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简介及作品(巴金作品电视剧)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3:39:35 浏览
1、巴金作品电视剧

DAY 25:第三部分之 《巴金百年》01 提起巴金,便是小学的回忆: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小学时代的记忆,巴金和老舍是并行的。笔者发表演说,纪念百年的巴金,老舍先生却是早已于早些年投湖自尽了。02 笔者对巴金的一生,用十二个字评价:前半生,六个字概括“反封建”“争人道”;后半生,也可用六个字来概括,“斥棍子”、“讲真话”。前两件事,参与者众多,一时蔚成风气;后两件事,他一个人领头,震动山河大地。03 看过南渡北归,对文革时文人所遭受的迫害有所了解,所以从此看到巴金,心中更是敬佩。#《文化苦旅》# #读书笔记#

2、作家巴金的简介及作品

1936年,32岁的知名作家巴金,与18岁的“小迷妹”以书结良缘,开启了一场旷世的爱情神话。巴金,原名为李芾甘,自从他撰写的名著《家》问世之后,在大上海声名鹊起,很多人视他为青年作家的偶像。其中,有位刚来上海不久的小女生,频频与他书信往来。彼此通信达大半年,却从没相见。后,小女生主动在信中写道:“咱俩相谈甚欢,却素未谋面,倘若李先生方便的话,能否约个时间,咱俩一起坐下来面谈,如何?”信中附上约会的时间、地址,和一张她的照片。巴金心生好奇,如约来到咖啡厅。不一会,一位身穿高中生校服的妙龄女子款款而来,对着巴金像久别重逢的知己般欢叫着:“哎呀,李先生,实在是抱歉,让您久等啦!”巴金温和一笑:“没有,我也才刚到啊!”小女生扑闪着灵动的大眼睛,含笑着说:“李先生,您可比我想象的要年轻多了。”“真的吗?”平日沉默寡言的巴金话匣子少有地被打开了,他幽默地说,“你怎么比我想象中的更像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我,萧珊,”小女生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巴金温暖的大手掌,想不到,这次见面的握手,从此,就是一辈子的不离不弃。两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恋爱,萧珊在巴金的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随后考取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5月,待彼此都考虑成熟之后,年届不惑的巴金携手比自己小13岁的萧珊,以在贵阳郊外小旅馆里度蜜月的方式,迈进了婚姻的殿堂。萧珊,是第一个,也是一个,让巴金真正动情的女子。巴金和萧珊婚后朝夕相处,恩爱有加。婚后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新的家庭,给巴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是他40年前从未有过的温馨。巴金深爱着这个浓情蜜意的家,舍不得离开萧珊和女儿小林。过去,巴金喜欢到处旅行奔跑,婚后,他几乎不外出旅行。巴金说:“他如今愿意做的事,就是安安稳稳待在上海工作,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人,有我的至爱。”萧珊同样视巴金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她时常对巴金深情告白:“在我的生命里,你是重要的,无论时隔多年,你永远是我的偶像。能够成为你的妻子,是我幸运的事。”两人相互鼓励着,相互携手前行。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上班高峰期,巴金只能挤公交车上班。公车特别拥挤,乘客把车门口堵得严严的。巴金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于是看着一辆辆车驶走,却上不了车,又怕迟到受训斥挨罚,心下着急。有一次,好不容易挤上一辆车,身体还有一半在车外,萧珊就在车下用纤细的双手和双肩用劲推着巴金的后背,仿佛在用整个生命的力量来支撑他,不让他倒下。每逢夜晚,巴金拖着批斗时受尽屈辱的身躯跨进家门,只要一看到萧珊关切抚慰的目光,一切磨难顷刻消除。巴金诉苦:“日子难过啊!”萧珊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随即,她马上加一句:“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忧虑和操劳终还是影响了萧珊的健康。她患了肠癌,没能及时诊治,身体日渐消瘦,为了不让巴金担忧,她忍受着病痛,从不哼声。1992年,萧珊因癌细胞扩散住院,她生平第一次忧伤地对巴金说:“看来,我要先离开你了,可是,我舍不得你啊……”巴金肝肠寸断。老天爷终还是带走了萧珊,也带走了巴金唯有的爱情。巴金悲痛欲绝,著书《怀念萧珊》,在第四部分文末初稿,曾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死如灯灭。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么希望一个有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那么我同萧珊见面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萧珊去世多年后,巴金仍然无法从失去萧珊的悲痛中走出来。他写字台上,始终放着萧珊的照片,他的卧室里,放着萧珊的骨灰盒,他的床头柜上,放着萧珊翻译的几部作品,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萧珊的音容笑貌每一天都会浮现在他的深情怀念中。有人曾劝巴金把萧珊的骨灰安葬,但巴金说:“我要让她的骨灰放在我的卧室里,如此,我就会觉得她依然没离开我。”多年后,有人想给巴金再介绍一个老伴,被巴金一一谢绝,在他心中,永远只有萧珊的位置,是容不下其她女子的。他们历经28年的婚姻生活,始终相亲相爱,相濡以沫。萧珊曾对巴金说:“你永远是我的神,跟我的心同在。我的目光永远地跟随着你。我的心里永远有你。在艰苦中我会叫着你的名字。你知道我陪你走这一段路程有多么幸福吗?”巴金回应萧珊:“你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的骨灰里有我的血和泪。你永远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此后,我的骨灰将同你的骨灰搅拌在一起, 我们永远不分离。”2005年10月17日,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后人遵从巴金生前的遗愿,将两人的骨灰混合在一起,撒入大海。对这相爱一世的恩爱夫妻,从此长眠在那片海洋,永不分开。#史上恩爱的夫妻##历史#

