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就是李洱先生写的《应物兄》,这是一本讲述当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书,被誉为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姐妹篇,现代版《儒林外史》。应物是个名字,姓应,名物。应物出身于济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原名应小五。初中班主任给他改名应物。“应物”二字出自晋人何劭的《王弼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会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让人欢喜,让人忧愁。但是境界高的人,都会受万物的影响,却不被万物拖累。简言之,虽应于物,但身外无物。应物从小刻苦攻读,考上了济州大学,接着考上该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的研究生。这位教授是位儒学大家,学力弥深,接着应物娶了教授千金,顺利留校任教,也成了一位儒学博士,带研究生,出书讲学,但是名声不显。有次出一本关于孔子传记的书,孔子传记都被人写滥了,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写,根本没人看,于是出版社取了个赚人眼球的书名:《孔子是条丧家狗》,总编跟责编说,这是应物兄的稿子,你们仔细校对。没想到责编以为作者名字就叫“应物兄”,便把这三个字堂而皇之写在样稿上。总编拿来一看,乐了,应物兄好,比应物好,就以应物兄的名字出版发行了,没想到此书大火,跟同一时期某丹和某天的著作一样,成为洛阳纸贵的畅销书。拿到样书,他跟总编说,作者名字都写错了,你们怎么校对的。总编却说,应物兄好,以物为兄,敬畏万物,显示出人类在万物面前的谦卑。他表示抗议,但是书已经发行了,抗议也就没用了。从此人人都叫他应物兄,也不管他有没有资格给人家当兄,而且好多明显可以叫他叔叔的人也称其为兄,让他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应物兄火了。火了之后,校长便让他筹办“儒学研究院”,聘请海内外声望卓著的儒学大师入院讲学,沟通各界大佬的鼎力支持,等等,全书就是根据儒学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展开的。这本书李洱先生整整写了13年。2005年春天,经过两年多准备,他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当时住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但是写到一半,被车撞了,接着母亲不幸去世,间断三年之后,他重新开始创作,前后写坏三部电脑,终于在2018年初冬完稿。本书用经史子集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各章节都攫取首句两三个字作为标题(即《论语》各章节取名方式,小编注。),而后或叙或议,或歌或哭,或赞或讽,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章节自成体系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意义。《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新一代作家知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超越。小说构建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对于汉语长篇小说艺术而言,《应物兄》已经悄然撬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地图的坐标。2019年8月16日,《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高度评价《应物兄》:李洱的语言生成方式极为高妙,他的语言是君子的语言,温润如玉。以才学入小说,这个类型的小说家,前面有写《镜花缘》的李汝珍和写《围城》钱锺书,李洱是第三个。但是李洱要处理的问题,却比前两位要大很多。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实事求是地说,在知识系统的完备、文学史素养的深厚、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几方面,李洱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李洱写知识分子很到位,没有在外面写,而是深入知识分子内里。他有真切的感悟和体验,也有深入的思考和思想。他写的是生活、是生命、是心理、是文化。他把知识分子时代化、细节化、知识化,他用了知识分子语言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文体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风格写知识分子。这就是他的成功。他纵横捭阖,收放自如。他既诚挚又狡黠,既严肃又八卦,既得体又放松。他是碎片阅读时代的“李洱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李洱王”。他重新在审视今天可能并不讨好的知识分子议题,审视历史,话语和梦。他绵密的语法,大量的知识完全不讨好,在今天简直向死而写,但是他重新创造了结构,召唤了写作的勇气。光是这点本身,就称得上伟大。......如果说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还有一本深刻严肃直指人心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那么《应物兄》必当首冲。这本书的大亮点,便是写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是隔膜的,我们看了许许多多的书,但是几乎很少有描述知识分子的,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即使略有描述,也不细致深入。因为作者本身并非高级知识分子,有的不在这个群体,有的国学基础不深,换言之,没有生活。《围城》之所以成为惊艳至今的佳作,除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文学创作水平之外,便是他比文学创作水平造诣更深的国学素养,对于他来说,写小说只是“小道”,游戏而已,他引以自豪的毕生成就并非《围城》,而是《管锥编》。幸运的是,李洱两者皆具,他给了我们惊喜,成为继钱钟书先生之后又一位描刻知识分子众生相的大家。这套精装版《应物兄》,纸质雅美,书香扑鼻,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儒林外史简介50字#
