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胜塔简介(六胜塔的来历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6-20 14:13:17 浏览
1、六胜塔的来历简介

姑嫂塔,800 年来进出泉州港的航标,见证宋元的繁华泉州石狮,直线 10 公里的两座山头,分别有一座石塔。两座都叫万寿塔。不过,靠近泉州湾的,更常见的名字是六胜塔。靠近深沪湾的,更有故事性的名字,是姑嫂塔。而且姑嫂塔传说,还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一次到石狮黄金海岸玩,却错过这姑嫂塔,所以这次专程安排上了。塔所在的宝盖山盛产石料,也留下开采后的矿山。建塔确实有先天优势,同时四周当数此山高也为靠海。山上风势极大。我带小女儿上山,她都快站不住了。App 上显示,放无人机的话,会有 46%的概率被人为管制。但我自己先放弃了,这风大得随时能把无人机吹走,只要来一阵风即可。姑嫂塔在外观上和六胜塔相似,八角五级仿木构楼阁式石塔。不同的是,姑嫂塔略矮,而且是空心的。站在塔底能望见塔顶的样子。而登塔的台阶则在厚厚的塔壁内。当然,门也锁上了,我们无缘见到二层及之前的样子。?地点:福建泉州石狮 姑嫂塔#美的风景在路上# @头条旅游

2、六胜塔的历史背景

石狮旅行| 六胜塔,海丝航线不灭航标从永宁古卫城一路自驾,看过了伍堡哨所 ,祥芝鱼港,接着我们来到了六胜塔公园,这里有世界遗产古迹遗址的六胜塔。六胜塔,又称万寿塔,俗称“石湖塔”,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它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角五级。每级由塔心、外壁、回廊组成,有券顶门、方龛各4个。全塔浮雕金刚、力士像80尊。塔盖八角翘脊,各雕坐佛一尊,中石叠小塔状,上置金刚宝箧式塔刹。#头条创作挑战赛#

3、六胜塔非遗

#爆料# 打卡“世遗泉州”--石狮六胜塔,作为古泉州湾的航标,照亮通向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温馨提示:六胜塔公园免费开放哦,而且距离石狮另两个免费开放的世遗点“姑嫂塔”和“林銮渡”(石湖码头)很近哦。#旅行推荐官# #志远天下行##六胜塔简介#

4、介绍六胜肽

石狮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三面临海的地理环境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万寿塔(姑嫂塔)、六胜塔和石湖码头并称为石狮“海丝三宝”,这里是古石湖码头。

5、六胜塔为啥叫六胜塔

打卡石狮万寿塔,叫“姑嫂塔”可能更耳熟能详。有趣的是,六胜塔又名万寿塔,而万寿塔又称姑嫂塔,石狮两座世遗石塔,竟然同一个名。#爆料# #旅行推荐官# #志远天下行#

6、六胜塔历史简介

雨,下下停停……从泉州去龙岩的路上,绕道到了石狮,寻访宋元泉州世遗点六胜塔。六胜古塔,是古代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是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今天在石狮看过杨家大楼,我才知道有一种建筑叫番仔楼,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名居建筑,而杨家大楼建筑群堪比番仔楼的样板间。久已无人居住,斑驳老旧的杨家大楼再现了民国时期的番仔楼建筑风格,也再现了每一栋番仔楼背后,都有一段华侨下南洋打拼的心酸血泪史。来到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一排排保存完整、风格统一的红砖墙、红瓦顶、燕尾脊、白石基的古厝建筑,承载了蔡氏华商满满的乡愁记忆。

7、六胜塔为什么叫六胜塔

“我们这很多番仔楼都是华侨建的,有的甚至房子建好了主人都没来得及回来住就在海外去世了”“你看虽然六胜塔处于比较平地上,在汪汪大海上的船舶会先见到姑嫂塔,再靠近泉州湾来停进石湖码头,这些都是宋元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了”“蟳埔女头上神奇的簪花围,至今为止应该算是泉州能见证在久远的年代里,我们航海贸易还在生活着的代表了。”——这四天时间,重新寻觅了一遍泉州的22个遗产点中的好些个点,在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旁边的朋友说起这说起那。对我们来说,千年石塔、千年石桥甚至是千年寺庙,都是见怪不怪的。悠闲生活的慢节奏,早起泡茶、夜间喝酒,想来泉州便是如此“我只是在过我的日子啊,你来了以后,也不过就是:你来了啊喝杯茶”,才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吧。#夏季乐悠游#

