抗朝廷多次,早就让朝廷恨得牙痒痒了!这么好的机会,又怎么会错过!于是直接下令处死这18名秀才!金圣叹本来不用死,他仅仅是一名教书先生,没有功名在身,若是他肯为自己辩解,是完全能够博得生机!可他没有,因为他不耻这么做,宁可舍身取义!儿子哭哭啼啼地来大牢里看他,他却不以为然,写好了一封家书,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回到家里再看,半路不要打开!”儿子擦擦眼泪不再哭泣,他心想,准是父亲想到了逃生的办法!等回家一看就傻眼了,信上说:豆腐干和花生同嚼,能吃出火腿味!儿子看了坐地痛哭,他知道,父亲做好了一心赴死的准备了。很快,行刑的日子到了,周围挨挨挤挤得出了哭哭啼啼地家属,剩下的都是来看热闹的人。金圣叹抬头看看刺眼的太阳,他把刽子手叫过来,凑在他耳边跟他说:“一会儿你先砍我,我身上有200两银票!”刽子手不耐烦地瞪了他一眼,金圣叹马上就示意刽子手,在耳朵里!刽子手心里挺高兴,没想到还能赚点。果然,手起刀落,行刑结束后,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来两个纸团!刽子手以为真是银票,跑着捡起来,结果,打开一看,纸条上只写了两个字:好疼!幽默至死,乐观至死的金圣叹给后世留下的后两个字!他一生傲骨,不曾向清朝廷屈服!他一心做自己,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活得洒脱,试问,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呢?

5、金圣叹名篇

1661年,文学大师金圣叹被判斩首,行刑前,他写了一封信托狱卒带给自己儿子,并说:“这门技艺要是能流传下去,我死而无憾了”。县令看过后气愤不已,百姓得知后纷纷跑去一辩真伪。在悠悠历史长河、众多历史人物中,如果要选出一个具幽默细胞的人,笔者会毫不犹豫地说:那个人是金圣叹!金圣叹出生于明朝末年,从小他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不受束缚的人。金圣叹他原本家境优渥,但是到了少年时期随着父母双亡,家境渐渐中落,好在他从小就有文学天赋,能歌善赋,15岁参加童试竟然一举就拔得头筹。按这发展,金圣叹加官进爵指日可待,他也能尽早摆脱贫穷。可是,他却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多次与功名擦肩而过,甚至被多次罢黜了考试的资格。有一次,金圣叹参加科考。当年的题目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大概意思是:公孙丑问孟子,如果将你晋升为齐国的宰相,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成就自己的霸业,您会心动吗?孟子回答,自己40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这道题意在让考生探讨孟子的思想,谁知金圣叹奋笔疾书,写出:“在空无一人的山谷之中哟黄金万两,在白露绿苇之外又一美人,试问孟夫子心动否?”随后,他竟然在孟子的“我四十不动心”后面写了39个“动”字,以此来暗讽孟子不可能不动心,只是故作深沉而已。阅卷的夫子一看,气得拍案而起,调侃圣人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因此金圣叹不仅失去了成绩,还被废黜了考试资格。后来,金圣叹又换了一个名字,再次参加科考,这次的题目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认真考试,金圣叹金榜题名不在话下,可他提笔就写道:“禽兽不可以教谕,即教谕亦禽兽也;禽兽不可以训导,即训导亦禽兽也”要知道当时的教谕和训导可是主管教谕的官员的职称,金圣叹这两句话,无疑就是把这两个官员比作了禽兽。主考官一气之下,再次撕毁金圣叹的考卷,再次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金圣叹为什么这么做呢?答案就是太爱玩了!他将功名和财富看得很轻,将自己的快乐和自由看得很重。他说:“人生快乐的事情,一是结婚二是考学”。可结婚只有一次,考学却可以换个名字重新来过,因此他乐此不疲。但金圣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会因为自己的性格在52岁断送性命,甚至身首异地。那一年,苏州府吴县上任了一名新县令。谁知这新县令一点都不懂得体恤百姓,一上任就开始巧取豪夺,甚至将百姓粮食强抢去,又以高价出售给百姓,短短半年,吴县百姓民不聊生,金圣叹和一众文人看不下去了。1661年2月5日顺治帝驾崩,全国各地举行悼念活动。3月初,金圣叹等几十位书生想利用这个机会在孔庙聚集,逼苏州知府朱国治惩治贪官。可他们没有想到,县令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利和本事倒卖仓粮?又有何能力一次次压下民怨?都是因为有朱国治的撑腰和指使啊!此次聚众抗议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但朱国治并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因为金圣叹等人哭拜的孔庙里摆放着顺治帝的灵位,而他们则在外击鼓鸣冤。朱国治以“震惊先帝之灵”和“抗纳兵响”之罪名上报朝廷,要求严惩这些文人。加上江南士族虽才气凛然,但一向据才自傲,多次与朝廷公然叫板,朝廷早就有惩治他们的念想,只是一直没有逮着机会,这次,机会来了。因此,金圣叹等18名为名请命的秀才文人被一一逮捕,终以“震惊先帝之灵”的罪名全部被处以斩刑!这就是当时震惊一时的“哭庙案”。可叹的是这18名文人之中,唯有金圣叹一人无功名在身。若他肯低头、肯辩解,砍头之罪可以免除。但是,他却拒绝了!行刑前一夜,金圣叹扯下袍子在牢房里奋笔疾书,写下一封家书,郑重地委托给狱卒带出去交到儿子手里。狱卒以为这位大文人想要给儿子通风报信什么机密,于是转身就将信交给了县令。谁知县令以打开,布条上却写着这样几行大字:“好大儿铭记: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县令看完气愤不已,百姓得知后却纷纷跑去一辩真伪,真是妙人也!更绝的是,金圣叹临刑前还不忘调侃他人。他对行刑的刽子手说:“你先砍我,我耳朵里有200两,就归你了”结果,刽子手手起刀落,金圣叹耳朵里果然掉出两个字团。这哪里是200两银子啊,一个是“好”,一个是“疼”!金圣叹的一生,是一场喜剧。因为他幽默至死,因为他特立独行,但喜剧的核心终究是悲剧。他以一身文人傲骨对抗着世道的不公,以珍贵的性命祭不屈的灵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金圣叹虽死得冤枉,但好在他的一些文学成果得以保存下来。比如当时对《水浒》、《西厢记》、《史记》《杜诗》等文学作品的批注后经由其弟弟和儿子妥善保存,并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星星,永存于世!

6、金圣叹简介原名

梦参老和尚讲的关于金圣叹的故事:金圣叹出生时,孔圣人像叹了口气。其家人都很高兴,认为这小子将来是个人物会光耀门厅。唯独金圣叹的奶奶心塞:我们金家十代屠夫,忽然出了这么个后代不是好事儿啊。于是嘱咐儿子就是金圣叹他爹,等自己死后不进金家祖坟。金圣叹批三国,叹:关羽在曹营那么多年,对俩嫂子就没一点非分之处?这时武圣显灵了,关二爷说;金先生笔下留情啊!为了报答你,我送你一车金子。后来金圣叹临死才明白是一车斤,斩啊!

7、金圣叹评三国原文

抄书打卡第92日金圣叹的不亦快哉恰好印证了一句话:“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愉快的思想又是由乐观的个性产生的。”乐观的人就是这样看待生活和问题的,他们总向前看,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