2、儒林外史严监生简介#头条创作挑战赛#捷途大圣i-DM征文已通关了,不容易呀!感谢友友们的大力支持!我一直在想咱们在头条上写征文,古代有无征文一说呢?于是乎我开始查资料。果然古代是有的。图3中是《儒林外史》中第十三介绍的在一新书店贴一红色报帖,内容就是对外征稿。上面写的马纯上先生就是被这书坊聘请来做主编的,收集三科乡会试卷的,然后再来选编刊行供众多考生作为范文学习的。
3、儒林外史每回简介南京|吴敬梓纪念馆先生头顶未曾冠,仅享巴掌大小馆,世情洞察蛮练达,早知如此藏笔端。2021.12.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东关头路25号附:纪念馆才800多平方,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以及其生平介绍。吴敬梓生于1701年,安徽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自称文木老人,33岁来南京,在秦淮河畔定居、创作,54岁卒。纪念馆有一副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概括了他的一生。
4、儒林外史简介主要内容《儒林外史》的伟大没儿懂。周月亮,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院长。吴敬梓,他的头脑是中国作家里面,那是前三名,他的头脑了不起。《儒林外史》这个作品也了不起,就是鲁迅说伟大也要有人懂,就是说的《儒林外史》。《儒林外史》的伟大是没人懂的。鲁迅他认为吴敬梓要比罗贯中施耐庵要伟大的多。为什么他说三国水浒还那么流行?因为现在人们还有三国气水浒气,而现在没有儒林气。儒林外史就是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自己的反思,知识分子本来就是社会的边缘群体,然后这帮人呢又是个边缘中的边缘。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含义就是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正儒了,就剩下范进周进,剩下严监生,严贡生。这都是渣滓了,基本上都是渣滓。一个民族它的知识精英都如此不堪。所以这个民族一定要反思,为什么?何以至此?知识分子或者叫知识人,或者叫知识精英?他们是为这个社会树立灯塔的。我们的西南联大,它就是这个民族的灯塔,他们肩负了所谓的生产思想、生产文化、引领民族前进的。结果这个队伍都变成这么个款式了诸如此类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选《儒林外史》,就是要把文化问题推到自觉性上来。孟子当年,除了批杨朱批墨子,然后批儒家学派自生的一脉叫做:"义袭而取"。貌似儒学做着,打着幌子说着这种东西,但是骨子里背叛了儒学。后来我们伟大领袖概括得特别好,叫"打着红旗反红旗"。后来再有个词叫"高级黑"。我在歌颂你,其实我在揭露你,让你自己暴露你自己,让自己暴露自己,是《儒林外史》。在一个伟大的艺术上的胜利也是留给我们一笔丰厚的遗产。《儒林外史》自然讽刺,它不加歧视,让你自我暴露,在后他连个冷笑都没有,这样能够提升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人性质量。2023.6.3北京:与月亮面对面,进入周月亮抖音主页,在橱窗里即可下单报名。
5、儒林外史人物简介大全听说马保国在某音上又火了,首场直播便吸引超千万人次涌入直播间,热度直逼一线网红。他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足不出户,就能把成千上万的拐卖出去,不必像大忽悠那样可范厨师一个人嚯嚯。泛商业化时代,一切皆可卖。可以卖萌,也可以卖丑,马保国就是在卖丑,而且卖的不错。坑蒙拐骗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古今骗术的区别只在于工具的不同,套路是不变的。这两天一直在看《儒林外史》,里面就有武林中人骗钱的桥段,不过那个家伙真会点功夫,不像马保国那样不经打。公子哥娄琫和娄瓒是中堂大人的三儿子和四儿子。这哥俩对读书考取功名不太上心,倒是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出手也很大方。凡是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往往心也大,他们根本想不到底层社会那些小心思,所以经常上当受骗。有一次,经朋友介绍,这哥俩认识一个侠客,叫张铁臂。二公子打一见面,就看出张铁臂的举动与众不同,于是乎摆出一桌酒席,请几个朋友作陪,算是见面礼。席间问起这外号“铁臂”的缘故,张铁臂说:“晚生小时,有几斤力气,那些朋友们和我打赌,叫我躺在大街上,把胳膊伸着,等牛车走过。那牛车走过来,足有四五千斤,车轱辘恰好打从胳膊上过,我把胳膊一抖,那车过去了几十步,再看看胳膊上,一点痕迹都没有,所以众人就给我这一个绰号。”这功夫与“接、化、发”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三公子和四公子听的一愣一愣的,不断的鼓掌。那四公子又问,先生能使剑吗?张铁臂说道:“晚生十八般武艺都可以,尤善使剑。”两公子大喜,叫家人取出一柄松文古剑来,递与铁臂。铁臂灯下拔开,光芒闪烁,即便脱了上盖的箭衣,束一束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舞了起来,舞到那酣畅的时候,只见冷森森一片寒光,如万道银蛇乱舞,见剑不见人。从此成为娄府的座上宾。有一天,张铁臂突然从房顶跳了下来,浑身是血,手里拎着个皮囊,圆鼓鼓的,把二公子吓了一跳。张铁臂对二位公子说:“二位老爷请坐,容我细禀。我生平一个恩人,一个仇人。这仇人已衔恨十年,无从下手,今日得便,已被我取了他首级在此。这皮囊里面是血淋淋的一颗人头。但我那恩人已在这十里之外,须五百两银子去报了他的大恩。自今以后,我的心事已了,便可以舍身为知己者用了。我想可以措办此事,只有二位老爷。所以冒昧黑夜来求。如不蒙相救,即从此远遁,不能再相见矣。”说完提了皮囊要走。两公子此时已吓得心胆皆碎,忙拦住道:“张兄且休慌。五百金小事,何足介意!但此物作何处置?”张铁臂笑道:“这有何难!我略施剑术即灭其迹。但仓促不能施行,等把五百金付过,我两个时辰内一定回来。”二位公子赶忙进屋取出五百两银子,交给张铁臂,只见他把皮囊放下,揣好银子,身体一纵,上房而去。这娄公子二人,摆好宴席,约请众多好友,等着张铁臂回来“接、化、发”那颗人头。两个时辰已过,也不见他的人影,唤来仆人打开那个皮囊,里面原来是颗猪头。