3、巴金简介及作品英文

我喜欢巴金先生的作品。他平时不善言辞,但在他的书信中所表达的对家人的爱,让我们这些读者深受感动。巴金90岁的时候,在给他的外孙女的一封信中慈爱地表述到:“我要告诉你:祖父的爱、外公的爱是不要报偿的爱,是无穷无尽的,它永远在你身边,保护着你。你们不理解我,但是我爱你们,我仿佛还能够把你高高举起”他用细腻的笔触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生动地描摹出来。他曾说:“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他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闭不了眼睛”。巴金除了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外,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死去的太阳》,随想录等。《家》是巴金前期的代表作,鲁迅称之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的《随想录》,包含了他对于诸多事情的思考,是一部值得我们一读的作品。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大家庭。十岁那年,他的母亲病逝;十三岁父亲又病故,父母相继离世是巴金人生道路上的激变。被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的威权重压着的他强烈地渴望自由!巴金之前在东南大学附中读书,之后到了法国勤工俭学。他在法国的这两三年时间里,都是住在平民区内,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即便后来回国到了上海,也只是在开明书店做外文的校对工作,收入微薄。生活上的窘迫加上精神上极度痛苦,使得他在《复仇》的序里面这样写到:“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的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的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可见这位作家在精神上是何等的苦痛!巴金的身体从来就不太好,到了晚年,各种病痛更是极度地折磨着他,他渴望自己重病后能安乐死。在病痛折磨中他无奈地说道:“我为你们而活”。好像“活着”是一种职责。他身边所有深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着,为了大家的这份希望,即便重病缠身,痛苦难耐,巴金先生永远是坚强地配合调节。后因家人不愿再看着老人为别人痛苦地活着,而要求放弃再继续抢救的。他的坚强,他的责任感,他的真诚,他对家人无私的爱,他的传世佳作……,无一不是紧紧地抓着我们这些读者的心……#历史##历史上那些文采斐然的名人##一位有着强大精神世界的文学巨匠#

4、巴金的电影作品

1972年,巴金的妻子萧珊去世,人们都劝他将其早日安葬,但巴金却说:“不可以,我要陪着她,她一个人太孤独”往后33年,巴金就一直陪着妻子,对她朝思慕想,还一度想要安乐死去陪她。巴金的妻子名叫萧珊,两人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时候,两人相差13岁,巴金已经40岁了。当时,巴金家境还是贫寒,结婚时只能和朋友借一间木板房当婚房,可是萧珊却不嫌弃,她主动承担起家务,让巴金无后顾之忧地创作。后来,巴金有了名气,常常需要外出工作,两口子也常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尽管,巴金努力工作,可是有一年遇上了饥荒,巴金一家仍然食不果腹,萧珊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不让巴金分心,她照顾好家里的一切,宁愿自己饿着,也不能饿着孩子和婆婆。渐渐的,他们的日子有了一点起色,可是,在1966年,巴金以文人的身份定为罪人,萧山为了保护巴金,被关进牛棚,默默的承受这一切。妻子的爱让巴金很感动,巴金也习惯了妻子的照顾。1972年,萧珊被查出肠癌晚期,看着妻子苍白的脸庞,巴金多希望能替妻子受罪。手术后,巴金守在萧珊的床榻前,看着迷糊的妻子,巴金悲到极点,他几乎想高声大喊:“一切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而萧珊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疼痛,从不抱怨什么,还担心输血太多开支太大,她望着丈夫憔悴的身影,含泪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可是,病魔还是夺走了萧珊,终年55岁。巴金往后33年,巴金没有续弦,他一直陪着妻子,把妻子的骨灰放在床头,盼望着早些能与妻子相逢,他甚至曾想要安乐死去陪她。巴金回忆到这段经历时写道:“她始终睁大着两只眼睛。我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俩人的感情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原来,真爱可以跨越生死,就算萧珊不在33年,但她仍然活在巴金的心中。巴金不仅有许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他对妻子萧珊一往深情更是让人佩服!