8、六胜塔简介图片

1981年,福建泉州渔民打渔时,突然发现一片奇怪的海域,在那里下网捕鱼,渔网经常被沟破,难道海底被人放了什么装置?渔民纷纷下海打捞,结果竟发现海底隐藏已久的“定海神针!”说起我国渔民那可真是个神奇的组织,每天集体出海,结伴而归,面对外来侵略者,他们也毫不畏惧,哪怕只是一只小船,也要保卫国家主权!是他们用手里的一张张渔网净化了中国的整片海域,人送外号海底捞,什么飞机、坦克、鱼雷和探测器什么都敢捞,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完全就是大自然的馈赠。见过大风大浪的他们在海上有着充足的捕捞经验,每次发现异常,大家就会异常兴奋,好奇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装备,不管危不危险,先下手为强。这不在1981年,福建泉州渔民整装待发,一起出去打渔,就在他们干的正起劲之时,突然到发生了一件怪事,好好的渔网竟然无缘无故的出了几个大窟窿,离谱的是换个地方就没问题,每次在石湖六胜塔一带海域捕捞就会出现那种情况,敏锐的渔民瞬间意识到海底一定有什么不明物体。于是赶紧报告了相关部门,在等相关人员赶来期间,大家议论纷纷,不断猜测里面会有什么东西,突然几位艺高胆大的渔民来了兴致,自告奋勇想要下去一探究竟,可是海底深不见底,下面的物体还不明确,于敏的装备又是如此的简陋,那能成功查出什么呢?别忘了他们可是中国渔民,没什么能难得倒他们,只见几位勇士潜入水底,片刻间就找到了问题所在,随后钻出水面,争先恐后的抢着诉说水下发现的异常。原来水下有根长杆,好像是个大柱子,但是又觉得像天线,奇怪的是怎么拔也拔不出,就算几个勇士一起用力拔,那玩意也纹丝不动。船上的渔民听得一头雾水,具体也没听出个啥东西,大家便开始不断猜测,有人说这东西可能会是新型的勘测仪器?会不会有危险?就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其中一个渔民的猜测,瞬间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难道是传说中的定海神针!”所有人都满脸期待着要听这个传说故事。原来这里的定海神针并不是孙悟空的金箍棒,而是另一种民间说法,听老一辈人说过,当年郑七下西洋之时,船队从这里经过,没成想刚到这片海域,狂风暴雨就席卷而来,船只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尤为渺小,根本手无缚鸡之力。眼看着船队就要被海浪卷入海底,就在这个危急时刻,郑和一声令下,指挥士兵们拿出定海神针投入大海,一瞬间狂风暴雨统统消散,听完这个传说故事,很多人都不相信,就在这时相关人员火急火燎的赶到现场,为了揭开真相,调动各种吊机等装备,进行捞捕工作。终渔民以及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之下,终于将海底的东西成功捞了上来,神秘物的真实身份完全浮出水面,展露在大家伙面前,原来是一根锈迹斑斑的大铁锚,可能是年代太过久远,在海水的冲刷下腐蚀。而渔民的渔网之所以会划破,是因为铁锚被埋在泥沙之中,只有一个爪子裸露在外,不易被人发现,所以才会屡屡刮破渔网,看着眼前类似古董的东西,渔民们面面相觑,难道真是郑和留下来的定海神针?为了探究到底,相关人员专门请来专家鉴定,结果从铁锚的体型来看,重7583.公斤,长2.78米,材质为熟铁,从它身上6厘米厚的铁锈推断,此铁锚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之后专家又经过查阅大量历史书籍,发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又一张铁锚插图,与此铁锚万分相似,因此推断,说不定就是郑和当年下西洋留下的。终此铁锚被作为文物,陈列在泉州开元古船陈列馆中,可以说中国渔民又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