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圣简介(戴圣是哪个时代的)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3:31:53 浏览
1、戴圣是哪个时代的

《礼记》流传了千古,可作者竟然是一个骄傲自满又睚眦必报的小人,这样的人也配著书立说?别急,听我给你讲讲这个“回头是岸,立地成佛”的故事:戴圣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一家子都是研究“礼学”的,他年纪轻轻就自创一派——“小戴派”,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就飘飘然了,经常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这脸皮厚的呀也是没谁了。后来担任了九江太守,好比是现在的市长。有个叫何武的人担任了扬州刺史,成了小戴的顶头上司——省长。何省长派人抓住了戴市长的“小辫子”,还故意把消息透露给他。这下戴市长焦虑了,不是失眠,就是做噩梦——“啊!啊!又锒铛入狱了!”实在受不了这折磨,干脆辞职不干了——走为上策!他回到京城继续做学术,还四处散布何武的坏话。偏在这时,戴圣的儿子涉嫌盗窃被何武抓了,戴圣心想:“他肯定会公报私仇,处死我儿子啊!”但没想到,几天后,他儿子被无罪释放了。戴圣仰天长叹:“何武啊,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几次上门拜访,表达了滔滔不绝的敬意,后来戴圣也成为了一个“回头是岸,立地成佛”的儒学大师。正是基于自身的“蜕变史”。戴圣写下了《礼记》一书,瞧,第一篇就是对自己过去赤裸裸的“打脸”。他说:“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做人,千万不能骄傲放纵啊!#人生##戴圣简介#

2、戴圣简介及代表作品

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河南大学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等,这些校训来自《礼记》中。《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读《礼记》拾珍珠。#唐诗宋词##微头条打卡##教育听我说#

3、戴圣的个人简介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敏返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欲正人,先正己,只有己正,才能正人。欲管家,先管好自己,只有自己做出表率,才能把家庭带领好。能把家庭管理好的人,可以用管理家庭的经验去试着管理一个庄,一个庄管理好了,才能管理一个村,一个村管理好了,才能有条不紊的管理一个乡镇,能管理好一个乡镇,才能去管理一个县市。由下而上才是稳进的正道。空中楼阁迟早会崩塌。人要有自知,有自知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才能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你认为呢?

4、戴圣是什么人物

十个成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西汉·戴圣《礼记·礼运》2.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尚书·五子之歌》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为政》4.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革故鼎新)。——《易经·杂卦》5.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任人唯贤)。——《尚书·咸有一德》6.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北宋张载《正蒙·乾称篇》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西汉戴圣 《礼记·礼运》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戴圣简介#

5、戴圣个人资料介绍

学习《学记》《学记》是《礼记》中一篇。《礼记》据传是孔子及其弟子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该书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礼记·学记》)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够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奋发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大学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未发生前就加以禁止,叫做预防;当学生适合接受教育时而加以教导,叫做时机恰当;不超越学生的学习阶段而讲授,叫做循序渐进;组织学生互相学习以吸收别人的优点,叫做切磋。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缘由。(学生的)错误出现后再去禁止,教与学就会互相抵触,学生便不能改正错误;佳学习时机已过,然后才去学习,就会辛苦而难有成效,杂乱施教而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交流,就会孤陋寡闻;沉溺于与朋友娱乐,就会违背老师的教诲;沾染上不良习气,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点,是教育失败的原因。君子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为人师。所以说老师的教学就是启发开导:(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劝勉而不强制,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对学生)引导而不强迫,则(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则平易近人;启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则引人思考。能做到关系融洽、平易近人,并能引人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开导了。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施教的人必须要知道。人们在学习中,有的过失在于贪多,有的过失在于学得少,有的过失在于轻视学问,有的过失在于浅尝辄止。这四种过失,是(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造成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教育,就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纠正学生的过失。大凡学习,尊重教师是难以做到的。老师受到尊重,这之后他所教授的道理才能受到尊崇,道理受到尊崇,这之后百姓才懂得以敬重的心态对待学习。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请臣子在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时候,不把他当臣子对待;一是教师,不把他当臣子对待。根据大学的礼制,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以此来表示对教师的尊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轻松而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激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勤苦,但功效只有一半,学生从而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大树,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等到时间久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不善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对待提问的人,如同被撞的钟一样,用小力敲打,响声就小,用大力敲打,响声就大,待被撞的钟从容不迫地回响,这样之后钟才会缓缓地响完它的余音;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与此相反。以上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6、戴圣的历史简介

话成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通“预”,事先准备。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谓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预”。《论持久战》八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