5、巴金简介及作品海上日出

《家》这部作品是巴金从法国留学归来,住在上海闸北宝山路的一间简陋屋子里完成的。1931年后的约一年半的时间,巴金一直处于闭门写作的状态。然而,在《家》这部小说完成时,巴金的大哥却突然自杀了。对于巴金来说,大哥一直是重要的精神和物质支柱,在留学法国时,巴金曾写信给大哥,说:“没有你在,纵有千万的人,对于我也是寂寞”。大哥的去世,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2005年10月17日,101岁的巴金先生离开了我们。活了一个世纪的巴金给后人的印象温和而谦逊,而这背后,也藏着文人的挣扎、矛盾、勇敢和正气。他的心中有一片自己的天地,看得很远,宽厚。生活中的爱恨、悲欢、苦辣,人性的复杂,都在他的笔下被细腻描摹。

6、巴金简介及作品集

著名作家巴金妻子去世,他把爱妻的骨灰盒带回家,放在床头,日月陪伴了他30年。而他和女作家冰心却有着百年之约,有一次大病之后,他清醒后说出的第一句话,所有的人都不敢回答他。巴金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他的作品有《家》《春》《秋》等等,冰心的作品有《繁星》《春水》等,也影响了无数青年人。巴金32岁就已经是一个有名的大作家了,他后来的妻子萧珊那时候才18岁,是一个青涩的中学生。她喜欢读巴金的作品,仰慕他,大胆地给巴金写了一封信,巴金热情的回信,两人聊得愉快。他把萧珊称为小文友,他们通信了半年后,萧珊想见巴金,把自己的相片寄给巴金,让巴金认识她。别看巴金是一个大作家,其实性格挺内向,也不爱说话,不喜欢交际,看到萧珊纯朴的照片,他竟然答应见面。他们见面后,萧珊向巴金抱怨,父亲思想很落后,是旧脑筋,她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呆够了,想离开那个家。巴金像大哥哥一样耐心开导她,劝说她,萧珊终于答应不离开她家了。谁知,她竟然对巴金一见钟情,巴金只是把她当成文友,自己根本不想结婚,已经准备独生了。一个是冰,一个是火,哪里爱得起来呢?萧珊不甘心,一次一次地去找巴金,关心他的文学创作,关心他的心情,照顾他的生活。巴金也被她深深感动了,但从来没有想到会爱上她。那时,她父亲已经为她选择了一个有钱人家,选好日子,就要订婚了。萧珊慌了,跑到巴金那,向他倾诉,希望他给她拿主意。谁知,巴金不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说:“这件事你自己考虑决定。”萧珊失望之极,哭着跑出了巴金的房间,刚好被巴金的一个朋友撞见,萧珊就向巴金那位朋友哭诉。巴金也慌了,追了出来,对那位朋友说:“她现在还小,充满幻想,不成熟,还需要读书,成长,我告诉她,我愿意等她,等她长大成熟了,还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在一起。巴金是怕她一时冲动,跟了他,要是哪天她后悔,就耽误了她的幸福。萧珊此时才明白,她误会了巴金,她也看懂巴金,内心是为她着想,他的善良,他的真诚,下定了决心,这辈子非他不嫁。萧珊的母亲是通情达理的,她专门请巴金面谈,了解了他们的爱情,支持他,把女儿托付给巴金,8年后他们才正式结婚。他们结婚爱了28年,后来,萧珊因病去世,巴金舍不爱妻,把她的骨灰放在床头,日夜陪伴,看到骨灰盒,就如同妻子陪伴着他,过了30年。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的友谊,当年巴金从四川坐船到上海,在船上读到了冰心的诗作,他说:“我们从那些亲切而美丽的语句中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的母爱。”后来,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抗战期间,冰心经济困难,连年夜饭都没钱准备,巴金知道后,告诉冰心:给你编一套书,放在开明书店出售,你拿点稿费。冰心从来就没有跟巴金说过她生活困难,巴金却是雪中送炭,让冰心心里记了一辈子。他们有很多年的书信往来,来往书信有100多封,他们有着深厚的莫逆之交,有着七十年的友谊。冰心有一次在巴金的画像前提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际当以同怀视之。”而巴金也提了一幅字:“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道路。”1989年冰心90岁,冰心收到90朵玫瑰编成的花篮,冰心高兴地说,一定是巴金送的。他们年纪大了不能见面了,只能用书信交流,冰心经常问:我无时无刻不在惦念你,血压是否还低?手还抖否。又说:我们住近一点就好了,彼此都不寂寞。经常叮咛,注意保重身体,一句句想念,令人动容。那次,冰心以极大的毅力给巴金写了后一封信,信上只有两句话:我想念你,多保重。没多久她就去世了。巴金也回了很短的信,信中说:冰心大姐,我也很想念你。可是,一直没有等到冰心的回信。@蓝色的忧伤 当时,他内心孤独,也身患重病,在医院接受调节,家人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心里一直挂念,将近一个月,他的精神状况稍微好一点,能够说话了,首先问的就是冰心的情况,求家人打个电话给冰心,让他听到冰心的声音就放心了。没有人敢答应他,找各种借口搪塞他,让巴金更加的绝望和孤独。他们曾经相约要活到100岁,冰心活到了99岁,他活到了101岁,他后来说:冰心大姐,剩下的这一年,我来替你活,就是他们的百年之约。他和冰心的友谊是纯洁的,也是他的红颜知己,他曾经说过,有她在,我才不孤独,他们相约活到100岁,可惜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要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